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無為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禪的圓融與和平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只要是人,都希望求得福報。一般的小福報可以靠聰明才智及努力來求取;但大福報就要靠智慧了。若能通達本心,自然可以得到大福報。 很多人都是因為生病才來修行,希望能求得健康。不過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但人們卻往往忘了更重要的「本心」,忘了還有更大的福報在心靈深處,而執迷在心外的小福報爭奪得失。 如果大家都只想著這些小福報,就是有「我」的存在。有這種「我」的存在,就會有利害關係,就會產生衝突、對立。 所謂「無我」,就是《心經》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說觀世音菩薩因為得到了大自在而成就。祂是如何得到大自在?就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從禪定中見證到淨土。 如果每次都能禪定到深定的層次,就可以到達佛國。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禪定到最清淨。這時會發現,五蘊(色受想行識)都不見了,既然五蘊皆空,當然可以超度一切苦厄。 五蘊身相苦 無為大自在 所以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原來人生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色受想行識」的意識作用。所謂「色受想行識」,就是「我」;因為有了「我」的存在,才會有煩惱、痛苦與病痛,如果「無我」,一切的苦厄自然就不存在,觀自在菩薩就是參到這個大智慧而得到了大自在。 當我們沒有「色受想行識」這些「我」的活動,就可以直接通達心靈,得到般若智慧,解脫痛苦。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告訴我們,只要做到「無我」,就可以得到大自在。 宇宙中有十個法界,由下往上分別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如果我們每天都很自在,就是在福報當中;若不自在,就表示靈性在「人」界,甚至是在「人」界以下的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那當然會有苦惱與災難。 如果靈性是在這種多災多難的環境之下,想要求什麼福報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把心靈層次提升到無我的境界,也就是沒有得失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之下,自然會有大福報。 我們常看到社會上有許多人多災多難、禍不單行,這是因為他們的心靈已經墮落而往下沉,所以才會遭遇不幸。身為修行人的我們,有義務要將這個訊息告訴每一個人,讓人人都能來學禪定,把心定下來,讓他們的心都能得到平靜與安詳。 平安就是福,禪修不但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也可以改善家庭關係,甚至改變社會、國家、乃至整個宇宙世界的運作,因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一部機器如果缺少一個螺絲,就無法繼續運作;同樣地,如果人體內的某個小細胞發生病變,也會影響整體健康。 如何讓老化、退化的細胞再生,繼續保持原有的功能?這要看你有沒有一顆清淨的心。因為有了清淨心,才能讓細胞具有再生的條件,如果心不清淨、不自在,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壓迫感,細胞是不可能在這種環境再生的,這個道理要靠大家去參透。 我們要以清淨心來對待自己的體內眾生,包括細胞、器官、內臟等,因為人體本來就是物質與慾望的世界,是由意識的世界結合而成,我們要讓這三者圓融一體,而且常住於清淨的心靈世界。 身淨塵垢盡 心淨識障空 那要怎麼做?就是從意識世界通過潛意識世界,然後才能到達光明、清淨的心靈世界。 所謂潛意識界,就是意識界的累積,包括現世與過去世的記憶,它是一個真空狀態。所以,如果想得到大福報、大智慧,就要從意識世界經過潛意識世界,而後進入心靈世界。也就是說,要到達智慧的心靈世界,一定要突破潛意識,讓它成為真空,才能證到妙有。 不論修行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突破重重難關。這些難關只要有智慧,一定都可以克服。 修行首先要突破生理的障礙,也就是讓自己不生病,即使生病了,也要讓它很快痊癒,當外來的病菌侵入體內,要能立刻將它圓融、化解,也就是要清淨它,修行要先有這個能力。 至於修禪定,不能求快,要先求自己有禪定的定力。當定力夠了,無形中就會有一股克服生理障礙的力量,自然就能應付很多突如其來的狀況,也可以克服工作上的盲點,而事半功倍。 在精神方面,則要學會自在。禪定時,要做到一坐下來就保持身體不動,雖然這是外在表現出來的定力,但要靠內在的定力來維持。 至於定在那裡做什麼?有什麼用?當定力養成後,如果有一天遇到突發狀況,就會很鎮定、不會慌亂,甚至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比方遇到失火這種危急的災難時,心就不能慌亂,一定要鎮定,才能解救自己 如果平常就能養成這種定力,危急時,就知道該如何克服困難,包括意識、潛意識的層層障礙;也可以讓自己的生理與心理取得平衡,得到身心的健康與自在;這就是禪的圓融與和平。 有了這些基礎後,再經過禪定,入於真空,就會發現,原來這世間的物質世界(包括感官世界、精神世界)這麼渺小,然後進入一個更廣大無邊的心靈世界,那是一個很完美的世界。 大家不妨多利用時間禪定,一方面可以讓身心得到休息,取得平衡,另一方面,可以有機會得到大智慧。當智慧增長以後,會有更高的心靈領域顯現出來,讓我們去繼續追求。 「心」是最重要的,在修行路上,要保持一顆平靜、安詳的心,要讓自己每天都過得很自在、很快樂、很幸福、很美滿。而這個快樂、自在、幸福、美滿,都是很自然地培養出來的,這就是王道的圓融力量,而不是外在、霸道的力量。如果能夠這麼修,慢慢地就會感受到這份圓滿的大福報。

【禪師說禪】妙法無相 相應無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人學坐禪,但方法都不一樣,教的人也不一樣。一定要學到真正有生命、有智慧、有靈力的禪,才是真禪,而且要能夠把這種真禪讓受者得到,才是真法,否則光是聽法師說法,或是像很多寺廟每年都辦超度法會,是沒有用的;因為如果能真正超度,一次就夠了,不需要每年超度。 什麼是真正的禪?區別就在其真假,假禪只是一種相,並不究竟;如果能到達究竟的禪,就是真禪。從這裡可以參悟出一件事,就是能夠傳授真法的人,一定是得到了真傳;也就是說,唯有得到真傳的人,才能傳授真法,才能讓跟隨他修禪的人也得到真正的禪,能夠真正地成就,這是很重要的。 真師傳妙法 相應無為門 所以師父傳法的時候,都是住位在這種超生命、超智慧、超靈力的三大成就,只要能夠相應,能夠無為地相應這個法,都可以接到。 我一直很強調「無為」,也就是最究竟;如果是「有為」,就還在相法當中,還在方便當中。一定要無為,一切都要入於無為,包括禪定。 禪定如果能入於無為,色身就是身空、心空,不會覺得身體有痠痛麻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因為此時已經沒有色身。那色身到哪裡去了?色身已經超越了生理的障礙和心理的障礙,也就是超越了物質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到達一個妙相真空的世界。禪定如果進入了這個境界,等到下坐、出定的時候,就會覺得身心非常舒暢、非常舒服。 所以修行中遇到許多問題,包括世法上、生理上的問題,或是其他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果可以利用自己所修、所學、所證的方法解決,就要自己設法解脫困擾,不要有依賴性;因為依賴就是有為法。要讓自己慢慢地從自我解脫、自度開始,就可以從有為當中體會出無為的方法;如果一次做不好,就做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此外,也可以從禪定中去參,這是方便參,參這些干擾自己的事情該怎麼解脫。但要注意,參的時候是直接探討那件事,直接去參它障礙的地方,參它根本的地方,而且要很專心地參,一直參到這個心結能解開為止,而不是一邊想著這件事,一邊又跑出另一個妄念,那就分心了,不是參,而是想。 參和想的不同,就在前者是無念,後者是妄念。無念參於智慧,妄念參於知識,這是兩碼事。妄念參出來的是知識,無念參出來的是智慧,是一種根本智慧、種子智慧。我們要從種子智慧裡面一點一滴地累積,就可以擴大自己的智慧,讓自己在修行中慢慢增長智慧,等到智慧增長以後,對於身邊所遭遇的事,心裡都會非常清楚,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該怎麼處理、怎麼去做。 今天師父傳給大家的,是真禪,是真法,大家要用一種超越凡人的心來相應,才能接受這個真法,不要像一般的學習是用腦筋、用五官感受傳到意識以後,再去思考,再去改變自己,這樣太慢了,再怎麼修,修到最後還是一個人,不可能超越。 心行般若智 人天大圓滿 在禪修方面,我一直都強調要智慧修行,比方從佛經上看到或想到的,要去參經文為什麼這麼寫,以及這麼寫是不是圓滿。舉例來說,一般佛教徒對「阿彌陀佛」的解釋是「無量光、無量壽」,我覺得這樣解釋並不圓滿,因為漏掉了無量智慧;等於只有天地,而沒有人。 有一次我到台中上課,有位同修請我到他的辦公室看看,因為他最近不是很順遂。我去看了以後,發現他在辦公室供奉了一尊媽祖,也就是天上聖母,還有觀世音菩薩和三太子,我說:「你這樣擺設只有天和地,沒有人,所以不夠圓滿。但你會這麼供奉,是為了要求人間圓滿,要修人間圓滿,可是現在只有天地圓滿,人並沒有圓滿。」他聽了就明白了。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智慧,要智慧修行,否則每天都會被一堆人事困擾,兩三年下來,會老得很快。所以工作也是修行,生活也是修行,不是只有禪定的時候才是修行。 修行的時候,要注意是否圓滿,要讓事事圓滿、物物圓滿,人際關係也要圓滿。如何做到圓滿?必須要有智慧。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都要用智慧來圓滿,包括圓滿自己、圓滿家庭、圓滿工作等等,先從小範圍的個人做起。當然,圓滿自己先要具備智慧,然後才能做到身心清淨、智慧圓滿。 禪定時,可以觀明點的光,比如紅光、白光、綠光、金光或其他顏色的光。當自己可以觀到這種光的時候,要能夠運用在身心方面,就可以知道身體的狀況。要有這個智慧去了解自己。 平常修行要多注意清淨、智慧和圓滿,這是修行的大原則,以後有機會出去弘法時,也要把握清淨、智慧、圓滿的原則。 真正的修行是心靈的修行,不是只有修色身,所以要轉為心靈的修行,要進入心靈的修行,就可以修得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