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淨土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圓滿讓心成淨土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做到「人人圓滿、事事圓滿、物物圓滿、法法圓滿」。什麼是人人圓滿?就是從自己的身體開始,要讓它沒有病痛;如果有病痛,就不圓滿,要把身體修鍊健康。然後再從自己擴大到人與人之間,包括父母、子女、親友及社會等等,各種人際關係都要圓滿。 理事宜圓融 智慧在其中 修行是從小地方開始,所以要時時自我檢討──為什麼自己和別人格格不入?為什麼為了一點小事就吵架?其實佛法是很實用的,不是空空洞洞。佛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人人圓滿,也就是從自己開始,要求自己身體圓滿、學識圓滿、智慧圓滿,功德圓滿,再擴大到親戚、朋友、社會、國家、世界關係的圓滿,否則都是有漏、有缺陷。 什麼是事事圓滿?就是在處理事件時,將這件事做得很圓滿。舉例來說,工作的時候,不管是在公家機關或私人機構,都要把自己份內的責任做得圓滿,這就是事事圓滿。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就沒有是非,也不會有煩惱,一切都會很圓滿。 什麼是物物圓滿?對於物,應該要保持原貌;而為了保持物的原貌,就要除舊佈新,讓它和原來一樣,所以要保護它、清潔它。另一方面,也要讓物能夠「物盡其用」,譬如一件觀賞品,就應該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才能讓人品賞。 從「物物圓滿」可以了解整個法界的生態,知道該如何愛護它、保護它,不讓它受到無謂的干擾和侵害。物在法上,就是「無情」;我們在行的當中,就會體會、開悟大自然存在的道理。 最後是法法圓滿。如果法法都能圓滿,出世法和入世法就能「理事圓融」,自然就會有超自然的智慧。 佛法並不深,成佛也不難,都是從最小之處開始,像恆河沙那麼細小的沙子一樣,最後成就,成為淨土。修行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想要成佛,就要做到「人人圓滿、事事圓滿、物物圓滿、法法圓滿」。如果事業上、工作上有不圓滿的地方,就要找出原因,然後去修正它;如果人與人之間有不圓滿,也是要找出原因,設法去溝通。政治也一樣,需要溝通,才能政通人和。 人與人之間只要能溝通,就不會有對立,意見也能一致;如此一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最怕的就是心存對立,那麼抗爭就不會停止。 人與人相處,需要協調、溝通、取得諒解。縱觀世上發生的任何一次戰爭,最終都是回到談判桌上,面對面地談和,才能結束戰爭。所謂談和,就是讓「事事圓滿」的方法。 修行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修行上不圓滿,沒有正法、沒有證道的師父帶領,所以不能見佛性。 煩惱是地獄 心空即淨土 師父在講《山海經》的時候曾說過︰「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每個人的心都要光明磊落,心量要無量大。因為身空之後,才能裝滿靈氣;心空之後,才能成就淨土,容納一切眾生。 比如像磬,因為它是空的,所以才能敲得響;如果裡面裝滿了,就敲不出聲音。所謂空,就是虛空,也就是無量。 每個人都應該從最小處開始修,如果家庭不和諧,就要設法溝通。曾有人問我,她在家裡婆媳不和,多年來不管再努力,總是相處不睦,原因就出在小姑。師父回答她︰「那很簡單,只要你誠懇地向婆婆及小姑把誤會解釋清楚,自然就會沒事」,沒多久,她告訴我,問題真的解決了。可見溝通與協調的重要。 至於做事,原來想要怎麼做,就去把它做好,不要半途而廢,或是遇到困難就退卻,這樣就失掉了原來想做的勇氣。在開始做的時候,就要考慮各種有利與不利的因素,然後一一克服。像這些都是佛法。 其實佛就在每個人心中,自己要去發掘。世法要圓滿,不要浪費時間、糟蹋時間。要解脫苦惱,而不是自尋煩惱。心要讓它開朗、開放,讓它海闊天空,自然什麼事都沒有。 做人處事如果有不圓滿的地方,就去圓滿它,不能拖、不能擺;只要圓滿了,根塵自然就空了,這就是清淨。 以上都是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但都沒有真正去注意。如果能隨時隨地留意這些人際關係,讓人人都能圓滿,自然清淨──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意是指觀念、思想。當三業都清淨以後,就能見到淨土、見到佛。如果不清淨,就是阻礙,就是業障,就有煩惱。

【禪師說禪】建構真善美的禪心世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人是萬物之靈,地球的主宰,古聖人為拯救人類免於殘殺禍害,在不同人種、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習慣的人間國度中,分別創立了便於教化的各種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等,雖然立教各有先後,教義互有異同,但其究竟都在教導世人「入世善根圓滿,出世慧根圓覺」。此一圓滿圓覺,有如百川入於大海,萬法歸於禪心。 時代巨輪在變,人心方寸也在變,在客觀與主觀條件都在「變」的情況下,宗教的傳教方式為遷就現實,也應有所變。惟不論傳教方式如何改變,其宗教精神與究竟目的絕不可變,否則將落入魔教邪說,與聖人立教宗旨背道而馳,令人心不得安寧,世間永無太平之日。 現代化的宗教應以宇宙整體觀之,無過去現在未來之時,無東南西北之空,無飛禽走獸相,無黃白黑人相;觀其形而度其心,將宗教精神與教義深植人心,改變人的氣質,令人的品格高超脫俗,使人性臻於「純真、至善、盡美」的禪心世界。 禪心真平等 地球化淨土 在禪心世界中,有絕對的統一,沒有分別對立;有絕對的平等,沒有高低階級;有絕對的解脫極樂,沒有煩惱痛苦;有絕對的超越時空,沒有三界色相;有絕對的自然、自由、自在,沒有虛假、束縛、壓迫;有絕對的無生無滅,沒有分段生死;這就是禪心世界。 在禪心世界中,可造化個人完美人格,乃至造化太平世界。試想,世界既成太平淨土,世上一切宗教將歸無存。如能以禪心觀心,宗教之間的對立、人身的攻擊,也隨之無影無蹤。 人的智慧究竟有限,若以人心忖度聖人之心,以人之常理忖度禪心真理,以人的智識忖度宇宙大智慧,就像一隻地上螞蟻,怎能看破無量虛空?對立攻擊,應該適可而止,此刻當務之急,首應捫心自問:本心淨土何在?本心天國何方?肉身地獄未空,肉身眾生未盡,何來全神貫注「摸象」功夫? 佛教造其像,有其深刻之意,如文殊菩薩騎獅執劍,是要人執智慧之劍,斬盡一切無明,勇猛精進如獅子吼;普賢菩薩造型騎象,是啟示修行人不可學瞎子摸象。一切相法絕不能證道,一切修行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才合乎佛教教義「不立二邊」的中道法門。此中道一門,是入佛不二法門,是釋迦文佛開示的正法眼藏,亦稱禪心。離此本心,不論任何宗教,全是二邊法,全是外道。 基督教批評佛教徒拜偶像,菩薩造型有其高深意境,有如前述,不待分辯自能分明。宗教教義在啟發人的智慧;從方便法入門,旨在令未開悟者開悟,何況菩薩經聖者開光,法身入住其中,身光普照人天法界,令其光明,不失其本來真面目,這一切都不是以人的肉眼所能知見。又如基督教徒合十禮敬上帝,是否也是拜偶像?人與人之間見面互相禮敬,是否也是拜偶像? 慧劍破萬相 心生菩提果 世上萬物皆幻,萬像均是無常,人如「不識本心、見自本性」,不圓成真光法身,一切諸說、一切相法,皆是餘物;一切形式修行,徒勞無功,一無是處。 又如佛教徒,批判基督上帝是三界之神,與道家所稱玉皇大帝略同;此言亦差矣﹗各宗教主,無論是釋迦文佛、道德天尊,至聖孔子、救世基督、穆罕默德、唯一神阿拉,都非人智所能知見,否則落入偏見、斷見、無明之見,不得見其真。 基督教云:「上帝創造人」,其實人也可以造人;如此一說,人不也是上帝? 諸如此類,人見於表相,相有萬相,有萬相能生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有對立,有對立就有鬥爭,有鬥爭,則天下大亂。一切是非止於智者,唯有智慧能破萬相無明。 各宗教聖者之謂聖者,因其見證真光法身,證入無餘涅槃。因此,一切辯論,於修行無益。修行要訣,在於如何以人心與本來真面目之心,心心相印,絕對平等,毫無對立,是眾生心,也是上帝、天尊,這就是絕對智慧行。 世界宗教是救世之教,傳教教師是先知先覺,一生犧牲、奉獻心力,度化眾迷,締造人天樂土。如此大德,值得世人效法敬愛。 但願末法時期,人人都能認同地球只有一個,人類是萬物之靈,珍惜此生,要以有限知識換取無量智慧;要以世上財富換取永生資糧;要以有限生命換取億萬年無量壽無量光法身。 禪心有待宗教家去耕耘播種,讓世人之心,開智慧花,結智慧果;讓禪心心燈永遠普照人天;願世上每個人都成為上帝、成為佛陀;願地球上的每一寸土、每一粒沙,都成為天堂天國,都成為佛國淨土;那麼這世界就是萬世太平世界,是大一統的「真善美」禪心世界,也是現代宗教世界。

【禪修釋疑】自度是禪的第一義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禪宗修行強調自度,而非一般的他度,請問兩者有何差別? 答:如果當生命還健在時,就能讓靈性超生,那是最好的,這是「自度」,可以自己到淨土。其次是在生命終止那一刻,如果可以自我超生,也是不錯。第三是一般的方便修行,如果在世時,做人很有愛心、慈悲心,往生時,菩薩就會來接引,這是「他度」。 以上三種情形,以第一種最好,當自己還在世時,就可以見到淨土。也許有人會問,淨土是什麼樣子?首先要衡量自己的心是否清淨;所以「貪瞋癡慢疑」、「殺盜淫妄酒」的持戒非常重要,只要不犯戒,心就清淨了,如果再去行無相布施,就會更清淨;因為這種無相功德可以彌補過去的不圓滿,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很多人以為,只有禪定才是修行,其實不然;我們的心隨時都在修行,甚至在夢中,尤其是惡夢,如果可以轉為好夢,表示自己修行的精進心、精進力足夠。比方夢到被惡人追殺,很害怕,此時可以命令對方不要再追,對方就會離開,讓自己原來害怕的心變為高興的心,惡夢也轉為好夢。 又比方夢到爬山,路上有許多障礙,爬不上去,此時不妨看看四周,也許會發現路旁有樹枝可以攀爬;像這些都是從夢中改變環境的例子。 由此可知「心」的重要,修行就是修這顆心,然後修身,要讓身心和靈性一樣清淨,這就是「三身一如」;「如」是如來,「身、心、靈性」都一樣清淨。 師父就是要帶領大家做到「三身一如」,和自己內在的如來一樣,這是每個人的未來佛,也是古佛。一般我們都說彌勒佛是古佛,其實彌勒佛就是自己內在的那尊古佛,是無生無滅、無始劫以來的古佛,祂原來就是從佛那裡分出來的,只是我們自己不自覺。當心清淨以後,就可以與佛相應。 當心清淨了,身心都會很舒暢,所以要見淨土,必須先清淨自己的心,要先見到自己的淨土。只要這顆心沒有汙染,沒有貪瞋癡慢疑,就沒有障礙,這就是修行。

【禪師說禪】定在永恆的定點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不管修任何法門,都離不開「定」與「慧」。當然,佛教三學「戒、定、慧」中,守戒是最基本的,「戒」在人間就是法令、規章,或是家裡的家法、社團的規定,簡單說,「戒」是大自然的根本道理。 身戒心圓空 心定諸法生 可是,一般修行人都只注重「戒」,卻忽略了禪定的意義是「定」與「慧」。什麼是「定」?定是永恆的定點,就像太陽是宇宙中一個永恆的定點一樣,修行的心要定在永恆的定點,才不會偏離軌道。 修行人就怕在修行中受到「貪、瞋、癡、慢、疑」的影響,而生出很多人相,讓修行受到動搖。如果能定在永恆的定點,自己的身光和心光就會像太陽一樣普照十方,就會知道什麼是定。 定,不單是坐著禪定,沒有妄念;「沒有妄念」只是禪定的基礎。禪定時專注脈輪的目的,是要排除妄念,而訓練專注的功夫,是讓自己能夠定,從有相的身心的定,到實相的永恆的定。 如果禪定時,能夠定在永恆的、無生無滅的、佛光普照的地方,就可以很自然、很容易地接收到、感應到從自己所定的定點發出來的智慧之光。 「定」與「慧」是一體的,先定而後生慧,慧在定的裡面。定在光明、永恆的光的時候,就會接到智慧之光。接到了智慧之光,不管是修行,還是做人做事,都一定會與眾不同。 所以不管修任何法門,都是先求有相的、身心的定,所謂「身定、意定、心定」,這是坐禪的三定。在這個階段,要求的是身心統一,然後再以這樣的定力,運用在修行目標的追求上,就能產生更大的修行效果。 很多人不了解「定」的意義,以為只要定下來,就是入定了,其實這只是人間的定,我們要求的是大宇宙的定,要感受自己是宇宙中的一顆恆星,永恆地定在無生無滅的定點,普照光明,然後再不斷地在定中深定,不斷地在定中下功夫,一層一層地定進去,同時智慧也從裡面一層一層地激發出來。什麼時候可以做到定慧合一,就什麼時候可以大放光明,此時身心才會出現身光。 了悟心是真 身心不動搖 定力,不能只定在意識,這種意識上的定力很有限,開悟也很有限,而且會生滅,比方今天開悟了,但明天意念一轉,又否定了這個開悟,因為意識本來就會變化。如果真正了解宇宙的定是定在佛國淨土,定在「一心大圓覺」、「大圓覺乘」上,就不會動搖。 佛的真實意義是「一心大圓覺、菩提總持行、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這才是我們每個人、每個眾生的本體所住之處,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入定以後,就能體會出其中的道理。 如何才能入定?除了掌握基本的禪坐要領(坐姿如鐘、背直如松、身心放鬆、精神集中、腦海空空),還要有清淨的身心及法喜的心,而且心中沒有人間事物的罣礙,要把自己當成宇宙中一顆不動的恆星。 若能如此,就會發現超越人天法界的力量和變化,也許是光,也許是聲音,從遙遠的地方一直傳送很微小的訊號進來。這種宇宙傳來的訊息,包括了電、磁、光等等,當然也有聲音,一種宇宙的聲音,不是人間的聲音,是大自然的聲音。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接到這種訊息的經驗,但他不了解,還以為是耳鳴,是聽力受到了干擾,就像有些初修者會在頭頂接到重重的加持力,卻以為是頭痛,其實這是很好的現象,打個比方,就是佛送了一個金塊給你,而你卻承受不了、搬不動。所以沒有大智慧的人,很難承受這種身心變化和天大福報。 當我們聽到這種宇宙聲音,或是接到宇宙光時,有的一閃就過了,有的會聚集成形,有的會圍繞在身邊,這些都是來自宇宙的生命之光,有生命的力量,我們稱之為佛光。 禪定化三根 清淨返家園 在心定當中,會有很微妙的變化,因為我們的本體會漸漸離開這個凡夫的色身軀殼,慢慢地到達另一個世界。當「本體的我」反看自己時,會發現自己仍然坐在那裡禪定,這時才知道,原來我們除了有個看得到的身體之外,還有另一個看不到的身體,有時兩人會對視微笑,就像一面鏡子;有時兩人穿著不同的衣服,呈現不同時代的同一個形象,那都是自己。 「本我」與「無我」,本是同一佛。如果能了解這些變化,就會明白,我們現在的這個軀殼是假體,是為了保護裡面的「本我」能夠到達自己定的那個永恆的定點而生。所以當我們離開軀殼的時候,都會回頭看看自己的身體。 當修行到本體可以超越色身時,會出現一些法界的現象,當然法界裡面還有無窮無盡的法界,甚至在通過人間與靈界之間時,會看到地球上的種種活動景象,諸如街道、樹、汽車……等等,還會回家看看。這證明我們除了色身之外,還有一個本體存在,這個本體原本是自由的,只因色身造作諸業,讓祂失去了自由,所以我們在這一世來到人間的數十年旅途當中,一定要讓衪回復清淨的身心,這樣祂回去極樂淨土時,才有面子;否則,當本體回去見阿彌陀佛時,一身黑漆漆的,實在很沒有面子。 所以修「定、慧」是最重要的大事,可惜大多數人都只在乎現實的事,忽略了本體的事;只在乎「今天要吃什麼、明天要吃什麼,最好不要每天都吃一樣」。其實我們的本體什麼都不要,只求我們不要惹麻煩、不要製造煩惱和痛苦,只要給祂一個清淨的身心,讓祂可以很有面子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