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般若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修行印心禪法的禪定,和一般的禪定有何不同? 答:許多修行人都在看佛經,但是看佛經的目的是什麼?修行人不能盲從、不求甚解。佛經是讓人開悟、得智慧的,看了佛經以後,要能夠讓自己的心有所改變,然後真修實證,最後才能成就無上菩提,這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而要成就無上菩提,必須先克服兩種障礙,一是心理的障礙,這種障礙嚴格來說,就是地獄,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煩惱、痛苦、壓力、憂鬱,或是一些想不開的事情……等等;修行人一定要破除這種心理障礙,我們看佛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破除這種障礙。 第二是身體的障礙,也就是眾生的障礙。因為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是眾生,一定要讓這些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從物質體提升為精神體,才能超越身體的障礙。那要如何超越?必須靠印心禪法的「十脈輪」禪定,讓這些體內眾生都變成精神體而得度,才能破除身體上的障礙。 一般修行人所知道的,是「知」的境界,如今我們要透過印心禪法的禪定,進入「行」的境界。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佛國淨土的種種殊勝,接下來就要更進一步地,讓自己能夠到達佛國淨土,去見證祂是如何殊勝;而這必須靠印心禪法的禪定,才能做到。 由此可知,修行的第一步,是先了解修行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投胎人間的目的是為修行成就而來;第二步便是克服心理和身體的障礙。心理的障礙如何克服?就看自己能不能保持平靜的心、自在的心和法喜的心,而這必須從平日的禪修當中來自我充足。如果能夠讓心隨時都很法喜、很自在,常保「平常心、心常平」,那就是做到了。 印心禪法和一般禪法的不同之處,就是除了得到心理的自在法喜之外,還要讓身體裡面的一切眾生也得到安詳、清淨,進而解脫。所以印心禪法可說是修行人到達佛國淨土的般若船。 所謂修行,是從此岸到彼岸,此岸極苦,彼岸極樂,要從此岸到彼岸,就要坐船,但現在時代進步,應該直接坐太空梭,印心禪法就是這艘太空梭,帶著我們體內的眾生和靈性,一起解脫,一起到佛國淨土,見證無上菩提,可見其重要性。這正是印心禪法和一般禪定不同的地方。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請問要如何修行才能成佛? 修行成佛有兩種方法,一是從發菩提心開始,修六度萬行,功德圓滿,蒙佛授記而成就;二是佛心印心的印心法門,也就是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世成佛」的微妙法門。發菩提心是利益眾生的願行,一般人修行,是從清淨意識心開始,清淨六意七識而成就七寶塔,進入如來光明藏。 什麼是六度萬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是去除人的貪執心。持戒是要做到「身口意」三業清淨。忍辱對一般人比較困難,但是進入佛門禪修,應該對任何事都不計較得失,因為有了得失心,就會有煩惱;對於不如意的事,應處之泰然。忍辱是一種美德,身為禪行者,更要比一般人能夠忍辱,要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精進是對入世法與出世法要每天精進,不能退轉。修行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精進是做到人人圓滿、事事圓滿、法法圓滿。至於禪定,達摩祖師曾經開示「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禪定的功夫。禪定不限於坐禪,行住坐臥都在禪中,任何時間地點,都要心無妄念,心如止水,清淨見底,這就是禪定。 什麼是般若?就是超智慧。人類因智慧而知道要禪修正法,但也有人因無知迷惑而醉生夢死。眾生因無明無知而造作無數惑業,有朝一日,當心鏡頓明,光明照破無明,心生智慧,歸命懺悔,昨日種種不是,今後當發願菩提心,禪修正法,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修成菩提正果。 以上所說,是第一種成佛法門,另外還有一種成佛法門,就是佛心印心的印心法門,也就是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世成佛」的微妙法門。我們因何因緣修佛?又因何因緣成佛?人性因覺悟而修佛,因悟覺佛性而成佛──因為覺悟了世間一切世 法如夢如幻,而發心修行;因為證悟了大智慧而成佛。修佛不僅是去除妄念,破貪瞋痴法執,還要破除我執而修入空門,但這境界只是小乘佛法,我們要修大乘佛法,所以要行菩薩道,要六度萬行;而且我們修的是無上佛法,所以更要行佛道,要當下開悟、一世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