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精神力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禪修釋疑】讓身心起變化的禪定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印心禪法的禪定真的可以強化身體健康嗎?何以見得? 答:我們平常因為忙碌而疏於對身體的關注,但在禪定中,當意識從繁忙逐漸歸零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其實都被體內的生理現象所綑綁,每個細胞、器官的健康與否,都可以感受出來。因為此時什麼妄念也沒有,可以直接與體內器官相應,所以可以感受出它們的狀態。 如果發現體內某部位不健康,可以利用禪定來調養,但先決條件是身心要平衡。所謂身心平衡,以禪定為例,就是起碼要保持一小時身體不動、意念也不動。一般人大約在十五分鐘左右,就會覺得腳痠、腿麻、背痛,而開始放鬆,但只要能用「心」去克服,用精神力超越生理現象,就可以打通氣脈。這是禪的超越精神。 要達到這個階段,最少每天要固定禪定半小時到一小時,持續半年後,就會發現平常的一些小毛病,像是感冒、鼻子不通、習慣性頭痛、失眠、容易緊張等,都會減輕很多,甚至痊癒。 此外,還要沒有妄念,不管在多麼吵雜的地方禪定,都不影響你的心。當然這種「意念不動」的訓練要比「身體不動」困難;意念之所以不易控制,是因為我們經常動腦的緣故,如果能夠禪定「身不動」半小時,同時「意不動」一分鐘,就很不錯了,然後再慢慢延長,一直訓練到可以一小時「身不動」、「意不動」,這時才是身心統一,才合乎禪定的要求。 在這個階段會有很多身心變化,最明顯的就是體內細胞的轉化。這種變化會逐漸強化原本不健康的體質。比方有些人會在禪定中覺得自己好像一直膨脹或縮小,這其實都是細胞在變化。 雖然細胞的變化很微細,但因為禪定中沒有意念,所以能夠感受到。我們可以從這些感受找出是哪個器官的細胞在變化,然後用禪定的力量強化它。譬如肝臟,如果發現肝臟細胞在變化,可以將精神力集中,全神貫注在肝臟,其他器官也可以用同樣方式來強化。 當然這需經過長時間的自我訓練,尤其要注意,不要在禪定時還想著其他事情,要放下一切。其次,身心要放鬆,這是進入禪定的要領,否則,雖然你的「人」在禪定,但心裡還想著事情,坐了也等於沒坐;一定要身心配合,才是禪。

【禪與科學】慾望即是貪 你能調伏克制嗎?

採訪整理/吳宥姍 專訪/許晉銓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許多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或擦槍走火的意外,其實都可藉由「安全控管機制」大幅降低;對於眾多「管不住自己」的受災戶,禪定練習或許能為他們帶來福音! 逛街時,一不小心就將信用卡刷爆?說好只吃一口,品嚐味道就好,卻一口氣將整盒蛋糕吃完?明知沉迷於網路或電視劇不好,卻無法克制自己?又或者聽到一句不順心的話,就「活化」我們的「身心」,立即反擊,將對方罵得狗血淋頭? 類似的情況,最後往往以令人懊惱不已的結局收場。您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呢? 其實,人會懊悔,是因為知道做了自己不想做、或不該做的事;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或注意力無法成功轉移,甚至會進一步發展成一種難以治療的疾病──自我管控失能症(self-control failure)。 禪定控制暴食 增加飽足感減緩憂鬱 許多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或擦槍走火的意外,其實都可藉由「安全控管機制」大幅降低,對於眾多「管不住自己」的受災戶,禪定練習或許能為他們帶來福音! 近幾年,研究禪定的科學論文中,最受矚目的,莫非是將「吃飯」也納入禪定的研究範圍,真正將禪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 美國與加拿大科學家一系列研究已證實:一些無法控制食量的「暴食族」,在經過「禪定相應本心」的練習後,以靜心專注的禪定狀態進食,更能感受食物的原味,享受進食過程的喜樂,很自然從「暴飲暴食」的進食方式,轉換為「徐緩優雅」地品嚐美食。 而這些細微的變化,讓受測者的神經覺受力大幅提升,能明顯感受到食物所帶來的「飽足感」,也爭取到更多時間,讓血糖得以提升至餐後的高濃度。 對於這些受測者而言,禪定的練習讓他們終於可以感受到「吃飽」的滿足與喜悅,也意外發現能減緩受測者的憂鬱症。 禪定練習 輕鬆戰勝自我管控失能症 近年,瑞士科學家Schaffner更進一步發現:透過短暫5分鐘的禪定練習,就能輕鬆戰勝「自我管控失能症」,擁有正常人的生活。此一發現震撼學界!畢竟,此類疾病至今仍無有效藥物可醫治,這個發現將徹底改變許多家庭的命運,增進人類的幸福感。 研究發現,「自我管控失能症」行為失衡的最大原因,是由於身心承受了過多的壓力,以致無法專注地將繁瑣的事務做好。本次實驗測量受測者在承受身心壓力時,是否可以藉由禪定練習,幫助他們有耐心地在固定時間內,做好繁瑣的事務。 如下表,實驗證明受測者經過禪定練習後,可有效克服壓力後所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正常完成繁瑣的事務。有趣的是,如果只藉由看電視、聽音樂、畫畫等移情作用(對照組),較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 相應本心養成定力 就能控制慾望 悟覺妙天禪師指出,一般人因無法抵抗物質文明的吸引,因而生出許多慾望,這些慾望若不加以控制,會愈來愈大,漸漸在潛在意識累積記憶,產生一種壓力。 也就是說,人會想盡辦法滿足自己的慾望,在滿足的過程中,可能造成不愉快的磨擦,萬一不能滿足,還會感到懊惱,因此我們要學會控制慾望。 要如何控制慾望呢?首先,要讓慾望的心降到最低,比方逛百貨公司時,常常看到每樣東西都很喜歡,想要納為己有;但有些並不是非買不可的必需品,或是價格高得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這種情況下,就要設法打消念頭,將心收回。 收心的目的在於,將自己的精神力,從注意外界的事物,拉回到自己的心上。比方看到一只很漂亮的戒指時,心中覺得很喜歡,很想買下,此時應立刻把念頭拉回到自己的心,慾念就會在瞬間收回,購買的慾望自然消失。 其次,還要加上定力,但定力是慢慢養成的,當心情比較安定時,就不容易浮動;一個人的心靜下來、定下來的時候,就無所求。 忙碌的現代人,是否常因工作繁重而需要靠吃大餐或逛街血拼來紓解壓力?或在待人接物上少了一點用心與耐心?又或者被人認定是暴躁易怒的鴨霸上司?相信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不如換個新方式,藉由禪坐靜心讓身心統合,就不用再過著身不由己的生活了! 資料來源 Friese M, Messner C, Schaffner Y (2012) Mindfulness meditation counteracts self-control depletion. Conscious Cogn. 21:1016-22 Kristeller JL, Wolever RQ (2011) Review 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 for treating binge eating disorder: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 Eat Disord 19:49-61. Courbasson CM, Nishikawa Y, Shapira LB (2011) Mindfulness-action 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oncurrent binge eating disorder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Eat Disord 19:17-33. 許晉銓博士 小檔案 專業領域:癌症基因體學、癌症遺傳學、中藥基因體學、新藥開發、能量生物醫學 現  職: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體遺傳中心顧問 學 經 歷: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 財團法人技術開發中心生醫計畫研究員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與病理學研究員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教授

【禪師說禪】修行首重精神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過去因弘法因緣,曾數度往訪日本,發現日本人有一股潛在的力量,這股力量是全國性的,包括他們的守法精神,有條有理的秩序,以及工作效率等。也許他們這種特性與富士山有關,因為富士山的樹木都是松樹,是修行的好地方,不像台灣的山都是一些雜木生長。 在台灣,人們的生活步調緊湊,充滿了競爭,心都非常浮躁;可是日本人的生活比我們還緊張,但他們在各方面的表現卻很有秩序,人民都很守紀律,即使趕時間,開車也是不慌不忙的,幾乎沒有人超車,而且日本的地下鐵系統很完備,到處都有停車場。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政府在這方面是經過妥善設計與規劃的。 回頭看看台灣,在交通方面,以我們的實力,應該可以做到像東京地下鐵一樣的交通系統。再看看政治,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局勢,老百姓才能過安定的日子,如果政治不穩定,一切就亂了。尤其身為一個政治家,更應該有遠大的眼光,除了觀察世界的政治潮流,也要照顧人民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所以政府在這些方面都要做好規劃,才能為民謀福。 當然台灣的政治問題比較複雜,再加上外交處境艱難,所以做為台灣的領導人是很辛苦的。但是從事政治的人,還有台灣所有的人民,應該要團結同心,才能再創過去的經濟奇蹟,並發揚光大。 然而,這必須要以精神文化為基礎,如果沒有精神文化,很容易就會忘記過去的辛苦成就。精神文化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格,如果每個人的精神文化素養都提升了,這個社會一定很有秩序,也會很進步。 心量無限大 轉動小宇宙 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就是一種精神文化,因為祂是超越人心的,所以修印心佛法的人,心量會無限大。一個人如果心量大,就不會有執著。可是一般人常因外在環境的種種壓力,使得心量不夠寬大,於是便犯了執著的毛病。 身為一名禪行者,不應被外界環境的干擾所左右,要樹立自己超然的精神文化,以禪的精神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我們修行,不僅是要改變自己,也要改變別人,哪怕只能改變一個人,也要盡力去做。因為,如果這個社會能有更多人修行,淨化的力量就會更大,而這正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們要扮演「播種者」的角色,要把印心佛法的精神弘揚出去,希望這些撒出去的種子,都能夠開花、結果。 如何才能開花、結果?就是要清淨,包括觀念與思想都要很純淨,不要有汙染。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汙染,除了生活上的空氣汙染、水源汙染、飲食汙染以外,其實最可怕的是意識汙染。 意識汙染是一種偏差的觀念,也就是執著,它是因為內心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修行人如果不能排除意識上的汙染,很難有所成就。 在我們短短幾十年的人生當中,有人過得很平凡,有人過得很有意義,但也有人過得很坎坷;造成這些差別的最大原因,就是「意識」,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業障。 比方像禪定,可能一段時間坐得很好,但忽然又坐不好;又好比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早上想的與下午想的不一樣;這是因為人的意識會隨時空而改變,不管是內在意識、外在意識,還是潛在意識。 潛在意識是過去世意識的累積,從無始劫開始,一層一層地包覆在我們的自性之上,障蔽了祂原有的光芒;所以修行就是要回復到自性原本的光明。但修行要懂得抓住重點,不是盲目地修。什麼重點呢?就是精神的突破。 學過物理、化學的人都知道,兩個不同的物質如果發生物理變化,再怎麼變,還是會保有它原來的特性。但如果是起化學變化,就會變成另一種物質;這種化學變化就是精神的變化。 以人來講,如果意識本來就容易想入非非的人,再加入另一種不同的意識,就會發生化學變化,而且變化多端,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異於常人,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這就是精神的化學變化,它的力量非常大。 入世修圓滿 活用精神力 一切宇宙的現象都有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綜合變化;一般說來,「精神」的力量都隱藏在「物質」裡面,所以物質如果沒了精神,就不能顯出活力,而一個物質如果顯現不出精神,就沒有生命力,就是一個死的東西。 人也一樣,一個人有了精神,就會蹦蹦跳跳地,會講話、會活動;但如果沒有了精神,甚至連知覺都離開身體了,怎麼還會有生命力呢?可見「精神」是隱藏在身體裡面的。 由此可知,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精神」左右「物質」,所以我們要成就,就要抓住「精神」,然後再改變「物質(生理)」。也就是說,如果在心理上有所執著,或是有什麼不圓滿的缺陷,先要想辦法用精神力量去超越它、克服它。 像那些參加運動會或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就是靠精神力量來支撐的,所以當他們一到終點,精神鬆懈以後,立刻就累得倒下來了。 在人間,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人事物,所以在精神方面一定要超越,不要被物質奴役。也就是要懂得以精神來運用物質,而不是被物質所用。 如果發現自己精神出了問題,要立刻找出原因,如果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就要去看醫生;如果是精神方面的問題,那就比較複雜了,因為累世的意識障礙,光靠自己的修行是無法突破的,必須要接到一位證道明師的力量(這是一種精神力量),才能夠超越。 其實修行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方法,其目的是讓自己的身心成為純真、至善、完美的宇宙體,在這個真善美的宇宙體中,你會大放光明。 一個人如果走在黑暗、沒有燈光的路上,一定會很害怕。同樣地,我們的自性如果沒有佛光來照亮,在黑暗中,祂也是很不安的;可惜很多修行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知道誦經、唸佛,卻不懂得用禪修的精神力量來照亮內在。 因此,如果能夠在禪定中做到精神統一,就能感受到自性所散發出來的訊息,因為「定」、「慧」是一體的,從禪定中自然會生出智慧,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所以有空要多禪定,然後從禪定中,以精神力去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