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棲地復育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為了實現公園生態化的分區管理,並加強公園環境改善及棲地復育工作,台北市公園處不僅持續招募生態志工,還大幅增加了志工教育訓練的場次。今年7月起,公園處啟動了以「韌性都市林」為主題的志工進階教育訓練,旨在提升志工的生態知能,展示台北市厚實的志工力量。 公園處青年所主任王淑雅表示,透過在都會公園設立生態保育示範區、宣導環境保育、招募生態志工及舉辦宣導活動,逐步落實公園生態化已成為主要目標。她指出,隨著民眾對公園內自然生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願意擔任生態志工,為守護城市中的動植物與自然棲地貢獻力量。此次進階課程旨在強化志工對棲地與植栽的專業能力,對推動「公園生態化」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進階課程邀請了林業試驗所的專家團隊,他們將指導志工提高在環境營造及維護方面的能力。課程內容包括在青年公園新植台灣低海拔原生樹種,從生態角度促進公園的韌性。此外,公園處也希望藉此培養韌性都市林志工隊,讓志工隊能參與公園韌性都市林的管理、生態觀察及相關調查研究,並成為韌性都市林生態網絡的重要成員。 在實際操作方面,青年公園的生態池上游已按照仿溪流上游的拋石水岸設計進行建設,周圍種植了豐富的原生植物,營造出天然棲地條件。通過保育團體和志工隊的投入,這裡成功地營造出了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小森林環境。青年公園長期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通過棲地營造活動的推廣及志工培訓,旨在讓市民朋友及來自全台的遊客深入了解公園的生態環境,並成為良好的生態教育場所。 荒野保護協會的陳德鴻老師在2023年指導青年公園成功試種台灣原生種「筆筒樹」。今年,林試所的葛兆年老師、馬復京老師等專家將繼續指導,規劃在上游小森林及水道旁草坪周邊試種120株適合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的原生種植物,包括山薑、月桃、華八仙、呂宋莢蒾、風箱樹等。這些植物的種植及後續的生態護岸施作,預計將成為公園自然景觀的亮點,不僅兼具生態與社會功能,也有助於打造青年公園特有的韌性都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