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緬甸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張競專欄】有誰想得到導致翁山蘇姬被囚禁的催命符或是導火線,應該是川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在1月15日所公佈解密之U.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文件? 在該份文件第9頁,涉及緬甸的文字,我已經圈出。請問您若是緬甸軍政府高層,看到美國所宣示之戰略目標,然後行動方案卻是秘而不宣,請問您會不會搶先動手,先去清掉可能與美國合作的代理人呢? 推估一下緬甸軍方高層決策與佈局,特別是掌握到所有餘黨動向,阻斷金流來防範集會反彈,其實耗費兩週是相當合理期程。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推估,緬甸軍方應當早有此意,但當歐布萊恩把這不明不白底牌攤出,要是沒有點具體行動,豈不就是養虎貽患嗎? 其實針對川普政府如此魯莽地掀出底牌,在其高層核心成員來說,應該是期待產生定錨設標作用,來約束拜登政府未來政策走向,但我老早就指出,這種作法必然會帶來更多問題,而且也會開罪更多盟友,衝擊盟友間之互信。 緬甸只是開出第一槍,後續還會有更多問題會浮現出來。在此必須提醒三件事,希望有興趣研究安全戰略學界圈內朋友,務必認真去做個功課;才會有可能掌握更完整美國印太政策發展前景。 第一、雖然解密不代表失效,但這些被川普政府挑明說出的政策,未來還會不會繼續算數? 第二、那些被塗黑未解密的部份,究竟是什麼內容?您若是當事者,您要不要追查到底? 第三、這文件提到另外兩份文件;「美國反制中國經濟侵略戰略框架」(U.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ountering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以及「總統對北韓戰略」(The Presidents North Korea Strategy, Cabinet Memo, 28 March 2017);究竟何時會有可能獲知其全貌?各個當事國與利益相關者,難道會毫不在意嗎? 第四、是否有必要去對比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所刊行之「印太戰略報告」(DoD 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呢?這恐怕要好好思考其位階、本質與涵蓋層面。 總之,歐布萊恩將這文件解密,真是在捅馬蜂窩,後續還有啥個好戲登場,就讓我們看下去吧!不過涉及我們的文字內容,到底有多少位朋友認真看過呢?唉!還是先注意防疫,去過個好年吧!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記者林可妮報導】來自緬甸的貧農烏善丁,11月14日正式接受慈濟受證為長期志工。雖然是今天在「2018年慈濟海外培訓慈誠委員精神研習會」受證,他的行善之路並非始於今日。 「日存一把米、恆持一念善!」這個在緬甸不斷擴散的「米撲滿」善效應,源自2008年一場風災浩劫。慈濟志工在當地發放來自臺灣的優良稻種,一位貧農烏丁屯受助後決心幫助其他人,因此發起「米撲滿」運動,在每天家中煮飯時,抓起一把米存入另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裡的米就可以幫助其他需要的人。 然而,2015年緬甸再次遭受嚴重的水患侵襲,慈濟賑災援助的對象中,烏善丁就是受惠的農民之一,在發放儀式上,他聽到慈濟「竹筒歲月」克難行善時期「小錢行大善」的精神, 也受到烏丁屯「存米助人」故事的感動,他說:「我們很窮,沒什麼錢,但原來還可以透過存米布施的方式,救助比我們更貧困的人民」。 烏善丁也實踐了烏丁屯所說的方法,向左右鄰居推動「一粒米也可以助人」,很快地,「日存一把米」的布施方法傳開,連沒有受災、沒有領到慈濟稻種的鄰居,也來領「米撲滿」,大家深受感動,也向鄰近村落宣導這項善法,直至今日,仰光省和勃固省已經募得近千人響應米撲滿,每個月累積一把米總重量近兩千公斤,可以幫助近60戶的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