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父母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失去了家。 不是忽然消失的,而是慢慢不見了。 小時候,以為家就是一座永恆的城堡,不管去了多遠的地方,不管惹了多少天大的麻煩,也不管年輕時有多少次想要逃離那個家,最終都知道有家可以回,真好。 父親過世之後,家開始不像是一個家了,原有的家庭秩序慢慢崩壞,家裡的經濟問題一下子浮上了檯面。當一家之主的父親不在了,家人之間也開始出現衝突,雖然以前也有衝突,但總是不到難以挽回的地步,如今卻吵到兄弟之間再也不見面、不說話了。家裡開始髒了、亂了、也沒了本來的溫暖。但是無論如何,家還是佇立在那裡,還有天性樂觀的老母親經常守在家裡,會接起家裡的電話。 母親後來也過世了,只剩下一個空城堡,但家還是家,裡面有從小到大的回憶,有住過的房間,有買過的書、寫過的日記、珍藏的兒時寶物。木床早就不復當年的乾淨,床單與棉被也越來越乏人清洗整理。對外人來講,這裡也許只是一個老舊髒亂的房舍,但是只要回到了這裡,還是能找到家的感覺,找到歸屬,找到心理、生理的棲身之地。 還有個家。從來不曾明確的告訴自己,但是在心裡深處,始終深藏著這個念頭。即使後來在社會闖蕩多年,小有事業基礎,即使也擁有過自己的家庭與房子,但是始終知道,真正的家還是在那裡。 早在多年前父親過世時,家裡經濟就一直難以維持,幾百萬的貸款,在那個高利率的年代,每個月衍生出的利息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後來再也撐下去了,由經商有成的二哥出面一肩扛起經濟壓力,出錢買下了老家順便清償了負債。無論如何,老家仍在,依然有家可以回。 還是經常回老家,拉起舊鐵門,走回自己的房間。即使後來,房間裡面只剩下一排書架還維持以前住著的樣子,其他空間早已都不復當年,但是只要回去翻翻書架上的相簿與資料夾,整理一下書本上沉澱的塵埃,坐在昔日的床上或沙發,即使不特別做什麼,也能感到家帶來的安寧。 那天舊家改建,那些書與筆記放了那麼多年都沒動,被以為早就不要了,所以請收廢紙的鄰居清走了。走到收廢紙的門口,看到散落在雨後柏油路上的書本與筆記紙。其實只是一些再也用不到的舊書、舊筆記罷了。靜靜站在那裡,卻彷彿參加了家的告別式。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