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自然時期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圖/卓銘順提供 【記者黃琮賀獨家報導】卓銘順從小在陶瓷重鎮的鶯歌長大,他說當時的生活環境都與陶瓷息息相關,幼時除了幫忙家裡務農,也做過陶瓷產品的家庭代工,環境的因素讓他對於陶瓷產業的製作與發展再熟悉不過。卓銘順提到,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塊土地出生的人們都是陶瓷產業的一顆顆螺絲釘,那樣的童年也深深影響著他的陶瓷創作人生,幼時對於土地的熱愛與環境養成,讓陶瓷創作的根在自我體內逐步茁壯,卓銘順透過不同階段的人生風景餵養創作的枝芽,它成熟且壯大,在自我的年歲更迭中,孕育出不同時期的創作果實,讓自己的作品壯麗的矗立於陶瓷創作領域。 「要說真正進入陶藝創作的話,要從我高中說起,那時有電視節目會播放現代陶藝的許多創作技法,燒窯、上釉、手拉柸等等,那些技法和我以前接觸過的陶作很不一樣,電視上對於現代陶藝的介紹很吸引我,讓我知道陶藝創作的世界原來是如此浩大。」 高中時期在電視上看到一系列陶藝創作技法的介紹燃起了卓銘順對於陶藝的熱情,他乘著這股現代陶藝興起的浪潮,開始天馬行空的進行陶作,除了好玩,也磨練了自己的手藝。學生時期的寒暑假卓銘順會到石膏模工廠上班,當時的老闆除了交辦他日常工作外,也會請他動手做一些青銅器瓶及佛像的塑造。 「老闆會把我做的東西放在他的展示櫃上,他也不會拿去賣,就是當作自己的收藏,起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會讓我在工作時做這些手作,後來我很感激他對我的指導,一方面我很開心自己能做一些創作外,再來是自己在手作方面也能有所成長。」 卓銘順在求學階段不斷充實著實質的手作技能與自我對於陶藝領域的學識,他的創作形式專職在「陶板創作法」,不同階段的人生歷程都像是一片片陶板,經由巧手組裝,透過他對於陶藝的想像發揚,談起會選擇以陶板創作的形式,卓銘順說自己師承陶板大家劉鎭洲老師,且陶板創作也不斷考驗著創作者在工藝技法上的技術,除此之外,背後還有著暖心的原因。 「小時候父親除了務農外也需要到建築工地工作,我也會過去幫忙,陶板創作就好像建築的磚頭一樣,這樣的創作形式讓我有回到童年的感覺,那一片片陶板如同紅磚,堆疊砌合,我在蓋屬於我的創作,另一方面,我的工作室就是在家中,我不希望我的創作造成家裡的負擔,那時女兒還小,我希望我的工作能給他們安靜也乾淨的生活空間,陶板創做法就只需要一根桿麵棍,將陶土桿成一片片陶板,過程中陶土也不沾手不會弄髒,我可以一邊創作一邊照顧女兒。」 聊到與女兒們的相處,卓銘順說他自己與孩子們一同長大,許多陶藝創作除了展現他對陶藝領域的想像外,更像是父親對於孩子的愛成為實質的陶作,讓父女之間的相處多了許多甜蜜的時光。 圖/尋寶遊戲1號房 「尋寶遊戲這一系列的創作是我做給女兒的,它總共有16件作品,靈感來源是來自我和女兒們很喜歡玩的日常遊戲,我會寫紙條放在特定物件裡,女兒找到後會跟著紙條的線索依循下去,直到找到寶藏,後來我把這樣的想法變成實質的陶作,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小機關,這些機關也是下一個謎底的提示,在找尋的過程中,女兒和我都玩得很開心,而且這些作品每個樣貌都代表著不同國家的建築形式,我希望女兒們在遊戲過程中也環遊了世界。」 圖/尋寶遊戲20號房 炙熱的父愛成為一件件實質的陶作,作品讓天真的童趣聯繫起父女之間的情誼,一關一關的尋,最後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會找到,父女之間的愛是這件作品最可貴的寶藏。 尋寶遊戲 卓銘順的創作風格立基於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他說自己的創作大至可以歸類成三個時期,童年務農的記憶讓他在第一階段的創作風格中加入了自然環境的元素,在作品呈現上畫上獨特的自然植物圖樣;第二階段的創作風格,卓銘順則思索著陶藝領域的發展性,他試圖走出以往的創作框架,以互動理論做為基礎,發展充滿巧思的創作風格。 圖/卓銘順提供 「對我而言,在陶藝發展得這些年來我認為許多創作形式都離不開兩大框架,在作品的釉色(外表裝飾)及外在形體的可塑性上,我想要超越這樣的限制,將陶藝創作品的實用性質發揮出來,以互動理論做為我的發想根基,讓這樣的藝術創作能離開展示櫃,在日常中與人互動。」 圖/卓銘順互動茶具 卓銘順的互動創做階段創作了一系列茶具的的作品,他認為臺灣人對飲茶的講究與形式規則讓這些器具能與茶人實際互動,且品茶人對於器具的講究與小心呵護展現了臺灣的飲茶文化,這樣的文化讓器具在互動過程中產生溫度,品茶人的使用方法與泡茶規則讓器具在空間中發揮了實用之美。 卓銘順 陶藝 互動 茶壺 互動理論讓卓銘順的陶作走出以往的限制,他讓陶器在日常生活的實用性延伸了陶藝之美,走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而第三階段的系列創作「在生物時代之後」則匯聚了自然時期與互動性兩個創作時期,他在思索,生物與器物之間的界線在現今社會越來越模糊,如果一項器物它也能充分表現生物機能的象徵,那麼未來的生命會是甚麼樣態? 圖/在生物時代之後 「就拿手機來說好了,它沒電時就像生物肚子餓一樣,我們要為它吃電,細心照顧它,生氣時它會過熱,生病壞掉時需要修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它,手機擁有生物機能的象徵,它儼然成為一種生命形體」 圖/在生物時代之後-馴風 這一系列的作品在外觀上擁有自然界中仿生物的形體,而它們的實用性質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揮各自功用,與使用者進行互動,卓銘順的雙手讓他的創作有了生命的溫度。 在生物時代之後 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讓卓銘順在陶藝領域充分展現自我,童年對於土地的情懷、自然萬物的細微觀察、家庭之間的情感記憶乃至藝術創作的超越突破與學識探究都融會在手中的陶土,經由他的雙手堆砌一件又一件的曠世巨作,每一件創作都展現他講究的職人精神,也充分表現對人生每個階段的熱愛與感激,讓自我的人生體悟與學識風景,燒窯成一件件炙熱的作品,讓觀者能體會到,陶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