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無上菩提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外圓內方 修行自在其中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就是修心,如何把人心轉變成涅槃妙心?轉變成無生無滅的佛心?就是要經常相應自己的自性。 我們的心如拳頭一般大小,在這個拳頭大的心裡面,有我們的佛性,可見心與佛性是最接近的。可是,我們的心都習慣向外求,反而不知道佛性離我們最近。這就好比山裡面有金礦,可是這座山卻一點都不知道自己擁有這麼多的寶藏。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寶貴的自性就在心裡面,等到哪一天,當這顆心不再跳動的時候,自性就離開了;到哪裡去了呢?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原因,祂是到「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還是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到「菩薩、佛」的法界,所以要修禪定,要修正法。 如何修禪定、修正法?最重要的就是要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佛一再告誡我們,我也一再重覆世尊所交待的教義,大家要心領神會,以這句話作為修行的標竿。 什麼是離相?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太執著,凡事客觀一點,心量寬大一點,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與人衝突,甚至起爭端、興訟、吵架或打架。只要能把心放寬,就是在修行;能夠原諒別人,這是美德,我們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就像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古代的銅錢都是外圓內方,意味著我們做人做事時,心裡要有原則,但對外要圓融世法,保持心不慌亂,這是很重要的,與修行相關,不能本末倒置,否則心亂了,修行就不能如願。 離相入空性 寂靜入太虛 如何離相修行?就是不要執著於我相,不要執著於「我」的意見,不要以「我」為主觀來行事,不要執著於外在的一切。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如果能夠擁有,當然很好,但如果沒有,也要法喜自在、歡喜自在,這就是智慧。 如果能夠維持這種心情,就可以如如不動,身在寂靜當中,禪定的時候,就會發現整個世界萬籟俱寂,可以接到天籟之音。 什麼是天籟之音?很像我們在野外空無一人、寬闊的曠野中,所聽見的聲音,那是一種廣大無邊、虛空的聲音,非常特殊又輕微的微妙聲音,這種聲音就是「空」,雖然有一點點聲音,但已進入空相,是一種空的境界,這是宇宙最寂靜的聲音。 如果平時也能保持這種心境,就是一位心通的人;因為他的心是如此寂靜,如此清淨,與外界相比,馬上就能明瞭很多情況。反之,如果心像外界一樣複雜,就感覺不出來。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一定很有內涵,也很有智慧,雖然他沒有刻意表現,可是從他的舉止言行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清淨。 我一再強調,心非常重要,要經常向內去感受內在的自性,不要總是往外去接觸、接收外來的資訊,因為只要一動心,就會有妄念。如果心保持寂靜,自然就會往裡面相應,那是最清淨,最有智慧,也最有能力的。 到道場上課的時候,最好都要能感受、體會這種開過光的寂靜。每次上課都像搭法船要回到佛國淨土一樣,所以不要遲到,因為法船啟程了,就不會等人,那就只能留在人間。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如何把這個有限的生命,換成無限大、永生的生命?就是要好好修行正法,要開悟、見證,然後解脫、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大事。 如果不懂得利用人生這段有限的時間,要知道人生是很無常的,不要等到大限來臨時,才在那裡恐懼、驚嚇。既然我們在有生之年,已經知道修行如此重要,知道自己這次投胎人間的目的,是為了修行成就,讓靈性解脫輪迴,入於聖位,那麼就要下定決心,要下苦功,要很專心、很專一、很專注,要能夠與裡面的自性相應。 自性本具足 相應智慧生 如果不知道怎麼相應,是因為平時看不到、也摸不到自性,可是自性經常會流露出智慧,只要經常往裡面去相應祂,就會發現,那種來自於自性的自在與法喜。如果能夠得到這種自在與法喜,就會生出法喜心,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事,也會自然化解,因為祂有這個力量。 所以平時經常要內觀;所謂內觀,不是只有在禪定的時候,平常就要時時反觀自己的自性,不要總是往外看、往外聽、往外想,而是要往內看、往內聽、往內想、往內去接觸,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如果能夠這麼做,就會慢慢生出智慧,自然就會就會離相,否則很難體會該如何離相。 比方一個喜歡抽煙、喝酒的人,如果每天都能與自性相應,就會覺得煙味很難聞,或是喝幾口酒就醉了,所以就不想抽煙,也不想喝酒。很多同修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真的要喝酒,也是為了應酬,比方像喝喜酒,或是為了補身喝藥酒,那沒有關係,不需太執著於法,認為禪宗戒律說不能酗酒,就連一口酒也不能沾;只要不酗酒就好,並不是不能喝酒。 總之,修心真的很重要,當然,我們生在世間,難免會遇到很多的根塵與汙染,可是我們要像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雖然蓮花的根莖都長在汙濁的泥土裡,可是卻能開出聖潔、美麗、又芬芳的花朵,就像我們雖然生活在充滿惡勢力的汙濁社會,但我們的心不受汙染,我們的色身就像千葉(瓣)蓮花一樣,那麼有智慧,未來有一天,就可以成就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