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編劇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許多台灣民眾還得意於台劇擠上了國際知名的影音平台Netflix,但事實卻是連續幾部台劇在Netflix的收視都不太理想。知名編劇王瑋在台藝大演講指出,網路平台與網劇的興起,出現了兩大挑戰,造成台劇衝擊。 王瑋3月19日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演講,從寫作方式談影視美學,特別指出,因為網劇興起,傳統電視劇與電影的差異漸漸消失,網劇與電視劇的電影感快速增加,本土編劇應該要注意。 王瑋說,台灣的60分鐘電視劇(扣除廣告破口剩42分鐘),大約會有20-25場,換算成60分鐘大概有30場戲。相較之下,《后翼棄兵》、《無照律師》這些網劇,每60分鐘大概有45-60場戲。 最近剛出版《淡入:影視劇本格式與寫作》一書的王瑋指出,很多網劇的場次更多,已經接近電影,場次多,節奏就快;當然,場次多,要花的預算就高。王瑋說,國際影音平台帶來的不只是機會,也是挑戰,因為當台劇要在同樣的平台上跟世界各國的網劇競爭,最起碼在場次帶來的電影感以及相關的預算上就不能輸,這是兩大考驗。然而在實際上,當前台劇的拍攝預算,遠遠不如國際競爭對手。 王瑋說《后翼棄兵》、《王冠》用電影思維在拍網劇,可能拍個兩、三場戲,一百萬就沒了。對觀眾來講,網路帶來的可選擇選擇性太多了,以致於看了前面幾分鐘如何不滿意的話就會棄劇,這已經變成常態,台劇未來要怎麼面對這樣的競爭,必須好好思考,他期勉有志從事編劇工作者,應該常常在追劇時,認真分析這些當紅的網劇到底有多少場戲,從中學習。王瑋在演講時特別提到,他先前應邀到新加坡演講,發現海內外影視圈到處都可以遇到台藝大校友,成就傑出。 這場演講是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廣播電視學系教師專業社群辦理,主持人為賴祥蔚教授。
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今年邀請金鐘編劇吳洛纓擔任駐校作家,10至12月駐校期間將安排三場演講及五場工作坊。10月3日上午舉辦「開幕儀式與系列演講」,吳洛纓以「個人創作動機與三十年戲劇歷程分享」為題,談及臺灣電視製作環境與分享創作歷程,她表示,閱聽分眾化是趨勢,劇本類型也將更為清楚,故事走向更趨端極。 興大「2018駐校作家系列活動」規劃三場以戲劇創作為主的系列演講,更和興大劇坊合作,舉辦五梯次「劇本寫作工作坊」,透過實做練習的模式,由吳洛纓分享劇本寫作與劇場編導的實務經驗。而在興大圖書館地下一樓的興閱坊,亦布置「駐校作家書展與影片展」,展出吳洛纓編導之戲劇、舞台劇等相關書籍、海報、劇照與影片。 演講中,吳洛纓自稱是「兼差的編劇,專職的母親」,最窮時戶頭僅剩七元,但孩子成長過程中該給的,她卻從沒缺過。一直以來的生活都很簡單,租屋在臺北郊區的四十年老公寓,當不被物質慾望駕馭時,就不用緊張應付經濟缺口,這也是她多年來,能在堅持創作理念與生活經濟壓力下取得平衡之道。 最後,吳洛纓跟聽眾分享七個她常常要問自己的問題,包含:妳還記得做劇場是妳最愛的事嗎?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妳要的嗎?妳明白生與死嗎?妳的錢還用夠嗎?妳感謝這一切嗎?妳平等的愛這一切嗎?妳停止感受了嗎? 她表示,人生只會越來越困難、辛苦、超乎控制,若此方向不會改變的話,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人會自我茁壯與成長,越來越有方法去處理困難的事。有人也許會用迴避的方式,去停止感受,但她認為,不能害怕去面對,雖然有時會覺得心好累,但只要活著一天就不能失去感受。 吳洛纓,台灣影視編劇、劇場導演和編導演教師,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最佳編劇獎,第五十三屆電視金鐘獎主任委員。創作面向多元,影視編劇作品包括《白色巨塔》、《痞子英雄》、《我在1949等你》等,舞臺劇本有《藍天白雲》、《月光玫瑰》,劇場導演作品則有《慾望。佐。耽奴》、《月光玫瑰》等,另為《中國時報》、《聯合報》與多種表演藝術雜誌特約撰述,是臺灣極具影響力的戲劇專業編導與評論家。
【記者林可妮報導】外型亮麗的文青美女鄭雯婷畢業自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大學唸的是文化大學廣告系。為了當編劇,一路從台灣、大陸到加拿大,練就了一身武功。 一心想成為編劇的鄭雯婷,原本就是正科班班出身,也參與過影視劇的製作,跟很多大牌的知名導演、製片都很熟悉,要找到編劇的工作其實不難。不過鄭雯婷始終覺得自己不只是要找到編劇的工作而已,更是要追求編劇的藝術成就,因此自問還有再進步的空間,認為要把編劇工作做到最好,絕對不是土法練鋼而已。 拿到碩士學位之後,鄭雯婷還是繼續留意專業的進階編劇課程,這時發現上海有一個跟美國好萊塢和開的密集編劇工作坊,師資非常堅強,但是學費昂貴,要幾十萬新台幣。為了成長,鄭雯婷毅然決然前往參加,去了之後聽說前幾名可以學費全免,雖說參加這個工作坊的學員,有不少已經是大陸的專業編劇,但是她仍全力以赴,最後果然擠進前三名,把學費全部拿了回來。 因為這次的經驗,讓鄭雯婷有更多跟美國編劇互動的機會,她深深覺得如果要讓戲劇走到國際,一定要跨越文化與語言的隔閡,所以她毅然決然又前進加拿大專攻編劇學位,她發現加拿大編劇科系對於課程的劃分非常細膩,值得台灣學習。最近拿到留學的這幾年,她也完成了好幾份原創性的英文劇本。 學成歸國的鄭雯婷,因為要償還先前的學費,先回到先前的電影相關機構工作。一邊工作也一邊思考如何寫出最好的劇本,文青美女鄭雯婷說,寫出好劇本就是編劇的生命意義,她決心要寫出可以當成人生代表作的好劇本。 鄭雯婷一回台灣,她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賴祥蔚安排了一場節目訪談,請她分享精彩編劇學習之路,完整內容會在News98電台9月30日的「民意新連線」節目播出。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山水有相逢,風水輪流轉。 這些詞兒,都可以用來形容當紅的《延禧攻略》總製作人—于正。 今年剛過40歲生日,于正是「紅遍兩岸」的大編劇。人紅是非多,于正是因為是非多所以人紅(好拗口,我也可以當編劇了…)。 「抄襲」標誌始終與于正如影隨行,2014年瓊瑤阿姨終於大爆發,《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公開指責于正的新劇《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隔年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于正敗訴須賠償500萬人民幣,停播《宮鎖連城》並要在媒體公開道歉。 當年的報導標題「抵制文賊,于正敗訴陸官媒叫好」、「瓊瑤告于正侵權,百名陸編劇集氣挺」,相較於今天「延禧攻略總製片人強斬瓊瑤緊箍咒,狂撈15億」,是不是豬羊變色?! 《延禧攻略》從開機、殺青到播出前,老實說,宣傳極少,所有人都知道故事大綱,所有人都覺得是抄襲《如懿傳》,九成的人都認為,不可能超越有史以來賣出最高版權費的《如懿傳》。有些人聽到是于正的戲就不想看,更多人是想看于正再次出醜。 BUT,《延禧攻略》成功了,因為: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如懿傳》早在2016年各國電視節賣翻版權,當年8月15日就開機拍攝,2017年5月5日殺青,歷時264天,原本預計2017年第四季上檔,電視台由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聯播,網路則由騰訊取得獨播權。《延禧攻略》則是2017年6月16日開機,10月14日就殺青。 不料,去年下半年起,因為「限古令」和「禁奢令」,兩部歷史大劇《如懿傳》《巴清傳》都因三觀不正而被擱置。 地利—《如懿傳》《巴清傳》兩部劇因為片酬成本太昂貴,不能放棄衛星台播出的高額版權,因此寧可等待解禁。但《延禧攻略》不在乎電視台播不播,獨家賣給愛奇藝,於是搶先攻佔今年暑期黃金檔,並旋即賣出東南亞各國版權。在《後宮甄嬛傳》《羋月傳》後,女性觀眾對宮鬥劇早就飢腸轆轆,此時的《延禧攻略》猶如大旱雲霓,且拔劍四顧眼茫茫,它不紅誰紅? 人和—于正不再強出頭,這回他找了清史學家當顧問。這位專家以前專門批判于正的戲,寫一部罵一部,罵了七年,于正終於聽進他的話,不再專注於愛情,從歷史的叛徒變成信徒。這位清史學家為《延禧攻略》擔任史實和文物考據方面的把關工作,人設、台詞、劇情細節都不再「雷人」,服裝傢俱配飾等方面的傑出表現,尤其受人激賞。 其次是于正新收的徒弟「周末」,也就是《延禧攻略》的編劇。歷史研究所畢業,《延禧攻略》是于正帶她寫的第二部戲(第一部戲《鳳囚凰》練功失敗,反而激發更高鬥志)。邏輯性強,從海量的歷史資料中抓出重點,《延禧攻略》的史實考究含金量相當高,令妃和富察傅恆的新梗,更創出一片新天地。 幾個月前的高片酬「冰風暴」,讓有A咖的大劇都噤口。反觀《延禧攻略》,所有演員片酬兩千多萬人民幣,加起來還不到《如懿傳》女主角周迅的一半,此時不到處宣傳更待何時。 圖/照片由「愛奇藝台灣站」提供 于正緊接著還有《朝歌》《皓鑭傳》《烈火軍校》三部連續劇,主角正是吳謹言(魏瓔珞)、譚卓(高貴妃)、許凱(傅恆)等人,能否再掀《延禧攻略》風潮?拭目以待!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