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眷村文化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張中模專欄】這幾天我進廠保養,現代人壓力大,適當的保養身體是必要的!6月14日我參加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舉辦的「社區氣候變遷調適工作坊」,介紹以社區為本的氣候服務與變遷調適策略,利用永續生計分析架構進行社區脆弱盤點,以新北投地區及林泉里為示範點,並嘗試提出韌性社區的行動方案。 工作坊邀請到ICDI國際氣候發展智庫趙恭岳執行長演講,他提到「全球氣候改變對應到每個『地方或社區』所發生的變化不盡相同,氣候條件與所有人的社會經濟活動高達80%的連動性,極端氣候就有如股市震盪,會有很多人和生物受到衝擊,如今全球氣溫已平均提升1.1度,根據統計推測冬天會越來越短、夏天會越來越長,而歷年來台灣的總雨量沒有改變,但是降雨天數減少而瞬間暴雨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趙執行長舉了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2016年1月24日是氣象局位在陽明山的鞍部氣象站,測出歷史以來最低溫的日子-3.6度,當年雖是暖冬卻突如其來地降雪,陽明山上披上一層糖霜大家欣喜若狂,當天夜晚上山玩雪為我慶生,所有人徒步在陽金公路的畫面至今還記憶猶新。2021年5月份全台缺水,可是梅雨一來即時暴雨導致台北各處淹水,竟然連新北投半山腰的巷道都淹水,影響到人車通行,包括中心新村村口、溫泉路銀光巷等古蹟和景區,這裡因溫泉特區的法規限制,道路狹小、危老難以更新。 近年可以明顯感受到瞬間降雨量太大,道路淹水把汽機車淹沒、土石被沖刷導致樹木倒塌傷害民眾財產等問題,因此都市、社區到個人,都需要進行風險調適,包括降低曝險機率、降低脆弱度、提高任性,尤其是「建築文化資產也需要進行氣候調適」,包括炎炎夏日的氣溫調節、潮濕春季的小黑蚊與白蟻防治、瞬間暴雨淹水造成的災害、附近樹木修剪與保護等風險因子,應該系統性盤點紀錄,並且訂定出行動方案及管控。 作者為台灣眷村文化學校執行長 照片來源:台灣眷村文化學校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愛傳媒張中模專欄】與自己周旋的概念是出自網路奇幻小說《劍道第一仙》,男主角蘇奕是第九世轉世,九為數之極而不斷覺醒前世的閱歷及因果,為了不被前世的業力左右,蘇奕自稱「我與我周旋」。 我為此小說著迷時,我問我弟,你可知何謂:「我與我周旋?」他回答:「簡單,不就是對抗你的懶惰唄!」雖然與小說的概念天差地別,不過引發我進一步省思,他說的也沒錯呀!因為在家幫忙照顧爸爸半年,我荒廢了健身運動,以至於BMI達到人生巔峰,如今我與自己周旋有成,終於在健身房復出了。 前陣子朋友在臉書討論著「童年創傷」,先不論他們討論的內容,我想聊聊童年創傷,我認為每個人都有童年創傷,即使帥哥美女、或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被他人不斷肯定才有辦法自我肯定,但大多時候我們都在自我懷疑的路上。懷疑為什麼生在這個世界,懷疑身高、體型、外表、成績,懷疑大人對我的態度、懷疑自己的決定,什麼都可以懷疑... 這幾年我在大學和高中的教學現場,感受著他們無法自我安放的靈魂,這段時光既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自己相處,然而「與自己周旋失敗就只好翹課了」。很多青少年都有憂鬱症,至少他們不排斥去看醫生,最大難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肯定自我。 我的青蔥歲月也差不多是這樣。有一次在臉書上看到朋友發一條言論,大致上意思是:「從12歲到26歲一直感到強烈的孤寂」,而底下有上百人回覆+1,甚至有人會孤寂到30歲。那種孤寂感是,即使全家人都在身邊,還是覺得這世上沒人懂我,只能自怨自艾,每天望著紅燦燦的夕陽落下便一陣酸楚湧上心頭,或是夜越黑越美麗的儀式感,天人大戰後享受淒厲的哀傷。 圖/國中時期,在眷村老家過年祭祖,爺爺和叔伯爸爸祭拜完,輪到小朋友拜拜,按照習俗女性成員不用參與,為了順應時代變遷,祭祖都從簡男女也平等了。 我20歲左右時,有一次去地熱谷找Bibo,在她的咖啡廳巧遇王琄老師,王琄老師曾經在新民國中帶過表演工作坊,那時與讀國中的Bibo結緣,而我已經忘記第一次與王琄老師相見是何時了。王琄老師跟我說:「現在覺得淒涼是一種美,你已經習慣它了,那麼淒涼會一直重複循環」,我後來體悟到若要脫離負面情緒的永劫回歸,必須先給自己勇氣跳脫舒適圈轉換環境。 青少年時期,我偶爾會夢見一個人,這些夢的場景都在我生活中熟悉的地方,他是一位非常溫暖的大哥哥,感覺全世界只有這個人懂我,在夢裡我感到非常有安全感,但我卻看不見他的臉!有時候常常期待能夠再夢見他,他總是不會如我所願,只有在不經意的時候才會夢到。去年暑假,我又白日做夢了,我做夢時間通常是在早上7點左右。 「在眷村老家巷口,我撞見了青少年的我,然後一群鬼魅對我們說,向死而生或是向生而死吧!我擋在小時候的自己前面,我突然提出希望兩人融合一體,這時一位長者出現在夢裡說,很多人一修再修就是要為了與自己和解。接著是一個盛大的儀式,小時候的我走出場,他穿著最喜歡的白色T-shirt,我向他招手、讓他來我面前,我看著自己小時候單純的臉,握著他的雙手然後抱緊痛哭,哭到醒來內心都還在啜泣」 原來這個世界上最了解我的那位大哥哥,就是我自己!祝福大家都能夠與自己周旋成功! 作者為台灣眷村文化學校執行長 照片來源:台灣眷村文化學校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愛傳媒張中模專欄】對我來說真是千頭萬緒,用聊天的方式很容易表達我的感受,而有邏輯地寫下來,卻不知從何開始講起,因此就想到哪寫到哪吧,分成幾集來講述我的成長歷程。 2009年開始,我爸極力讓我參與眷村文化保存及推廣工作,他說他要退到幕後要我在前面拋頭顱灑熱血,有很長一段時間身邊的朋友們都問我:「你為什麼要做眷村文化呀?」,他們會接著問「你喜歡嗎?眷村文化保存困難重重、眷村文化非常弱勢,你只是在達成你父親對你的期待!難道一點都不想走自己的路嗎?」 經過一段我與我爸互相說服的過程,他說眷村文化保存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各地的倡議情況像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他的重點是「人生追求的無非是一個舞台,藝人需要表演舞台、學者需要學術舞台、代議士需要政治舞台、商人需要市場舞台,而眷村文化保存是追求人生價值的舞台。」 與父母工作其實需要磨合更多更久,因為有很多事情雙方都習以為常;昨天在家裡陪爸媽看李立群演的電視劇《幸福一家人》,其中一段劇情就是在講述小孩把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從小我們就學兩句英文片語「take for granted, in sbs shoes」,不過要跳脫出主觀的理所當然、換位思考到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不容易做到。 2018年夏天的湖北酷熱似火爐,爸爸帶我回漢川老家順便旅遊,游長江三峽時有人要幫我們父子檔拍照,我爸耐人尋味地嘲諷說:「我兒子原本不想跟我同遊,他會想要合照嗎?」後來我發現傷害到他心裡,為此向他道歉好多次。年輕的我和他其實是貌合神離,他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他,他以為他了解我、我以為我了解他,彼此對互相的小毛病特別看不順眼。他曾說過:「我不是天生就會當爸爸,我們父子倆能不能不吵架」,我才學習理解他和轉換溝通方法。 然而2021年我爸罹患多重系統退化症,去年有幸透過邰智源叔叔介紹,認識一位祖傳第九代的年輕中醫師調養,他身病這段期間我每天帶他去看醫生,推著輪椅或陪著他騎電動車,我的視角總是在他的身後,乃至今年新冠肺炎後臥床,我重新反省父子關係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朝夕相處這十年多麼珍貴。 圖/我和爸爸游長江三峽。 俗話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除了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之外,我也繼承了我爸的意志,我們做了一回制度興業家。台灣的眷村文化保存起先作為一場社會運動,在眾志成城之下推動了眷村改建條例修法,眷村文化之保存得以與法有據,前監察委員黃煌雄及葛永光在2014年首肯民間推動眷村文化保存之功勞,而我們則繼續在台北市透過制度興業(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與市府合作不斷建立相關公私協力之機制,以及擴展眷村文化的整體生態。 2022年我完成《台北眷村秘境》算是對自己一個很重要的交代,這本著作隱藏著對爸爸非常大的敬畏,因為書中珍貴的老照片都是他早在15年前,拿著單眼相機走訪每家每戶做數位保存,而一部分資料已授權給國家文化記憶庫,提供大眾做非營利使用,當一些人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回憶,我就已經滿足了。 而讀者們,你是如何評價你的父親呢? 作者為台灣眷村文化學校執行長 照片來源:台灣眷村文化學校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愛傳媒張中模專欄】上週有幸與張茂桂教授、平路教授、單德興教授、張鐵志總編輯及吳忻怡教授等師長小聚,難得的眷村文化圈「三代同堂」,其中一個引起大家共鳴的議題就是:「現在會說自己是外省人的人們越來越少」,對於這個現象大夥有許多不同觀點。 以出生地作為依據,其他省份的人稱為「外省人」,是大陸至今習以為常的普遍用法。以福建省的金門而言,台灣省台北的人亦為外省人,「外省籍」其實是一個相對且流動的身分。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省籍和祖籍的概念越來越淡薄,甚至是還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外省人呢?而從鄉土教育到社區營造政策,到如今「地方創生」的概念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帶給莘莘學子無限的嚮往,開啟在地文化的跨領域共創之扉頁。 這些年我曾在大安高工開設眷村文創課程,至今仍在大學及科大帶領課程,近距離與Z世代互動的感想是,現代人的資訊選擇太多,已經沒有集體記憶與共同話題,必須從他們每個人感興趣的知識領域切入,才有機會開啟溝通對話。 我最近參與了醒吾科大流行音樂戲的藝術行政課,透過實地考察、知識講述、範例參考及PBL問題導向學習法,帶領大二同學撰寫企劃書,主題是「以眷村文化為背景設計展演活動」,全班只有1/4的同學能快速抓到概念,因此我開始個別輔導發展企劃書。 圖/醒吾科大流行音樂系參訪北投中心新村。 許多同學們看到「企劃主題」就卡關停筆了,其實應該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這是一種「隨創(bricolage)」的過程,同學們經過啟發後逐漸找到方向,我們便有了幾個亮點企劃:「御宅二次元、Cosplay、饒舌與樂隊、相聲與單口喜劇、致敬民歌、文化傳承等。」 在引導過程中,我提供了兩項判凖:「商業化vs.文化內涵」,由於鮮少人以企管學討論文化領域的議題,因此坊間對於商業化一詞多有誤解。至於在這光譜的兩端,可以選擇37分還是55開或其他,我們可以動態調整方案。 假如選擇商業化這一端,第一步就要思考從「顧客導向」出發、並非表演者/企劃者自High。以御宅二次元為例,重點放在御宅與眷村的「跨界」,透過「比較文化」進行連結,能將小眾族群吸引到眷村場域,這份同樣能達到推廣的效果,同學們也就豁然開朗了。 如今眷村文化保存場域面臨活化議題,須靠社會學、企管學再加上公共行政,才有辦法找到決策處理方向,相關從業人員應重視「跨領域思維及工作方法」,才能應變眷村文化這個大課題。 作者為台灣眷村文化學校執行長 照片來源:台灣眷村文化學校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