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菩薩正解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內文: 當一位菩薩要有菩薩行,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波羅蜜。很多關於布施方面的解釋好像都有偏差,都以意識上的型態來解釋布施的真正教義。 什麼是菩薩? 比如一般法師都會說,你布施的時候不要讓人家知道,布施什麼不要講出來,就這樣默默地布施,這都是意識型態的說法。 實際上,這一句話是出自世尊跟須菩提的一段對話,世尊跟須菩提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大家都知道,「菩薩於法」,什麼叫「菩薩」?所謂的菩薩,修行佛的大智慧為「菩」;修行佛的大福報、大福德,就是「薩」,合起來講修行佛的大智慧、大福報就是「菩薩」。 所以當一個菩薩要菩薩行,絕對不是說布施不要讓別人知道,這與佛的大智慧、大福報沒有關係。 因為很多人不了解佛所說的教義,而誤傳、曲解。所以很多人在朗誦經典或持咒,幾乎都很難了解它裡面真正的意義,因為不了解,所以當背誦經典也不能夠讓他解脫,不能夠帶他直到究竟;而看佛經的,每天都在看,也不了解經典裡面的意思是什麼。 沒有我,就沒有痛苦 以心傳心的頓悟法門,才是最究竟的佛法,「禪宗」是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一個究竟法,拈花一笑就是心靈的共鳴,不藉任何色相就讓你了解心與心的共鳴。 迦葉尊者他曉得世尊的拈花一笑,像這些就是最究竟的頓悟法,而不是漸進的,像一般人修行都是漸進的,先求自己的信心、信仰,然後再求義理的甚解、佛法教義的甚解,然後再去行、再去證,這些都是比較漸進的修行方法,所以究竟的法門就是一個頓悟法,一聽、一聞法、一看佛經馬上就曉得佛說的是什麼話,那馬上要改變,要相應,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無相的,在無相之中或離相之中。 所謂「無相」,或是「離相」,就是先要離開自我的這個色相,能夠沒有「我」,就沒有一切根塵,沒有一切煩惱、痛苦,所謂的「身空、意空、心空」。能夠身空、意空、心空就到性空,性空就可以到一個真空法界,而證得妙有。所以禪宗是稟承世尊以心傳心的唯一法門,以心傳心,如果不是以無相為宗、以離相為宗的話,那就是有相,有色有相皆是虛妄,都會生滅,不是究竟,都是方便法。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修行上除了要離相、無相以外,還要無所住,剛剛所說就是無所住,無所住不但身空、心空、意空,而且要性空,性空直接通達本性,直接證得真理,直接得到佛的大智慧、大福德。所以世尊和須菩提說:「菩薩如法」,菩薩在行菩薩道時,「應無所住,行於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