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李永得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公共電視法》修法草案,引發激烈討論,有傳播學者語重心長表示,很擔心討論失焦,會變成公共電視、文化部、觀眾三輸的局面。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接受訪問指出,他從二十多年前就一直公開呼籲,公共電視要像周處一樣擺脫三害,也就是政治、商業跟自己,公共電視不應該變成政府的電視台,也不應該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不能向商業靠攏,更不能變成公視員工的電視台,應該是全體公民的電視台(照片為TVBS截圖)。 台藝大教授賴祥蔚說,他肯定文化部長李永得積極提出修法草案想解決問題,並且建議針對先前的問題對症下藥,希望可以獲得超越黨派的修法共識。 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董、監事審查委員的賴祥蔚教授說,公視董、監事難產,除了目前法律的門檻太高,最基本的關鍵是董、監事以及審查委員應該超越黨派,他過去參與審查時,深深感到整個過程的黨派對立嚴重,所以後來辭去審查委員一職。 針對修法,賴祥蔚認為降低門檻只是技術問題,可以討論,但提名人選跟審查委員真的能超越黨派立場,才能還給公共電視應有的生存空間。 至於本來並沒有窒礙難行的公視董事長產生方式,賴祥蔚教授也建議本來沒有問題就不必橫生枝節,以免各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影響了《公視法》修法,甚至加強黨派立場對立,讓可以討論的修法變成政治對抗,這樣會造成公視、文化部、觀眾三輸。 賴祥蔚說,政府跟媒體應該要保持「一臂之遙(at arm‘s length)」,尤其是公共媒體,公視董事長應不應該由行政院長提名任命,相信全民應該有很高的共識。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文化部長李永得28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針對大陸出版品許可辦法的不合時宜之處,將會朝「精準規範、低度管理」的原則啟動修法,初步規劃朝明確規範中國共產黨或解放軍所屬的出版品才需申請許可,其餘則放寬免申請。 李永得部長也再次重申,申請許可絕非思想審查,而是為民主防禦機制的體現,避免不具善意的國家會故意利用臺灣的民主自由,進行文化侵略,破壞臺灣的民主自由,文化部期盼與大家共同維護臺灣最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價值(照片取自文化部官網)。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指出,從李部長的快速回應可以看出,文化部對於近日出版業者反映的憂慮,展現出了非常大的善意。不過對岸的體制相當特殊,黨組織幾乎在大型機構都存在,因此如何認定是否屬於中國共產黨的出版品,建議可以有更清楚的規範。 出版業者多數認為不必審查,應該相信台灣民眾的判斷智慧。賴祥蔚教授說,如果文化部仍然堅持要針對中國共產黨或解放軍的出版品進行審查,他建議在具體的流程上,應該採取例外申請的方式,也就是如同文化部所說的原則上不必申請,但是出版業者認為明顯屬於中國共產黨或解放軍出版品才主動申請,這應該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否則對岸的出版物這麼多,如果都要一一審查,恐怕會超過文化部的人力負荷。
公視新一屆董監事會已經拖延將近一年沒選出來,剛上任的文化部長李永得說,希望八月可以產生。對照先前傳出民進黨要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叔叔司馬文武當董事長,敏感政界人士說,在兩黨剛在監察委員投票上混戰且真打了一架後,馬上要在公視議題上交鋒,而且這回,國民黨還先被民進黨吃了豆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如民進黨所願,因為這回,國民黨有絕對否決權。 原來5月傳出駭客從總統府拿到的資訊說,府院在討論兩位未來公視董事長,一為前公視總經理胡元輝,另外一位是資深媒體人司馬文武,媒體界相信曾為國安會副祕書長的司馬文武,應該就是民進黨政府內定的公視董座。而司馬文武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叔叔,民進黨如果重用對手黨主席的長輩,就看有公視董事否決權的國民黨籍審查委員,敢不敢刪掉司馬文武這席董事名單。 根據公視法規定,公視董事由行政院提名,交由立法院依政黨比例遴選的15位審查委員審查,現在國民黨有5位、民進黨8位、時代力量及民眾黨各一位審查委員,而每位董事候選人必須由四分之三的審查委員同意,也就是說國民黨的5位審查委員如果採取一致行動,就可否決民進黨政府提出的董事名單。 這屆公視董事會任期早在2019年9月25日就任滿,去年9月,行政院文化部在第1次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會審查會議上,共提21名董事、5名監事候選人,最後只有7董事、1監事通過,未能達到法定董事人數,無法組成新公視董事會。去年9月的董事候選人審查,不但被國民黨的審查委員刪了14個董事,還批評為這份名單簡直就是鄭友友(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的朋友),而且文青味太濃,不像是可以統理一年將近40億預算的公共電視加華視媒體集團。 鄭麗君在今年520辭官前,始終沒再提名單。拖延8個月,等到李永得接任後終於要提新名單,但拋出來的董事長人選,卻是指向了江啟臣,好像要將國民黨一軍,看國民黨如何接招了。 公視一位高層分析,司馬文武從年輕時代就努力推動媒體國際化,還催生英文報紙,想把台灣內容推向全球這艱辛理想,也應該是他畢生的使命。不過他已年過70,從沒有管理過一個大媒體的經驗,將來在領導上將是大挑戰。當年國民黨推前新聞局長邵玉銘當董事長,也被批評年紀大,現在時空異處,民進黨要如何自處?更有趣的是,當時任立委的鄭麗君還批評政黨介入董事長改選,讓公視維持超然獨立的立場。 曾經參與多次公視董監事改選的文化部官員說,公視審查要四分之三委員支持才能過關,加上又是政黨推薦的審查委員,經常把兩黨的惡性競爭帶進公視董監事審查會,公視集團1998年成立來,內定董事長通常在第一關就被否決,根本沒有機會進入董事會,更不用說要當董事長?民進黨不要忘了,2013年公視是在拖延900多天後才組成新的董事會,邵玉銘當董事長,而之前一屆董事會可是換了3個董事長,這些都是馬政府碰到政黨惡鬥的後遺症。 資深媒體人回憶這10多年公視董事改選滄桑說,2000年後阿扁執政時代,公視董事長陳春山是在內定董事長被刪掉,才臨陣磨槍上場。再來下一屆,也是民進黨執政,內定董事長雖當選董事,但意外在第一次投票沒有當選,隔了一週才由黑馬鄭同僚當選。國民黨的混亂局面也不遑多讓,明華園當家的陳勝福當董事長沒多久換成趙雅麗,其中還官司不斷,接下來的董事長差點難產,退休多年的邵玉銘2013年才臨危受命被找出來。 一位媒體高層分析說,公視這種選舉董監事的法律結構如果不改,永遠解決不了公視、華視等公廣集團問題,只有加速這兩個媒體的鬥爭、衰竭。看看不公不民的華視就是一個例子,總經理在董事會檢討副總經理,看守一年等下臺的華視董事會也難處理,而華視、公視董事長同一人,公視擁有華視70%以上股權,要同時管理這兩個公共、商業屬性電視台,董事會挑戰大。 華視內部員工流傳著總經理在董事會說重話的部份內容,可看出公視、華視的重大經營危機: 【因為業務統籌主管未循正常管道向上呈報,卻便宜行事,提供虛偽不實的發票,想要私下解決衍生的問題,反而造成更大的過失,再加上財務部門在專案帳務核銷的審核把關上,形同虛設,以致洞門大開,讓公司財務面臨極高之風險。華視長久以來沿襲陋習,不思改進】。 研究台灣媒體發展的學者,也很憂心說,這些出自高階經理人的控訴,如果沒有徹底解決,公視華視的前途堪憂。一位公視資深主管就很悲觀說,民進黨用司馬文武當董事長,擺明了要給國民黨主席出難題,這像極了三國的故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今現實上的司馬文武經營公廣之心,從他過去的經驗來看,恐怕大家都不知?這位國內最有名的資深媒體評論家,會是被放錯棋子的人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