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血脈覺醒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中式美學鬆弛怡人 大陸年輕人開始「血脈覺醒」

在2025年大陸央視總台春晚開場視覺秀《迎福》中李子柒以一襲黃青色漸變長裙、融合蝴蝶元素驚豔亮相,數不清的觀眾驚訝於中國老祖宗的審美。 中新社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正將「中式美學」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愛畫畫、愛逛展的武漢姑娘楊帆,把傳統元素畫在指尖,製成美甲。 2023年10月,楊帆偶然瞭解到中國傳統工藝螺鈿。隨後,她購買了原材料,模仿螺鈿製品的工藝,將貝殼打磨成樣式不一的薄片,切割成蝴蝶、花朵等形狀,鑲嵌在甲片上。 在武漢博物館,一件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激發了楊帆的創作靈感。她用礦物質顏料調出瓷白色打底,用毛筆勾勒出青花紋樣,耗費數天做成一幅濃翠的青花美甲。楊帆把成品分享在網路上,還有跨國公司尋求合作。 楊帆表示,我本來以為中式美甲比較小眾,但不少人願意嘗試。作為中國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喜歡傳統的東西,或許是「血脈覺醒」了。 「Z世代」設計師馬曉月對宋代審美情有獨鍾。她認為,茶最能代表宋代人閒適的生活狀態,決定在武漢開一家宋代風格茶館。她研讀茶飲、宋畫、園林建築等書籍,親自設計茶館。從格子門、海棠窗,到《清明上河圖》《十八學士圖》等掛畫,再到茶藝師仿宋點茶手法,處處流露宋韻風情。 馬曉月覺得,宋代的美在於藝術、建築,還美在生活意趣,宋代文人雅士把點茶、插花、焚香、掛畫視為「四大雅事」。因此,她在茶館定期舉辦相關文化活動,還設立傳統服飾租賃業務,讓客人沉浸式感受古代「慢生活」。 為什麼現代年輕人這麼喜愛中式美學?網易訪問了魯迅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主任梅可馨,一起探討中式美學的秘密。「鬆弛感」聽來說似乎和中式美學並無關聯。梅可馨認為,中國古典美學,強調天人合一、與自然相和諧。講求物我兩忘、渾然一體。而這種審美理念,在人身上的直接表現,就是鬆弛感。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也有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鬆弛感,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種內在蘊含。而這種蘊含,與當下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其實非常契合。緊繃著的神經需要調劑,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它們「鬆下來」。 針對空間設計裡的鬆弛感,梅可馨舉出了這樣幾個例子:「從前很多中式設計儀式感過重,比如中軸必須有影壁牆,或者必須有巨型花瓶之類的吉祥元素,給人一種很『拿架子』的感覺,不夠讓人放鬆,空間排列,也已經不適合當下年輕人相對簡潔的生活習慣」。 梅可馨設計應該以人為本,需要更符合如今時代人們的生活體驗。乃至於工作場合,梅可馨認為也應該講究輕鬆宜人。他眼中所謂的中式美學,更多的是一種意境的塑造——「盡可能地讓各類人群,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感受到內心的放鬆,幸福指數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