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白嘉莉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古蒙仁》留取丹青照晚年─白嘉莉的另一個春天

【愛傳媒古蒙仁專欄】3月上旬,我在台北君悅飯店住了一晚。當晚二樓的迴廊上有個畫展,吸引我上去觀賞。一上樓,便看到白嘉莉的巨幅照片和簡介,原來是白嘉莉的畫展,主題是「白嘉莉,另一個春天」。 白嘉莉是台灣六、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雖然已淡出演藝圈多年,但盛名歷久不衰,至今仍動見觀瞻。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精通多國語言的藝人。此外,我也曾耳聞她擅長繪畫,且具有專業水準,卻苦無觀賞的機會。如今神差鬼使,竟誤入桃花源,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決定進去好好觀賞一番。 那晚看展的經驗十分獨特,因為在夜間,展場只有我一人,讓我能悠遊其間,專心看畫,幾乎到了渾然忘我的境地。她的畫作只有兩個主題:花和魚,色彩繽紛,美不勝收,恰如畫家本人的形像,也暗示她晚年之後人生的另一個開端。 我與她夙無淵源,假如沒有後續發展,這次看展只會是個偶發事件,對於畫家創作的意念,主題的偏好,以及一個知名藝人轉型為藝術家的心路歷程等問題,恐怕永遠不會有答案。 我們十來個朋友在line上有個群組,每兩個月固定聚會一次。3月下旬要舉辦之前,群組的發起人葉匡時想邀請白嘉莉來當神秘嘉賓,問我們的意見。真是跌破眾人眼鏡,因此反應非常熱烈。我半個月前才去看過她的畫展,怎麼又要和她一齊吃飯?除了讓我感到驚訝,更期待此次的聚會,可以請教她繪畫方面的問題。 我們這個群朋友大多是四年級生,在70年代先後踏入職場,大多在新聞界或學術界工作。那時正是白嘉莉走紅的年代,也是媒體的寵兒,三千寵愛集一身,連我們這群「文化人」都得另眼看待。 那晚她在葉匡時的陪伴下出現時,大家彷彿又成了當年的粉絲,原本還有點文化人的矜持,但下一秒即上演與她合照的重頭戲,折騰了半小時之後,才坐下來開始用餐。 不用說,那晚是典型的「白嘉莉時間」,所有的話題都圍繞著她打轉。從綜藝節目「群星會」到「銀河璇宮」;從台灣首部電視小說「風蕭蕭」到有現場觀眾的「喜相逢」,大家談起來如數家珍,可見那個年代電視是如何深入人心,看綜藝節目和看國際少棒賽轉播一樣,都成了國人美好的共同記憶。 最後我把話題轉到她的畫展,她的眼睛一亮,興致更高了。談起繪畫的淵源,她表示從小就喜歡色彩,又喜歡塗鴉,小學時參加繪畫比賽常常得獎。但長大後投入演藝事業,兢兢業業,就不曾再拿畫筆,喜歡畫畫的小才華就被埋沒了。 早年她主持電視節目時,國畫大師張大千因喜歡看她的節目,常邀她到「摩耶精舍」用餐。餐後大師興致來了,常會即興揮毫,畫好之後便將畫送給她,讓她受寵若驚。大師還稱讚她有畫畫天分,想教她畫畫。但那時正是她演藝事業的高峰,忙得分身乏術,因而錯過了這場師生情緣,令她畢生引以為憾。 1977年她嫁到印尼之後,先生黃雙安每天為了事業在外奔忙,她人生地不熟,一個人悶在家裡,時間很難打發。加上印尼限制中文,連一份中文書報都沒有,精神極度苦悶,只能打電話向在澳洲的媽媽訴苦。她媽媽十分心疼,就建議她不妨畫畫來做消遣。 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呀,她確實喜歡畫畫,連國畫大師都說她有天分,怎能就此荒廢?便重提畫筆,開始臨摹張大千的畫,從工筆畫、水墨入門、再擴及水彩和油畫。剛開始,她除了臨摹張大千的畫,也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一齊學畫。每次輪流去一位朋友的家,請老師來家裡教畫。後來有些人退出了,只剩下她和一位梁太太,固定去一位仇老師家學畫。 仇老師擅長工筆畫,雖然年事已高,但筆法熟練,閉著眼睛也能畫出細膩的花鳥。他很重視基本功,要求她反覆練習刷羽毛,一定要刷滿50次才算數,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此期間,她也曾受到吳冠中、丁紹光二位當代名家的指導。在大師提點下,她的畫藝有了突破,也更為精進。 在題材上,她最喜歡畫花和魚,她家的院子就像個大花園,種滿了各式花卉,也養了許多魚。每當花朵盛開或觀賞魚時,她就用相機拍攝紀錄下來,留待日後作畫時參考。因此她永遠有畫不完的題材,反應了她對生命與美的追求與嚮往,有時畫作還會比真實的花朵和魚兒更為美麗、生動。讓她相當有成就感,在印尼一畫就是30年。 1998年11月,台北舉辦第一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畫廊協會邀請她擔任藝術大使。那時受邀的還有智利畫家羅貝托馬塔(Roberoto Mata)和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讓她見識了國際大師的傑作和風範,也讓她開始關心國際畫壇的動態,擴大了她的視野和胸懷。 2020年2月,台中市政府主辦台灣燈會,邀請她在后里馬場園區花舞館舉辦繪畫個展,展出油畫、水彩、墨彩及瓷畫等上百件精彩作品。這是她首次在台灣舉行大型的個展,挾著她個人的高知名度和精彩的畫作,在燈會期間,吸引了大批民眾前往觀賞,為燈會帶來了另一番高潮。 由於廣受好評,燈會結束後,10月她又應新竹縣長楊文科之邀,在新竹縣文化局展出,同樣受到新竹各界熱烈歡迎。結束之後,12月再度巡迴至君悅飯店展出迄今,我才有機會觀賞到她的作品,因看畫進而與她結緣。 在與她多次的訪談中,我終於了解一位知名藝人,轉型或提升自我成為一位藝術家的心路歷程。這個過程是艱辛的,因為藝人白嘉莉的形像已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最美麗的節目主持人」這個頭銜,固然為她贏得無上的榮耀,既是一頂桂冠,卻也是罩門,是她難以擺脫的壓力和困頓的來源。簡而言之,那就是世俗所謂的盛名之累。 這樣的困境,也曾發生在她的婚姻上。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她選擇急流勇退,遠走印尼,下嫁給木材鉅子黃雙安。我和她談及此事時,曾當面告訴她,要做這樣的決定是非常艱辛的。她也相當認同,因為以她猶豫不決的個性,在關鍵時刻要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大有孤注一擲的意味。 因此我看到的白嘉莉,反而是個意志堅定,行為果決的女中豪傑。只要下定決心,便全心投入,一以貫之,絕無後退之路。在繪畫方面,亦可如是觀。面臨生涯的轉型,她選擇了藝術,30多年來,她在繪畫上所投注的心血和展現的毅力,終於使她得以一圓畫家的美夢。她坦承,她是被幸運之神眷顧的,因為她的人生至此已臻圓滿,再也沒有缺憾。 作者為作家 ●《觀察》雜誌授權刊登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簡秀枝/創作添新彩 白嘉莉構築美麗春天

「最美麗主持人」白嘉莉於5月20日中午,現身典藏,分享她的人生際遇與創作心得,同時宣佈今秋以另外二場展覽,回饋台灣鄕親與粉絲。 被公認是台灣「最美麗的主持人」白嘉麗,在前畫廊協會理事長張學孔、以及名媛黃秀慧女士陪伴下,帶著展覽畫冊,以「藝術家」身份,現身典藏咖啡店,引起騷動。她簡單吃了幾口牛肉麵,喝了抹茶與白開水,邊吃邊讚美,親切風趣。 今年初,白嘉莉回台發表新書《白嘉莉-回眸》,同時舉辦個人首次繪畫創作個展「白嘉莉-另一個春天」。繼台中吸引萬人觀展後,又在台北市藝文推廣處,二度開展,同樣出現粉絲熱情力挺,萬人空巷,排著長龍等待拍照與簽名。 大波浪外翻的頭髮,淡橘粉襄灰套裝,貼身牛仔褲,細根紅色高根鞋,和指尖的嫣紅相輝映,誇大耳環、纎細指鑽、和衣服同色系的胸花,典雅高貴,她滿臉笑容,輕聲細語,怎麼也看不出已經年紀過7旬。 這樣的美麗身影,一進典藏咖啡廳,馬上引來騷動,一群正在用餐的婆婆媽媽們,爭相要求和記憶中「永遠美麗」的大明星拍照。 本名白沙的白嘉莉,祖籍甘肅。1949年在襁褓中隨父母遷居台灣,在台中成長。自幼機敏過人,口才出眾,上初中時,就曾代表學校參加台中校際演講比賽,得過冠軍,培養出她嚮往舞台與掌聲的大方個性。 因緣際會,白嘉莉果然從中央酒店的報幕員開始,才華被相中,逐步踏入演藝圈,成為60年代臺灣最著名的「台北綜藝節目」主持台柱。自70年代,加入台視多個時尚綜藝節目和電視連續劇,包括「群星會」和電視小說「風蕭蕭」等。 大家記憶中,白嘉莉超群台風和外語能力,從容接下電視台為她量身打造的節目,如「喜相逢」、「銀河璇宮」、乃至激勵台灣經濟,推動十大建設發展的「這一年」等等,成為家喻戶曉,聲名遠播的跨域大明星,除了「最美麗的主持人」美譽外,甚至被公推為「遠東十大巨星」。 1977年就在演藝生涯如日中天之際,白嘉莉閃嫁印尼「木材大王」黃雙安,從此消失於螢光幕前,成為眾人念念不忘的美麗傳奇。 在漫漫的43年歳月𥚃,她長居印尼,客次新加坡,偶爾應邀返回台灣,出席國際慶典,深受各界歡迎,結交跨黨派政治菁英、企業名人。 在遠嫁他鄕的悠閒生活𥚃,白嘉莉除了扮演企業家貴夫人角色外,她利用獨處時間,自學繪畫。最初以臨摩常邀請她去宅邸餐敘的書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開始,接著以印尼豪宅前後院的奇花異草為本,纎細柔美筆角觸,揉合印尼熱帶風情,發展出「白氏寫生」以及「白氏心象」。 這些作品,一直被她的夫婿黃雙安珍視收藏,偶爾應邀捐作慈善義賣,以藝術作公益,傳為佳話。 2018年10月黃雙安病逝,白嘉莉以長年的日記書寫,結集出書,取名《回眸》,書中細述她的眷村童年,演藝生涯,閃嫁黃雙安後的絢爛歸低調的賢妻人婦,40年來,與夫婿走訪各國經商外交,到公益慈善,記錄了他們的精彩見聞。最後藉著出版,走出喪夫悲情,也預期再生。 返台期間,又逢疫情,停航封城,白嘉莉推出她的繪畫展覧。美麗身影,昇華為一張張平面力作,以及一件件陶瓷彩繪,擴大分享她的舊雨新知與廣大粉絲群。 疫情罩頂,雖不適合群聚,但白嘉莉魅力無法檔,動輒數千人,塞滿展覽現場,排起長龍拍照簽名,多件作品,也被熱情粉絲購藏。 AB型、雙魚座的白嘉莉說,隨緣、感恩,全力以赴,是她的人生哲學,她現在積極準備今年10月起新竹縣府與高雄金馬賓館的展出,希望把心血創作,擴大分享粉絲。 因為疫情,滯留台北,比預期時間長,引發了粉絲這麼熱烈的回饋,讓她感動在心。只是謙稱年初返台,匆忙隨身的6箱衣服已穿完,無法回新加坡或印尼換裝,只能舊衣反復穿,略感不習慣。 在台灣,還沒有自己的畫室,她先以商借友人工作室創作,也到鶯歌嘗試手繪陶瓷的創作,雖然失敗率極高,對她來說,還是興味盎然。 從打發時間,留下花好月圓,到以畫作公益慈善,白嘉莉樂在其中。臨摹外、旅行、拜會各地藝術家,都是白嘉莉吸收養分的來源。早年走訪張大千,結識草間彌生(Yahoo! Kusama)、羅貝托・馬塔(Roberto Matta ,1911-2002)都留下她請益的美麗身影。這回在台灣停留,她也拜會劉國松、歐豪年⋯等藝術前輩。 至於畫作收藏,白嘉莉說,先夫黃雙安一直很鼓勵她創作,也不希望她賣掉,所以一直是她的最大咖收藏者,其他都是粉絲群零星收藏。 白嘉莉說,台灣藝術收藏界臥虎藏龍,她希望有一天,她的創作,也能受到重要藝術收藏家青睞,進入真正被收藏體系。 白嘉莉強調,她一路遇到無數貴人,相擕相提,雖然沒有生育,但妹妹小孩,跟她非常親,形同己出。夫婿走後,更無掛礙,只想快樂作自己。 然而,一本知足常樂的心情,白嘉莉在畫冊上明白表示,她期待用「愛與熱情」,構築另一個藝術春天,跟她的舞台歳月一樣,花團錦簇,美麗輝映。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