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王瑋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許多台灣民眾還得意於台劇擠上了國際知名的影音平台Netflix,但事實卻是連續幾部台劇在Netflix的收視都不太理想。知名編劇王瑋在台藝大演講指出,網路平台與網劇的興起,出現了兩大挑戰,造成台劇衝擊。 王瑋3月19日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演講,從寫作方式談影視美學,特別指出,因為網劇興起,傳統電視劇與電影的差異漸漸消失,網劇與電視劇的電影感快速增加,本土編劇應該要注意。 王瑋說,台灣的60分鐘電視劇(扣除廣告破口剩42分鐘),大約會有20-25場,換算成60分鐘大概有30場戲。相較之下,《后翼棄兵》、《無照律師》這些網劇,每60分鐘大概有45-60場戲。 最近剛出版《淡入:影視劇本格式與寫作》一書的王瑋指出,很多網劇的場次更多,已經接近電影,場次多,節奏就快;當然,場次多,要花的預算就高。王瑋說,國際影音平台帶來的不只是機會,也是挑戰,因為當台劇要在同樣的平台上跟世界各國的網劇競爭,最起碼在場次帶來的電影感以及相關的預算上就不能輸,這是兩大考驗。然而在實際上,當前台劇的拍攝預算,遠遠不如國際競爭對手。 王瑋說《后翼棄兵》、《王冠》用電影思維在拍網劇,可能拍個兩、三場戲,一百萬就沒了。對觀眾來講,網路帶來的可選擇選擇性太多了,以致於看了前面幾分鐘如何不滿意的話就會棄劇,這已經變成常態,台劇未來要怎麼面對這樣的競爭,必須好好思考,他期勉有志從事編劇工作者,應該常常在追劇時,認真分析這些當紅的網劇到底有多少場戲,從中學習。王瑋在演講時特別提到,他先前應邀到新加坡演講,發現海內外影視圈到處都可以遇到台藝大校友,成就傑出。 這場演講是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廣播電視學系教師專業社群辦理,主持人為賴祥蔚教授。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影視產業正當紅,內容為王,不只電影需要編劇連網紅也常常喜歡編一小段戲碼來娛樂觀眾。劇本寫作跟一般作文有什麼不一樣?美國劇本跟台灣劇本有差別嗎?到底該怎麼寫?知名導演及編劇王瑋出版新書《淡入:影視劇本格式與寫作》為所有編劇解惑,連資深大導演李行都親手拿著認真翻看,而且還問台灣早期的電影拍法符不符合書中的理論。 李行導演生於1930年,今年已經92歲,拍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是台灣現在最資深的前輩導演。 王瑋身兼編劇及導演,也開設編劇工作坊,喜愛美食的他經常親自下廚款待來上編劇課的學生。王瑋把自己在美國與台灣的經驗與心得寫成劇本專書,有別於許多劇本書常常都是講一些大道理或是抽象的原則,在《淡入:影視劇本格式與寫作》這本新書中,對於具體的劇本寫法有非常詳細的解釋,而且常常引用美國知名電影劇本或是王瑋自己寫的劇本來當作比較及說明的案例,深入淺出。 王瑋在臉書爆料自己兩代都是李行導演的追隨者:以前做金馬獎時跟隨過李行導演,還被李導演罵過;李導演把他們這些「小朋友」當家人,加以他的母親讀高中時跟學姐去看李行導演的話劇而有些認識,所以李導演對他更有種親切感。 每年初一,李導演都邀請幾位門生故舊一起吃頓晚餐,這一吃大概超過十五年了。李導演每年都會問問王瑋在幹嘛?寫了什麼劇本?還要不要拍電影...!今年王瑋送上新書,李行導演細細看了好一會兒,還問說他們以前那樣拍戲,合不合王瑋讀的理論啊?然後諄諄教誨一番,耳提面命,關心有加。 王瑋近年熱心編劇及教學,自己的優良劇本獎,許多學生也得了優良劇本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多次邀請王瑋到校演講,在碩士班跟大學部都頗獲好評,他拜讀完《淡入:影視劇本格式與寫作》非常推崇,立刻列入系上編劇相關課程的必讀教材。 王瑋從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獲得電影碩士,1990年開始從事影評、劇本創作、廣告導演、電視節目製作等工作,曾任金鐘獎、金穗獎、台北電影獎評審,2012年推出個人首部導演長片《西門町》。王瑋編寫過多部影視劇本,自己與教出來的編劇學生都曾經數次獲得優良電影劇本獎,編劇經驗極為豐富,又創立王瑋影視編劇社及教學工作坊,積極教授編劇,並持續創作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