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牛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莊伯仲》「牛潦溪」是地方創生的好機會

【愛傳媒莊伯仲專欄】牛年到,應景的正是近期爆紅的彰化縣芬園鄉貓羅溪畔牛群生態。河床上盛開的菅芒花隨風搖擺,上百頭放牧的各種牛隻逐水草而居,直比塞上風光。尤其每日傍晚時分,群牛在夕陽餘暉下渡溪而返的場面更是壯觀,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賞「台灣版非洲動物大遷徙」。 筆者是芬園子弟,難得看到故鄉事物成為新聞焦點,於是趕緊把這樣的「牛潦溪」畫面分享給親朋好友。收到的回覆全是正面,有的說可以企劃系列報導、有的建議舉辦攝影展,有的想帶畫會友人前往寫生,有的想在此辦高中同學會,有的則想發大財,春節時在這擺攤賣牛肉料理,可謂「一牛各表」。 不過好景不常,如此景致將成絕響。因為一來觀牛人潮眾多,已成交通亂象。二來飼主未申請許可,被檢舉占用河川公有地,亦屬違法。相關單位除禁止再行放牧,並將輔導業者轉售牛群,估計多數將成肉用。才過年開春,一方面歌頌牛年精神,一方面又要快賣快宰,未免殺風景。 其實看待本案不能只從負面觀點,如有正面思維,將是地方創生的好機會,位於中國四川省嘉陵江畔的蓬安縣「百牛渡江」就是好例子。當地農戶飼養的二百多頭水牛,在暮春到初秋時節的清晨會成群結隊渡江到江中島吃草;到了黃昏牛群又下水游回岸上歸欄,而形成草綠水清天藍的「雄師過大江」生態奇觀。一開始縣民只當成私房景點,帶外地親友看看熱閙。名聲漸漸傳開後,在當地政府輔導下竟成為引領觀光發展的「領頭牛」。2010年首屆「嘉陵江放牛節」應運而生,至今年已成功舉辦11屆,以2018年4月底至10月初的第九屆放牛節為例,即以觀「百牛渡江」奇景為核心,聯動蓬安各地景點賞特色民俗、再搭配品河舒豆腐、覽周子古鎮、江上牧場嘉年華、穿越燈籠時空隧道、司馬相如文化展等文創活動,吸引遊客近210萬人次,收入22億人民幣。之後還請來法國設計師,興建了視野極佳的景觀浮橋,讓該節慶成為蓬安縣代表品牌。 地方創生中,有所謂地景元素,芬園「牛潦溪」就是一個很好的在地DNA,而且看頭不輸蓬安「百牛渡江」。交通問題會有改善之道,河川放牧也可輔導合法,如能結合建縣300年的彰化人文風采、農業歷史、工藝傳承、小吃名產,會是一個深藏文化內涵,富有教育價值,兼具市場賣點的旅遊產品。行政院為因應台灣鄉村人口老化與減少、產業競爭力流失等嚴峻國安議題,而提出地域振興與再造的主張,並設定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可惜迄今乏善可陳。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專制的中共政權尚能有如此眼界,台灣難道比不上人家?「牛潦溪」如何走下去,正考驗著彰化縣政府、經濟部水利署、還有交通部觀光局。 作者為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照片為民視新聞截圖 ●摘要版刊登於《自由時報》,作者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