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紀念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吳威志/【渡】~紀念我的父親

你的殘年,依偎一根拐杖,沒用的骨頭,常常怨懟世路坎坷!脊髓早已褪成一把銹掉的琴,彈不出音,也弄不好弦,還要壓迫你早晚走唱!辛辛苦苦了這輩子,怎麼賺到的竟是一身疼痛! 是否白內障,讓你的眼模模糊糊,看不清孱弱,縱然使勁地硬撐身軀,也無力抵抗細菌的猖狂!後悔順著你,執意冒險開刀!我發誓,下輩子不會讓你聽從一個醫生以及他的自信滿滿! 寂寞是急診室的單人床,躺著你,插著管,裹著藥,預言了渺渺茫茫的希望。抗生素一針一針注射,你勇敢抵禦,幾度有了贏的妄想;然而,無法阻止敗血症攻城掠地,蔓延你的體內! 醫生的刀,徒勞無功劃著,天國,成了最後的歸宿!不捨,讓我隨你跌進幽暗裡,在冥黑的死亡邊緣,我多麼想要拉住你;怎奈掙扎得毫無出口,只能放手,淚眼祈求寬大的佛陀接引! 為你穿上那雙鞋,陪你成了灰燼,埋了同遊的腳印。葬你,在慈悲的鄉土上,有著母親的召喚;有著回到襁褓,你最愛的懷抱。睡吧,不必擔憂我們母子了,81年宿命總該有落幕時候! 誰也逃不過命運,至少,在極樂世界,你不是遊客,而是回到永久棲處的歸人;與祖先團聚一起。感恩,頌經團來過了,安魂曲唱過了,告別式圓滿了;小小玉甕,從此是你最寬闊的床。 留在人間除了名字,還有一條叫做吳家的血脈,在單傳的家譜上,有你的豐功偉業。準備好牌位的,是你55年前的結褵,曾經少女的母親,與我一定祭拜你;清明節,起碼三杯苦苦的酒! 不要扶我,醉了,才能看到你回來,重溫小時逗我的嬉鬧,看到你身輕如燕,陪我投球與狂奔。你是我的宇宙,憩息在一處西方的淨土,在你離去前,我彷彿看到,你最後的無憾與滿足! (父親吳景南校長於去年11月18日,因脊椎手術後感染敗血症離世,去年12月31日年終之時,我寫下了一首詩散,藉此思念父親。而今正屆周年將此公開慰藉心靈)  作者為中華人權協會副理事長、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

《何處白雲引頸望: 越境畫家劉錦堂》

【記者廣容報導】李梅樹紀念館正進行一系列的台灣藝術美學講座,針對台灣美術史作深入的講述介紹,帶領民眾了解台灣當時社會文化現象,一探台灣藝術文化之美好情境。9月8日講座上場,呂采芷老師的講座主題是《何處白雲引頸望— 越境畫家劉錦堂》。 劉錦堂(1894-1937)於台灣割讓日本的前一年在台中出生,中日戰爭爆發數個月前在北京過世。他的生涯跨越海洋,在台灣19年,日本6年,中國16年,身處三地關係複雜的時代持續創作,其作品深具歷史意義。  劉錦堂所屬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半這個時代的東亞,既是外來「美術」概念在地化,紮根發展的時期,也是多變的政局和頻發的戰爭造成人口大移動的時代。包括劉錦堂在內的眾多藝術家流轉他方,或短期逗留或長期移住,成為異種文化碰撞交融的媒介,刺激各地美術多樣的發展,也導致畫家本身藝術的變化。他們的創作敏銳地反映了東亞近代美術發展時面臨的共同課題,如「地域性對普遍性」、「東方對西方」、「傳統對現代」等。以巨視的觀點探討這些畫家的藝術活動是掌握近代東亞各地美術脈絡的必經之徑,可是他們的活動範圍超越戰後界定的國界,無法從戰後的國別美術史視點來全面理解他們戰前活動的內容與意義,因此有必要從當時畫家們移動的場所「東亞漢字文化圈」這個大框架來探討其作品的歷史定位。 本次演講將以劉錦堂為例,討論兼具「漢人」與「日本殖民地人」雙重身分的台灣畫家如何嘗試掙脫政治的枷鎖,將自己定位於東亞,以漢文化圈共有的固有文化為基礎,在新時代的美術範疇中創出東亞共通的圖像與樣式。 ◎李梅樹紀念館系列講座講者: 呂采芷老師講題: 《何處白雲引頸望— 越境畫家劉錦堂》講座時間: 9/8(週六) 15:00~16:30 (14:30開放入座)講座地點: 李梅樹紀念館(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

《鄉關何處》李梅樹紀念館美學講座 / 廣容報導/ 新聞

【記者廣容報導】李梅樹紀念館一系列之台灣美術史講座,八月份活動隆重展開,《鄉關何處—近代台灣美術中的故鄉意識與認同》於8月18日登場。 台灣的「美術」制度,是隨著日本的統治移植而來的。其中,以美術展覽會最具代表性。1927年設立的台灣美術展覽會,是以表現「地方色」,來作為展覽會的方針。日文中的「地方色」,等同於ローカルカラー,是local color的翻譯語。在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地方色有時被稱為台灣色、鄉土色。這個概念一般認為形成於殖民地體制中,並且經常被放在殖民與被殖民的二元架構中來探討。也被認為是台展、以及鮮展中促成表現「台灣」、或者是「朝鮮」形象的重要媒介之一。 在台展所提倡的鄉土藝術,是把台灣作為鄉土(故鄉)來認識,並創造出根著此地,具有「日台融合」特色的新的鄉土藝術。這項展覽會方針,對統治者來說,是同化政策下文化統治的一環,但是,對台灣人而言,追求台灣的獨特性,卻反過來集結了他們的共同體意識,並且共同擁有創造「台灣美術」的理想。 不過,以鄉土風物作為創作題材,並非始於台展。台灣藝術家在更早時期,就把台灣作為「故鄉」來認識,並且以「故鄉」來作為創作題材。由於故鄉與認同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在本次的演講中,將從「故鄉」的角度切入,並以台灣藝術家參加展覽會作品為例,來探討他們在接受日本統治的歷史情境中,身為「台灣人」的認同問題。 ◎李梅樹紀念館演講簡介講題: 鄉關何處—近代台灣美術中的故鄉意識與認同時間: 8月18日週六下午 14:00~17:00主講: 邱函妮 助理教授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電話: 02-267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