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能源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台灣的能源市場規模有限,政府將能源政策和能源產業政策混為一談,與現實脫節,是產業界和學術界不敢輕易投入的主因。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大幅提升昂貴的天然氣、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每年發電成本暴增2500億元。 當年頂尖大學的「五年五百億」計畫,遠遠不如對岸投資高教規模,國內大學卻仍搶破頭。每年2500億元的零頭,我們就算十分之一的每年250億元好了,如果能夠投資在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上,請最好的研究學者、最好的實務專家,整合國營和民營的電力公司,打造台灣的科技硬實力,長遠發展才能建立真正的能源產業鏈。 然而,每年2500億元的額外發電成本,幾乎全部花在從外國進口燃料費,與給外商的高額躉購補貼,不會留在國內市場帶動經濟發展,青年學子也喪失未來發展的機會,終究只是民進黨製造出來的一場綠色泡沫。 目前在檯面上屢屢喊話的廠商,大多是配合官方吹捧再生能源投資,不斷進行政治尋租以扭曲市場。許多國家,包括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德國,都發現財務負擔太重,維持穩定的電網輔助成本也超乎想像,故陸續取消對再生能源的高額補貼。失去補貼的再生能源,在市場上難以存活,才是經濟上的現實。 作者為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全球再生能源的產量過去十年不斷增長,這一切有賴於中國對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低碳經濟的轉型才有機會發展。 美國與澳大利亞試圖封殺華為,實際上證明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並成為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工業強國深感焦慮。他們認為現有商業模式乃至國家安全都構成了威脅。 但任何事物好與壞兩面都有,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全世界帶來了巨大收益,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企業創立之初的目的,是利用歐洲對可再生能源的慷慨補貼。由於中國企業大規模生產渦輪機和電池板的結果,使得太陽能和風能目前不需要任何補貼就能與其他形式的能源競爭。 過去十年風力發電成本下降了69%,而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了88%,這兩項技術中國是世界的領導者。 在先進電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方面,中國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約佔全球產能的60%。 2018年中國企業安裝的民用核電站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目前共有300萬輛電動汽車行駛在全球的道路上,其中大多數都在中國,中國佔去年電動汽車總銷量的56%。 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工業強國。 對於一個石油日進口量已增至900萬桶的國家而言,發展可再生能源也能對國家安全做出貢獻。 中東地區和委內瑞拉動蕩不安,中國在石油進口有著大量需求,依賴這些國家是極其危險的。 本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可能成為解決該問題的辦法。西方企業或政府未能跟上中國的腳步,加深了與中國之間的矛盾。 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是,他們想限制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領域(從電網技術到核電站)發展中的作用。 美國智庫布魯斯金學會發表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主張雙方進行新層面上的接觸。 目前中國正努力對其一項笨拙的補貼制度進行改革(這項制度導致風能和太陽能的生產過剩),並努力提高其產品的效率和技術,這些努力為海外企業提供了機會。布魯斯金學會認為將中國與外國的技能、技術和產能結合起來,可能有助於實現向低碳能源轉型,但如果我們進入一個新的保護主義時代,這將難以實現。 上述觀點的論述非常有說服力,但忽略了核心的政治因素。世界經濟重心東移,歐美國家落在了後面,對於那些希望避免遭受損失的國家而言,中國顯然是防範的目標,因為中國擁有實力又雄心勃勃。
作為環盟處處點名攻擊的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以及310民間能源會議的與談人之一,我想說:尊重,但事情只講一半並不好。 我親自到記者會現場,在提問時間表示,想以公民團體和自媒體的立場詢問幾個問題,卻被拒絕。這和過去反核團體以「公民記者」為名的作為並不一致,但我暫且不計較民主風度的問題。 施信民會長提到,環盟曾在1998、2009、2015年,召開「民間能源會議」。這幾次都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完全跳過陳水扁政府,為什麼第一次想到要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開會?因為公投民意輸了嗎?總統大選快要到了嗎? 環盟的宣傳、口號、文宣、立場,完全與特定執政黨一致。環盟徐光蓉、綠盟洪申翰,都是行政院委員,為什麼還要在媒體面前偽裝成體制外?這豈不是「準官方能源會議」? 去年反核團體以為民進黨政府會擋下以核養綠公投,所以前期對我們不理不睬,歷經絕食事件和法院裁定,才把公投救回來,反核團體在最後一個月,結合政黨和財團資源,鋪天蓋地圍剿以核養綠公投,但民意是擋不住的。 環盟的新聞稿中認為,民眾被設計,不了解公投語意,連理由書都未讀過。然而,上次的「以核養綠」案,本次的「重啟核四」案和「核能減煤」案,理由書都充分闡明意義。 以「重啟核四」案為例,包括重啟時程問題、儀控備品問題、地質斷層問題、核廢處理問題,都有破解,甚至還引用綠盟研究報告,證明核四成本真的很便宜,以及貢寮居民投書心聲。 施信民會長提到一項寶貴資料,「核能減煤」早在28年前(1991年)達成,當時核電與燃煤佔比分別是35.58%和30.02%。證明「核,能減煤」絕對可行,不需要太多新科技,就能夠還給我們1991年的乾淨天空。 施信民會長最後強調,核電延役要由地方居民的意見而定,我們完全同意,因為公投結果是,三座核電廠附近居民,支持以核養綠的民意高達六成。我們希望環盟能順應真正民間的聲音,共同促成公投,讓全民決定台灣的未來。 作者為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記者賴御文報導】持續針對台灣能源政策發表看法的前台大醫院副院長、麻醉科教授王明鉅,八月22日再度發表文章,呼籲大家連署公投支持「以核養綠」,他強調自己認真研究之後,對台灣的核電安全有高達99.9%的信心。 王明鉅教授說,非核政策影響最大的是30歲以下年輕人,「你們會被帶進一個就算已經知道作錯了決定,但再也沒有任何回頭的機會,只有一直痛苦地走下去的時代。」 王明鉅教授在臉書公開的文章全文如下: 我知道我像個瘋子。 如果不是我天天會收到一、二位臉友給我的鼓勵簡訊。我真的會懷疑我很關切的能源這些事,根本沒有我說的那麼重要。我也真的會擔心,是不是我自己完全搞錯了。 昨天李錫錕教授邀我談能源的時候,有三位年輕人坐在面對我們的一部手機與一部相機後面。 我告訴這些年輕人,我天天談的能源問題,其實和我與李教授的關係很小。我57歲了,李教授比我大14歲。台灣沒有了核電,電力供應穩不穩定,對我們的影響當然有。但影響最大的是你們這一群才30不到的年輕人。 因為你們會被帶進一個就算已經知道作錯了決定,但再也沒有任何回頭的機會,只有一直痛苦地走下去的時代。 我自己走過那一段其實幾乎是完全不理解能源是扁的圓的,反正一定要讓威權政黨與和它畫上等號的核四電廠一起下台,絕對反核到底的年代。 我也走過開始慢慢理解,到底台灣的能源是什麼。然後在理解了之後,才發現自己過去所絕對反對到底的核能,對於台灣有多麼重要,這一段必須誠誠實實反省與思考的日子。 我支持核能發電,是因為我理解對台灣這個四面環海,一切都要靠自己沒人能幫得了忙,而海的那一邊還有一個天天想霸凌我們的大猩猩的這一切處境。 我支持核能發電是因為它是發電成本最低、沒有空污與碳排放、能最穩定發電、幾乎不怕被任何國家封鎖的能源。 我知道一定會有朋友質疑地震、海嘯對核能安全的影響,也一定會有人質疑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等等問題。 但我也知道這些問題其實都有解答。但是政治人物比台電的工程師聰明多了。他們知道選民早就被福島核災的畫面給深深影響。 福島核災的畫面實在太過可怕。而人都是感性的。沒有人在那個畫面之前,還敢說對核能電廠有信心的。更何況那是日本耶,日本都會發生核災了,你們這些台電的核能人員行嗎? 會比日本人更厲害嗎? 當然不可能。 所以光憑這些理由,就足夠讓相信日本一定比台灣厲害的台灣民眾(我相信是大多數),不可能支持核能發電。 有的政治人物把反核當作一種信仰。 有的政治人物就算理解核能沒那麼糟,他們也不想花功夫教育選民說服選民。所以大家一起來反對,至少只要不贊成核能,就算拿不到選票,起碼也不會被對手隨便貼上標籤,天天被壓著打。 核四龍門電廠就是這麼被封存的。 我看過許多前核四王伯輝廠長的文章。但我認識他是個轉折與關鍵。因為我和他當面談過話之後,我就立刻理解了過去這麼多年來,為什麼反核的聲浪會如此巨大,巨大到2014年連一直擁核的執政黨也在許多人要選舉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把核四封存起來。 因為像王伯輝廠長這樣的工程師出身的台電人員,他們背負了原罪。台電人員說的話,就是「核能幫」利益團體在講話。所有人都帶了有色眼鏡在觀察。 更何況這些工程師們,實在缺乏把他們所理解的電力與核能知識,他們所作的工程與品質,用社會大眾能聽得懂的語言說出來。他們根本不會說話也不會行銷。 結果就是明明他們幾乎投入了最大的努力,為台灣建造了一座世界第一流的核能電廠。但卻更沒有辦法把他們對於核能安全所作的一切努力,讓所有的社會大眾了解。 我相信就算是此時此刻,全台灣到過核四龍門電廠的人可能也沒有多少人。 但我有99.9%的信心,如果你真的去參觀過核四龍門電廠,真的理解了他們所作的一切努力,真的親自體驗了工程品質,真的見識了他們對於人員操作的嚴格訓練與要求,你會完全改變你對核能安全的印象。 你會相信他們所作的一切努力,不只是工程,而是早從三十年前的選擇建核電廠的地址開始,一直到為了地震與海嘯所作的重重保護。如果你全部理解的話,你真的可以不必擔心與害怕福島核災會在台灣重演。 而且你也會相信他們這些你原本一句話都不相信的人,他們說的也許是真的。因為他們生於長於台灣(我相信絕絕大多數也會老於終於台灣),他們都是台電公司的優秀工程師,他們不像日本的核電廠全是民營,為了成本會作出許多錯誤決定。他們是用最高的安全標準來建造這座他們知道攸關台灣未來四十年能源安全的核能電廠。 日本人的確很厲害。在發生核災北邊的日本女川核電廠、就在核災南邊的福島第二、與東海核電廠,他們也都遭遇了嚴重地震,也都面臨了海嘯,但是緊急應變都得宜,都安然渡過。 但是只有福島第一核電廠實在從設計一直到管理,日本人一點都不厲害。它從1960年代設計之初為了成本就犧牲了離海平面的距離(離海只有100公尺)與高度(海平面上10米高),在2000年就被提醒了必須重新考慮海嘯高度也一直不改善,被提醒了要提高發電機的高度也不動,最後甚至連應該放棄反應爐來避免災難,也在重重官僚文化下完全擔誤了時間。 如果大家能深入了解,甚至願意讀一讀日本國會與原子能協會所作出的報告,甚至美國頂尖的物理學家所寫的那本「給總統的能源課」之後,你將會發現,日本當然很厲害,但福島核災中的日本人一點都不厲害,它的的確確是人禍。 我自己花了功夫研究之後,我當然也理解,為什麼這一切的理解都沒發生,為什麼大家都不理解。因為這些能源與核能的許多相關知識真的不好懂。更不容易讓整個社會理解。 1970年代,台灣就是在面臨了石油危機開始認知能源安全的重要之後,才開始連續興建了三座核能電廠。 我知道要找到30萬位公民來支持連署,讓「以核養綠」的公投能成案,的確很困難。人人都怕福島核災在台灣上演,更何況沒人會關心到底電從哪裡來,只要有電可以用就好了,不是嗎? 也許天祐台灣的最好方法是,讓美國的川普總統和伊朗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然後互相開火甚至變成局部戰爭。然後油價大漲、天然氣大漲而且也有一大堆運不進來。然後台灣只好被迫限電。然後美國和伊朗又握手言和,世界恢復吵吵鬧鬧的和平。 我支持「以核養綠」,是因為我認為台灣與每個台灣的年輕人已經夠苦了,穩定的能源與電力,其實只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經濟支撐。就算有了穩定的能源,仍然還需要足夠的創新創意與努力,才能和全世界競爭。 如果能把未來光是電費就要多花掉的3兆元,拿來讓年輕人更有競爭力,那不才是真正的愛台灣嗎? 如果你也支持這個想法,只要有30萬個你,我們就有機會不必靠著美國與伊朗的衝突,我們自己就能改變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