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樂器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在台北兄弟飯店,參加省立員林高中旅北校友新春團拜,一名年輕的小學妹,登台獻藝,她吹奏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樂器。她介紹說這是「笙」,笙源自於「竽」。這種樂器,十八世紀時傳入歐洲,後來逐漸演化製成了小巧玲瓏的口琴,所以說,追本溯源,中國的竽,是歐洲口琴的老祖宗。 我不懂樂器,首次聽到這個說法,覺得十分新奇有趣。當她吹奏鄧麗君的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時,我的思緒,飄飄忽忽,渺渺茫茫,不由想起春秋戰國的一段故事:「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芋,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這就是後世「濫竽充數」成語的由來。 我又想起高中時,學校樂隊要參加雙十國慶遊行,缺大喇叭手一人,樂團指揮見我膀濶腰圓足堪重任,央我臨時上陣,不必真吹,裝模作樣即可,當我背起了亮閃閃的大喇叭,「遊街示眾」時,總感到路人的眼光,似乎都聚焦在我的身上,不免有些得意,一時心癢難熬,總想吹他兩下,顯露身手,還好為了顧全大局,始終一忍再忍,好不容易回到學校,卸下了沉重的大喇叭,大大的喘了一口氣。現在想想,當時的我,與春秋戰國時代,濫芋充數的南郭處士何異?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