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林本源商號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1897年出生在淡水的吳國治,從小就天資聰穎,在日治時期接受了良好教育,就讀與帝大齊名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更進入知名的林本源商號工作,成為當家林熊徵的秘書,任職的17年間極受重用。 「我父親頭腦好得不得了,所以才能在林本源商號做事,他當時是林熊徵的秘書,什麼事情都由我爸爸在負責,幫忙把林家的事業搞很大了。」吳國治的兒子吳泰彥說 吳國治的妻子朱月,是基隆實業家朱祿的長女,個性強勢有主見,與吳國治的老實厚道剛柔並濟,厚實的岳家背景也幫襯不少,兩人一連生了九名子女,但就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吳國治的岳父,卻希望他能去上海幫忙經營輪船公司,這讓吳國治陷入兩難,經過再三考量後,他決定辭去工作。 「他那時候很難決定,一邊是板橋林家,對他有知遇之恩,另一邊是他的岳父,我母親後來就去算命,算命的就說我父親如果過(鹹水)海去發展,會發達,所以全家就從台北搬到了上海。」吳敏信表示。 1939年,42歲的吳國治,舉家遷往上海虹橋日租界區,當時中日戰爭已經爆發,上海早已由日本人佔領管理,因此,儘管不會說上海話,但憑著跟日本政商界的人脈及經營頭腦,吳國治把岳父的輪船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更自己開了貿易公司,見證了上海繁華的黃金時期。 「我是在上海生的,我家有12個兄弟姊妹,前面9個都是在台灣出生,因為家裡很有錢,所以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奶媽,我母親不需要自己照顧,在上海住著三層樓的洋房,還可以看到外面的車水馬龍。」吳國治的兒子吳泰彥回憶。 即便抗戰勝利後,日本撤出了上海,但政商關係良好的吳國治,依舊在當地吃得很開,沒料到卻受國共內戰波及,1949年,在共軍進入上海前夕,倉皇間吳國治變賣家產,並將黃金綁在兒子身上,一家人坐著自家公司的最後一艘貨輪逃回台灣,由於走得匆忙,離開上海時,財產也散失了大半,所幸一家人在台北還留有房產。 「我母親只相信兩件事,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金條,還好在台北市圓環附近還留了一棟房子,不然回來的時候就慘了。」吳敏信表示 回台後,吳國治將輪船公司的經營權還給岳家,52歲的他重新展開事業,在南京西路開了一間書店,打算做日文書籍與雜誌的進出口生意,卻忽略了當時台灣已不再是日本統治,社會主流價值跟政治氛圍都已改變,再加上是戒嚴時期,因而導致事業失敗,再加上個性老實,不輕易開口求助人,這讓父親的生意越做越小,家裡的房子也越住越小,在台灣的生活也得重新適應。 「班上同學說我是外省人,台灣話叫做『阿山』,我說不是『阿山』是『半山』,就是去過中國的台灣人,但也是被排斥啊。」吳泰彥回憶 。 儘管不再富有,但吳國治夫婦仍堅持,再窮也要讓12個孩子好好念書,所幸12名子女都很長進,各個都念到大學畢業,吳敏信畢業於台大獸醫系,長大後成為農技團一員,在南美、非洲從事外交工作;吳泰彥則先後進入台塑與京華元大證券任職,是台灣股票電子化背後的重要推手。 兒女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但他們不忘的是父親的厚道,以及母親的勇敢。 「我父親為人非常厚道也樂於助人,我父親過世時,台北市長吳三連知道了還流淚,說他真的是一個大好人。」吳泰彥說 走過日本時期的風光,也嘗過在上海的富貴無邊,儘管遭遇戰亂挫折,吳國治仍辛苦將12個孩子拉拔長大,能堅守本心而甘於平淡,在塵俗中見其不凡。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官網】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臉書】 【遷台官網】 【遷台臉書】 【遷台YouTube】 【遷台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