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時代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時代》加持 專家:江啟臣主場優勢日漸明顯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獲美國《時代》雜誌全球版選為未來百大領導人,並點評江為亞洲最古老政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熟捻政治傳播的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今日於《今日新聞》中撰文指出,江啟臣獲《時代》加持,競選主席連任的主場優勢將更加明顯,特別是相對於可能參選的趙少康及朱立倫,江啟臣作為國民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帶領國民黨改革將更具「未來」意象,而這相對優勢更可能符合政黨發展的前瞻路徑。 鈕則勳在文章中指出,《時代》雜誌全球版選為未來百大領導人,並點評江為亞洲最古老政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同時深知國民黨須擺脫老齡化的基礎並吸引新一代的選民;而《時代》提到江所稱的「青年將成為我們黨的主要決策者」,更能突顯出江作為黨主席所凸顯及強化的世代交替,從黨主席到重要黨務主管及參與決策層級的年輕化,確實已逐步成為現在進行式。 在文章中鈕則勳也認為,以形象魅力來說,政治資歷豐富的趙、朱當然會被認為比江強,但江以「匍匐前進」的踏實性格,不弄險、不浮誇的操作方式,就算不及趙少康一出手來的具震撼性及大聲量,也不同朱立倫凡事出手前的運籌精算,但反而更讓人覺得這是相對趙、朱二人更沉穩、質樸與中道的路徑,這種區隔性或許會更符合現今社會沉默多數人的胃口與行為模式。所以《時代》會將其選為百大未來領導人,當然也能凸顯出國民黨改革雖然艱辛,但江「苦幹實幹」的印象,確實也受到國際肯定,對江當然是大大加分,或也能形塑一種另類的形象魅力,對開拓選票或許都有助益。 鈕則勳在文章中也指出,江作為黨主席不斷攻堅的「萊豬」議題,不僅符合其「苦幹實幹」的個性特質,更從立院議場不斷杯葛中重塑了國民黨作為在野黨的制衡定位,現今「罷萊委、拚公投」的延續性操作,也多能獲得媒體聚焦、議題延燒、動員地方、鞏固基本盤、進取中間選民的多重效果。而江的按部就班操作萊豬議題,也使趙、朱要在江所設定的議題中取得主動性並不容易,某程度制約了趙及朱相應的政治動作,所以主席選戰,現雖呈現三強鼎立的態勢,但鴨子划水的江啟臣主場優勢已日益明顯。 無獨有偶的是,江還在東吳大學政治系擔任副教授時就於2006年由中央通訊社評選為「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現今又獲美國《時代》雜誌全球版選為未來百大領導人,「未來」與「潛力」確已成為江啟臣作為政治人物鮮明的品牌資產。

賴祥蔚/高教即將崩壞,台灣怎麼辦?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 偉大的英國作家狄更斯,在他以法國大革命作為時代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雙城記》,一開場就這麼說。 狄更斯的這句話,當時是感嘆革命與民主浪潮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歐洲的專制王權與時代面貌。同樣的這句話,如果用來形容現在高速網路時代所造成的社會改變,絕對更加貼切,大學等高等教育所受到的衝擊尤其明顯。 由於智慧型手機當道,加上越來越高速、越來越便宜的上網便利,不但帶動了新的流行趨勢,而且這一波注意力經濟學也已經開始改變社會的經濟與社會結構。年輕時代不只最先感受到這一些變化趨勢,年輕人根本就是創造變化趨勢的人。 舊的價值漸漸失去了光彩、幾百年來累積的知識系統如今在許多年輕人的眼中,根本就不重要了。反正網路上什麼都有,而且課本似已過時、老師未必懂最新趨勢,那麼年輕人又何必坐在教室裡面上課? 經常有年輕學生靠著網路創造出驚人的事業與財富。但是許多老師每逢期末,不免都感嘆學生到底有沒有在看書?是學生變愚蠢了嗎?果不其然,「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當代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還是千百年以來印刷時代的產物,也就是把過去累積的知識結晶,寫在印刷品上,由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即使法國的大革命改變了政治面貌,帶來了民主政治,教育體制基本上立即受到太大影響。比起中國幾千年的教學傳統,現在的教育內容除了多了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與賽先生(Science,科學)之外,其實變化很有限。 但是過去幾年,高等教育開始受到衝擊,一方面跟民主間接有關,一方面則是跟網路有關,兩邊一結合就更加改變高教命運。 跟民主間接有關的部分,在於學生評鑑老師的機制。自從學生可以幫老師評鑑打分數以來,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對於上課未必認真、有喜歡亂發脾氣的老師,當然有矯正的效果;壞處則是也有老師「從善如流」,從此不再嚴格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成果,於是「教不嚴,師之惰」變成要避免「教太嚴,評不過」。 跟網路有關的部分,如同前述,學生現在最想學習的是如何在網路時代迅速被看見,從而開創新生涯。偏偏很多老師對網路懂的常常沒有學生多,讓很多學生覺得大學除了提供文憑之外,真正教導他們的其實很少。 有了網路之後,原本大學的知識體系真的就沒用了嗎?當然不會。但是在網路時代要怎麼因應挑戰,萃取原有的知識體系精華,重新改變教學目標、結構以及方法,讓高等教育可以重生,這確實是大哉問。可以說,這是一場世界各國教育政策都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大革命。 教育是國力的根本,對於高等教育革命維新有成者,結果必然是國家富強;反之,如果只能繼續維持現狀,難免就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繼續消耗而已。 除了前述的根本挑戰之外,台灣的高等教育還有一個經常被提及的特有嚴重問題,這就是廣設大學卻又面臨少子化危機。現在已經有不少私立大學紛紛傳出招生困難、必須轉型、釋出教師的新聞。這些多數都有博士學位的高教老師,迅速就要面臨中年失業與轉業的挑戰。看在年輕學子的眼裡,更加會覺得大學教育無用、碩博士教育無用。但是如同前述,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 面臨正在崩壞的高等教育,台灣需要的不是只知等因奉此或是只有研究能力與學術清望的流水教育部長,而是真正具有遠見與魄力的領導者,才能因應時代趨勢去重新調整高教體系,做到「知順其用、人盡其才」,讓高等教育能重新站在紮實的人文與科學基礎上,幫助青年學子迎接網路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進而幫助社會受益、國家富強。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愛傳媒榮譽社長、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原文分享於台灣立報,經授權刊載。 ●本文為專欄,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