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藝術創作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陳碧涵博士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北藝大音樂系視障碩士生李昌勳。李昌勳對美好的敘述是,「透過其他感官發現生命中的各種美好!看見,看不見的看見!」則眼睛雖然看不見,李昌勳的世界卻是格外澄澈清晰的。 李昌勳,生來視神經逐漸萎縮,夜幕降臨時,黑暗世界唯有月光能模糊辨識,十五歲,正值青春年華,連一抹月光也褪去不再,「光」變成永遠的過往。這對於年少的李昌勳來說,是巨大的心靈震撼。 到了台北啟明學校,李昌勳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經歷視覺不便的朋友,大家一起用其他感官重新感受世界、認識音樂,並在蔡明蒼校長多方發展多樣態學習的引領、鼓勵之下,嘗試各式各樣的探索、勇敢地踏出限制、明白夢想可以實現,這讓李昌勳對生命有全新的體悟、態度和詮釋。 李昌勳喜愛音樂,投入聲樂領域專研,用聲樂與世界共感;昌勳還開始學習舞蹈,在暗黑中、跨越看不見的相對空間,開發拘謹的身體、感受身體的延展性及無限可能。自我鬆綁,不自我設限,使得美,可以隨著想像和無礙的追逐,而變得如此簡單而具體。未來,李昌勳期望投身教育,以「點字樂譜」讓更多視障朋友能體會並擁有音樂帶來的美好。 李昌勳認為,真正的寧靜與美,在每個人的心中。上天雖然關了一扇窗,同時,也開了一扇門。失去了視覺,透過其他感官,昌勳與他人無異,仍持續地擴展無垠的夢想世界!發現生命中的各種美好!看見,看不見的看見!
【轉化】 以101大樓廢棄的電梯鋼絲為材質,台灣藝術家康木祥透過藝術之眼及高超之技術,高溫600度的淬煉之下,經過不可思議之轉化,鋼絲也成繞指柔,廢棄物成為立體雕塑藝術品。這也成為藝術家的一種心靈隱喻,透過這轉化過程,空轉化為有,而生命的廢墟也總會透出光亮,如果有智慧有毅力,堅持到底,苦難是鍛鍊,而我們則是那這曖曖內含光的器皿。 【相遇】 藝術家康木祥,1961年出生於台灣苗栗通霄小鎮。早期以木雕為主,後漸轉為藝術創作,從小鎮木雕,龜山無人島修煉創作一年,以廢棄鋼絲為材質,又蛻變為國際藝術家,這一路之內心淬煉轉折,已經質變,把這種生命的能量轉化融入於鋼絲創作,所以作品才格外動人。 上磊建設趙有義董事長說,第一次在國外遇見康木祥先生的作品,感動莫名,難以入眠。進而邀請康先生回到台灣苗栗原鄉來展覽。透過這些藝術創作,台灣藝術家走向國際,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連結】 從內心之蛻變轉化,就如同廢棄鋼絲轉化為藝術品,生命充滿無限可能。而心靈與外在之連結,你我人際之連結,台灣與國際之連結,這鋼絲串聯了五大洲,也串聯了你我內心之感動。康木祥之鋼絲雕塑創作,已經在法國巴黎、紐約雙橡園及德國等國際巡迴展覽,而回台灣第一場展覽就在苗栗上磊建設謙和寓所,回到藝術家之原鄉。 紐約瑪莎格萊姆樂團首席舞蹈家簡珮如小姐也在11月18日的開幕茶會中,演出即興舞蹈,與鋼絲雕塑對話,心靈張力強烈,令人讚嘆。本次開幕很榮幸應趙董邀請參加,貴賓雲集,包括土耳其代表、監察委員及眾多藝術界貴賓,展現了上磊建設以藝術進行社區藝術營造,帶動苗栗小鎮之企圖心,也令人期待未來更多精彩之藝文盛事。 @展期: 107/11/18~108/1/29地點: 上磊建設謙和寓所/ 苗栗縣竹南鎮光復路263號 作者/廣容 愛傳媒中部新聞副主任、《台灣藝術印象派》節目主持人、郭雪湖基金會公關及華巍藝術新聞網藝術總召、策展人及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