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藥檢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大陸反興奮劑中心揭美國禁藥污點反擊 要求獨立調查

禁藥風波因巴黎奧運再被搬上檯面,日前大陸選手遭質疑是使用興奮劑才有出色表現,讓選手紛紛現身自證清白,更指出大陸是接受藥檢次數最多的隊伍,強調拿的都是「乾淨獎牌」。8日大陸反興奮劑中心再強勢反擊,點名美國才是長期存在嚴重禁藥問題的國家,要求對USADA(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展開獨立調查。 奧運賽事再掀禁藥風波,大陸泳將潘展樂在男子自由式100公尺打破世界紀錄奪得金牌,卻被質疑服用興奮劑。同為大陸泳將的張雨霏直球回應,稱傳言不會對大陸隊造成嚴重影響,因為大陸選手本來就是清白的。她還反問西方媒體記者「為什麼中國運動員游這麼快的時候要被質疑,菲爾普斯拿到8塊(面)金牌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敢去質疑他?」為大陸運動員抱不平,疑似也對美國選手使用禁藥問題有所指。 大陸體育媒體工作者「念洲」更披露USADA的6大污點。第一個污點,美國田徑選手埃里揚.奈頓(Erriyon Knighton)的群勃龍(Trenbolone)檢測呈陽性,USADA卻說是食用受污染的食品所致,單方面寬恕了他。反觀全球發生了上百件群勃龍陽性案例,僅有少數美國運動員基於USADA的調查結果和主張食用受污染肉品逃過了禁賽處罰。 第二個污點,美國9面奧運金牌得主,田徑選手卡爾.路易斯(Carl Lewis)曾承認,就算他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前,三次藥物檢測皆呈陽性,最終仍被USADA網開一面,成功代表美國出賽。 第三個污點,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在100公尺項目獲得冠軍的美國短跑選手賈斯廷.加特林(Justin Gatlin)兩度藥檢被查出陽性,按照規定本應受到終身禁賽的處罰,但在USADA的極力辯護下,賈斯廷.加特林最終只被處罰禁賽4年。 第四個污點,2003年美國舊金山BALCO爆出重創全球體壇的禁藥醜聞,實驗室負責人維克多.康特(Victor Conte)供出的客戶名單中,美國田徑飛人瑪莉安.瓊斯(Marion Jones)、前男子100公尺世界紀錄保持者蒂姆.蒙哥馬利(Tim Montgomery)、賈斯廷.加特林等人皆赫然在列。 第五個污點,曾獲2016年里約奧運400公尺接力金牌的吉爾.羅伯茨(Gil Roberts)2017年藥檢時檢測出陽性,卻以和女友接吻才呈陽性為由得到USADA豁免。2022年他再度被查出服用違禁藥物禁賽16個月,2023年才復出僅8個月,吉爾.羅伯茨又因興奮劑檢測陽性被禁賽8年。 第六個污點,今年4月,美國田徑選手阿爾德里奇.拜利塞外檢查呈雄激素受體調節劑奧司他韋(oseltamivir)陽性,USADA卻認定是運動員使用的氯丁橡膠大腿肌肉壓縮套受到了污染,然而,奧司他韋並非常見的污染物質。 大陸反興奮劑中心表示,WADA(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已在公開聲明中坦承2011年以來,USADA在至少三起案件中對使用類固醇、促紅素(EPO)的運動員免於指控和受罰,默許他們繼續參加比賽直到退役。USADA長期掩蓋選手違法用藥情事,長達十年間都不曾通知WADA,一直到2021年才被揭發制止。 大陸反興奮劑中心控訴,USADA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世界反興奮劑條例》及美國自訂相關規則,損害了體育的公平競爭性和其他運動員的權益。更指USADA的興奮劑檢測極度缺乏透明度,美國不但對自身長期存在的用藥陋習視而不見,還試圖越界管轄別國,是「賊喊捉賊」。大陸反興奮劑中心喊話美國國會、USADA正視美國內部氾濫的興奮劑問題,加強對興奮劑檢測機構的監督和約束,並停止粗暴干涉他國反興奮劑作業的「長臂管轄」惡劣行徑。

【巴黎奧運】藥檢雙標 陸媒社評直指美國自查自糾有意包庇

2024巴黎奧運除了金牌之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藥檢爭議」。尤其在美國奧運田徑選手埃里揚奈頓(Erriyon Knighton)興奮劑陽性案件諸多疑點懸而未決,大陸《環球時報》社評直指,「人們完全有理由懷疑,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對國內運動員濫用藥物的情況是否疏於監管,甚至有意包庇」。 《環時》認為,有必要通過各種手段,如公布樣本濃度、提供相關證據、獨立協力廠商檢測等,同時應對美國參加巴黎奧運會的運動員實施更加嚴格的檢查,以確保賽事公正。 根據世界運動禁藥管制組織(USADA)說法,奈頓在3月26日的興奮劑賽外檢測中被查出呈類固醇(群勃龍)陽性,而這是由「運動員食用了受汙染的肉類引起的」,因而決定不對其實施禁賽處罰。近年來,全球測出過的數百起群勃龍陽性案例,絕大多數都是基於4年禁賽的標準予以處罰,為何奈頓偏偏例外?這種小概率事件又是如何「恰巧」發生在奈頓身上的? 《環時》強調,在奈頓案件中,所有調查結果均來自USADA的一家之言,其真實性有待WADA的核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關奈頓的「無罪聲明」目前已被USADA從官網中撤稿,一併被撤的還包括其過往無過錯汙染案件的聲明與報導。這一連串蹊蹺動作不免引發猜測,USADA需要回應外界對整件事各個環節的質疑和關切。 《環時》指出,長期以來,由於美國在反興奮劑領域「只能我查你,不允許你查我」的霸道做派,導致其國內的反興奮劑工作程式和標準參差不齊,形成了巨大的體育暗箱。WADA主席班卡此前直接言明,包括職業和大學體育運動員在內高達90%的美國運動員,都沒有遵守WADA相關條例。 在美國國會痛陳「不再信任世界反禁藥機構」的菲爾普斯,他在2009年的吸毒醜聞震動世界。然而美國相關機構竟「渾然不知」,直到一家英媒將照片公之於眾,菲爾普斯才不得不承認吸毒並向公眾道歉。按照規定,理應禁賽2至4年,但最終美國游泳協會也僅僅以禁賽3個月的處罰將此事輕輕帶過。同樣以「反興奮劑旗手」自居的美國運動員路易斯,他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獲得男子100公尺金牌。2003年在一位美國醫生的爆料下,路易斯承認自己在美國隊選拔賽期間的3次藥檢都沒有通過,但美國奧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環時》認為,過去漏洞百出的案例表明,僅靠美國相關部門「自查自糾」,難以讓人相信美國隊選手的清白。特別是,如果按照美方「誰成績好就應該重點查誰」的邏輯,那麼在田徑、游泳等美國長期占據優勢的領域,美國選手尤其應當受到「重點照看」。接受來自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國際檢測機構(ITA)、世界田徑(World Athletics)等相關國際組織的監管,是證明美國金牌乾淨與否的一個有效途徑。 美國常常在國際場合大談規則,但對人對己往往是兩套規則,在反興奮劑問題上同樣如此。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國際奧委會發言人馬克亞當斯2日在記者會中表示:「(中國)游泳隊是巴黎奧運上接受興奮劑檢測最多的隊伍。自1月至今,該隊接受了600多次測試。所以他們經受了全面的檢測。」 這一席話,引爆大陸全網怒火,網友怒批美國游泳選手賽後個個臉紅成「紫薯隊」,西方媒體還一再抹黑,相當可惡。復旦大學教授沈逸直指藥檢已成為西方霸凌中國的武器,中國官方應出面捍衛運動員的清白。 「他們接受了最多的檢測,」國際奧委會發言人馬克亞當斯被問及在巴黎比賽的中國游泳隊員是否乾淨時說。「沒辦法做到100%。但能做的都做了。」 網友去調查潘展樂的藥檢次數,他被查了29次,照樣在自由式百米得到冠軍! 大陸隊這次在游泳突破了很多項目,當然會讓美國、澳洲跟加拿大吃味。自1月至今,600多次的興奮劑測試,當然可見美國的用心。

【巴黎奧運】【有片】中國隊被藥檢率全球第一 張雨菲:為何不質疑美國「飛魚」

巴黎奧運1日女子4×200公尺自由泳接力衛冕冠軍中國隊摘得銅牌,中國游泳隊的選手們在此期間人均被檢測次數「全球第一」克服身體不適,奪得女子200公尺蝶式銅牌,這也是她個人第7枚奧運獎牌。 綜合陸媒報導,在賽後的記者會,對於有外媒記者質疑中國游泳運動員潘展樂服用興奮劑,張雨霏霸氣反問:「為什麼中國運動員遊得快要被質疑,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萊德基(Katie Ledecky)沒有人敢質疑」? 張雨霏說,「我不認為興奮劑事件會對我們造成一些什麼嚴重的影響,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清白的,整個來龍去脈、世界泳聯以及各方面都幫我們梳理的很清楚,澄清到網上。至於一些人還是不信的話,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再去做什麼無所謂的一些辯駁,因為清者自清」。「每個人在早上被5點多叫醒的時候,可能都會比較煩躁吧。」張雨霏也對藥檢頻繁感到無奈。 據新華社報導,世界泳聯7月23日公布了針對巴黎奧運參賽選手進行的賽前大規模興奮劑檢測工作成果,表示中國游泳隊接受了最密集的檢測,半年多時間內平均每人被檢測21次。 《大公報》強調中國游泳隊的選手人均被檢測次數「全球第一」。「31名中國游泳隊的巴黎奧運會參賽選手中,每人都至少接受了世界泳聯的10次興奮劑檢測,人均被檢測次數達到13次。」同時期,由世界泳聯執行的檢測為418次。「包括世界泳聯和其他獨立的反興奮劑組織,對中國隊泳將開展的賽外檢測達到每人至少8次,都是使用位於歐洲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認可的實驗室。」若算上其他反興奮劑組織的檢測,中國隊泳將自2024年1月1日以來平均每人被檢測21次,而同期46名美國游泳選手的人均興奮劑檢測次數只有6次,41人組成的澳洲隊則人均只有4次。 中國奧運冠軍、跳水女皇高敏7月29日發文指責,「1天7次的興奮劑檢干擾了中國游泳隊,賽前訓練出了問題」。 今年一項到巴黎奧運舉行前夕的統計顯示,中國游泳隊31名選手,每人平均受檢次數是21次,換算成總檢測數已超過600人次;而美國隊總檢測數達276人次,46名選手平均每人檢測次數為6次。 成績越好檢測越多是國際慣例,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orld Anti-Doping Agency)是執行《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最高獨立機構,除了針對不同運動項目、在比賽前後的不同時段,對各類興奮劑檢測的方法和標準有詳細的要求,《檢測與調查國際標準》(ISTI)最新修正版本中的第4及5項就明確指出:在各類單項運動中,經常參加最高級別國際賽事、例如奧運會或世界錦標賽,並且名列前矛的運動員,是「針對性檢測」(Target Testing)的主要目標,而針對性檢測也是隨機發生。 張雨霏2023年在世界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運會、世界盃參加了59個項目,共拿了23塊金牌。她的參賽項目與獲獎次數都多,也接受了多達43次藥檢。 至於清晨6點就有檢驗員敲門要求驗尿,中國游泳選手的經驗並不是獨一無二。曾獲得28塊奧運獎牌的美國退役游泳選手,被稱為「飛魚」的菲爾普斯就曾在2017年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指出,美國反禁藥組織(USADA)的檢驗員會在凌晨6點來敲門吵醒他,要求驗血或驗尿——這是他16年選手生涯的日常。菲爾普斯說,他2016年最後一次參加奧運的前半年,光是美國反興奮劑中心就對他檢測過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