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藝文
已找到 59 則相關結果
2024年01月20日,臺北冬季晴朗的下午,整座城市被冬日暖陽籠罩,人們穿梭於繁忙的街道,輕快的步伐透露出美好天氣裡的愉悅。臺北城南,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新店溪畔一個幽靜角落,一片綠意盎然的庭園景緻,與繁忙的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棟透天獨立三層主建築,與修復完成的古蹟相互輝映,這裡已舉辦無數的藝文活動,成為臺北的文學基地,臺灣華文作家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於焉隆重舉行,約50位資深作家與詩人與會,宣布協會正式成立,並由臺灣著名詩人洪錦坤當選會長,資深作家、企業家郭紀子當選為副會長。 洪錦坤會長表示,臺灣許多年邁作家面臨困境,甚至無法支持生活,有許多問題需要有能者協助,才能度過難關,另一方面,臺灣年輕一代的作家有時無法被看見,不光是文字與作品本身的問題,更有不利文學發展的環境因素影響,因此,臺灣華文作家協會兼以扶老攜青為宗旨,未來將要力求實踐,串接老、中、青世代文人,連結海外華文創作力量,不僅要為臺灣文化進行「青壯世代復育」,更要讓華文文化創作精神傳承延續,在世界發光。 會長洪錦坤原籍馬來西亞,後定居臺灣,長年在詩界耕耘,數十年如一日,同時也濡沐禪學,是「佛教文化人」,也是出版人,創作中常有禪意相隨,也造就個人的獨特詩學。 洪錦坤會長也表示,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選在紀州庵進行,不僅是對「臺灣華文作家協會」的至高期許,也是提醒自己未來、自己任內必然要竭力為文壇服務。 郭紀子副會長是政治大學地政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曾僑居南非擔任「僑聲日報」總編輯並曾任非洲華文作家協會第一、二屆副會長及非洲中華文學獎評審委員,現任臺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臺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理事、物業管理學報發行人兼審查委員等職。他致詞時說,雖然細胞裡有文學,卻因長期專注不動產業,僅偶有創作,「錢」很誤人,是被為了生活努力賺錢耽誤了的作家。 該會秘書長由鍾宜龍擔任,是臺灣青年精銳作家之一,他表示,未來將帶動更多有興趣寫作的青年朋友參與。亞洲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賴連金博士也代表孫德安總會長出席大會並當選理事。 臺灣華文作家協會第一屆理監事名單裡,還包括黎杏紅(筆名:李黎茗)、楊禎祥(筆名:謝情)、張麗枝(筆名:麗子)、卓亞蓮、王志祿、徐娟美(筆名:陳雲婷)、林佩姬 (筆名)、廖艷紅、林鋒(筆名:林一芯)等作家與詩人。
【愛傳媒報導】優雅旋律使人沉澱心靈,曼妙動人的音符更令人流連忘返,康橋國際學校林口校區於7/19(日)舉辦2020傳愛在康橋中小學藝文公演,學生表現讓在場觀眾驚豔不已,紛紛驚呼學校樂團成立短短兩年,能有此表現實屬難得。 在全世界肺炎疫情仍嚴峻下,此次公演透過音符傳遞愛的旋律更顯意義。林口康橋推廣中心陳慧芬主任表示,今年因疫情關係,學校也在疫情政策中調整學生學習模式,期望讓每個孩子都能持續在藝文教育中發展,而雖然練習很不容易,但卻沒有學生抱怨,仍持續不懈努力的跟隨著老師的腳步,才能有此好的表現,並感謝台灣各界的防疫措施讓疫情可以趨緩,林口康橋的學生才能幸福地在最優質的舞台上,自信地展現個人學習成果,給大家一場最棒的音樂饗宴。 一年一度的「傳愛在康橋」藝文公演為康橋藝文教育中的一環也是傳統活動,主要是讓一群愛好音樂的孩子在專屬的舞台中發揮所長,以觸動人心的音樂力量,傳遞愛的訊息,精采動人的音樂盛會,帶給現場聆聽者難忘的午後時光。林口康橋創校以來即積極推動藝文課程,也吸引許多熱愛音樂的學生參與各式的練習及展演活動,不僅成立有中小學的管、弦樂團及管弦樂團外,其中小學部的管弦樂團也在108學年度中,以精湛的競賽佳績進入加全國音樂比賽決賽,充分展現出康橋推動藝文教育的學習成效。 林口康橋小學部校長楊士賢表示,學校結合108新課綱的素養教育,落實孩子藝術與美學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在舞台中學習表現、鑑賞美學,藝文涵養等能力。此次的藝文公演,中、小學生除了各自演奏出美妙的音符外,同時也帶給學生彼此互相學習的成效,另外也期望透過展演成果將愛的種子灑落在聽眾的心中,用音樂的力量、動人的旋律傳達出愛、希望及勇氣。 康橋多年來推動一人一才藝、多元社團、藝術護照等課程,讓學生依照興趣選擇,鼓勵每個人從熱愛的事物中建立自律、自主的學習態度。陳慧芬主任強調,透過學校長期培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教育理念下,鼓勵孩子從生活持續地探索與學習,使得每個人都能找到喜好的興趣發展,在自信與勇氣的舞台盡情展現自我,相信今年的藝文公演,一定可以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音樂感受! (影片來源為youtube,若遭刪除請見諒。)
人家說,生意子歹生,能做藝術生意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因為除了懂得察顏觀色的識人能力外,還需要說得上一口藝術經。以經營畫廊來說,一個畫廊主人專業與否是被評價的重點之一。博學多聞、柔軟度外,對藝術家還得心細如絲、懂其心靈、知求情緒,讓他可以心服口服長年努力創作,而且不跳槽。而在目前國際化的兢爭壓力下,還需要耐飛耐跑,一副空中飛人的絕活。到巴黎專訪卡邁勒・門努爾畫廊負責人卡邁勒・門努爾(Kamel Mennour , 1965-),見識了他自學有成,愛藝成趣的風采,即將邁入第20年,舉辦20週年慶在即的卡邁勒・門努爾,已經在歐洲藝術產業界,累積相當實力,可說經營有成,廣受尊重。4日下午,我們走過聖日耳曼戴普雷區,滿布服飾精品與餐飲店,16世紀留下經典大建築群樓,拱門迎賓,入內有小型庭園,素簡林木,幾部小轎車停放,卡邁勒・門努爾帶著團隊,迎接在大門口。在巴黎,卡邁勒・門努爾共有3處畫廊,作為展覽場址外,頂樓還有套房,提供藝術家與公司高層幹部落腳與住宿,相當貼心。選擇唯一立足巴黎,以「歐洲最重要畫廊」自我期許。他沒有像其他國際知名畫廊,在倫敦、紐約、上海⋯廣設分店。聚焦在巴黎,以巴黎為軸心,然後以放射狀,飛向國際各大都市。一方面,卡邁勒.門努爾覺得,巴黎是他的家,最熟悉,也最方便,加上,他習慣親力親為,儘可能親自打理接待藝術家與收藏家。因為,這樣沒有距離的交往,可能讓藝術家與收藏家們,感受到跟大畫廊完全不一樣的真心,赤誠磊落。原籍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卡邁勒.門努爾,2歲時母親帶著他,千里迢迢從阿爾及爾,遠飛到巴黎投靠父親。然而團圓幸福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在迎接2個弟弟出生後,父母情感生變、離異,母親靠著雙手打盡各種零工,把他們3兄弟拉拔長大。卡邁勒・門努爾親身感受到外來族裔在巴黎融入的艱辛,母兼父職討生活,何其不易,他感念在心。對今年已經74歲的母親,他百依百順,人前人後常說,這一生最愛的是母親。而吃盡苦頭的母親,是饒富智慧的女人,對於命運,始終逆來順受,從來沒有對孩子們說過「不」字。在母親身教與愛暉影響下,卡邁勒・門努爾學得吃苦耐勞,尤其養成正向看問題的習慣。父母婚姻的破碎,讓他非常愛家。目前與德國籍的妻子,育有2男3女,5個子女一字排開,足可組籃球隊,他識家庭與子女教育如命,只要人在巴黎,清晨上班前,他一定親自送子女上學。而每週必須出國的他,總是心繫家庭,儘量採單點飛航,一辧完事,就飛返巴黎,設法在當空中飛人之餘,仍然可以保持與家人相聚時間。卡邁勒・門努爾念的是財稅金融,理應去當個銀行家,但因為不富裕的家世,上大學就得打工賺錢,他選擇批發低價藝術小品販售,或延伸複製商品,因為這些與藝術相關的小買賣,讓他喜歡上藝術這一行。然而,藝術是小眾、需要拔尖專業,尤其藝術深不見底,藝海浩瀚無邊,卡邁勒.門努爾靠著自修,日夜苦讀,遇到不懂就到處請教專家。平常也勤於參觀各類展覽,美術館、機構組織、雙(三)年展、藝博會⋯,他都視為是練就眼力、自我充電的好機會。1999年,他正式走進畫廊產業,成立與自己同名的「卡邁勒・門努爾畫廊」。然後採取穩紮穩打,保守經營,逐步擴大基盤,現在,光是巴黎,就擁有3家自有資產的畫廊,代理35~40個藝術家。時光飛逝,一幌就是20年,旗下大多數畫家,都是從畫廊開始,一直合作到現在。卡邁勒・門努爾喜歡和藝術家直接交往,互相腦力激盪,威尼斯雙年展期間,他甚至租下整層公寓,和藝術家們生活在一起。藝術家創作,有高潮和低潮,生活當中,也有如意與不如意,雖然卡邁勒・門努爾今年不過54歲,但他惜才如金,愛藝成痴,反而扮演著Mentor的角色,成為晨昏巔倒、作息失序的藝術家們的生活上的參謀或導師。以近期加入卡邁勒・門努爾畫廊的道格拉斯・戈登(Douglas Gordon)為例,他成名過早,名利得來容易,反而不加珍惜,結果打亂了自己的創作之路,落魄潦倒。卡邁勒・門努爾適時噓寒問暖,曉以大義,逐漸把他拉回創作之路。而經歷過人世間冷暖洗滌,道格拉斯.戈登,大徹大悟,重返工作室,重新創作,目前的作品,更加沈潛內斂,蘊涵十足。卡邁勒・門努爾代理旅法中國藝術家黃永砯也是一樣,他參觀黃永砅在法國龐畢度的展覽,深深被他的作品所吸引,當知道藝術家就住在巴黎,就積極打聽下落,最後輾轉認識了沈遠,從此兩家人互動良好,除了把黃永砯拉進卡邁勒・門努爾畫廊的代理行列,今年11月龎畢度上海開館,他們將於2020年策劃沈遠作品,帶去上海展出。不以賺錢與否為第一思考,也是卡邁勒・門努爾可「以小搏大」的利基。比如說,該畫廊代理的義大利女性藝術家Tatiana Trouvé (1968-),曾獲得杜象奬(Marcel Duchamp Prize),創意十足。去年倫敦Frieze 上,她構思良久,準備做件偉大作品。作品重逾20噸,佈展過程,又得挖地基、鑽洞埋水管,該件麻煩作品《噴泉》,在短短市集中,不容易賣掉。然而,卡邁勒・門努爾深深被藝術家的豪情壯志所感動,於是同意讓她放手創作。果然如預期,觀眾來看熱鬧,討論作品的人不少,但就是沒有人下單。媒體倒是如獲至寶,大幅、正向作了報導。老天爺果然疼憨人,當卡邁勒.門努爾畫廊參加今年初的紐約Tefaf藝博會,有位紐約重磅級藏家,讀過Tatiana Trouvé 作品介紹,十分讚賞,於是主動找到卡邁勒・門努爾畫廊展位,指明要買在倫敦展出的《噴泉》作品,結果根本不需要討價還價,迅速成交交易。卡邁勒・門努爾常說,美術館重視的藝術家名單,一定不會是拍賣市場上的熱銷名單。卡邁勒・門努爾深諳深耕藝術家,向學術靠攏的重要性,有了學術先行,市場才可靠。因此,他喜歡以學術為優先考量,挑選優質藝術家,黃永砅與沈遠夫婦就是明顯例子。這對夫婦,向來不在乎市場,是典型埋頭苦幹、努力思辯、推敲創作的優質藝術家。往往,越是不在乎市場,越是一作難求,受到更多美術館、機構或重要藏家追逐肯定,卡邁勒・門努爾屢試不爽。印度裔英國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是公認精明、難搞型的藝術家,但卡邁勒・門努推崇他「才高八斗,是有兩個大腦的天才」。由於卡普爾能力強,做事精確,高標要求,但他條理分明,乾脆俐落,很好應對。雖然卡普爾的代理畫廊很多家,但卡邁勒・門努爾始終合作愉快,一點都不擔心藝術家跑掉。早已耳聞亞洲藝術收藏的熱度,方興未艾,出手不凡。近年透過國際藝術博覽會,卡邁勒・門努爾畫廊代理畫家作品,不少已被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藏家收藏。目前卡邁勒・門努爾,除了參加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上海021藝博會(去年還有參加上海西岸藝博會)之外,明年計劃來台灣參加2020台北當代藝博會。從來沒有到過台灣的卡邁勒・門努爾,對寶島台灣,十分好奇,他信誓旦旦,一定會帶重要藝術家的好作品到台灣來。為了表達對亞洲華人市場的重視,卡邁勒.門努爾已經開始學中文,明年元月,他說,他有把握在台灣用中文作交談。即將為畫廊過20歲生日,當被問及「成為歐洲最好畫廊」的目標是否達成。卡邁勒・門努爾笑笑,他認為,「最好」與否,帶有主觀性,但卡邁勒・門努爾畫廊已公認是巴黎舉足輕重的一線畫廊。他謙虛地說,雖然無法和國際財大勢大的畫廊相提並論,但他非常有自信,手邊掌握的藝術家名單漂亮,而長年經營的藏家關係,相對忠誠親密。所謂百大影響力名人榜,對他來說,並不特別在意,盡人事,聽天命,一切不強求。很榮幸,蒙卡邁勒・門努爾盛情接待,我們在該畫廊貴賓室共進午餐。七月巴黎,沒有冷氣空調的空間,開著窗戶,在空間對流下,十分舒爽。外燴送來的清蔬餐宴,一字排開,感受到畫廊上下暖暖心意。餐席間,我問卡邁勒・門努爾,他的畫廊成功關鍵因素是什麼?卡邁勒・門努爾用新學來的中文,很用力作答,「堅持不懈」、「毅力加恒心」。其實,外界心知肚明,卡邁勒・門努爾畫廊,就跟卡邁勒・門努爾這個人一樣,投入、專注、熱情,才是20年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元素。「Stay Paris , Stay focus」,果然讓卡邁勒・門努爾有如倒吃甘蔗,聲名逐漸鵲起,影響力無遠弗屆。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6日從維也納回到台灣後,下午馬上趕到高雄衛武營,欣賞由林美虹老師所率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舞團帶來的《新娘妝》,向藝術家們致敬。6日晚上,包含蔡總統、文化部鄭部長、臺灣觀光協會葉菊蘭會長、高雄市葉匡時副市長、奧地利在臺辦事處陸德飛處長、作家李昂以及北中南許多朋友都前來衛武營,一同欣賞《新娘妝》的全臺首演。宜蘭女兒、旅奧多年的美虹老師,是現任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舞團的藝術總監,《新娘妝》自2011年在德國初登場後,已在德、奧演出近五十場,並獲得相當大的迴響,但因場地與舞者檔期的配合,直到今年才有機會將這部作品帶回台灣,這裡也要謝謝衛武營簡文彬總監與同仁們的用心,讓台灣的觀眾能夠看到這部經典作品的演出。擅於融合不同文化元素的美虹老師,這次《新娘妝》靈感啟發自作家李昂的《彩妝血祭》,結合台灣文學與音樂,傳遞普世人權價值與情感,整場演出十分令人屏息、震撼、動容!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晴山藝術中心成立26年來,長期代理海內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此次參加台中藝博,畫廊推出「造山、造水、造境」主題展覽。19位藝術家藉由創作,除了反映內心風景,也探討人類當今生活劇變,作品多以平面為主,媒材橫跨岩彩、水墨紙本、水彩、油畫和木雕。黃梵的作品細緻工整、澄澈寧靜,色彩唯美舒緩,空氣全然靜止到能聽見遠方傳來的聲響,令人不由自主地跌入畫中世界。同樣是油畫與風景表現,林志譯的作品筆觸較為鮮明,如印象派疊加的色塊下,使觀者遠看近看各有面貌。水墨方面,彭偉新從傳統山水的寫生出發,到媒材技巧的創新。他從原生礦石中獲得靈感,發現這些彩色礦石本身就是一座座險峻高山,藉以跳脫傳統,展現岩彩畫另一種創新面貌。吳宥鋅也攜古典走入當代,將傳統山水的筆墨堆疊與認知,轉化為介於真實與虛擬之間的人物畫,大至題材,小至技法表現,無不挑戰且創新當代水墨的視覺限度。林經哲的水彩作品具有鮮明的性格:在真實世界的當下,帶著些許疏離寂靜的孤寂色彩。現場還會展出李昌國、張國徵、彭偉新、童武義、林宗範、吳宥鋅、林經哲、、高資婷、、郭錦屏、陳愷靜、李致勳、邱奕寧、舟越桂、永山裕子、山崎史生、笠谷耕二、馬歇爾.福樂金(Mathieus Verginer)等人的作品。 作者為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理事長、具有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喧囂的早晨 / Busy Morning: 1993 (22.5 x 20.5”) 56cmx51cm 膠彩丶絹第一次回臺時,對於臺灣古蹟建築情有獨鍾,三峽老街巴洛克式建築與古老的樓房景緻,印象猶為深刻。一大早,整條街顧客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街邊的菜販正拿著傳統的磅秤親切地為客人服務,嘴邊還念念有詞地說著:「免費送二支蔥!」吸引大批媽媽們的目光,紛紛上前挑菜;旁邊還有小吃販以及烤蕃薯也不遑多讓的沿街叫賣,此起彼落、將整條街吵得沸沸揚揚,喧鬧不斷。最惹人醒目的是眼前這部摩托車正載著全家大小,二個小孩就坐前面,爸爸伸長手臂發動油門,媽媽則坐在後車座,摟著爸爸的腰,一家五口坐在機車上!臺灣三峽Busy MorningA morning in Taiwan. People are constantly shuttling on the street. On the sidewalk, vegetable peddlers are warmly serving their customers with their traditional scale and continually saying, “Two stalks of onions, free!”A group of housewives rush up to choose their vegetables. There are also food peddlers along the street. The whole street is boisterous, noises continue. A special attraction is a motorcycle carrying the entire family: two children sitting in the front, the father is igniting the engine, and the mother sitting in the back, holding the father's waist. A family of four is riding on the motorcycle! 作者為膠彩畫家,傳承父親郭雪湖的膠彩畫藝術●更多分享在「郭香美的膠彩畫世界」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提起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藝術史家將他推舉是新象徵主義(new symbolism)與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的代表。這位出生在二戰結束前2個月的德國藝術家,對歷史充滿使命感,他無論採取何種藝術創作形式,如繪畫、行為、攝影、綜合材料、裝置還是雕塑,都滲透著對歷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為此,大家公認,他的作品充滿張力,震撼人心,滄涼憂鬱的美感中,對20世紀末的世界文化產生了重要意義。特別是,安塞爾姆・基弗的作品,常以聖經、北歐神話、瓦格納的音樂和對納粹的諷刺為主題,並大量使用稻草、灰土、蟲膠、石頭、模型、照片、版畫、沙子以及鉛鐵等金屬元素。尤其,著名猶太詩人保羅・策蘭的詩歌對安塞爾姆・基弗作品主題的表現影響甚巨,他通常會以策蘭的詩歌為作品命名或是作為展覽主題。就在這趟藝術家的朝聖之旅中,在南法札爾伯克偏僻的小鎭上,拜訪了安塞爾姆・基弗的林園式美術館。該美術園林,佔地數十公頃,依著地型拾級而上,園林內,草木扶疏,有融入山林的戶外雕塑、化整為零的高聳長方體型展覽室、迂迴地道⋯豐富多元,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大家始終忽略他的情慾世界。這回一間小型展覽室,呈現數量不多的水彩作品,走進作品前,發現草筆了了的作品中,是安塞爾姆・基弗另一個情慾面向,頓時讓我有窺密私探的成就感,原來看似嚴肅,有過2段婚姻的74歲藝術家,仍保留一塊外界叼擾不多的私情領域,透過不經意的水彩幾幅作品中,彷彿訴說一二,表情生動,欲語還休,非常珍貴,也無比耐人尋味⋯⋯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還記得某日,年輕的朋友跟我說他失戀了。那是一個很巧的機緣,朋友不太說私事的,他說著掉了眼淚。其實我們不是那種熟到可以一起喝醉的朋友,儘管我跟他說可以隨時找我,我陪他醉。但我知道他不會,就只能在心裡默默的祝福他。那時候,我正在迷一個創作歌手楊永聰的專輯《Lost & Found》,專輯裡有一首〈像個老朋友〉,我特別愛,整首歌彷彿就寫著朋友與情人之間。談我們怎麼看待生命中的得到與失去,去相信痛苦與我們只不過是擦肩而過。會走遠的,會的。我在每天的車程裡,反覆地聽著這首歌,好像也為心疼的他分擔了情傷。有幾度我想把這首歌寄給他,也想寫點甚麼關於放下的私訊安慰,我還費心地做了一張卡片,把歌詞的三句寫給他,那歌詞是:可惜啊生命裡有些人的意義 是用分離 教我從失去學會珍惜謝謝你終究我沒有寄出。關係是這樣的,他必須剛剛好。恰恰的時機與緣分,多了有時候會是打擾是負擔。然後某一天,我們又連繫上,他說沒事了,已經開展另外一段幸福。我不知道該怎麼說盡我的祝福,總之為他開心極了。那天下班上了車,引擎一發動,楊永聰的歌聲響起了⋯⋯那吋時光若倒帶播放,會記得天微涼⋯⋯朋友已經走出來了,我卻還陷溺在這謝謝你用分離教會我學習珍惜的樂聲裡。我握著方向盤笑了。苦苦的。年輕好好。他們的生命力如此強韌。他們能跌倒能站起能說所有橫逆的都向我來吧。還好我沒寫給他那些哀傷的話語。現在只有祝福祝福祝福。這幾天我又迷上了一首歌,大陸歌手花僮的〈可能否〉,又是一首給年輕孩子的失戀歌。不過我懂了,在愛情裡的人是沒得勸的,就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吧。就算早一點看透命運的伏線,他還是要陷溺;就算早一點讓他知道沒有永遠這件事,早點知道會受傷,他還是要去自己飛墜一次。那歌詞是:可能我撞了南牆才會回頭吧可能我見了黃河才會死心吧可能我偏要一條路走到黑吧還能說甚麼呢?年輕的時候儘管愛吧,去愛吧去愛吧,你得相信20的愛情絕對跟30歲的不一樣,30歲的愛情絕對跟40歲的不一樣,你總要一條路走到黑一次,或兩次,或三次,然後,你以為自己就明白愛情的真義了嗎?不不不。別傻。那首歌的最後一句是:可能我還沒遇見 那個他吧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的《格爾尼卡Guernica》成為傳世的愛國巨作,創作地點就在巴黎,行腳巴黎文化舊區,找到了當年他嘔心瀝血的創作地點。雖然82年的時間過去,國際情勢的分合巨變,但行腳該處,彷彿感受到熱血沸騰的藝術家,振筆疾書那份豪情。法國卡邁勒・門努爾(Kamel Mennour)畫廊老闆卡邁勒・門努爾,4日下午,領著我們參觀畫廊,當路過該地點,慎重其事地停下腳步,向我作了介紹。他對藝術家回應時代,仗義執言,展現藝術話語權的陳年往事,始終有一份驕傲感。面對已經是商業林立、車馬水龍的現場,緬懷大師當年的高瞻遠矚,內心的敬意,油然而生。《格爾尼卡》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對佛朗哥政府的殘酷行為不滿的畢卡索,當時定居巴黎。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省的歷史名城——格爾尼卡,在西班牙內戰的混亂中,遭到法西斯德軍的突擊,全城被炸為一片瓦礫,死傷數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婦孺時,激起了畢卡索強烈的憤怒。因為畢卡索一想到德軍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一個不設防的小村莊,竟然進行這樣殘暴的轟擊,義憤填膺了起來,帶著滿腔悲憤交集情緒,他動手繪製該幅壁畫,展開藝術家以畫筆為槍,來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為。仔細品覧該幅展現愛國情操的《格爾尼卡》巨作,裡面雖沒有飛機、炸彈、坦克、槍炮,只有牛、馬、女人、燈…等物體,然而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表像。畢卡索把象徵性的戰爭悲劇投入藍色調中,那淺青、淺灰在黑色調的對照中表現正義的極點,它聚集了殘暴、痛苦、絕望、恐怖的全部意義。這木然屹立的公牛、瀕死嘶鳴的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斷臂倒地的士兵、抱著死嬰號啕大哭的母親、嚇得發呆的見證人……到底表現了什麼呢?畢卡索對於他的作品經常保持沉默,希望給予觀賞者自由的體驗空間,但是對於《格爾尼卡》這幅作品他曾解釋道畫作中的牛、馬和以生氣勃勃的線條繪出的手的涵義,以及西班牙神話中那些象徵的起源的涵義。他曾說,「牛代表殘暴,馬則代表人民。不錯,我在那畫裡用了象徵主義,但並不是在其他畫裡都這樣做……。」又說,「那幅畫是存心向人民呼籲,是有意識的宣傳……」。如眾所皆知,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鬥牛場上出現的公牛,往往代表著妖怪、惡魔等黑暗勢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畢卡索會以牛來代表著無視人民疾苦的殘暴政權。同時,在鬥牛場上的鬥牛士攻擊下,公牛終難以逃脫死亡的命運之西班牙鬥牛文化下,這匹馬乃為象徵著面對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們是對抗暴政的主力軍。戰士雖然已經倒下,但他仍然緊緊地握著那柄劍與象徵著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達了人民的復仇的決心和決戰到底的精神。因為這幅巨作,是畢卡索為以進步和平為主題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之西班牙館所繪製,並且曾到英國、美國等其它國家巡迴展覽,引發了全世界熱愛自由、擁護民主人士的共鳴,同時在畫家聲明要將該畫捐贈給結束佛朗哥政權後的西班牙祖國之種種動作下,使得該畫的意義很快就超出了單純事件的抗議範疇,而成為政治鬥爭中的一種文化示威,甚至成為文化對暴力的一種對抗。就其意義來說,該幅作品超過了一般藝術創作者所強調的偶然事件,不折不扣是通過繪畫技巧起了象徵啟示、重要契機的作用。當後人逼視著該作品,直覺是觸目驚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體所構成的畫面;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體感,也正是由於缺乏這一點,它就象徵著死亡。這死亡不僅是轟炸受難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斯人已往,典型在夙昔啊!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藝時代畫廊以國內外藝術博覽會作為軸線,讓藝術家躍上國際舞台,使台灣當代藝術力量愈發強壯。當代以外,藝時代也以傳承藝術經典為使命,保存雋永的藝術軌跡。此次參加台中藝博,藝時代畫廊聯合十位藝術家展出優秀作品:陳正隆、洪德忠、梁月、楊奕軒、郭雅倢、高孝午、黃清輝、陳金慶、王大朋與王立偉。「仙蹤」系列動物雕塑作品,是藝術家王大朋從自然中提煉出來的巧思。他以鹿、馬、人甚至某些植物為原型,更引用了中國玉雕的手法來形塑作品。各種動物在空間中飄逸,如精靈般跳進我們所處的世界;同為雕塑家的高孝午生於福建三明,盼能用藝術品喚醒人類的自然天性,從活靈活現的動物中窺探人類本質;陳金慶的雕塑是繁華時代的代名詞,陳金慶混合了不鏽鋼與24K金的媒材,打造出金碧輝煌的鹿型雕塑。雕塑家王立偉通過皮革創作,展現對生命永恆不息的藝術見證。生命物質(皮革)以藝術方式回到我們當中,雕塑家的雙手重新賦予作品靈魂,呈現出可觸可感的真實性。不鏽鋼與皮革作為王立偉的雕塑語言,凸顯出與生命有關的主題──生的延續與死的終結。不鏽鋼的活潑,與皮革的沈重,構成東方生死輪回的哲學觀,凸顯生命的易逝與永恆。繪畫上,畫家陳正隆,創作源於對吉光片羽的感動。年幼時,藝術家居家四週都種滿竹子,乃至於他對竹林有份獨特情感。竹林風貌在虛實動靜中,流露出濃郁的詩篇,竹影之間作品創作,呈現不僅止於描繪外在的形,而是讓我們靜觀其竹的本質與內涵。洪德忠的創作過程強調「從無到有」的概念,畫家透過畫作中不同深淺的色彩來呈現出自己的意念,藉由留白與漸層、技法與和媒材間的微妙關係,創造出碎影般的獨白。梁月的作品風格兼具古典與現代,色彩筆觸融合狂野與節制,構圖描繪連結謹慎及驚奇,形塑矛盾又協調的有趣畫面。在一幅幅血肉模糊的身體交纏狀態中,對於人之存在價值及生存競爭等課題,進行直接露骨的表白及批判。 作者為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理事長、具有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