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檳榔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嚼檳榔超過40年 老翁嘴角長龍眼大唇癌

90歲的黃姓阿公,早年開大卡車及計程車為業,檳榔嚼很大,壞習慣超過40年,在口腔癌好發的40至70歲之間沒事,而且已經戒檳超過10年了,卻在83歲那年右上唇出現歸類於口腔癌的唇癌,今年再因左下唇的唇癌動手術切除再整形。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檳榔引發口腔癌已獲證實,嚼越久危害越大,恐將跟你一輩子! 許嘉方主任說,黃姓患者就診時,其左下唇的腫瘤已經很大了,超過3公分長,掛在臉上讓人怵目驚心,已是二期唇癌,很快安排手術切除,但左下唇缺了一大塊將很不雅觀,也會影響到飲食,所以在術後再進行重建,取用左手皮瓣,進行移植重建,和原外觀幾乎沒有差別,阿公很滿意。 陪患者來複診追蹤的女兒表示,她爸爸擔心手術風險,也擔心平時為了生活奔波的兒女如果要照顧他也會很煩心,所以不願就醫,一拖就超過1年,直到日前受傷住院動關節手術,醫師勸告後才願意接受唇癌手術。 黃姓患者說,1年多前他左唇嘴破,擦藥也都不會好,後來就腫大,越來越大,他是不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有時候吃東西會卡住,講話聲調也怪怪的。 患者年輕時是大卡車司機,當時南北奔波,為了提神,嚼檳榔變成習慣,後來轉業開計程車,以大夜班為主,檳榔是他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這期間也是有抽菸,後來到了70多歲,常會咳嗽才戒檳戒菸,檳菸伴他40多年。 許嘉方主任說,口腔癌患者大多集中在40至70歲之間,高達9成是檳榔人口,可見其關連性,本起個案的黃阿公戒檳榔已10多年,卻還是二度出現唇癌,足見檳榔影響久遠,所以,最好是永不嚼檳榔,一開始就不要嘗試。另外,根據衛福部資料,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9倍。 許嘉方主任強調,如果口腔潰瘍久不痊癒、出現紅斑或白斑、黏膜表面粗糙、黏膜纖維化或腫脹,應該要趕快就醫,千萬不能拖延,尤其是嚼檳榔者。口腔癌如果早期發現手術切除,通常預後良好,若到三期之後才切除,大多要再接受放療及化療,治療成功率也會降低。 原文出處

攜手奧視成人影音!設計師推出台客文創商品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品牌設計師陳文毓,不只同時身兼BinNeng與Dr.Wilds等品牌的設計師,還積極透過社會潮流觀察,設計出一系列具有功能與黑色幽默風格的文化設計產品。這些具有幽默感的文創商品,反映台灣新一代年輕人的共識。總是胡思亂想、充滿創意點子的「大有創新」陳文毓,這次把手伸向了「台客文化」,以諧音「檳能BinNeng」為主題,創作出了一系列文創商品。 對檳榔有什麼印象呢?檳榔一直是台灣最著名的市井文化,早期台灣以提供勞動力為生,而檳榔嗆辣的口感可提振勞工精神。可惜不只千紅萬紫的檳榔汁會破壞市容,易致口腔癌的健康疑慮,而栽種檳榔樹也造成了環境破壞,使得這種庶民文化,同時成為台灣在國際的負面行銷。 陳文毓設計師這次巧妙聯手台灣本土的知名成人頻道「奧視」,計畫利用藝術將檳榔台客文化流行融入國際級美學,打造最「台灣味」的流行飾品來扭轉形象。 陳文毓說:「雖然清楚檳榔在台灣有負面的意向,但是他一直以來都是台灣很重要的本土文化,同時也是許多台灣人的生活必需品,與其持續漠視它,倒不如賦予這款食物健康清新的形象,也可驕傲的向國際宣揚台灣文化;我們並不鼓勵吃檳榔,但我們必須擁有及保留屬於我們自己的潮流文化。」 近年來台客文化形象逆勢上漲,對於年輕人來說台客一詞早已不是負面宣言,他們對於台客飾品的需求及標準也越來越高。把早期檳榔盒上的美女圖,融合近年來最夯的嘻哈風格,將傳統融入新文化,這正是「檳能」正式向民眾們宣示的訴求。 這次大有創新與成人影音領導品牌奧視合作,獲得圖像授權,以AV女優的寫真結合幽默感設計,例如上衣口袋內印有AV女優「石原希望」的照片,意味著「口袋有希望」,這種風趣的設計風格,復刻了在地日常生活裡的元素,讓人不自覺嘴角失守。 陳文毓笑說:「台客文化一直在變化,過去很多媒體會將台客打成不入流的產物,但是近年來台客則是一種勇於表現自我,正面述說自己家鄉的風格,而我就是一個正港的台客。」 台客文創產品希望透過產品來重新早期庶民與在地化的檳榔攤風格,就像檳榔盒上的美女照片就是由奧視授權的正版女優照片,未來也會陸續提供更多款式,結合上一些嘻哈要素,讓粉絲穿出門也能覺得既美觀又時尚」。 本次商品有「檳能項鍊」、「檳能盒」、「檳能衫」,同時兼具美觀實用性與品味,而「檳能」計畫更目標要將這次的商品輸出國際。 設計師陳文毓,曾經設計並代工過知名品牌有BMW、SAMSONITE、KAPPA、CRYSTAL BALL,,所以非常了解國外的最新流行時尚。台客文化風格於國際間一直有其獨特市場,因此本次商品不僅可在台灣掀起潮流,更有機會於國外成為時尚單品。 陳文毓表示,本次商品很榮幸能與奧視合作,讓商品不僅針對本土民眾的需求設計,保留並創新了台客潮流,更融入了性感及日本色彩,相信這次不僅會在台灣熱賣,未來有機會讓國際看到更多屬於台灣的特有市井文化! 結合了奧視成人影音的最新一波的台客文創商品,仍然處於募資的過程,結合近來許多優秀的年輕設計團隊以募資銷售形式來完全自己創作理念,民眾也可透過募資活動來支持喜愛的商品,支持這種只屬於自己的「台灣味」。

左化鵬/ 紅唇紀事

台灣人嗜食檳榔,早期常見勞工和農民朋友,大口灌飲著米酒和保力達P,口中還不停嚼食檳榔,雙頰鼓動,滿嘴腥紅。檳榔文化,已植根到台灣社會最底層。中潭公路雙冬路段上,處處可見「檳榔西施」搔首弄姿,成為來台遊客必觀光的景點,她們被稱作是台灣真正最美麗的風景。 當時,颱風過後,一粒檳榔的價格,幾乎相等於一顆雞蛋。盛產時,有時買一粒送兩粒或送 (宋)七力的標語隨處可見。 檳榔,被稱為台灣的「綠寶石」,又稱「台灣口香糖」。當時台灣的檳榔產業,至少養活了2百萬人口, 許多農村子弟的學費就靠賣一顆顆檳榔積攢得來。 由於賣檳榔的收益頗豐,農民們開始瘋狂的種植,結果對台灣山坡地,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加上檳榔西施,被認為有礙觀瞻 ,妨礙風化,二千年左右,政府開始大力取締,有一度街頭的檳榔西施,似乎消聲匿跡。 近年醫學報導,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癌。但有些台灣人就是不信邪,充耳不聞, 視死如歸,凜然不為所懼 。街頭巷尾的檳榔攤,又死灰復燃。常見有些 自以為時髦的婦女和學生,也開始加入檳榔一族。 據說,毛澤東也喜食檳榔。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湖南騾子和台灣人一樣,哥倆好都愛吃檳榔,幾年前, 我應邀到湖南湘江橘子洲頭 ,看施放煙火。順道參訪長沙,衡陽,益陽等地,所到之處,見當地人無不喜食檳榔,尤其大酒店喜宴散席時,新人都端著一大盤檳榔含笑送客,賓主盡歡。. 儘管毛澤東對台灣垂涎三尺,但終其一生,始終無緣得嚐台灣檳榔的滋味。只能吃老家的檳榔。 湖南人說「 湘潭人是個寶,口裡含根草」。 這根草,指的就是檳榔。 台灣檳榔大多包白灰,紅灰,菁仔(荖花)和荖葉。湖南和大陸其他地方的檳榔, 大多是用酒醃製過後的乾檳榔,中間剖半, 包豆沙,豆蔻。 記得高中時,校園傳唱「採檳榔 」,我一直以為採檳榔,是台灣的流行歌曲, 到了湖南,才知這是湖南30年代的流行歌謠。  採檳榔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 誰先爬上誰先嚐 誰先爬上我替誰先裝 少年郎 採檳榔 小妹妹(周璇版為姐姐)提籃抬頭望」  這一首採檳榔,是上世紀30年代,湖南人黎錦光根據湖南民歌所創作,由周璇原唱 ,此曲一出,風靡上海 。上世紀70到90年代,這首歌在台灣由鄧麗君,鳳飛飛等人翻唱,成為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老歌曲之一。 據說,吃檳榔和吸食鴉片一樣,一沾上癮 ,終生不可一日無此君。 慈禧太后喜食檳榔, 據「慈禧太后的生活藝術」一書記載, 慈禧太后習慣在飯後嚼食檳榔,固齒消食。 當時吃檳榔,在京城蔚為風氣。有官員早朝時「行道門前天未啓,端坐轎中中吃檳榔」,嘉慶道光年間,曾任內閣中書的梁紹任 ,寫下了北京人愛吃檳榔的習俗,他說,京師人亦奢此品 ,雜砂仁,豆蔻,儲荷包中,竟日細嚼,唇搖齒轉」,紅樓夢中 也有一段賈璉向二姐兒討食檳榔的情節。 中國人何時吃檳榔, 已不可考。唐代大詩人李白著名詩句「何時黃金盤, 一斛薦檳榔」,這首詩是形容南朝時劉穆之少時家貧,往妻舅家乞食,常遭辱,不以為恥 。後出任丹陽尹, 不計前嫌,大宴妻舅,酒足飯飽後, 以金盤盛檳榔一斛,請他們消食的故事。 然而,最懂的檳榔個中滋味的,首推蘇東坡,「 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吃檳榔吃的最驚心動魄的,當屬明朝第一謀土燒餅歌的作者劉伯溫,他有文紀載「檳榔紅白文,包以青扶留,驛吏勸我食,可已瘴癘憂。初驚刺生頰,漸若戟在喉。紛紛花滿眼,岑岑暈蒙頭,....稍稍熱止面,輕汗如珠流」。 其中「刺生頰」「戟在喉 」「花滿眼」「暈,蒙頭」「汗如珠流」, 形容劉伯溫初食檳榔的奇妙體驗,入木三分, 令人讚嘆不已。 檳榔,不但是食品,也是祭品,據「南齊書」記載,豫章文獻王蕭嶷,臨終,召子交待後事,「三日施靈,唯香火,盤水,㿻飯,檳榔而已」。 喪葬一切可以減省, 唯檳榔絕不能少,另南史「任昉傳」記載, 任昉父親任遙,性重檳榔, 臨終求之,但不知為何,剖百口,不得好者。 任昉以此為憾,終生不食檳榔。 一株檳榔樹,道盡千古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