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聚集全世界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劉馥慈/金鐘得主舒夢蘭 賣命聚焦全世界

圖/《聚焦全世界》最後的疆界 聚焦貝加爾湖。舒夢蘭/提供。  【特約藝文主播劉馥慈報導】舉手投足間皆揮灑藝文氣息的舒夢蘭,是今年第53屆金鐘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的得主,她所製作的人文節目《聚集全世界》開播已七年有餘,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你相信在節目中身處於零下二十五度的南極大陸冰漠之上,又穿梭於高達四十度以上的亞馬遜叢林中的她,其實一開始連露營的經驗都沒有呢! 從極地到沙漠,從蠻荒到海底,從美女主播到探險家,舒夢蘭透過《聚焦全世界》帶領觀眾走進常人無法輕易到達的國度裡,經歷一場場驚險又刺激的探索之旅。 圖/《聚焦全世界》太陽的子民 聚焦秘魯。舒夢蘭/提供。圖/《聚焦全世界》重返創世紀 聚焦亞馬遜。舒夢蘭/提供。圖/《聚焦全世界》重返創世紀 聚焦亞馬遜。舒夢蘭/提供。 失落的藝文節目 不變的本質 《聚焦全世界》是少數談及藝術、人文領域中,叫好又叫座的節目,光一集節目,在Youtube上就能有一百多萬的點閱率,在現今以收視率為王的時代下,這樣的成績已讓人不禁驚嘆,提及台灣其他偏純藝術、文化類型的節目,曾經擔任藝文主播的舒夢蘭深深感嘆:「這些節目其實都有很優質的品質、內容、內涵和程度,可是觀眾就是不買單,當沒有人觀看時,電視台必然不願意繼續製作。」言語間透露著對媒體大環境的無奈與惋惜。  然而這樣的無奈與惋惜,並無法改變「藝文」與生俱來的特質-無時效性、節奏較慢、具深度的內涵等,這些特質皆讓它成為大眾心目中,生活裡必須「知」的資訊裡的最後一項,導致在資訊雜亂紛飛的時代下,先天與後天條件不足的「藝文」時常被世人所遺忘,舒夢蘭的一抹微笑,道盡所有苦澀。 圖/《聚焦全世界》百年孤寂 聚焦格陵蘭。舒夢蘭/提供。 圖/《聚焦全世界》百年孤寂 聚焦格陵蘭。舒夢蘭/提供。圖/《聚焦全世界》最後的疆界 貝加爾湖。舒夢蘭/提供。 拉近觀眾的距離 從生活探索藝文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藝文活動,然而卻鮮少透過電視被大眾所知,除了媒體生態圈的改變外,還有藝文團體與公關並不了解電視台記者的需求有關,舒夢蘭坦言:「藝文公關時常忽略了許多藝術專名詞或觀念,對於大眾和記者來說其實既陌生又深遠。」如此一來,如何能讓大眾貼近藝術?理解創作者所想傳遞的理念與情感呢?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將藝術、文化融入其節目中,讓觀眾就好像悠遊在世界文化史、世界藝術史、地理史中,欲罷不能!」 在《聚焦全世界》第二期北海烏托邦-瑞典丹麥中,節目一開頭舒夢蘭不是直接告訴觀眾北歐的文化如何,而是先從我們生活周遭的平價時尚Ikea和H&M做為出發點,再緩緩說起北歐歷史文化的演變,用說故事的方式,帶出北歐的氣候變遷、人種、喜好、地理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讓你從生活中理解文化、貼近藝術,走進世界的各個角落。 圖/《聚焦全世界》重返創世紀 聚焦亞馬遜。舒夢蘭/提供。圖/《聚焦全世界》重返創世紀 聚焦亞馬遜。舒夢蘭/提供。 人的故事引起共鳴 具象化更深刻 面對藝文節目的現況,舒夢蘭的回答點燃了一絲希望,她提及節目要有「人」的故事,才能夠打動觀眾的心,並與觀眾產生共鳴,如果少了「人」這個元素就等於少了與觀眾之間的貼近感。怪不得,《聚焦全世界》總能用畫面說故事,拉近彼此的距離,讓你我透過鏡頭去認識這片廣闊的世界。 「我覺得可以談談人的故事、與大眾之間有共鳴的事物或是具有代表性與意義的部分。」比如說一段表演橋段、道具的特殊性,與往年有何不同,亦或是數字上的比較(用了幾公升的水、第幾轉、第幾次來台),運用具象的事物來表達創作的理念,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並讓記者在行銷和宣傳上能更具印象感。 就如舒夢蘭所說,無論藝文的形式是什麼,絕不可或缺的是「人」的故事,細膩的情感與共鳴讓彼此更加靠近,藝文不再遙不可及,用心就能感受。 生命蛻變 使命不凡 金鐘過後,舒夢蘭在臉書上提到:「我的使命就是將世界帶到你的眼前,讓每一個人能夠認識我們所生存的地球。」相信許多人看到她的這席話,都會忍不住為之動容,美麗又勇敢的探索家舒夢蘭,用生命探索世界,懷著純粹的心,關懷大小角落環保與人類文明生活的議題,帶領觀眾一同感受世界的溫度。舒夢蘭受訪合影。特約主播劉馥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