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科技
已找到 14 則相關結果
第五屆台灣智慧零售暨電子商務展將於5月29日至31日於世貿一館2樓舉辦,今(23)日舉辦展前記者會,會中宣布,本屆展覽有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的國際電商業者參展,主要聚焦在智慧零售、社群網路行銷及電商新創,完整呈現線上線下虛實整合、科技化服務與應用。 圖/展覽業務處副處長蔡明燿於記者會現場表示3天展覽(5月29日至31日)共計有31場電商沙龍及實務講堂,邀請各位業者及媒體共襄盛舉。台灣智慧零售暨電子商務展由外貿協會(TAITRA)主辦,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中華民國物流協會(TALM)、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CNRA)及亞太品牌商務加速器(TeSA)協辦,透過展覽、沙龍及講堂的活動,期望更多國內、外業者能夠透過活動了解電商產業趨勢,並擴大應用與參與。亞太品牌商務加速器王家浩財務長表示東北亞如日本、韓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即將走入成熟期;東南亞如泰國、菲律賓與越南等國家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且電商營業額每年以兩位數成長;而台灣具備絕佳的地理優勢、教育水準高,並且在經營品牌及電商平台的經驗非常完整,期望以台灣為中心,串聯日、韓及東南亞,打造亞洲第一的國際電商共同市場。圖/本次記者會邀請到(左起)浩華企業有限公司創辦人龍丞瑞、日商費西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張佳文、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外貿協會展覽業務處副處長蔡明燿、(右起)福皓整合科技有限公司營運經理林玉龍、台灣富盈通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營運長Gary Lam、亞太品牌商務加速器財務長王家浩共同參與。外貿協會表示,本屆展覽的特色為多達31場的產業現況、趨勢與電商解決方案,包含電商市場解析沙龍(5/29-30)共計13場,講師有台灣亞馬遜全球開店、印尼及中國大陸京東、馬來西亞電商公會、新加坡Shopback、泰國電商協會、中國大陸洋蔥O'Mall、韓國網購協會、日本FACY等。另有電商實務講堂(5/29-31)18場,由參展廠商如馬來西亞「28 Mall」、日本「費西」及台灣「中昇企業」、「睿博數位行銷」、「易買購」等智慧零售及跨境電商業者,說明電商解決方案與成功案例。圖/亞太品牌商務加速器王家浩財務長現場說明亞洲電商市場概況。誠摯邀請國內各界對於電子商務趨勢及服務有興趣之業者,上網預先登記觀展,透過多元專業的電商展會活動,拓展網路商機。預先登記觀展請至:www.ecexpo.com.tw圖/日商費西股份有限公司於現場接受記者採訪,展示對話式時尚電商平台服務與特色。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9日傍晚,隆重開幕。藝術家鄭淑麗新作品《3X3X6》,在性別、權力、數位的議題中,把異質多樣化的台灣當代藝術能量釋放,讓世界看見台灣。5月24日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實施日子,此時此刻在威尼斯雙年展熱季中,這個直搗性別問題核心的展覽,倍添意涵。台北副市長蔡炳坤千里迢迢飛抵威尼斯,代表柯文哲市長,表達對藝術家、議題與台灣館的關切與祝福。文化部次長丁曉菁、台北文化局長蔡宗雄、駐義大利代表處李新穎公使⋯都親自出席開幕。國際策展人、藝術家、收藏家,冠蓋雲集、熱鬧登場。被稱為數位游牧者(digital nomad)的鄭淑麗,知道威尼斯台灣館所在地普里奇歐尼宮,前身是威尼斯監獄,自16世紀至1922年都是監獄使用,她以最接地氣的方式,以《3X3X6》為作品主題,因為3X3X6正是西方囚禁「性犯罪」和「恐怖分子」的標準化監獄建築結構,3X3平方公尺大小,24小時由6個攝影機監視。鄭淑麗審查歷史資料,揀選10件因性別或性歧視而被監禁的主題案例,採用跨龐克科幻、酷兒和反殖民想像去駭入性史,並同時駭入當代監控科技。當然,鄭淑麗透過這個展覧,也提出她的大哉問,「究竟科技是帶來解放,還是消滅自我?」饒富意義,引人深思。冷調龐克髮型、黝黑眼線,鄭淑麗一身潮裝,她中英文雙聲帶發言,表達觀察現代社會問題的嚴肅性,凸顯、也墊高台灣在國際藝術展演舞台的參與及貢獻成就。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形容鄭淑麗是最不像藝術家的藝術家,更推崇鄭淑麗是全球網路藝術的先驅,完整的國際經驗與豐沛的創作網絡,更是台灣館成立20年來,推舉單一藝術家參展以來的第一位女性藝術家,彌足珍貴。而威尼斯台灣館,是非常重要的國際藝術平台,成軍20年來,結交的國際友誼,展現台灣當代藝術能量,功不可沒。截至5月9日止,台灣館已吸引逾千名藝術圈具影響力之專業人士、知名評論、學者及國際頂尖藝術家齊聚參與,包括英國蛇形藝廊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法國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館長艾瑪.拉維涅(Emma Lavigne)、美國紐約Performa雙年展創辦人羅絲莉.戈爾德伯格(RoseLee Goldberg)、日本森美術館主席森佳子(Mori Yoshiko)及館長南條史生(Nanjo Fumio)、知名藝術藏家烏利.希客(Uli Sigg)、美國亞洲協會博物館現當代藝術策展人雲翠蘭(Michelle Yun)、韓國光州雙年展基金會主席金宣廷(KimSun-Jung)、香港M+美術館資深策展人皮力、印尼馬來世界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亞倫.西托(Aaron Seeto)、本屆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林宏璋、2016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馬汀.圭納德林(Martin Guinard-Terrin)、藝術家謝素梅(Sumei Tse)、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等,以及泰德美術館、澳洲4A亞洲當代藝術中心參訪團。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覽將持續展出至今年11月24日,在長達半年的展覽期間,台灣館展出作品的精密設備維護將由HTC旗下推廣VR藝術的VIVE Arts贊助。在展覽閉幕後,北美館將舉辦返臺座談會,邀請館方展覽團隊、以及本屆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所贊助「藝術行政人才培育計畫」實習生與談,分享海外辦展交流的精采見聞。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特約記者王查理報導】人生閱歷豐富的林作賢有著如孩童般純真的笑容,戲稱自己是個只會「傻傻往前衝」(台語)的科技宅男,灰暗的經歷與正向積極的行格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如此正向的性格,也成就了林作賢如此不凡與過動的一生。 圖/林作賢認為無法用成績表示教育成效。 永無止盡的教育「我記得喔,我國中時在雜貨店工作,那時的雜貨店老闆娘對我說:『阿賢啊!你就是國中沒畢業才只能做這個。』」這番話對十多歲的林作賢產生了相當大的打擊,雙親過世的際遇與貧困,讓林作賢無法好好學習,即便成績足以錄取當年熱門的台北工專,也因為經濟壓力轉而選擇公費師範學院,也因而對本來無奈所選擇的教育產生了濃厚興趣。從事近30年教育的林作賢認為,教育的核心在於思辨能力與思考的方式,曾經中輟的他如今不僅從事教職,同時也對自己有著濃厚興趣的法學與科技、藝術,特意再花時間鑽研,根本性的問題就在思辨能力。舉出了東西方教育的差異,林作賢談到,文化的差異造成教育的區別,有別於西方教育的社會平等化視野,人生而不同的理念。東方教育的儒家思想在許多方面更貼近於「完人教育」,也就是往全才的方向做培養,而東方社會,「個人去適應社會」的思考模式也與西方社會的「與社會平等」的思考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從事了30年的教職,林作賢也培養了各個領域的人才,他時常鼓勵學生。「先不要去想怎麼去成功,先去執行!」他認為行動很重要!比起周密完善的計畫,行動力往往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這也是90、00後的學子最大的優勢,過去資訊傳播不夠發達的時代一輩子的資訊量,往往在現今社會一兩年就能吸收完畢,加上多元化發展的推動,現今的學子更能清楚了解自身優勢去作發展,優勢的明朗化與時代的進步關係密不可分。 科技的步伐2018年成立了點點滴滴科技,林作賢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以互動式投影技術為出發點,就希望如同公司名稱「點點滴滴」一樣,以細水流長的方式,默默的在技術與科技產業盡一份心力。圖/點點滴滴團隊在新明青創基地獲得許多資源與幫助。「因為真的太好玩了!」說到科技,林作賢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坦言科技背後的研發與製作雖然辛苦,但每每有突破或是受到肯定時,那喜悅與感動是無法言喻的!抓到了投影技術的痛點,點點滴滴所發展的互動式投影技術不僅具備了隨身攜帶、即時互動等便利性,同時也能運用在教育、服務等產業,運用範疇廣泛,也受到經濟部、全國中小企業總以及資策會的幫助,即將參與月底的2019 InnoVEX 新創特展。入駐「桃園新明青創基地」的點點滴滴團隊不但在此處發現了更多新穎的創意跟想法,也獲得了資金的管道與媒體曝光,企業接洽等資源,短短兩個月就有如此成果,青創基地所提供的能源不可謂不大!以「重視研發、熱誠教育、成立品牌」三點為核心宗旨,林作賢的人生多彩豐富,世界之大,學習更是永不停歇!將自己歸零的林作賢正在走向一條自己都不知道終點為何的道路,但他滿懷笑容,如同面對未知環境充滿好奇的孩子,摸索著、踏實的前行著!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滴滴和Uber通樣都是屬於創新科技,使用軟體應用創造科技平台網羅符合規定的出租車提供城市交通服務。 使用互聯網提供服務和銷售商品(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出貨之後就結案了),但是對於供給端(滴滴和優步)而言是截然不同的銷售行為,特別是出租車屬於個人營業者,供給端不但無法任意調漲行車費用,甚至在司機,車輛,出車的效率與服務品質在管理上也是脆弱無力的。一個理想性很高的創新科技服務,整個商業模式仔細推敲各個環節都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三月底滴湖南司機被殺一事,暴露了管理需要強化,服務需要提升,政府介入監督管理帶來了陣痛。 監管需要面對管理創新的挑戰,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命題,Uber的業務已遍佈全球700多個城市,就在政府部門進駐滴滴之後,大眾都期待能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管理方案。 就在滴滴戰戰兢兢的時候,老對手優步預計五月上市。 隨著Uber、Lyft的上市,現在滴滴似乎成了全球賽道的落後者。中國對網約車的介入與監管,引來了一些業內人士的微詞,一般看法認為網約車行業再沒有比中國更好的土壤,人口多、經濟發展好,城市交通需求大,監管總的看來應該化解矛盾,然後推動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目前中國政府的思維就像一位帶槍的獵人,將出租車的「羊群」和網約車的「牛群」一起趕到懸崖邊,無論誰被擠下去,他們都會朝著天上開一槍,然後說「這就是正義」。 對比美國的監管,顯然中國的監管應該為行業健康發展貢獻更多。 這是一個包含互聯網創新、公眾利益、勞動者就業和監管平衡的挑戰。Uber、Lyft網約車只要滿足4門汽車、有4名乘客的座位和安全帶(不含司機)、車齡10年以內、車況良好、年檢通過、車險為司機本人名下等基本條件即可。Lyft 91%的司機是一周工作時間低於20小時的兼職司機,其正職身份有學生、企業主、退伍軍人等各種職業。 中國網約車全行業按照現行的監管標準,同樣條件的車輛、司機合規比例應該不足5%。這似乎成了中國監管者獨具特色的「灰色」管理方式。 中國與美國在網約車監管上的比較:1. 司機監管:中國各個省市地方政府一般對司機進行戶籍限制,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司機供給,尤其在北京、上海。美國多個州通過授予 Uber、Lyft 等合法性,定義為交通運輸網路公司(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TNC),進而對駕照、司機背景、薪酬福利進行合規監管。中國對於網約車合法性的定位仍然模糊。2. 行業主體公司監管:中國對網約車公司監管主要是行政牌照審批制度,一般網約車公 司在縣級行政區取得網約車牌照 (共需要2000 多張牌照),要 求數據強監管,車輛規格較高要求。美國對監管主體就是網約車公司,直接受州政府等管轄,對保險等司機福利性內容做嚴格要求,降低申請費用。3. 車輛監管:國內網約車監管極大的提高了行業運營成本,GPS大概為司機帶來4000元左右成本,運營車輛保險等同樣提高5000元左右成本。以及車輛排量等嚴格要求都增加了很大成本。手機免費的定位功能同樣可以獲得同樣的GPS效果,為什麼一定 需要額外付費用呢?台灣網約車也面臨立法監管的問題,而現階段的思維模式接近中國,未必見得美國的作法就是對的,國情不同不可相提並論。 說穿了就是叫車應用軟體和街頭延攬這兩者該如何區別? 網約車說他們是共享經濟,結果很多有可能是全職司機,那跟一般出租車有何不同?所謂創造就業,不過是用別的名義在當前的出租車插一腳,但又不願意受限於出租車所遵循的法規。 造成原有的勞動業者認為不公平,政府為了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他們遵循的法規較嚴格。可能現階段立法還無法周全,網約車橫空出世,打著創新科技之名,行使的卻是舊商業模式,造成社會的難題。 政府應該在更公平的原則下妥善地解決各方遇到的問題,網約車公司更是需要重新思考與檢討他們的盈利與管理之道,只想要急著上市籌募資金可能會嚇跑投資人。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科技一直是美國引以為傲的重要資本之一, 美國對於其他國家在科技領域的「超前」是無倫如何也嚥不下這口氣的。 美國總統川普在二月時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機構將更多資源和資金投入到人工智慧的研究、推廣和培訓中,以確保美國在人工智慧發展及相關領域的優勢。在航天領域,美國副總統潘斯斯三月底宣布,美國的太空計劃將加速,期望在五年之內讓太空人登陸月球,以確保美國成為二十一世紀第一個讓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美國在部署5G的戰爭中,美國國防部發出警告說:美國有被拋在後面的風險。中國被認為是該領域的世界第一,美國國防部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中國通過一系列的投資和頻譜分配計劃在5G領域取得了領先,中國據稱已建好約35萬個5G基站,這幾乎將近美國的十倍。另一方面,在軍事應用領域,5G高速率、低延時的特性可以高效採集、傳輸、處理海量戰場數據,為指揮人員提供實時數據分析結果並快速更新態勢訊息。 幫助建立對戰場態勢的高度感知,獲得更全面的視角。 同時,5G通訊技術能夠使更多用戶利用同一頻率資源進行通訊,有助於實現戰場訊息終端的互聯互通,打破原本由於體制原因、裝備原因等限制。各兵種平台被困「訊息孤島」的狀態。5G還能讓「無人軍團」更加成為可能,各類自動化武器系統可以實現在毫秒級別的控制週期內完成傳感器測量、數據傳輸和智慧運算等。在戰地醫療中,5G網路可以實現醫生與機器人手術平台遠程連接,為傷患提供遠程手術。 後勤保障部門可以靈活控制無人運輸車隊,使戰場物資配送更加高效。看來在人類邁入5G之後,社會將面臨巨大的變革,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們國家科技一直有「人來瘋」的毛病,最近瘋的是人工智慧(AI),我當然知道AI對人類的貢獻,但是我必須在此很誠懇地警告大家,如果我們濫用AI,AI是很危險的。這從最近波音公司的飛機空難中可以看出。 AI其實是一個程式,任何寫過程式的人都知道程式可能有錯的,學寫程式,也因此要學會偵錯。初期學寫的程式多半是與計算有關的,這種程式的輸入多半是數字,而且非常制式,所以程式偵錯也不難。 程式執行的時候,輸入仍然可能是錯的,比方說,應該輸入的限於數字,但輸入了一些文字,有些程式可以立刻不執行這個程式。如果程式是在計算,即使程式中有錯,算出來的結果不對,通常看結果的人會知道的,不太會造成太大的災害。 可是電腦程式已經不是僅僅在做計算了,程式的輸入變得非常複雜,現在大家在談自動駕駛的汽車,車子當然裝了一個軟體,這個軟體可以知道汽車在行駛中的所有狀況,前方有沒有紅燈,前方以及後方的汽車有多遠,左右有沒有車子,這些資料都要隨時送到汽車的電腦,使它能操縱車子順利前進。 汽車上的電腦如何得到這些資料的?當然依靠車上的感測器。我們可以想見,車上裝了好多的攝影機,這些攝影機所拍攝的影像送到電腦以後,要經過電腦裡的一個影像分析的軟體分析過的,這個軟體一定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分析送來的影像,而且做出正確的答案。 在學校裡,影像分析的環境是很理想的,光線很充足,方向也合適,所以影像分析也就比較簡單。汽車的攝影機所遇到的環境可說是千變萬化的,行進的路徑可能忽然轉彎,可能起大霧、下雨,這種情形一旦發生,影像分析就可能發生錯誤了。 在美國,曾經發生過自動駕駛的汽車出車禍的事件,事後發現車子前方有嚴重反光的物體,這使得攝影機所拍攝到的影像是失真的,電腦因此做了錯誤的決定。自動駕駛車上的駕駛員是一個非常信任AI的人,他因此完全讓電腦做決定,最後的結果是駕駛員送了命的。 以上的例子,感測器並沒有問題,但是感測器所受到的訊號可能是完全意想不到的。車子行進時忽然碰到大雨,就可能使攝影機根本無法讓電腦知道車子周圍的情況。 更嚴重的是,感測器本身忽然壞了。任何一架儀器都有可能忽然失功能的,如果電腦依賴感測器,當然所做的決定可能有錯了。 AI的核心仍然是一個程式,這個程式本身就可能有錯的,簡單的程式只需要應付制式的輸入,無人汽車的AI程式必須能應付所有可能碰到的狀況,這實在是不可能的。簡單的程式寫好以後,程式測試者還要假想各種不同的輸入,如果程式用在無人汽車上,測試者當然會用盡各種方法來假想可能遇到的情形,但這是很困難的,因為在現實環境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實在多到無法事先預料。 我的學生有時會發現程式中有錯,但是程式已被使用了二十年,可見得雖然程式會經過嚴謹的測試,仍然可能有問題的。 因此,我們知道至少有下列三種情況都可能使AI程式出錯:感測器無法應付非常不好而突發的環境、感測器可能壞掉、電腦程式本身就有問題。 任何一個情形發生都可能使AI所做的決定是錯誤的,問題在於,如果AI的程式是輔助性的,那就沒有關係。以汽車來說,駕駛員還是可以做正確的判斷。以飛機來說,飛機的起飛和降落都是由駕駛員操作的,如果空中情況非常正常,自動駕駛是可以的。如果碰到特殊情況,駕駛員要能親自控制飛機,我們看電影就常常會看到這種情況。 這次波音飛機的空難,似乎電腦程式做了決定,駕駛員不能再自己控制飛機了。這種由電腦完全控制飛機的想法是絕對的錯誤,如果真的如此,我們只能責怪飛機設計者沒有智慧。這個世界上的確是有人對科技有絕對的信心,而且這種人相當之多,非常危險也。 我絕對不是反對AI的人,因為任何能夠幫助人做決定的程式都是有意義的。一家煉油公司必須購買不同的油品,油品的種類很多,價格也都不一樣,如何購買某一種油品的組合,幾乎都是靠軟體決定的。我們也可以說這種軟體是AI軟體。這種軟體即使有一點錯,也不會有什麼關係,因為使用者都是有經驗的人,他們還是會做最後決定的。 如果我們迷信AI到如此程度,讓它可以做與人生命有關的決定,而且還不讓專家干預,那就犯大錯了。希望大家能了解這一點。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美中G2兩極爭霸戰 川普首先採取的是以「升高關稅壁壘」手段啟動對華貿易戰,但關稅壁壘貿易保護主義手段是一種兩刃刀,而且是自傷七分,傷人三分的典型「守勢戰略工具」(defensive strategies),所以川普才會趕緊掉頭,改以動 用301及超級301,打擊智慧財產權的「攻勢戰略工具」(offensive strategies),轉進至科技戰場域,準備一舉擊垮「中國崛起」;可是,沒有想到首要祭旗的華為不是省油的燈,中國科技產業也不是省油的燈。 正因為川普如此一戰,讓國際社會普遍察覺到,中國科技與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進程,已經達到足以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能量;在不久的未來,美國獨霸的世界強權格局,即將由單極獨強格局,轉變為二極兩強並峙的格局。 中國超越論震驚國際社會 最近日本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高科技發展及高科技產業應用已大幅超越美國,正在改寫世界霸權戰的格局版圖。美中貿易戰最近因孟晚舟恐遭引渡美國受審,許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必須選邊站。也正因如此,國際間對於2019及其往後兩年的世界經濟景氣判斷,漸趨不樂觀。 針對美中兩強之間從貿易戰轉到科技戰,已在最近半年時間造成全球經濟景氣發展明顯受挫,也牽動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急遽波動,國際流動資金顯然轉向,區域貨幣競貶風潮更蠢蠢欲動,國際社會尤其是跨國智庫機構,也競相針對未來世界霸權爭奪的勝敗與效應,做了各式各樣的推斷。 日本NHK就在川普宣布,美中貿易戰事暫時休停90天之際,拍攝了一部在中國實地訪視調查的《未來世界霸權爭奪戰》紀錄片,並於2019年1月19日公開播出。該影片從中國沿海省市以至「一帶一路」所及的新興市場國家社會,做了一次相當深刻的實地見證,明白推論出大陸將超越美國成為新世紀世界霸權的必然性;甚至因此建議日本政府在未來,國家安全保障應繼續聯結美國,但經濟科技發展則應積極親中聯中,才可能達致最高的經濟社會價值。 全球格局將發生巨變 2018年3月23日川普發動美中貿易大戰,讓全世界注意到霸權爭奪戰的全球大格局將發生了巨變。 首先,國際社會察覺到,世界霸權格局正在發生板塊大挪移;特別是美中高科技戰,正在強烈促使已存在超過半世紀以上的單極霸權世界,加速朝向兩極霸權並轡的世界移轉。 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這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一向獨占鱉頭的ICT霸權、網路霸權、軍事霸權、航太霸權、金融霸權,都已面臨中國大陸的挑戰,其中有幾個領域甚至已超越美國,讓全球陷入二中選一的新格局。例如,在最近不到五年的時間,深圳已快速趕超加州矽谷,成為新興的全世界科技企業之都,且正帶動著世界全面性的「產業構造巨變」;而過去長期落後的福建省更成為世界級的半導體科技重鎮。 智慧化改變交通運輸版圖 中國科技第一個「超越美國」的領域,是利用AI人工智慧科技,大幅改變了全球交通運輸的風貌。 1992年緣起於歐美先進國家的智慧交通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原本重點聚焦在道路及車輛的高效率管控,但中國將之融入了AI科技,使得整體服務系統軟硬兼施擴大應用之後,已使ITS營運管理邁入科技經濟活動領域的「智慧化全方位服務」(intelligent total solution)新境界。ITS所能提供的服務,不再侷限於交通運輸系統管理,而擴展到全面性經濟社會活動事務領域的多元化服務。 中國AI科技應用的蒐集能力、運作能力、分析能力、研判能力、再應用能力,目前正非常有效率地開啟了「全球智慧交通新世紀」,特別是中國AI科技能夠高效運用「海量數據加上量子運算系統」,創造了「生動敏捷的交通大腦hub」,已取代了美國獨霸全球超過20年的「靜好巨量的雲端cloud」機制;截至目前為止,中國AI科技應用的智慧化服務,在全球5億人口的都會,也就是全世界11%城市人口正在普遍使用,此一高比例的占有率足以顯示,中國的AI在全球都會型城市中已被普遍運用。 智慧化科技產業超越美國 中國科技第二個「超越美國」的領域是,AI深化嵌入應用所帶動的智慧化新科技版圖的大轉變。 中國的AI深化嵌入應用於「仿真機器人」、「次世代電信」及「自動駕駛」的最新前沿領域,積極加速「產業經濟智慧化」發展,更在這些領域有了可以超越「美國模式軍民融合機制」(即軍工一體化體制);也因此不少跨國智庫機構預估,在不久的未來,美國的軍事霸權亦有讓退給中國之虞。 川普指控「中國靠竊取美國科技或商業機密而躍進發展」,乃至於有「產業間諜已然是國際間重大國安問題」,這些論述已因華為案的過火爆發而漸遭國際社會質疑,甚至因此對美國科技的領先性產生懷疑。事實上,中國青壯世代產業科技領袖一向堅持「我們開發的,都是高自主權的產業自主性科技。」習近平更標舉:「科技作為國家支柱」的最高治國目標。 打趴美國銀行業服務系統 中國科技第三個「超越美國」的領域是,針對全世界金流智慧化的金融科技及金融霸權版圖的大撼動。 中國正運用物聯網(IOT→IOE)的「區塊鏈blockchain」+「加密技術」融合,作為金融科技的主軸戰略手段,進行一次「象徵經濟產業大革命」的「金流智慧化」創新,對「美國銀行服務體系」進行一場「絕對全面性取代的大革命」。以阿里巴巴運用區塊鏈科技體制所建置的「匯款系統」為例,阿里巴巴商務系統正以遍布全世界的「兌幣所」網絡,「完全取代」既往郵局及商業銀行窗口的功能地位,可以把美國銀行業服務系統霸權打趴下去。 經由物聯網專屬應用區塊鏈科技發展的「新金融體系」,中國的訴求願景是:「不讓金融成為奴役他人的工具」,這一宏觀格局的目標,不啻是向美國獨霸全球的銀行業、服務業體系挑戰。 直到今天,全球金流的基本格局尚有50%以上,是透過美元SWIFT結算系統為骨幹,但可預見未來,當中國區塊鏈科技擁有更高普及率的情勢下,一定會發生結構性的大變革。 中國具備取代美國的能量 今天,中國物聯網區塊鏈科技應用,更將從「象徵經濟」領域延伸擴大進入「實物經濟」領域發展,且將從金融服務系統,擴大展延邁入「資材貨物交易」及「天然資源(礦物、石油、能源等)交易」。 區塊鏈科技的「中國標準制訂」與「中國模式運作規則制訂」,將是未來中國物聯網區塊鏈科技全面性國際化大騰躍的重要里程碑。 而造成世界霸權爭奪戰格局的「形勢策」大轉變,另有一個極為關鍵的變數是:「人才資本流動」,因為客觀性條件改變及主觀性政府政策介入的影響,美國已經從1990年代以前的「智慧人才資本淨流入國家」轉變成為「智慧人才資本淨流出國家」;而中國則由1980年以前的「智慧人才資本淨流出國家」,翻轉為世界級的「智慧人才資本淨流入大國」。 整體而言,中國已具備挑戰能力,甚至已具備取代美國的能量,可以成為「第一領先的」世界霸權國家。 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本文由《觀察》雜誌授權刊登http://www.observer-taipei.com●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多倫多創造的科技職位超過任何北美城市,包括加州矽谷,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加拿大和美國在移民政策上的南轅北轍。 多倫多科技社區正在快速發展壯大, 2012年至2017年期間,這個社區新增了8.2萬個科技職位,包括軟件開發員、工程師和程序員平均增加了0.5倍,使其一躍成為北美發展最快的科技中心。 據一位當地的華裔企業家表示,「人才流入」有幾大原因,多倫多的生活指數較低(相較於舊金山灣區),多倫多大學在人工智能方面居領先地位,當然還有一個最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自2016年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以及2015年杜魯多當選加拿大總理,美國和加拿大對移民的態度產生明顯的變化。 美國的收緊,加拿大展現開放熱情。 為了保障美國勞工的就業機會,特朗普加大了外國高科技人員進入美國的難度。 以往為了引進高科技人才,美國政府提供H-1B簽證的發放,每年有多達8.5萬人在此計劃下進入美國,但被質疑遭到雇主濫用,以較便宜的外國勞工替代美國工人,因此特朗普上任之後就收緊關移民政策。 蘋果(Apple)、思科(Cisco)等美國企業等不以為然,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買美國貨,僱美國人」正在逼走高科技人才。 他們呼籲增加H-1B簽證名額,並設法挽留從美國一流高校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畢業的國際學生。 加拿大為了爭取引進高科技的外國人才,早有政策給予外國學生畢業後最多三年的工作許可,加拿大的移民和就業部門還於2017年6月推出「全球技能戰略」(Global Skills Strategy),目標是讓雇主更容易引進高技能的外國工作者。 新的戰略使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更加側重於高科技人才,被接受者最常見的職業是開發人員、計算機分析師、大學教授和軟件工程師。 加拿大在移民方面真正成功之處在於移民政策的改變,移民申請審批速度(只要條件符合,兩週之內就可通過)是關鍵因素。 多倫多的企業家們表示,對技術人才友好的移民制度不可或缺,因為他們在當地根本找不到具備某些技能的人才。 加拿大更歡迎人才的做法不僅吸引來自世界另一端的人,還使加拿大更容易吸引美國人,並勸說在美國工作的加拿大人回國。 在美國工作的人正考慮效仿他人北上加拿大,「因為面臨現實的簽證問題」,或受到多倫多生活成本較低的吸引。 矽谷科技公司過去只把多倫多當作正在等待美國簽證的海外員工的驛站, 現在這裡開始成為最終目的地了。 加拿大認識到他們是一個移民國家,為了發展壯大,他們必須引進世界各地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目前美國政府還無法認識到技術移民對美國的價值。 華盛頓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是多倫多將要面臨的挑戰之一,特朗普卸任之後他的繼任者可能會改革移民政策,在那一刻到來之前,關鍵是加拿大要讓現在的勢頭變得持久且具有韌性。 要做到這一點,多倫多的科技公司必須證明自己能夠與矽谷最好的公司競爭,我們吸引到多倫多的人都是世界級人才。他們關心的只是為成功的公司工作。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騰訊(Tencent)投資1.5億美金給位於舊金山的在線留言板Reddit。對Reddit而言這是一件大事,然而對於騰訊來說,這只是它在世界各地700多筆投資中的一筆。 騰訊在400多家公司擁有董事會席位,而30%至40%的投資是在中國境外進行的。 騰訊出手,反映科技巨頭「大者恆大」的策略,Google、Facebook都是如此。 新創企業通常都有一份控制不了的驅動力,想要開發新的技術或產品,這麼做的初衷不是想要從中「獲得」什麼,而是出於一種近乎神經質的衝動或「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迫切想要證明自己之外,還有隨之而來的工作成就感。 他們在攻下第一個山頭之後,問題可能才真正的開始,原本以為開發出獨特的產品,就有市場機會,但是新產品有時未必能夠立即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也就是說新創企業創造的價值無法轉為現金,充足的現金和高利潤,意味著可以持續保持營運績效。 另一方面,又不能夠停止研發,想要維持自主創新而不是做“me too”(跟風的抄襲者),手上就得有足夠的資源堅持下去。 如果開發出來的新產品或技術,無法成為公司的經濟引擎,他們就必須找科技巨頭投資入股,特別是科技研發創新投入資金龐大,想要脫離科技巨頭而獨立生存是困難的。 即使是Emotech這樣的優秀且得過獎的企業也都必須正視的難題,要走自己的路還是與科技巨頭合作? 科技巨頭挾著充裕的資金,可以靠著投資或購併取得新技術,還有延攬頂尖人才,縮短時間抵達制高點,憑藉這樣的優勢在產業當中制定遊戲規則,訂立標準等等⋯⋯。大者恆大是科技產業的殘酷現實。
圖/20題語言辨識現場出題,參賽團隊同時連線作答爭取積分 由科技部指導,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舉辦的第一屆【科技大擂台 與AI對話】,今(12/18)日下午於台大綜合教學館2樓台大講堂舉辦精彩複賽,臺灣大學、華碩電腦、中央研究院等隊表現傑出,應可闖進最後決賽,其他決賽名額需待明年1月加賽後才能決定。10支決賽隊伍將於明年2月28日爭奪2,000萬首獎獎金。圖/科技主播路怡珍(右)主持「中文語音AI的傳承」論壇,交通大學陳信宏副校長(中)、中央研究院語言所鄭秋豫特聘研究員(左)精彩分享。 AI技術研發項目中,語音應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音對話是人機互動最直覺、最人性化的方式,而「理解」則是AI智慧應用的核心,期待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思考,透過深度學習演變得更加社交化、擬人化。決賽題目將提升難度,模擬日常生活中民眾的對話和流行用語、或是具產業專業度的知識語言,讓AI團隊所研發的系統可以呈現高度的判別能力,讓觀賽的民眾也可以一同見證人工智慧的大躍進。 參賽團隊經歷近半年初賽,以複賽華語文能力測驗進階高階級20題的語音題,爭取語音AI訓練師榮譽。科技部許有進政務次長表示,科技大擂台的目的,是透過創新型態的高標準獎勵賽模式,鼓勵創新者運用創意與技術,解決當前臺灣AI語音發展及應用的挑戰,希望藉此競賽發掘更多潛力人才,未來科技部也會積極協助學術界與產業界建立技術優勢,促成產業智慧轉型AI化。 今天的複賽競爭激烈,參賽團隊華碩電腦的達文西實驗室表示,過程中曾碰到古文類型的考題,即刻使用網路資源彙整出古文語意,順利破解艱深的題目,也為自己的資料庫增添新的知識。他們並表示在AI的領域中,語言學和電腦工程等跨領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延展人工智慧的重要關鍵。與會民眾則藉由參加活動了解機器學習與人類學習的差異,也認為題目難度高於原先想像。 今天並邀請交通大學陳信宏副校長、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鄭秋豫特聘研究員和人氣科技主播路怡珍,以「中文語音AI的傳承」為論壇主題進行討論。陳信宏副校長和鄭秋豫特聘研究員都是AI人工智慧研發的先驅,曾攜手合作國語的語音合成及語音識別研究,對AI語音技術的進步有重大貢獻。陳信宏副校長指出,AI競爭是世界性的,而不是侷限在台灣,所以跨領域的合作十分重要。雖然不同領域合作需要長期磨合,但期待未來資工領域和語言學領域可以加深合作,攜手突破技術瓶頸。圖/與會貴賓合影,左起教育廣播電台黃素員主任、教育廣播電台陳健志主任、交通大學陳信宏副校長、中研院語言所鄭秋豫特聘研究員、科技部許有進政務次長、科技部前瞻司楊琇雅司長、國研院科政中心莊裕澤主任、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藍珮君組長、南亞科技楊建偉經理。 AI話題火熱,對於學生職涯發展的建議,鄭秋豫特聘研究員表示,如果喜歡思考深入複雜的題目,並且從解開謎團中得到成就感,不妨留在學界發展;如果願意接受產品開發的週期性壓力,到業界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他們積極勉勵大眾從失敗中學習,也對未來台灣AI的應用感到諸多期待。 科技大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