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統計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蹇解篇》請教NCC委員的統計問題

【愛傳媒鼎震繼專欄】讀了NCC某委員今年2020年六月發表在《傳播文化與政治》的文章。必須說,作者的統計要再好好學一學,一些推論,如ANOVA F-test都說不清楚。作者的研究方法追溯自1998年,《新聞學研究》中羅文輝、蘇蘅、林元輝的方法。先說,羅等的統計數量是這位老師所用大約30、100來件的10倍以上,再來,羅等檢查t-test、Chi-Square test,這個非常合理,假設有一個真實母群存在,檢查抽樣的平均數和變異數能否描述母群特性的多寡。但是,這位委員作者想用點不一樣的手法,看看所選取的四種媒體之間是否一樣或是不一樣!等等,出發點很好,但怎麼小心做,學問就很大。 首先,取樣大約30、100來件,這太少了吧!再來,四種媒體報導的新聞所取用的內容不見得一樣,也就是不是報導同一件事。隨後,統計的列表顯示出平均數,這位作者不是要查變異數嗎?用ANOVA分析變異數在四群的異同嗎?然後橫空出世一個F值,再用p=0.05檢定做F-test,是用左尾、右尾、還是兩尾,也沒說。然後,開始一大堆推論。請問讀者要相信這研究做的是什麼東東啊!要查的母群是什麼啊?又要怎麼比啊?然後開始指責某些媒體報導不實,讀者又要怎麼相信啊! 針對的新聞不同,隨機抽前幾版的新聞,到底在比什麼?然後說沒通過0.05檢定,沒差別,到後面推論又說有差別。這是在2020年投稿的文章,只做0.05檢定?可以回家了。請問有多算幾個門檻(critical level)嗎?再說一次,這個研究要比什麼,沒說清楚。所做的F-test怎麼比四個,讓人很好奇。再來,因素又是定義成一樣的,對不同的新聞內容,怎麼能比較?做研究要說清楚啊!隨便丟進統計軟體,然後,忽然寫了一堆。 好了!可以猜這位老師在做什麼!這位老師,通篇文章沒說顯示變異數,但是實際上是要計算不同群體之間的mean squares,以及自己群的mean square。再來,怎麼合成研究的不同群體的mean squares。為了幫助讀者瞭解,可向大家說明mean square是像變異數的東西,也就是算許多東西和平均數差值的平方,所以值都變成正值了,再取這個正值的平均數。因為,要算的群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所以要根據不同群的組成數目,算加權合成的變異數。好吧,我們得要先承認這個研究算的F是對的,就得吞下去比了四個的異同。再來,通過檢定的門檻值,換一換怎樣?現在電腦算很快了,起碼像陳其邁等的論文還小小列了一下自己沒通過、通過的範圍,這位老師是不是也該算算。研究先射了箭,再畫靶,先存了批鬥某些媒體的心,再找說明(注意!不是證據哦!)說這些媒體不公。看了這位的論文,關掉中天算什麼,不符合主子利益的媒體,都可以被用好像很權威的定量分析關了。統計的過程呈現的是某種事實,但沒有非常肯定告訴我們因果。多數學者專家在做統計推論時,一做再做,小心再小心,方法一個換過一個,說話時都還不敢大聲肯定。這位作者真的很敢,盲人騎瞎馬,危險得很啊! 作者為博士、蹇解篇專欄作家。 蹇、解,為易經卦象。蹇為前有阻礙、阻難。既有阻難不通之處,當然需要「解」決。取易經兩卦象,以示目前國家社會所遭逢的困境,應如何解決之道。 鼎震繼為筆名。鼎、震二字,依易經,鼎,合眾人之力;震,震聾發聵。國家大事,需要大家合作關心,以震聾發聵、監督政府。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