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菩提道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布施、持戒是修行的智慧,是菩薩行,也就是六度波羅蜜很重要的功課。這些做好之後,就可以到菩薩界了。持戒包括貪、瞋、癡、慢、疑;貪心、貪慾,慾望太多就是貪,不切實際的、過分的、過量的就是貪。 瞋是生氣、情緒化。雖然這種瞋心不會傷害別人,可是會傷害自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悶悶不樂、不快樂、發脾氣、生氣、記仇、生恨、嫉妒,都是瞋心。 癡心是因為知識障礙,所以會有迷惑。比方修行人想求神通,卻不知這是錯誤的。吸毒也一樣,染了毒癮,就沒法翻身,除非來修行,讓我或我們的同修來改變它才有用。簡單地說,癡心就是迷惑,因為沒有具足相關的知識和智慧,而產生迷惑,最後讓自己墮落或傷害身體,這就是癡心。 貪瞋癡慢疑 綑縛眾心性 慢是指傲慢心,很多人都會有,但修行人不能有。愈謙虛就表示修得愈好,所以要以謙虛心來對治傲慢心。傲慢會讓人自滿,再也裝不進原本需要的智慧或機會。 疑是懷疑的心。一個人如果懷疑家人,懷疑另一半,懷疑誰對他不好、要傷害他,最後可能會變成懷疑別人要來偷他的修行能量。 有位同修親口對我說,他的父親往生了,靈魂回來後也不走,在他身體裡面偷他的能量,所以他的能量都沒有了,甚至連他姊姊和身邊的人也都在偷他的能量。我告訴他,你的心量要放大,父親畢竟是父親,姊姊也是親人,即使真有那些不認識的來要你的能量,他滿足了就會離開,給他一些又何妨?而且你還可以再吸收更多無量無邊的能量給他們啊! 在修行上犯了懷疑的毛病,就會變成這樣。所以不要有疑心,不管是多小的疑心,往往到最後會影響整個人生。如果腦子裡都是負面的思緒,不要說修行了,連過正常生活都有困難。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時候是自己胡思亂想,結果幻相就跑出來了,認為某人對他非常好,或是某人會傷害他,這些無明的意識會讓一個人的心都亂掉,這樣還怎麼修行? 另外,「殺盜淫妄酒」的持戒也很重要,這些都是身業。持戒最好是當下做到,當下就要改正過來。 體性智慧如果懂得運用,就能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壽命延長,而且不生病,還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活得更年輕、更漂亮。了解體性智慧和法性智慧以後,會知道人間充滿愛,不是仇恨。 可是現在台灣的選舉充滿仇恨,違背人的本性,違背自性。我沒看到現在有哪位政治人物的內心是在思考:如何有效管理國家、如何替老百姓做事、如何讓每個人安居樂業、過得幸福美滿;如何讓每個人都有工作、過著舒適的生活;如何讓台灣更美麗、成為世界性的美麗寶島……,政治人物要有這樣的胸懷才對。 民主本來就是要讓所有人民當家作主,但台灣的民主好像不是這樣。如果政治人物也能一起來修行,在治理國家時,就不會走偏,人民會更幸福。可惜領導階層的政治人物,都以為自己的智慧很高,傲慢成性,不懂靈性的修為,沒有愛心、慈悲心。從這裡可以了解,修行必須要有智慧。 無生諸法生 無瞋萬法忍 至於忍辱,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常會遭受無妄之災,讓自己受到傷害;因為這是污濁的社會,所以要學會忍辱,忍受侮辱,忍受語言的刺激傷害。但忍受的程度因個人修為而異,有些人承受度高,被罵了還笑嘻嘻的。如果夫妻之間能夠相互忍讓,一定不會吵架,因為罵我是替我消災,把我的災跑到罵我的人那裡去了;因為他起瞋心,所以會相應。 但如果對方加諸於你的羞辱,你的心不接受;也就是讓這些羞辱通過你而無所住,你的心完全不受影響,沒有感覺,那就超越了。受辱被罵如果不能超越,受傷的是自己。你發一次脾氣,禪定就無法入定。很多人以為,我今天心情不好,就來打坐看看,會不會讓心情變好;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一定坐不好,因為你會一直想著剛才發生的事。 修行不要有瞋心,只要不起瞋心,就不必忍辱。但我們與人相處,難免會遇到要忍辱的時候。只要你懂得忍辱,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提升到「無生法忍」,那是菩薩、佛的忍辱。 一般人修忍辱,大都是讓這個羞辱過去;但菩薩、佛是無生法忍,也就是當下,完全沒這回事。而不是快要生氣了,然後馬上停止生氣。只要生氣,就會傷到自己的心。 無生法忍,是心裡當下沒有這回事。正如六祖慧能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下就沒有這些受傷害的事;菩薩的忍辱要做到這樣。要不斷學習訓練自己,遇到攻擊或傷害的時候,就想著:「機會來了」,把它當作實驗的機會,這樣就能自然地做到無生法忍。這不是練武功,是修心的功夫。 精進菩提道 成就莊嚴地 精進,是指修行上的精進,功德上的精進,不進則退,所以修行要保有精進力。如果今天可以進一步,明天再進一步或進兩步;有時候會因一些原因退一步,那麼再進兩步退一步,總是今天還有進一步。 最好是進兩步就是兩步了,沒有後退,那就是沒有污染。沒有污染就不會後退,這就是精進,就像開車爬坡一樣,加足馬力就衝上去了,就像修行的加速精進一樣。 禪定,我們大家都在禪定,不管是修十年還是二十年的禪定,從今天起,我們會跟過去不一樣。過去的禪定只是著重於「心」的定,但現在我們還要做到「讓心不被污染的定力」,要從「身定、心定」到「智慧的定」。 「智慧的定」可以讓你成為完美的人。過去大家認為自性就是靈性,就是佛性,我現在要更細緻地區分,只要修行的深度和功夫夠,就可以分別出靈性有兩種:一種是自性的靈性,也就是佛性;如果不是自性的靈性,就是污染,也就是俗稱的靈魂。所以,你能夠見性,見到聖潔的靈性,見證到佛性,這時候的自性就是「純真、至善、完美」。 所以自性就是佛性,純真、不生滅、一切具足、不動搖、能生萬法。從「純真、至善、完美」的佛性,轉變到佛。萬法就是萬德莊嚴,就是佛,一真佛。圓滿的修行,圓滿的功德,就是萬德莊嚴,就是卍字。 那要如何見到自性?必須把污染通通清淨。所謂污染,是指身體的污染、心理的污染和業力的污染。要把這些污染都清除以後,才能回復本有自性的佛性,然後才能萬德莊嚴,才能成就。 禪定般若智 印心現真如 最後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聰明才智,而是成就的境界。佛的世界講般若智慧,是到達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智慧。《金剛經》說的就是這個智慧。般若智慧要從禪定中獲得,因為祂不是有形有相的,當我們禪定直接進入自性禪定,就可以知道般若智慧要怎麼得、怎麼證。 體性智慧有原始的記憶,當頭腦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第一層是原始記憶,一般動物只有原始記憶,但哺乳動物除了原始記憶,還要再加上新生記憶。這種新生記憶會產生記性,所以我們犯錯、或是走路遇險,下次就不會再犯,這就是新生智憶。而人類還要再加上智慧型的記憶,這只有人類才有,所以只有人類才可以修行,動物不行。 人有智慧型記憶,所以人可以修行,所謂「人身難得」,指的就是智慧型記憶,它都存在腦裡面。所以我們做體性智慧禪定的時候,是一關過一關,這些就是修行的障礙,也就是佛經所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 無色界是到自性,色界要菩薩行,欲界要清淨持戒;這樣修行才能直達自性,才是真修實證。我會帶你們一起超越欲界、超越色界、進入無色界、到自性;從菩薩的初地到十地,那才是真修實證,也是我們成立財團法人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的目的,讓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人人作佛的正法,能夠普化全球;讓修行跳脫意識的修行,修禪定,突破意識界的障礙、欲界的障礙。 欲界的障礙不是光靠嘴巴講,就可以脫離的。就像我現在想輕鬆地喝一杯茶,必須先要泡茶,然後再把茶喝進嘴裡,這就是真修實證。我發現一般人都不能做到實質的修行,空有理論,連實驗都沒有,所以無法創造發明。真修實證就是從「有相」懂得真理後,確實地把真理付諸實現。 《金剛經》說,修行人要「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其心呢?要做到心裡沒有煩惱地獄。但身上的眾生也會影響你的心,會造成心裡的煩惱,所以修行要「眾生度盡,地獄盡空」,也就是要度盡體內眾生,要讓煩惱地獄盡空,而這要實際地「修」與「行」,要從「禪定」中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