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杜普蕾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兩位靈魂神似的音樂家 造就無法超越的經典

【blue97專欄】談到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很難不聯想到賈桂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 1965年8月的倫敦,指揮家約翰巴畢羅里(John Barbirolli)與大提琴家杜普蕾合作錄製了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杜普蕾滿懷情感的詮釋,彷彿深諳作曲家之心,與作品融為一體。這張轟動一時的唱片在半個多世紀後,仍是無法超越的經典。 據說,杜普蕾在發行前聽了剛出爐的唱片時,突然爆哭說:「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啊」。對一位20歲的年輕演奏家來說,將心靈解放,並把內心深處湧現的情感投注到大提琴演奏中,在被錄音設備捕捉下來後,感覺就像是被釘在標本箱中的蝴蝶一樣,杜普蕾會有這種感覺也許不足為奇。 杜普蕾這張超級名盤錄於1965年8月19至21日間,錄音地點是英國倫敦知名的錄音聖地──金士威廳(Kingsway Hall)。杜普蕾與巴畢羅里在進錄音室前,兩人就已在一場哈雷管弦樂團音樂會上共演過這作品。那次完美的搭配,為那年的秋季音樂會注入新活力。然而如此完美的組合,後來卻未原封不動複製到錄音室。 據了解,EMI唱片公司後來選擇倫敦交響樂團錄唱片,主要是出於財務考慮(哈雷管弦樂團的基地在曼徹斯特)。根據評論家、HMV前製作人愛德華格林菲爾德(Edward Greenfield)的回憶,錄製開頭兩個樂章時,倫敦交響樂團因內部問題,並非處於最佳狀態。錄完第一樂章後,詼諧曲幾乎是水到渠成,樂團忘了他們的壞情緒,對杜普蕾報以熱烈掌聲。「在錄音現場,像這樣的現象相當罕見,也是對賈桂琳的最大敬意」。 錄製當天,EMI唱片公司上上下下幾乎都到金士威廳現場,站在後排觀摩,辦公室空無一人,EMI高層則把錄製這張唱片視為重大的藝術事件,並寄予厚望,他們的目標是7千張的銷量。 錄音過程中,杜普蕾的身體不舒服,錄音當天上午,EMI沒派車去接她,杜普蕾還自己叫計程車趕到音樂廳,錄完兩個樂章後,趁午餐時間去藥局拿藥,在大廳撞見格林菲爾德,後來,格林菲爾德回憶了這段往事,並拿杜普蕾跟另一位女高音相比,他說後者為了錄音空檔買不到飲品大發脾氣,但杜普蕾忍著病痛,演奏卻依舊傳遞著神奇的魅力。 錄音進行得非常順利,EMI原本計劃敲定3次、3小時的錄音室錄音,結果僅兩次就大功告成,並在1965年12月正式推出,無論是唱片或協奏曲都一炮而紅。即使如此,對杜普蕾而言,不斷重複演奏這首長度約30分鐘的協奏曲,並透過不同錄音片段的剪接,可能讓她感覺到成品不是她所想要的。 與巴畢羅里完成EMI唱片的5年後,杜普蕾在夫婿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的伴奏下,在費城的一場音樂會又演出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並留下實況錄音。毫無疑問,杜普雷的演奏依然美得像天使,然而還是缺乏與巴畢羅里合作時那種奇特的魔力。 有人批評杜普蕾的演奏「太情緒化」。巴畢羅里也曾溫和地提醒她,「有時候克制點,會更好。」但在公開場合,巴畢羅里卻全力為她辯護「人們有時批評賈桂琳太情緒化了。但我就喜歡她這點。」 對於艾爾加的作品,特別是大提琴協奏曲,本身曾是大提琴好手的巴畢羅里也有自己的故事。 1899年12月2日,巴畢羅里生於倫敦,父母是來自義大利的移民。就在他出生前半年,艾爾加的《謎的主題變奏曲》在距離他家不遠的音樂廳首演。 巴畢羅里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小提琴手,但巴畢羅里學的是大提琴。他曾就讀於倫敦大提琴學校,很巧也是後來杜普蕾成了他的小學妹。 1919年10月26日,倫敦交響樂團在艾爾加親自指揮下,首演了大提琴協奏曲,當時才20歲的巴畢羅里就是大提琴組的一員。巴畢羅里非常敬愛艾爾加,在大提琴協奏曲首演的一個月後,巴畢羅里又以獨奏者身份與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合演過這部作品。因此,巴畢羅里是唯一一位以樂團成員參與過首演,後來又擔任獨奏,並在指揮生涯多次演出該作品的人。 1956年,巴畢羅里帶領哈勒管弦樂團與法國大提琴家納瓦拉(Andr Navarra)合作錄製了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此錄音也是不容忽視的名盤,或許在杜普蕾的名盤現身之前,這是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的最佳版本。 巴畢羅里與納瓦拉的錄音讓這首協奏曲展現出首演以來截然不同的風格,尤其巴畢羅里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改變了艾爾加音樂的呈現方式,變得較以往的比重更重,並在錄音中充分展現。巴畢羅里為納瓦拉的伴奏極具光彩,而且更細膩、透明,然而這些元素,他卻未複製到1965年的杜普蕾版。但說也奇怪,納瓦拉版始終未能將艾爾加協奏曲的國際知名度推上最高點,一切榮耀注定要由杜普蕾版獨攬。 巴倫波因曾說:「如今,巴畢羅里被認為是正統的艾爾加詮釋者。但在生前,他也曾因過於情緒化而飽受批評。」杜普蕾幾乎沒有受過正統學院派音樂教育,她是一位憑直覺和激情再現音樂的演奏家。巴畢羅里也是如此,17歲時就獨自一人,滿懷熱情地投入音樂世界。就這樣,兩位靈魂神似的音樂家彷彿是命中注定要一起捧紅艾爾加的協奏曲,他們以奇特的共鳴,激盪出這張罕見的名盤,最終成為永恆的傳奇。 blue97:《MUZIK古典樂刊》資深專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