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永遠的院長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計劃,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兩岸故事」。 台灣光復,日本人臨走說:「三個月後台灣將是一片漆黑。」但是孫運璿卻在五個月內替台灣「重新找回光明」;而且到民國五十五年台灣的供電普及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領先許多先進國家。 如果孫運璿當年因熱愛文學而選擇創作這條路,台灣還會不會贏得亞洲四小龍優勢?「我原來想唸文學啊!非常崇拜大作家老舍,書架都是老舍的書,讀到廢寢忘食。」文藝少年懷有文青大夢,卻被父親以大格局勸退,「要救國,就要做個工程師。」 執行十大建設,寫下台灣奇蹟 遵奉祖訓,孫運璿棄文從工,以工程專才報效國家。 孫運璿育有四個孩子,畢生的浩瀚故事由台大教授,女兒孫璐西娓娓道來,令聽者感受到政府遷台第一代奉獻的無私,從未置產而居住公家宿舍的清廉,其精神典範是最無價的資產。翻開兩本已珍藏三十年之久的孫運璿日記,快樂的永遠是:物價平順、農產豐收、經濟景氣;憂心的永遠是颱風災害、外交橫逆、中共威逼個人的遭遇、得失竟完全不在他的日記之內。 一九七三年,孫運璿力排眾議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催生了「外面孕育的老五和老六」。他曾說,自己有六個小孩,老五是台電,老六是工研院,哺育之時,正逢海外學人提出發展IC產業建議,嘗試從加工出口區、外商裝配廠的經濟模式中,一邊學習,一邊摸索如何成為世界產業的領頭羊,在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的層層風險中執行「十大建設」。 工研院與美國RCA公司簽定了IC技術轉移合約,首座IC示範工廠落成。一九七八年,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院長,與李國鼎規畫科學園區,被譽為「風雨中的舵手」,半導體產業短短幾年從零起頭,奠下未來發展的基石,讓台灣的國民所得成長了四倍,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全超過百分之十,甚至寫下百分之十八的驚人成就,舉世驚豔,寫下台灣奇蹟。 台灣光復,日本人臨走說:「三個月後台灣將是一片漆黑。」但是孫運璿卻在五個月內替台灣「重新找回光明」;而且到民國五十五年台灣的供電普及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領先許多先進國家。 回顧遷台前,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東北,日俄勢力弱肉強食,日本人不願放行知識青年回內地,孫運璿急中生智喬裝成生意人,才以電機工程師的身分參與了江蘇省連雲港的電廠興建。 隨著時局日益緊張,國民政府一路往大後方撤退,電廠設備是國家重要資產,絕不能輕易棄守。孫璐西說,父親不想把機器留給日本人,特別訓練了一批騾子來拖拉大機器,想辦法在棧道彎處順利轉彎,終於把機器成功運抵大後方四川。 抗戰勝利後,孫運璿於一九四五年年底奉派來台灣接收電力事業。當時各地電廠、發電所被美軍轟炸得殘破不堪,日本人也帶走所有的日籍工程人員撂下一句:「恐怕三個月後,台灣將一片黑暗。」 孫運璿化憤怒為力量,「日本人越看不起我們,我越一定要好好幹,把台灣電力做起來。」沒錢,也沒有物料、也缺人才,如何修復電廠?他「腦筋急轉彎」找來大陸同學幫忙,台北工專(日後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南工專(日後的國立成功大學)師生也一起加入搶救行列,帶著台電同仁前往全省各電廠,將機組上還可以使用的零件拆卸換裝到堪用的機件上,「挖東牆補西牆」度過窘境。 五個月後,台灣如願也如期亮起來,全島電力恢復了百分之八十,「那是難以置信,非常刻苦的成果!」孫璐西覺得自己這一輩,相較於歷經過大時代磨練的上代長輩,毅力和能力都望塵莫及。到民國五十五年台灣的供電普及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領先許多先進國家。 食指浩繁,稿費貼補家用 一九四七年,孫運璿將新婚妻子俞蕙萱從上海接來台灣,隔年長女孫璐西誕生,台北長安東路的台電宿舍經常聚滿大陸各地來台的親戚朋友,「屋子裡有滿滿滄桑。」家中食指浩繁,台電工程師薪水非常有限,孫運璿下班後關在房間裡翻譯英文或俄文,以稿費來貼補家用。 「不要吵爸爸,爸爸正在寫稿賺稿費,不要打擾他。」溫柔的母親總是這樣叮嚀著孩子們。「家裡一直很窮,常常連一顆雞蛋都吃不到。」捉襟見肘,好幾次母親要孫璐西陪伴同去委託行,寄賣從上海帶來的嫁妝貼補家用。 孫夫人出身浙江省絲綢商賈之家,上有兩位哥哥,是家中的獨生女,出落得美麗聰慧,從小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心,與孫運璿相識機緣,就像小說般曲折。 追求愛妻,寫情書與卡片 一九四二年,孫運璿與三十一位國家重點培育的人才,陸續前往美國受訓,孫運璿在異地結識了孫璐西的舅舅俞恩瀛,也就是孫夫人的哥哥。回上海後,俞恩瀛要給孫運璿介紹女朋友,妹妹陪著一同前去,未料年輕的孫運璿一見鍾情,反而喜歡溫婉的妹妹蕙萱。 孫璐西日後聽父親講,母親賢慧漂亮,下定決心展開追求攻勢,除了約會跳舞,還寫情書與卡片。工程師的學養與高大挺拔身形也深深吸引了母親,兩星期後就答應了父親的求婚,「父親做事情總非常有效率。」孫璐西笑笑說,連娶媽媽組成家庭也是。 成婚後,除了要照顧一家子起居,同住的兩個表哥堂哥功課都是由媽媽來教導,病弱的奶奶也需席不暇暖照顧。孫璐西記得父親投入所有心力在公務上,回家晚了就畫紅圈圈,結果,月曆上滿堂紅,天天晚歸。 夜歸的孫運璿,事母至孝,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陪老母親說說話,接著再問孩子們的功課,盡到身為一家之主的責任。 無私的奉獻,贏得信賴與重用 一路盡心盡力在台電表現卓越,除了深獲對台灣給予技術協助的美方肯定外,也受到世界銀行矚目,邀請他前往非洲,協助世銀貸款的奈及利亞電力公司。 為了籌措老母親的龐大醫藥費,孫運璿接受世界銀行的邀約,離家前往非洲工作三年,期間兩度趕飛回來探視住進加護病房的老母親,看到兒子回來,病也好了大半。日後縱使世界銀行提出豐厚的薪酬邀請赴美工作,卻遭孫運璿婉拒,「理由非常單純,因為父親想回台盡孝道,為自己國家做事!」 大時代磨練青年愛國意志,孫運璿傑出的才幹、全心無私的奉獻以及孝順,贏得了兩蔣總統的信賴與重用。一九六七年,被任命為交通部部長,從此踏上了政務官之路。孫璐西回憶,當老奶奶聽到派任的消息,第一個反應是,「我這個兒子是個工程師,怎麼會當官呢?」也許老母親當年就預感通透、單純又耿介的兒子,若踏上政壇,恐怕要受到苦鬥的煎熬。 帶領台灣走過最風雨飄搖的動盪期而登上高科技電子產業龍頭要角,「父親當上部長後,走進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領域。」政壇各方交鋒,孫運璿的無私成為攻防最佳武器,因為他關注的是人民的需要與國家的發展,凡符合這兩大重點才是施政目標,「村村有道路」就在這原則下,奠立交通發展基礎,經濟得以全面起飛。 努力復健,一如其堅毅的本質 一九八四年,孫運璿積勞成疾,中風倒下而失去行動能力,健康受到極大損傷。離開政壇後沒有一天不努力復健,孫璐西說,中風二十二年,每天仍在計算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從來沒放棄過自己該完成的本份,一如其堅毅的本質。 除了辛苦復健,飲食也被嚴格管控。母親因為擔心父親血脂過高,很多食物都被禁止。不過,知道父親特別喜歡西餐,孫璐西陪著去榮總回診途中,父女倆偶爾還會瞞著母親,偷偷去吃麥當勞解饞呢! 重返母校,感謝培育之恩 二○○○年首次返鄉,以八十七歲高齡回到家鄉山東蓬萊祭拜父親,雖是抱病,卻仍從輪椅上站起身,撐著一步步走到墳前祭拜。 孫璐西陪著父親重回念念不忘的小學與中學時,正值哈爾濱工業大學八十年校慶,孫運璿也受邀前往參加典禮,堅持從輪椅站起身來向校長行三鞠躬禮。「永遠感謝學校的栽培,不論是學識還是體力,都是在學校時期培養的。」 孫璐西說,父親對人、對事都充滿感恩之心,「在烽火中成長,遭遇了很多親人的生離死別,變得非常堅強。」孫璐西曾經問父親,「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喜歡你?」父親回答她,「要將心比心!要為人著想。」 孫運璿總把自己擺在最後順位。當上政務官下決策,所思的是國家的整體利益而非自己的官職,甚至寧願丟官,也要堅持做對的事,當初工研院的設立就曾有過類似的波折。二○○六年,孫運璿與世長辭,走完無愧的一生,「永遠的行政院院長」所留下的政務官風範,台灣政壇,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 本專欄與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