搜尋標籤見性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修行的目的是要見性,如果修到空性,就是見性了嗎? 修行要見性成佛,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見性、如何成佛。但見性和空性不一樣,比方身空是指身無業,心空是心無業,一切都空了、沒有了,就是圓空,這是空相,表示沒有障礙。 但見性不一樣。事實上,當一切都成為無障礙空間時,就到了阿賴耶識,那就是空相,但還沒有見性;可見見性非常重要。 祖師曾說,修行如果不見性,不管修任何法門都毫無益處,因為還是會輪迴。我從修行開始,就一直想著要如何明心、如何見性、如何成佛,一方面遵照我師父所傳的法門來修行,與我的師父相應,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注意保持心的清淨。 曾有一段期間,我雖然身在人間,但心好像是空的,沒有什麼慾望,覺得很滿足。等到我見證佛道以後,才真正體會什麼是無所求,那就是當一切都具足以後,自然一切都無所求。 所以在修行中,如果仍有許多慾望,或是覺得慾望很強烈,就要作出篩選,對於一些非必要性的外緣,應儘量避免,不要攀緣。不過這要靠自己慢慢體會,去參「宇宙不是只有地球的世界而已」。 比方像天象,也是會輪迴的──太陽普照大地,大海的水會蒸發,上升以後在空中凝結成雲,雲層密布後會下雨,雨過又會天晴。由此可知,天晴之後會下雨,下雨之後又會天晴,不是一直下雨或一直天晴;而這就是輪迴。 另外像白天過後就是晚上,晚上過後又變白天,這也是輪迴。在地球上就會有這些現象。 如果月球也和地球一樣,有太陽,也會下雨,那一定有眾生。因為只要有日光、空氣和水,就有眾生。只是月球上的眾生沒有身體,只有靈光體的眾生。 所以禪定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地球時空,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地球。什麼是地球時空的修行?就是用五官、用意識來修行,那是不可能成就的。這是修行人應該要明白的觀念。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悟覺妙天師父說:「靈性是我們的主人、要讓祂作主」,請問什麼是靈性作主?難道我們不能自己作主嗎? 我們每個人,是誰在替自己作主?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就像一個殼,或是一個影子,殼裡面的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被照出影子的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等到死的時候,就會害怕。其實我們死了,只是外面這個「人」死了,那個真正的自己並沒有死;也就是說,裡面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真人。 如果有這樣的認知,知道裡面那個才是真我,死亡的是外面那個殼、那個影子的假我,就不會害怕了,因為只是換了一個身而已。至於是換成菩薩的光身?還是其他眾生的身?差別就很大了。 再以布袋戲的傀儡為例,當沒有人去操作它時,它是躺在那裡的;但是當我們用手去操作時,它就可以很靈活地跳上跳下。請問,那個人形的傀儡是人嗎?如果不是我們用手去操作它,它其實是死的,躺在那裡不會動。同理,我們今天會動、會跳,都源自於裡面的本心,也就是佛性;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人的身體,就像布袋戲的傀儡,真正重要的是裡面的本心,要讓祂做我們的主人、讓祂作主。 從這裡也可以知道,當我們成就的時候,就是這個真正的我解脫了,留下來的是那個死的物質體──肉體。所以我一直強調,修行要用精神體,因為成就的不是物質的肉體,而是精神成就;修行就是不要讓物質體去汙染精神體。那麼,物質體是如何汙染精神體的?就是經由五官產生貪瞋癡慢疑等根塵,汙染了心;所以我們在見性之前,先要明心,道理就在這裡。 曾有人問我:「見性之前,一定要明心嗎?」如果不明心,就不知道如何見性。那要如何明心?必須開悟。什麼是開悟?就是當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一個本心的時候,就開悟了。我們可以看看「悟」字是怎麼寫的,左邊一個「心」,加上右邊一個「我(吾)」,也就是我的心──真正的心,那就是本心;修行一定要有這樣的開悟。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有些人入門沒多久,就可以在禪定中看到光、看到菩薩,自己是不是業障太重,所以什麼都看不到?其實修行最重要的是清淨,並不在於看到什麼,有些人能看到法界現象,也只是在初階、初禪階段,所以不要把「能不能看到光或菩薩」影響自己修行禪定。 修行應該怎麼修,才能見證佛陀、成就佛陀?這是現在修行人最大的問題,不知道修什麼法門才是真正的佛法,因為一般人只知道傳統式的修行。 身淨心圓空 禪定化三根 所謂傳統式的修行,就是常見的淨土宗唸佛法門,這種法門是一種修清淨的方便法,透過唸佛這種很方便的方法,讓自己的身心取得協調、得到清淨,然後進入心靈境界。但很多人因為沒有經過禪定,很難做到身心協調。 不過,雖然很多人修禪定許多年,但真正能做到禪門三定的並不多。什麼是禪門三定?就是身定、意定、心定。 當年世尊是佛陀轉世,來到娑婆世界後,生在皇室之家,可是他卻拋下一切榮華富貴,離家修行,只為求得最圓滿的解脫生死之法。 一開始,他到山裡訪道,雖然這些所謂的大仙,修行境界也很不錯,但並不究竟,不能解脫生死,還是會輪迴,世尊苦修六年沒有結果,最後來到雪山(喜馬拉雅山)苦修三年,才證到無想天、無無想天,就是無想定、無無想定,也就是身定、意定。 一位轉世佛陀,在他有色身的時候,禪定了三年,不受任何干擾,才達到身定和意定,更何況我們?所以我們更要精進,只要我們的心能夠隨時清淨,隨時接到智慧。其實師父給大家的,就是清淨和智慧,讓大家可以在世法上圓滿,在出世法上圓覺,別無其他。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證到佛陀的境界,要成佛,尤其是在這一世就要成佛,我們要有信心和決心,不要怕別人說不可能成佛、更不可能一世成佛,甚至還有人質疑怎麼可能見佛,這些都是法執,我們不要受其左右而動搖。 人往往就因為我執和法執而耽誤了成就,因為自己的所知有限,變成了障礙,就像井蛙觀天,看到的天只有一口井那麼大,這表示自己的知識很有限,所以很難知道、也很難明瞭智慧的境界,因為你的知識只有這麼一點點,只不過是大智慧的一小部分;你的所見所聞,也只是你與大智慧之間的一小點範圍而已。 我執又法執 障蔽菩提路 一個凡人在還沒有開悟的時候,常常會犯我執和法執,特別是佛經看得愈多、法門學得愈多的人,往往不知該如何消化並活用其中的智慧,而變成很大的障礙,我執和法執愈來愈深。 因此,修行一定要修得非常自在、非常理智,不能我執太重、法執太深,否則就會錯失很多機會。 所以不管別人說什麼,既然世尊當年可以一世成佛,祂也告訴我們眾生都有佛性,我們就應該要有信心,依照世尊的方法,修行祂的真知。真知就是真正的智慧,是通往心靈、通往靈性的智慧。 其實,如何通達靈性的這條路,師父已經很方便地告訴大家,也很方便地顯示了這條光明的自性大道,只要照著師父的方法,與師父相應、同心同行,有一天就可以見性,證到自己的本來真面目。 如果想要見到自性,最重要的就是意定。我們的五官在接收了外界的感觸後,會進入意識,所以從意識開始,就要不受汙染。什麼是意識不受汙染?就是像小嬰兒生下來光禿禿的模樣,無善無惡,非常單純。同樣地,我們要見到這個光明大道的自性以前,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三界之物放下。什麼是三界之物?就是意識裡的慾望,包括我要什麼;我要比別人富有、地位更高;或是怎麼樣對我比較好……等等,這些都是「我」的慾望,也就是我執。 修行以後,要懂得隨順自然,要非常自在,不要執著。比方有些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優秀,如果有人批評他的孩子,就會不高興。像師父教導的那些智障兒童,其中有位家長說,他的孩子智商很高,只是講話不清楚,但也是一個障礙,如果能讓他的智商和言行連接得上,那就很完美了。所以有句俗話說,「癩痢頭的孩子是自己的好」,世人都是這樣,都是「我」好,「我」的孩子好。 還有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以後,擔心他何時結婚、何時生小孩,就算年紀已經很大了,還是放不下。記得有一次我到台中上課,有位年長的同修問我,「我的孩子在美國結婚六年,還沒有生小孩,因為他生理上有問題,師父有沒有什麼禪功可以幫他?」由於他的兒子在國外,無法回來禪修,我只好回答他:「就教他練習腹部呼吸,不要挑食,把心情放開一點,有時間多禪定,心裡有佛菩薩,或許就會因緣生出孩子」,我只能這麼告訴他。 從這個例子可知,很多人都放不下。其實孩子要結婚,就讓他自己去發展,做父母的不要管太多,也無須擔心太多。另外像婆媳問題也一樣,媳婦都會嫌婆婆嘮叨,或是婆婆嫌媳婦不好,這樣都不對。 五蘊身相苦 離相諸形滅 我們身為人,生活在這個很複雜的娑婆世界裡,隨時都要保持一顆清淨的心;有了清淨的心,就可以放下一切,包括感情、情緒、慾望…等等。其實這些七情六慾都是外緣,所謂緣起性空、緣起緣滅,意思就是這些緣、這些法相種種,到最後都是空的,所以不必執著。 另一方面,因為佛的見地都是最究竟,所以雖然到頭來都是空的,但我們來到娑婆世界,還是要讓自己這一生能夠過得非常愉快,然後歡歡喜喜地回佛國;就像我們出國遊玩,要快快樂樂地出門,快快樂樂地回家一樣。 可是有些人出國就是採購,然後背了一堆行李回來,這就像我們在娑婆世界什麼都要一樣。應該是出國以後,去了解當地的文化民情,以及大自然環境的地水火風等等,從這裡去體會這些生命的因素、它的清淨度,還有人民的善心,就可以了解這個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如何,或是去比較台灣和他們的不同,有沒有可以學習或改進的地方。 有些人出國考察,回來寫一篇報告就結束了,這就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的人;如果是一名禪行者,他的一見一聞都可以變成智慧。所以我們要學會清淨,在世間的一切都可以隨時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