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穴道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現代人工作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久坐或久站的情況,長久下來容易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讓許多民眾困擾不已,一方面想要看醫生尋求醫療協助,又擔心自己小題大作,不看醫生又會渾身不對勁,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張簡媜鶧醫師表示,這時候可以嘗試用一個穴位來做身體調理,那就是中醫十總穴之中的委中穴。 從字面上來看,委中穴的委有委頓、委屈的意思,意思是突然擊打此穴,會使人下肢委頓立即跪倒;中則是說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膝膕窩正中。而在十總穴中對於委中穴的敘述就是「腰背委中求」,顧名思義,代表委中穴就是治療腰酸背痛的特效穴。張簡媜鶧醫師表示,以人體經絡運行方面來看,委中穴落在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而足太陽膀胱經會走到人體分布在背部、腰部的穴位,所以,臨床上常常會特別用委中穴來做腰背方面的疼痛治療。 委中穴又名血郄(音同「隙」),意思是血液深集處,人體氣血集匯通過的地方,所以,中醫臨床治療也會應用委中穴治療深層的氣血瘀滯,甚至是放血治療。張簡媜鶧醫師特別強調,放血需要高度醫療專業,請一般民眾千萬不要在家嘗試,避免造成生命健康的危險。 如果想要自己利用委中穴來調養身體,張簡媜鶧醫師分享了在《黃帝內經》裡,記載一篇有關委中穴的養生功法-拍打八虛。所謂的八虛就是指人體八個虛弱的地方,也是五臟邪氣常常藏匿的地方,分別是人體兩側的肘、腋、髀(腹股溝)以及膕(膝膕/委中)等八個部位。《黃帝內經》的「靈樞.邪客篇」記載,人有八虛以候五藏。八虛分別對應著人體五臟的邪氣藏匿處,如果心肺有邪氣的話,常會在手肘內側有瘀阻;肝的邪氣則是對應在兩腋;脾的邪氣會藏在腹股溝;而腎有邪氣則會反應在委中穴位於的膝膕窩。 張簡媜鶧醫師表示,拍打八虛的時候要用「虛掌」的手法,就是四根手指併攏微彎,好像掌心中有個淺淺的碗,力度上只需要輕輕地拍打,有時候拍一拍就會出現類似刮痧的小紅點,之後建議再喝點溫水促進身體血液流通代謝。張簡媜鶧醫師提醒,不是每次都會出現紅點,只要感覺到拍打處微微發熱即可。 拍打八虛的時候,可以從上往下輕輕拍打,張簡媜鶧醫師表示,早上做拍打八虛的效果最好,這樣還可以藉著一天的生活及飲水,排除掉體內的代謝廢物。特別要注意的是,飯前跟飯後一個小時,不適合進行拍打動作。張簡媜鶧醫師提醒,如果刺激某個穴道對身體有不適反應的話,請到合格的醫療院所,找尋中醫師的幫助。 花蓮慈院中醫部推出的2024年養生穴位衛教影片,規劃將會有十集,會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頻道播出,每期都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分享中醫最常用的十個穴道-十總穴,揭開中醫穴道的神秘面紗,也分享免費的居家養生秘訣,陪伴大家健康沒煩惱。
許多人都聽說過中醫穴位調理身體機能的神奇,還有些民眾會問:「那有沒有按了會開心的穴道?」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林諭臨醫師表示,在中醫常用的十個穴道之中,還真的有一個穴位被暱稱為「高興穴」。所以,花蓮慈院中醫部最新一期的養生教學影片,主題就是十總穴之中的「陽陵泉穴」。 在中醫十總穴的歌訣中,關於陽陵泉的敘述,就是「筋傷陽陵泉」。林諭臨醫師表示,陽陵泉位於人的腳上,是筋所交會之處,筋傷陽陵泉指的就是,抽筋、扭傷、拉傷、關節緊繃或者萎軟無力,都可以透過陽陵泉穴來做調理改善症狀。而除了筋傷之外,由於陽陵泉穴屬於膽經的合穴,還能專治膽腑的疾病,尤其是濕熱鬱積膽腑時,會造成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苦滿,以及善太息等症狀。 林諭臨醫師解釋,善太息就是經常嘆氣的意思,這是情緒低沉的表現,而肝膽互為表裡,肝膽臟腑的疏泄與情志的調理息息相關,透過按摩陽陵泉穴可以調理膽經、振奮肝氣,令人心情愉悅,所以,陽陵泉穴被古代醫家形容為人體上的「高興穴」。 而陽陵泉穴的命名跟他的位置有關,因為膝蓋外側屬陽,而腓骨小頭形狀如同一個丘陵,在這個丘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像流水一樣流進深谷山泉,故此穴名為陽陵泉。林諭臨醫師表示,在找陽陵泉穴的時候,可以身體自然坐直,讓大腿和小腿形成一個直角,在腿彎處小腿外側上方,用手觸摸到有一個突出的骨尖-腓骨小頭,在腓骨小頭前,往下45度找到凹陷點即是陽陵泉。 按摩陽陵泉穴的時候,需要整個手掌用力,先用大拇指定穴,把大拇指放在陽陵泉穴的位置,其餘四指併攏,用力托住腿肚,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先順時針方向按揉 3 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3分鐘,雙腿各做一遍,或者用吹風機吹到感覺皮膚熱熱的就關掉,反覆操作3次,也能得到保健功效。林諭臨醫師提醒,按摩陽陵泉穴要產生酸脹麻的感覺才更有效。大家也可以搭配在雙腿外側,敲打疏通整條膽經,亦會有加強疏泄排毒,促進氣血循環甚至瘦腿的作用。 陽陵泉穴的作用相當多元,除了同時有舒筋跟強筋的作用;還能改善包含頭暈、耳鳴、黃疸、口苦、嘔吐、消化不良等膽腑病證;對於治療膽經經脈通路上的病證也有幫助。林諭臨醫師說,經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刺陽陵泉對於膽囊炎、結石症、落枕、肩關節周圍炎,以及對於中風患者調解腦血流量皆會有助益。 花蓮慈院中醫部推出的2024年養生穴位衛教影片,規劃將會有十集,會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頻道播出,每期都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分享中醫最常用的十個穴道-十總穴,揭開中醫穴道的神秘面紗,也分享免費的居家養生秘訣,陪伴大家健康沒煩惱。
圖/水腫令很多女生都非常困擾。臉腫四肢沉 久坐上班族濕氣太重易水腫 睡醒時臉好像大了一號,不但臉部出現水腫,走路時還會覺得四肢沉重,像裹了一條濕毛巾在頭上一樣,上完廁所發現排便軟軟綿綿的,甚至皮膚出現濕疹,中醫認為,這都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中醫診所醫師張文馨補充,現在上班族有很多都久坐、久站,或是都不愛運動,沒有在流汗的人,也很容易水腫。利尿發汗排濕氣 按摩這穴位效果更好 張文馨醫師表示,水腫可以透過利尿和發汗能排出體內濕氣,搭配三陰交穴位的按摩,加速體內除濕氣,長期按摩,不僅除水腫,對婦科調經還能有良好效果。三陰交是人體肝經、脾經、腎經的交匯處,不但能幫助消除水腫,對女生的婦科、有經痛的人也能有保養效果。 三陰交穴位在小腿內側,腳踝正上方四隻手指頭併攏的地方,小腿的脛骨內側凹陷處,張文馨醫師說,按壓穴位時大概按壓10秒,然後放開,然後重複10次,出現痠痠的為主就可以了。在洗完澡之後,可搭配消浮腫的瘦腿霜、或是小腿舒緩霜去一起按摩。三經交匯處按摩 貴在堅持好處多 三陰交穴是「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及「足少陰腎經」的交匯處,肝負責解毒、脾掌消化、腎主泌尿,而足部的陰經主血,與生殖系統、消化系統有關。依按摩時間可達到不同療效,晚間9-11點按摩可以保養子宮、緊緻肌膚、祛斑祛痘;約午間11點按可令脾經排毒,調治肌膚過敏等,每次按摩15-20分鐘,何時何地都能按摩,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好穴道,而想要按摩除濕消水腫則是貴在堅持。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