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練習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程金蘭/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6件事

這是個燒腦又無奈的訪談,特別在高喊面對AI和機器人競爭,強化在學學子的思辨力,想像力,創造力,實作力和表達力的翻轉教育意見昂揚。美國在半世紀內進行讀寫教育改革。旅美記者曾多聞耗時將近一年的採訪寫作,帶回美國經驗,放在台灣教學現場檢視還是面對考試教學進度的壓力,著重傳授知識的傳統方法,但是期待刻意練習的操作安排仍在緩慢龜速的爬行路上。 學生應該具備某些能力,遠比應該具備某些知識重要。這是社會已知的共識,但是在操作上卻是知易行難。表達力和思辨力很重要,因此今年107年開始大學學測考試,首次將選擇題和思辨作文題目的比重各佔給分的50%,提高對思辨論說和作文敘事的能力要求。但是在教學現場卻仍是趕課程進趕進度並沒有增加寫作練習的時間。學生在10科學科之外另外要補作文。 不會寫作文?!和缺少練習有關。曾多聞有個5歲的幼稚園大班兒子,從小班開始的早課是進教室放下書包物品後,音樂響起就乖乖的的坐在桌子前面畫圖塗鴉表達想法故事,一個老師陪伴著帶4個幼童畫畫和談話了解小孩兒的畫面意象,順勢教單字"CAR","SUN","TREE"等等,寓教於樂的教學,讓4個小孩兒畫畫互動。這樣的紀律養成,使得這次曾多聞回台灣娘家婆家探親,小孩兒質疑怎麼沒有音樂,他一早起床想要畫畫講故事。曾多聞指出,讀寫是必需刻意練習的一體兩面共融的能力,學齡前不會寫但是會塗會畫。 台灣欠缺刻意練習,欠缺堅持讓小孩每天練習表達塗寫,觀察事物和放大細節去描繪的學習。 為什麼學生普遍不會寫作,為什麼從小學到高中都需要再去補習作文?!因為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都忽略寫作是一種大腦訓練,閱讀或許有被要求被看重,曾經在小學有推動志工媽媽的晨讀10分鐘,但是寫作真的長期被嚴重輕忽了,學生練習機會太少,老師的寫作教學專業養成也不足。其實讀寫是一整套的大腦訓練,除了作文考試,各種跨科際的歷史,地理,數學以己物理和化學都需要讀寫刺激大腦,像肌肉需要找對方法逐步強化它鍛鍊它,讓它有更大更多的可能性。 旅美新聞工作者曾多聞告訴你當前美國大力推動讀寫競爭力-《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6件事》。 讀寫訓練是需要刻意練習的,是大腦的訓練,這讀和寫不是分開的二段式訓練是一整套Input和Output的循環學習。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腦的結構與運行都會應對各種不同的心理訓練而改變,而且很大程度是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統響應體育鍛鍊那般強壯。 由於大腦的變化,無法用肉眼看見,但其實如果你足夠多地練習,會改變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這心智表徵是一種我們大腦思考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個信息可以立即吸收和考率更多的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或具體或抽象的結構。 曾多聞在書中提起她旅美15年,主跑文教新聞5年,美國自1960年起讀寫教育一直是正式課程的一部分。而加州並發起美國國家寫作計劃,其中全面培力老師是推動讀寫教育改革的關鍵。曾多聞訪問專家談「以寫作為反思過程的教學」實踐。 台灣四年級作業寫什麼?美國小學四年級被要求要練習「需要用腦的作業」。美國教育學院報告的2份四年級課堂作業:1、讀經典文學《夏綠蒂的網》後要學生想像是作者,重寫最後一章,給這個故事一個新的結局。2、自然科學報告。在科學課教2個月的物質狀態變化後,將3杯水分別放在不同器皿中觀察,a杯放在淺派盤的水4天消失,b杯放在玻璃杯的水14天後消失,c杯放在深量筒的水在160天後消失,請討論這些水發生了什麼變化?什麼原因造成的? 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授小喬治.希洛克斯出版《以寫作為反思過程的教學》的書中則強調作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二種知識技能:1、建立作文內容的查找技巧,2、靈活運用各種文體的表達技巧。在各學門,各領域做批判性讀寫。以改善當前中學和大學生作文主張沒有根據,不能提出證據支持自己的論述,把個人意見當作科學證據,淪於沒有說服力以及論述不清的情況。 曾多聞在懷孕期間採訪寫作,她用關注教育和關心孩子未來的媽媽角色,很用心的回溯美國近半世紀的讀寫教育改革歷程,她在自序的書寫中透露還不時低頭和肚子裡的孩子對話。如今這書在台灣出版發行,她帶著已經10個月大的小娃兒回台灣,在訪談結束急著要趕回家看娃兒餵母奶。這懷胎10月產子同時採訪產出一本為孩子未來請命的書寫經驗格外特殊也格外有意義。 曾多聞書寫的美國經驗在當下新學年新學期開始,應該可以當成教師手冊,即刻在各級學校自發展開刻意練習,練習讀寫。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本文經授權刊載,原文刊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