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朱全斌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紀錄片新趨勢 Me世代自我揭露受關注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未來紀錄片的新趨勢是什麼?資深媒體人朱全斌教授指出,Me世代值得關注,這群年輕世代勇於自我呈現、拍出自己。也許有人會不懂他們在拍什麼、想要表達什麼,但是只要有血有肉,對於內在的糾結不吐不快,一樣是很好的紀錄片題材,關鍵在於敢不敢勇於自我揭露,因為所有的藝術創作都要勇於自我揭露。 從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退休兩年的朱全斌教授,首次回到校園演講。他說自己從事教職30年,本來決定退休就不再進課堂,要好好過另外一種生活,但是跟臺藝的感情太深厚,實在放不下,所以還是答應回來演講。 早在老三台時代就參與紀錄片創作的朱全斌教授說,當時有一個《美不勝收》的節目,主持人是蔣勳,當年大家才三、四十歲。朱全斌教授回顧紀錄片的發展歷程並指出,紀錄片經過了許多變革,什麼是真實?是物質還是心理?尤其是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這兩種紀錄片形式,在臺灣都曾經帶領風潮,也引起許多討論。 曾經創作《聖與罪——陳映真的文學與人生救贖》並且獲得國際大獎的朱全斌教授,在演講最後指出,Me世代在過去一、二十年引起關注,有助於召喚觀看者被封閉的感覺而引起共鳴,抽象的詩、戲劇、圖像,都可以成為媒介,只要能夠創造內在的真實。 在回答聽講者的提問時,朱全斌教授坦率指出,他這幾年投入寫作,確實是為了療癒喪妻之痛,效果良好,本來也打算拍紀錄片來療癒,但是因為透過寫作已經有了很多的幫助,相較之下拍片就沒有那麼急迫了。 這場演講是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臺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補助「紀錄片創新研究群組」在11月26日下午辦理,紀錄片創新研究計畫主持人為廣電系賴祥蔚教授。

鄭自隆》《人生需要酒肉朋友》讀書筆記

【愛傳媒鄭自隆專欄】閉戶自肅,就是要讀書(1) 書名:人生需要酒肉朋友 作者:朱全斌 出版:天下 年代:2021 購書:2021/06/03 書價:332元+20元運費 關於作者與這本書 朱全斌是台藝大的教授,和他有幾面之緣,我們同為電視學會監事,電視學會是台灣五家無線電視台的公會組織,理事是各台經理人,常務理事是各台總經理,理事長由輪值電視台的總經理擔任,監事是幫閒,請教授列名,再由監事們互推常務監事,我因年長,擔任多屆常務監事;監事每年出席2次會,無線電視台鬧窮,出席費才1000元,遠低於政府機關的公定價2500元。 我和作者朱全斌在電視學會見過幾次面,那種場合只能寒暄無法深談,但印象中朱教授溫文爾雅,一看就知道是好人。 這本書,就是談吃的,因為朱教授夫人就是有名的吃家韓良露,朱夫人已過世,此書是懷妻之作,朱教授出身外省公教家庭,父母懂吃,自己愛吃,所以寫來全不費事,雖然本書附錄有朱教授家傳菜的作法,但本書不是食譜,而是作者與父母、妻子、吃友、學生因「吃」的故事,不過其中描述著力最深的還是與妻子的互動,果然鶼鰈情深。 其中一幕令人記憶深刻,是朱教授年輕時與夫人遊巴黎,韓良露想吃法國著名的海鮮盤(Fruits De Mer),海鮮盤就是一大盤裝滿螃蟹蝦子淡菜的冷盤,妻子想吃,老公嫌貴,最後是各吃各的,還是妻子遷就老公,書中沒有細述,但總留遺憾;這也是許多夫妻的共同經驗,年輕想吃吃不起,年老吃得起但不能吃,其實「一期一會」,相同場景不會重來,就看開吧,錢再賺就有,偶爾任性無妨。 呷飯皇帝大 我也好吃,還沒上小學前就去過酒家,是南台灣最大的寶美樓,寶美樓在台南市西門圓環旁,現在還在,不過不賣酒不賣笑,只賣西點與咖啡;早期酒家是「正常」社交場所,許信良說的不進酒家不算男人(謝謝主席提點,我5歲就成真男人),印象深刻的是戰後初期,酒女穿旗袍、唱平劇,服膺新殖民統治者的價值觀,至於去酒家吃甚麼?當然不復記得,想必是烏魚子、網紗捲、車輪牌鮑魚之類的酒家菜。 雖然也好吃,但我沒朱教授勤快,只求口腹之慾,不問製作工序,更不會下廚,而且八字忌水,從不洗碗,謝謝領導,我非君子但包容我遠庖廚。 朱教授有很多學生會做菜給他吃,我學生中會做菜的似乎只有一位,沈琬,她是著名麻辣火鍋太和殿老闆娘,雖然賺錢易如喝湯,但亦樂於廚藝,2001年找我指導論文,討論時間都約在晚餐後,餐前她和唐琪珮就帶食材來家裡,一下子就變出一桌菜,當時領導還在台南,我隻身在北,樂於讓女弟子餵養。 我另一位女弟子,王維謙,我不曉得她會不會做菜,但確定會做甜湯,而且是合我胃口的甜湯,我是甘黨一族,但又不能重甜,但維謙總會拿捏恰到好處,她家和舍下隔著景美溪遙遙相對,不用Uber,她說到就到。 我期待再指導一位女弟子,住屏東東港,家裡有船抓鮪魚,或是開餐廳賣トロ(鮪魚肚)。 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