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洗腎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台灣人普遍喜愛重口味食物,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高達200多萬人,洗腎人口佔比全球第一,更被世界譽為洗腎王國,對此,知名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應避免攝取高油、高鹽等食物,更點出包餡食物、三寶飯、雞排、珍奶等傷腎食物,建議民眾盡量少吃。 洪永祥在《健康2.0》「如果云知道」節目上指出,國人洗腎人口位居全球第一,腎臟是人體中關鍵的排毒器官,每個人天生約有200萬顆腎絲球,但這些腎絲球無法再生,損壞後無法修復。因此好好保養腎臟健康才能降低洗腎風險。 而洪永祥也舉出五大傷腎食物,分別為包餡食物(肉包、水餃、鍋貼)、三寶飯、炸雞排、珍珠奶茶、日式拉麵等。其中深受國人喜愛的三寶飯熱量高達1450大卡,比雞腿飯、排骨飯還要高,且製作過程高油、高糖,應盡量少吃。而一碗日式拉麵高糖普遍過鹹,含鈉量也達2000至4000毫克,遠超過人體每日可負荷的2400毫克,因此建議食用日式拉麵時,少喝湯以減輕腎臟負擔。 另外,除了傷腎食物洪永祥也整理出5種可以強化腎臟的食物,包含豆芽菜、藍莓、魚油、羽衣甘藍、黑木耳等,這類食物不僅能降低洗腎風險和膽固醇,還可以補充大量營養以及膳食纖維。對此,洪永祥提醒,若想補充魚油營養可以多吃午仔魚、秋刀魚等「巴掌大小」的魚類,但需減少攝取深海大型魚,以免吃下重金屬甲基汞。
56歲的楊先生罹患糖尿病超過十年,長期以口服藥控制,至診所定期追蹤。最近出現尿液中泡泡增多及雙腳水腫情況,轉至成大醫院腎臟科就醫,經檢驗後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合併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藉由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及衛教,楊先生的水腫情況逐漸改善,腎功能也沒有持續惡化。 成大醫院腎臟科林威任醫師表示,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根據統計,台灣第2型糖尿病患者由2011年時的166.5萬,增加至2021年的245.7萬人,預估2030年將會增加至300萬人。高血糖對血管造成傷害,導致各種大小血管病變,包括:心血管疾病、周邊動脈病變、中風、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腎病變等。糖尿病患者約有20至40%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變,而糖尿病腎病變則是導致洗腎的主要原因之一,約占40至50%。 林威任醫師說明,糖尿病腎病變分為五個時期: 第一期:高過濾期。腎絲球過濾率會上升,但其實是加重腎臟的工作負擔,腎臟會變大;這時期大多數患者身體沒有不適,有些人會一直停留在第一期。 第二期:靜止期。大約20至40%患者可能進入第二期,此時腎絲球組織開始出現病理變化,但白蛋白未從尿液中流失;患者也不會有明顯症狀。 第三期:微白蛋白尿期。這時期進入糖尿病腎病變,尿液檢測會出現輕微蛋白尿;如果患者控制血壓及血糖在良好範圍內,在此時期是可以逆轉的。 第四期:巨量尿蛋白期。此時腎絲球持續受到損害,病理變化更加劇烈。有些患者會產生高血壓,而對腎絲球進一步傷害。患者開始出現泡泡尿、水腫等症狀,腎功能也會逐漸惡化,腎絲球過濾率每年以10至12的速率下降。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腎臟已經無法有效排除身體中有害物質,腎衰竭的症狀產生,病人將依賴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維持生命。 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過往集中在控制高血壓和高血糖。有一部分患者難以穩定控制,近期的新型藥物開啟了治療可能性,特別是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通道抑制劑(SGLT2抑制劑)和新一代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MRA)等藥物,不僅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還能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SGLT2抑制劑可減少腎臟對糖和鈉的再吸收,促進尿液中糖和鈉的排泄,而降低血壓、減輕腫脹,並減少腎臟負擔。而新一代MRA能阻斷礦物質皮質激素在腎臟中作用,減輕腎臟損傷,也對心血管系統產生積極的保護作用。 林威任醫師提醒,對於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早期介入治療至關重要。配合專業團隊的衛教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保護腎臟和心血管健康,也避免惡化至腎衰竭及洗腎。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