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葉宗洸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合勤講壇4】魏國彥:英國核電百年規畫 除役1座蓋1座

黃丙喜表示,最近經濟部公布未來10年用電量,AI用電量是一般的10倍。我們若要發展AI為下一個「護國神山」,缺電問題怎麼解決?台灣今年上半年就有64天尖峰備轉容量率低於10%,太陽一下山就沒有光電,又該怎麼辦? 葉宗洸表示,再生能源到去年只占發電的9.5%,原本規劃明年要到20%,後來又下修到15.2%,但可能連15.2%也做不到。 葉宗洸抓7月8日、9日台電官網的資料,發現驚人事實:太陽一下山、光電歸零,夏天也沒有太多風,到晚上台灣居然有逾9成電力靠火電。7月27日核三廠1號機停止運轉,夜間供電占比火電超過92%。預料未來幾年都將是「火電家園」。 天然氣陷入「有機組沒接收站」窘境 最近《遠見》雜誌有民調問核電除役之後,擔不擔心缺電?結果9成民眾都擔心。葉宗洸說,經濟部之前規劃2024到2033年新增燃氣機組,必須搭配天然氣接收站,但台灣現有的第一和第二接收站,營運量都超過100%,來到120%,一定要有新的接收站。不過預計明年中蓋好的桃園三接可能會推遲,因為要接大潭;如果三接沒蓋好,就是要挪東牆補西牆,換言之,至少到明年中天然氣供給還是不足。 基隆四接最近是熱門議題,專門提供天然氣給新的協和電廠2部燃氣機組,現在環評一直沒有過。可以預期,就算有機組,但是接收站沒蓋好,電一樣發不出來。 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台中的五接、雲林由台塑負責的六接,台塑的3部燃煤機組,麥寮1號機已經延役到明年底,麥寮2號機原本今年9月要除役。葉宗洸說,大家等著看2號機是否如期除役,「台塑就是看準了台電缺電,所以根本不急著改成燃氣機組。」 七接是為了高雄興達4部燃煤機組,現在也是要停運改成大裝置的燃氣機組,現在完全看不到進度。 所以說,政府能源政策太躁進,根本沒有準備好,苦果全民承擔。 魏國彥表示,未來是高燃煤的發電組合,會有排碳問題、空汙問題。國人肺腺癌死亡率也是逐漸增加,現在有一些所謂環保或工業方法說是可以去除系懸浮微粒,其實就是把顆粒打碎,把PM2.5變成PM0.1,這樣環保法規就測不到PM2.5。但是PM0.1更可怕,從毛細孔都可以進去。 台灣核電設備、人才、法規良好 黃丙喜提到,很多民眾會擔心核廢,李敏和葉宗洸特地花時間講核廢處置。 李敏說,為何會有人擔心核電輻射風險的「偶然」,而不擔心空汙風險的「必然」?台灣的核電機組安全紀錄在全世界是非常好的,我們有很好的設備、技術人員和法規,台灣是地震帶,所以在蓋核電廠選址時已經盡量去找適當的地點,防震設計系數也比其他國家高。 「現在很多人說韓國也要蓋核電,說到這個我就難過,當初是韓國來台灣學核能,台灣的精密工業是世界出名的!結果現在政府把這些人才的手腳捆起來。」李敏說。 核廢處置早有成熟流程 葉宗洸表示,台灣早就訂出一套非常完整的核廢處置標準作業流程:用過的核燃料從爐心退出之後,第一階段會先在燃料池冷卻5到8年;等到輻射餘熱較少之後,第二階段會移到室外乾貯,一般執照核給是40年,國外也是一樣作法;第三階段是最終處置,台灣已經立法規範2055年要把最終處置場要蓋好,而且要營運。所以核廢料都是可以處理的。 全世界有先例嗎?葉宗洸說,當然有,芬蘭就已經做好最終處置場,高階、低階核廢都已經送去最終處置場,在地底下封存;瑞典也打算跟芬蘭一樣的做法。 有人會問,為何其他國家不跟著做?葉宗洸說,因為其他國家不急,乾貯階段時間很長,可以發展出更新更好的技術,現在正在研發降低輻射劑量甚至轉化為不具放射性的核種,甚至第四代核反應器已經直接把用過的核廢拿來做為燃料。這些都是解方。另外也可以境外處置,就是不放在台灣,這需要國際共識,但也是一種做法。 李敏批評,台灣反核就是為了意識形態,部分人士不去擔心現在正在發生的空汙,而去擔心數百年甚至千年、萬年之後的核廢輻射;全世界除了台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說因為無法處理核廢,就不使用核能,而且全世界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核廢。這就是民進黨政府搞民粹,拿一些不存在的風險做藉口。 台灣不能再延續蔡政府能源政策 提到他山之石,魏國彥以英國為例,英國有一個氣候變遷委員會(Climate Change Committee,簡稱CCC),每次編5年預算,不受政黨輪替影響。他問負責人最大預算花在哪?結果居然9成以上在做現有核電廠的除役,而且每除役1個就要新蓋1個。換言之這個委員會最重要任務,就是做英倫三島的核能建設,這是一個百年規劃。 這讓魏國彥非常驚訝,一來是英國有這樣的民主,二來是他們國人是這樣支持。所以未來不管是歐盟或是英國,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沒有問題,他們核能準備好了。 葉宗洸認為,台灣需要第二階段能源轉型,不能讓現在政府繼續遵循蔡英文政府時代提出的能源政策,要面對現實解決問題。亞洲主要競爭對手的核電比例,日本2030年要提高到32%、韓國33%,台灣的碳足跡都輸他們,未來競爭力在哪?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建議核電占比要到30%,我們現在是到不了,但至少應該趕快把手邊有的核電廠恢復起來。

【合勤講壇3】政府不用便宜的核電 難怪台電一年虧2千多億

黃丙喜表示,台灣能源配比是燃氣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但這會導致碳排增加,付更多碳費;另外發電成本也會增加,台灣變成兩邊買單。我們要步入這種困境嗎? 台電前年虧損2千多億 葉宗洸指出,2021至2023年台電每度售電成本和平均電價,2021年有盈餘,每度賺0.1239元,但2022、2023年就開始大幅虧損,2022年特別嚴重,每度虧損1.1837元。這非常奇怪。研究之後發現,2021年不是真實的盈餘。台電有一個「電價平穩基金」,有盈餘時存下來,當發電成本變高時,電價平穩基金就要進來。所以2021年電價平穩基金補貼200多億元之後,才轉虧為盈。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台電每度電虧損每度1.1837元。照講企業產生虧損,就應該解決問題,至少要減少虧損。但是當時台電沒有做任何的事情,也沒調漲民間電價,所以該年台電總虧損2272億元,政府不得不補貼,以免台電倒閉。換作一般企業1年虧2千多億,簡直難以想像。 2023年俄烏還在打,化石燃料成本仍未降價,但台電虧損變少,每度電「只」虧了0.8815元。台電做了甚麼對的事情嗎?葉宗洸說,沒有,只是因為那一年經濟不景氣,電賣得少,所以才虧損得少。 行政院2年都補貼,台電還發行公司債,但還是虧。新的經濟部長郭智輝一上台就講狠話,叫台電「自負盈虧」,那台電最簡單作法就是漲電價。 葉宗洸表示,對台電來說,最合理的方式就是用發電成本最低的方式,也就是核電,核能1度電成本只有1.13元,這是今年6月資料;其他發電方式都是3、4元。但政府不准台電用核能,又叫台電「自負盈虧」,又不准台電漲價3成、4成,這根本是矛盾的作法。 日本福島核災源自設計疏失 李敏說,核電重新被全球所接受、青睞,說起來還是因為俄烏戰爭之後油價高漲,讓全球發現穩定能源的重要性。現在全世界都非常積極發展核電,美國、法國、中國大陸、韓國都在蓋核電廠,英國還把博士生送到新竹清華大學來上課。 李敏表示,一提到核電,反核人士就會舉出核安問題來反駁,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福島核災。確實,核電廠設在海邊時,安全設計時就應該要有防海嘯裝置,但很令人驚訝的是,日本福島核電廠沒有這個設計。「大家會覺得很驚訝,印象中日本人做事仔細,怎麼會有這種疏失?但確實就是沒有。」李敏說,最明顯的比較是,在311大地震中,與福島核電廠處於類似天然災害環境的女川電廠,幾個機組除了一個地面稍有浸水外均安然無恙。換句話說,福島核災是安全管理的疏失,不是核電本身危險。

【合勤講壇1】非核之後 葉宗洸:台灣將變「火電家園」

【編按:合勤講壇對談「台灣能源和減碳」,由國家公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丙喜主持,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前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參與對談。文長,以下分4文。】 黃丙喜引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7月22日民調,逾6成民眾支持「以核淨零」,而李敏、葉宗洸等2018年提案「以核養綠」公投也獲得同意。「非核家園」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葉宗洸表示,台灣自主能源比例非常低。再生能源是蔡政府時期的規劃,但是2023年台灣的再生能源占比僅9.5%,根本無法達到2025年的目標值20%,而賴政府剛剛在7月27日將核三廠1號機除役,核電的空缺最後是靠火力發電補足。「所以非核之後又如何呢?民眾到底是要無碳家園,還是火電家園?」 魏國彥表示,2015年我們通過了《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2022年又修法改稱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新法跟舊法的不同是,舊法以2005年為基準,要求2025年減5%、2050年減50%溫室氣體,而新法是2025年減10%、2050年減100%溫室氣體要減少,也就是「淨零」。 魏國彥:政策與手段背道而馳 執政錯亂 「核能全部歸零之後,我算了一下,缺178億度的電,這個缺口不可能用再生能源來補。」魏國彥說,所以一方面修更嚴厲的法,說要減碳,另一方面又要非核,這根本是執政的錯亂。 黃丙喜提到,上周去竹科,很多企業老闆都擔心缺電。李敏則表示,百分百再生能源是做不到的。核能最大好處之一是發電時不會排碳,未來若是抽碳稅,使用核能將可降低企業成本,這是現在歐美國家都改為核能的最大原因。 李敏說,全世界都轉向,獨獨台灣的領導人反核,根本違背全球潮流,事實上也違背全國人民的民意。不要忘了2018年通過「以核養綠」公投,這已經是全民共識。 黃丙喜說,上周跟中央大學教授梁啟源碰面,他也說全世界擁有核電廠的國家,只有台灣跟德國反核,但是德國跟台灣不一樣,德國可以很方便地跟鄰國法國買電,而且法國賣德國的也是核電;此外德國的再生能源發展步調也跟上來了。 再生能源不是愈多愈好電網難承受 李敏補充,再生能源的問題一是不可控,二是沒有慣性。所以再生能源不是愈多愈好,因為電網能承受多少再生能源是有限制的。電網要穩定,再生能源的比例不能太高。像德國必須向別國買進「非綠電」,另外也賣電給別的國家,就是為了要穩定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