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血友病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血‧拾人生》劇情講述一群罹患血癌的病友,歷經骨髓配對、移植成功,重拾繽紛人生後重聚,每個人背後不為人知的親情、友情與愛情之間,悲喜交加的真實故事。魏蔓在劇中飾演病友「李亞倪」,原本嚴肅個性要詮釋「自然嗨」,黃薇渟飾演病友「林虹汝」,活潑外向要變得「內斂」,兩人分享拍攝《血‧拾人生》的心路歷程,魏蔓也因拍攝此劇習得新技能,不僅學會騎機車也考上機車駕照。 魏蔓跟黃薇渟第一次見到「亞倪」跟「虹汝」,是兩位角色原型人物回診,魏蔓說診間氣氛一向很嚴肅,沒想到病友們好像開同樂會,大家邊回診邊聊天相約等下要吃什麼,魏蔓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樂觀,不停的追問「亞倪」後,才發現她超級有活力,就像裝了五顆勁量電池,說什麼話都很正能量。 「亞倪」經營飲料店要自己騎摩托車去挑水果,魏蔓沒有騎過摩托車,藉由演戲又學得新技能。她也去了水果攤田野調查,發現大家幾乎都講台語,只能在拍戲時現學、現練。 黃薇渟回想第一次在診間看到「亞倪」跟「虹汝」,是用看偶像的方式,覺得這兩個人在發光,好偉大哦。黃薇渟在劇中要騎自行車環島,她曾經有過騎到屁股痛到不行的經驗,心中還有陰影,沒想到拍攝當天腎上腺素爆發,大飆車還大喊「我看我能騎多快,我就是《血‧拾人生》本人。」 《血‧拾人生》籌備近3年,導演黃常祚是角色原型人物「虹汝」同系、同社團大學學長,也一起歷經過「虹汝」大學時期罹癌過程,黃薇渟說整齣戲她記得最深刻的台詞就是「骨髓配對成功的機率是十萬分之一」,如果能成為那個「一」她會很開心,她也表示想在《血‧拾人生》播出前呼籲粉絲們跟我一起進行血液建檔,希望拉更多人一起來參與。
圖/台灣血友病之父、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沈銘鏡教授表示,注射凝血因子濃縮製劑是個很好的方式,平常好好的時候也打,讓病患提高血中凝血因子濃度,就能減少自發性出血,受傷性出血能減少,就叫預防性的治療。 戴上泳鏡在水裡自在悠遊,對血友病患者來說是最理想的運動。血友病因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受傷後流血時間較長、難止血、容易瘀青,最怕關節和內出血,所以不適合太激烈的運動。血友病應未雨綢繆 預防性治療是重點 血友病是遺傳性疾病,男性罹患率比女性高,主要分為A型及B型,A型缺乏第八凝血因子,患者約佔八成;B型缺乏第九凝血因子,患者約佔兩成。依照病人血中凝血因子濃度,可將病情分為輕度(凝血因子濃度5%~3%之間)、中度(凝血因子濃度1%~5%之間)及重度(凝血因子濃度 如果出血不止,會透過注射血漿或凝血製劑治療,讓患者提高凝血因子濃度來達到止血效果,不過要未雨綢繆,台灣血友病之父、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沈銘鏡教授表示,注射凝血因子濃縮製劑是個很好的方式,平常好好的時候也打,讓病患提高血中凝血因子濃度,就能減少自發性出血,受傷性出血能減少,就叫預防性的治療。自從有了健保制度後,就經濟考量而言,血友病患才能減輕負擔,對他們而言是一大福音,因為在很多國家都仍需要自費。新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 血友病治療新進展 預防性治療透過定期注射凝血製劑,讓身體時時維持足夠的凝血因子,如果突發出血,就有能力及時止血,但需要定時注射,病患往往順從性低,而且從小打到大,有近兩成病患會出現抗體而失效。而近日針對A型血友病,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了新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取得了治療上的新進展。 沈銘鏡教授表示,新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雖是採用皮下注射,但屬於平衡性的治療,不會產生抗體,未來有望健保署討論,是否能先用於有抗體的病患,至於是否能取代現有第八凝血因子濃縮製劑,還得靜待觀察未來發展。學齡病童應早報備 適當運動能保護關節 血友病治療是緩慢而長期的過程,若學齡孩童有血友病,應早期通報校方,讓大家共同克服;適當運動也能促使患者肌肉增生,進而保護關節免於損傷,避免籃球、拳擊、空手道等衝擊性較強運動,積極配合治療,血友病患者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