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新聞
已找到 11 則相關結果
郭台銘宣布選總統後的第一個電視專訪,給了東森、台視、非凡、TVBS,在同天訪問,沒有中天新聞台,親藍色媒體看來已經將中天視為「韓天電視台」,在新聞競爭上壁壘分明。況且他們也不認同台灣第一名新聞台就是中天,因為4月18日台灣大地震、郭台銘宣布參選隔天,觀察新聞台收視率,在計算有效階層廣告收視率上,TVBS仍然是第一名,可見大新聞發生,T台仍是觀眾首選,其次為東森。今年開春以來,本來第一名新聞台TVBS的寶座被中天拿走後,大家開始搶第一,新聞台之間的競合氣氛就變得很緊張,頻頻出招,先有東森電視台工會控訴中天記者騷擾東森記者,接著來中天記者的緋聞曝光,而TVBS的經營階層也感受到董事會給的很大壓力,不斷調整重大人事,因應收視率下滑後廣告跟著掉的困局。現在連中天收視率是否第一名也有不同解讀。媒體圈人說,4月18日台灣發生大地震,前一天剛好郭台銘宣布參與2020總統大選,尼爾森的收視調查中有效階層廣告收視率,也就是25到49歲間,TVBS仍然第一名,其次東森,第三名才是中天。業界表示,收視率有各種表達計算方式,包括一般的4歲以上、25歲以上有效廣告買賣收視、廣告時間收視率等,要稱為第一名,應該是每種算法都領先才是,如民視的八點檔戲劇。所以,業界開玩笑說:「韓天新聞台收視率第一名,但中天新聞台第三名」。一位電視台高層主管說,電視臺依靠的主要收入來源廣告(佔收入比50-70%),每年都在掉,今年第一季又比去年掉了將近10%,現在各媒體都把希望寄託在未來網路的收入上,尤其是新聞台,內部會議上,都將臉書粉絲團及YouTube的收入,當做經營網路成績的主要觀察指標。從過去各新聞台在臉書經營的成果來看,東森新聞粉絲最多,超過400萬,這可能要歸功它曾經找了雅虎出身的總經理來經營了一年。三立及TVBS不相上下,各都超過200萬,但分享率TVBS高過三立。另外一個指標是YouTube的收入,業界推估,東森及三立不相上下,近來每年都有上億的收入,但東森的頻道多,主要靠關鍵時刻,三立則是訂閱人數多,超過700萬人。前幾天有個從電視轉到YouTube的深綠政論節目說有兩萬人訂閱,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再觀察台灣媒體在網路世界的投資,影視營運規模向來居首的三立也跑最快。三立對網路新聞的投資,組建一支獨立網路新聞團隊,有自己的人、賺錢、又有平台,領先台灣新聞台同業。三立同時也是台灣率先推出自有影視節目《Vidol》、網購《電電購》、新聞《三立新聞網》三合一全OTT的電視台。在號稱台灣OTT元年的2016年,三立與愛奇藝同時進入OTT市場,據說隔年就已經損益兩平,今年又要擴大投資新聞網,人數也超過100人,每月不間斷的到訪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人。台灣的新聞台這星期終於有新氣象,民視總經理要上任,暫時遠離民視314內戰。再來就看東森、TVBS新總經理哪個時候找得到。不管誰當電視台新總經理,第一個任務都要學三立的張榮華,提出對網路媒體的有效經營策略並且落實去做,否則,都將被網路大軍踩踏出媒體圈。因此,要說誰是台灣第一名新聞台,現在恐怕不是看單一收視率,而是要把網路的影響力、營收效益計入,畢竟電視台過去光靠收視率計算廣告的收入,現在從整體市場營收來看,也都輸給網路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繼東森新聞萊茵河在巴黎之後又一曠世鉅作!三立新聞的加拿大位置可以跑到俄羅斯?修正後的新聞影片動畫標指向阿拉斯加。反正都是冰天雪地靠近北極沒有關係? 三立新聞的這則新聞,第一次製播的時候,動畫製作人員就已經將輔助的解說動畫做錯了,將「加拿大」的位置標示在「俄羅斯」的地圖相對位置上。結果編輯台沒有發現錯誤就送播出去,並且截圖放在官網上進行輔助說明。 稍後或許是民眾發現錯誤,或許是三立新聞台內部發現錯誤,於是在晚間的另一節新聞播出同一則的新聞時,動畫製作人員已經進行修改,但是,動畫內容還是錯的。這次「加拿大」的位置指向,變成指向「阿拉斯加」周邊的太平洋上。當然,現在三立新聞的官網上,這則新聞的錯誤影片內容以及截圖都已經被下架,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或許有很多媒體先進與新聞從業同仁覺得我在雞蛋裡挑骨頭,吹毛求疵。不過,我也在新聞台工作過。我必須說,這些錯誤,在以往的年代,是會被嚴格檢討的,輕則個人記過,重則主官管連坐處分。不要對於民眾常常笑稱:「小時候不唸書,長大才當記者。」感到忿忿不平,因為不管是下錯標題、誤植錯字、動畫圖檔做錯,種種錯誤都會戕害到新聞專業的公信力以及民眾對於新聞品質的信任度。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辦報紙要禁得住失敗,當記者要不怕坐牢。」張季鸞的致詞引起笑中帶淚的掌聲,他優雅的轉身接過獎座,這是中國報界首度獲得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獎項,時為西元1941年5月。 張季鸞所辦的『大公報』,是蔣中正和毛澤東每日必讀的報紙,因為他在1924年辦報之初,就給報社定下四個規矩: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所謂『不黨』是指報紙的評論應該不偏不倚,不特別支持哪一個政黨,只要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都加以擁戴,有損國家利益的則嚴詞抨擊。『不賣』是指『大公報』除了最初投資者吳鼎昌的50000元資金,將自負盈虧不接受任何政黨的津貼輔助,以免淪為發聲工具而失去公平。『不私』是指『大公報』要引領民眾接受正確的資訊,堂堂報格天下監督,不會受到私人的操控。『不盲』是指『大公報』的記者論事公正客觀,不會隨著人云亦云而謾罵辯駁,去做無謂的口舌之爭。所以『大公報』才能成為國、共兩黨共同重視的一份報紙。 張季鸞本籍陝西榆林,因為父親在山東擔任知縣,張季鸞1888年出生在山東。父親為官清廉而無家產積囤,1900年去世時,張季鸞母子四人只好返回老家,靠著稀薄的田產維生。 張季鸞18歲時參加科考,陝西學台沈衛對他特別賞識,保舉他到日本留學,從此開啟他的視野,也確立他文人論政的決心,他發願要做終生記者,振興中國的報業。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由張季鸞執筆。可是,為了敦請袁世凱勸說滿清宣統皇帝退位,孫中山把大總統的位子讓渡給袁世凱,張季鸞也辭去總統秘書一職,他根本不屑於幫襯袁世凱,也厭倦了繁文縟節的官場文化。 此時張季鸞重返記者崗位,為上海的『民立報』擔任編輯。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國民黨的宋教仁,張季鸞在『民立報』上大肆批評;之後袁世凱為了擴充私人武力,逕自向五個外國銀行進行借款,張季鸞又以『嗚呼!賣國之鐵券』為題抨擊,不過,袁世凱早已下令檢查所有電報,張季鸞人在北京,文章和證據根本發不出去。 「電報不行就用郵寄的。」張季鸞志在揭發弊案。社評一出果然造成轟動,卻也給他帶來牢獄之災。袁世凱宣布7月底進行戒嚴,8月1日便查封了『民立報』,軍警從報館帶走了張季鸞和記者曹成甫,不設罪名便關押下獄。 「不得了!我們得想辦法營救啊!負責獄政的是袁某手下,人稱『屠夫』的陸建彰。」張季鸞的友人在上海積極謀劃,直到10月11日他才出獄,直呼真是生死一線間,因為曹成甫已在監獄中被凌虐致死。 「沒進過大牢怎麼算是好記者呢!當記者就是要敢說真話嘛!」張季鸞似乎未被擊倒,依然秉持著直言不諱的精神做各項報導。1918年段祺瑞違法亂紀,張季鸞又以社論『嗚呼!三大借款』,在『中華新報』抨擊段氏擅自向日本借錢,其結果是報紙被查扣,張季鸞也再度入獄。 十多天後張季鸞出獄了,仍然不改初衷,不久他的留日同學吳鼎昌和胡政之一同探訪,大家有意秉持英、美言論自由的方針,創辦一家真正為民喉舌的報紙,那就是『大公報』。 『大公報』在1926年9月正式出刊,此報創刊於1902年,民國建立了反而後繼無力,1926年完全處於停刊的狀態,張、吳、胡三人為『大公報』注入新的活力,最有名的社論就是『三罵』。 張季鸞一罵軍閥吳佩孚的禍國殃民,二罵汪精衛的利慾薰心,三罵就是蔣中正了。 1927年底蔣中正和宋美齡舉行了世紀婚禮,張季鸞次日便直接開罵,因為此時的中國是內憂外患交相迫,蔣中正竟然任由官兵拚戰,自己談愛,簡直是大言不慚,不配為人民領袖。 半年之後,當張季鸞在鄭州採訪馮玉祥之時,蔣中正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也到達鄭州。「蔣委員長來了,季鸞,咱們一塊兒去拜會吧!」馮玉祥帶著心懷忐忑的張季鸞求見蔣中正,本以為場面是極度尷尬,不料蔣中正和張季鸞相談甚歡,從此以『國士』、『諍友』待之,還交代部下每日準備數份『大公報』,放置在辦公室和餐廳及臥室,蔣、張之間的情誼就此展開。 1936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張季鸞連續寫了4篇社論,希望大家以國家利益和全民團結為前提,維護蔣中正的人身安全,避免日本軍國主義趁虛而入,對中國進行侵略。但是,第二年爆發了『七七事變』,中國進入全面抗戰的國難時期,張季鸞不斷的發表文章,越是動盪不安的時期,他的文章越有穩定人心的作用,許多人稱讚張季鸞的一枝筆,勝過前線大炮,他是用筆抗日。 不過,張季鸞的身體狀況來不及讓他等到抗戰勝利,1941年他已臥病在床,去世前的半個月,記者王芸生前來探病。「日本人的轟炸一波又一波,老百姓怎麼辦呢?」「季鸞你放心,大家日子照過,利用轟炸的空檔在田裡操作割稻子。」「快拿筆來,我說你寫,篇名就叫:我們在割稻子。」這是張季鸞一生所寫3000多篇社論中最後的一篇,目的是鼓舞人心,不爭取抗戰的勝利絕不罷休,同時也向敵人宣示,我們有稻子有糧食,有力氣有信心,你們的暴虐擄掠一定敗亡。 張季鸞去世的前一天,蔣中正特來探視,握著老友的手幾度垂淚。張季鸞得年53歲,數千人參加他的公祭。三十年筆墨生涯,樹立起報人模範,功在國家,後人欽仰。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1. 美國一位海軍將領指責國防部浪費五億美金 美國政府投資至少五億美元發展一種電磁砲,但毫無成功的現象。海軍將領John Richardson認為這個失敗可以做為未來參考的案例。 2. 又有兩位巴勒斯坦青年在以巴邊境死亡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邊境一直有衝突,又有兩位巴勒斯坦青年在衝突中被殺。 3. 阿富汗的塔利班代表和俄羅斯的外交部官員會談 阿富汗的塔利班派出大批人員到莫斯科和俄羅斯的政府官員會談,會議兩天後結束。俄羅斯的外交部官員聲稱他們願意協助塔利班和美國的和平談判。 4. 緬甸軍方和Rakhine少數民族發生武裝衝突 緬甸西部有Rakhine少數民族的叛亂,軍方和叛軍的衝突造成五千平民逃亡至孟加拉。 5. 印度首都的亞穆納河有嚴重的汙染問題 印度政府承認首都的亞穆納河汙染問題非常嚴重,已經幾乎完全沒有魚類。 6. 英國國會議員要求一位部長辭職 英國即將脫離歐盟,他們的交通部長Chris Grayling和一家公司Seaborne Freight簽約,準備英國和歐洲的渡船來往。事後又毀約,因為該公司根本沒有船隻。英國反對黨議員因此要求交通部長辭職。 7. 土耳其對中國的維吾爾族政策極為不滿 新疆的少數民族是維吾爾族,他們的語言和土耳其語非常相似。最近中國政府承認他們有很多所謂的學校對一些維吾爾族人進行洗腦,又傳出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在這種學校內死亡。土耳其政府因此對中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但事後中國政府以影片顯示那位音樂家並未死亡。 8. 美國和加拿大發生野鹿腦疾 美國24個州和加拿大發生野鹿感染一種類似狂牛病的腦疾,鹿的舉動會因此非常奇怪,也會減輕體重,最後死亡。鹿如果染了這種病,會不怕人。 9. 教宗結束在阿聯酋長國的訪問 教宗上週在阿聯酋長國訪問,也和當地的伊斯蘭教主簽署共同聲明,表示對不同宗教的互相尊重。這是歷史上第一位天主教教宗到阿拉伯半島訪問。結束訪問時,在該國舉行露天彌撒,有12萬人參加。 10.海地爆發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海地政府向來腐敗,首都因此爆發相當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11.布魯塞爾航空公司因為罷工而取消所有航班 布魯塞爾航空公司屬於德航,比利時正有全國性的大罷工,布魯塞爾航空公司只好取消222個航班。 12.中國的人造鑽石已進入首飾市場 中國一直出產全世界最多的人造鑽石,這種鑽石過去都用在工業上,經過很長的研究,中國的人造鑽石已經非常美觀,足以和天然鑽石媲美,因此正在打入首飾的市場中。 13.委內瑞拉總統拒絕美國的援助入境 委內瑞拉國內有嚴重的物資缺乏現象,醫院幾乎完全沒有藥品。委內瑞拉的反對派領袖自己宣稱是總統,也安排了美國運送大批物資援助委內瑞拉。但委內瑞拉的總統Maduro拒絕讓援助物資入境。 14.法國召回駐義大利大使 義大利的一位部長在巴黎和巴黎的抗議者見面,引起法國政府的極端不滿,也召回駐義大利大使,以示抗議。 15.法國和德國鐵路合併案被歐盟否決 法國的鐵路公司Alstom和德國的鐵路公司Siemens準備合併,但是被歐盟否決。歐盟的理由是,這種合併將會造成票價漲價,而且也造成歐洲一家獨大的鐵路公司。當初合併的理由是為了對抗中國。 16.荷蘭發生大批海鳥死亡事件荷蘭海岸發生2萬隻海鳥死亡事件,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一艘油輪在海上翻覆所造成的。 17.索馬利亞爆發汽車恐怖攻擊 索馬利亞的伊斯蘭國恐怖份子承認他們在首都執行了汽車恐怖攻擊,至少11人死亡,也有一位港口的高級官員被槍殺。 18.美國在伊拉克駐軍不得監視伊朗的行動 川普總統聲稱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將監視伊朗的行動,但是伊拉克總統Barham Salih聲明,美國駐軍不得有這種行為,而且表示對美國極為不滿。 19.蘋果公司和法國政府達成協議,補稅五億歐元 法國政府積極地對大公司追討欠稅,蘋果公司和法國政府達成協議,補稅五億歐元。 20.非洲中非共和國政府和叛軍達成和平協議 非洲中非共和國有長年的內亂,最近政府和14個叛軍團體達成協議,希望能夠結束戰亂。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我發現有很多新聞是我們不注意的,可是其實是值得注意的,所以以後如果有這類的漏網新聞,我會和大家分享。 1. 委內瑞拉軍方仍然支持現任總統 委內瑞拉雖然有反對派領袖自稱已是國家總統,但是軍方不支持他,仍然支持現任總統。 2. 剛果伊波拉病毒問題仍然嚴重 剛果的伊波拉病毒問題相當嚴重,有713人受到感染,439人死亡。從2014年至2016年,非洲的幾內亞、利比亞和獅子山國有11000人死於伊波拉病毒。 3. 奈及利亞首席大法官被罷黜 奈及利亞總統Buhari下令罷黜首席大法官Onnoghen,引起國際間的關懷。 4. 英國有5%的人認為二次大戰中沒有猶太人被大屠殺的事件 一般人都認為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對猶太人施行大規模的屠殺,沒有想到最近的一次民調中發現,英國有5%的人否認這件事情的存在,這個結果令人震驚。 5. 菲律賓南部一座天主教堂發生爆炸案,至少27人死亡 菲律賓南部的一座教堂發生兩起爆炸案,至少27人死亡。菲律賓南部一直有嚴重的種族對抗問題。 6. 埃及啟用新的國際機場 埃及啟用一座新的國際機場,這座機場位於首都開羅附近,目的在吸引更多觀光客。 7. 菲律賓南部居民贊成南部穆斯林自治 菲律賓雖然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但是南部卻有非常多的穆斯林。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南部居民贊成南部穆斯林自治。 8. 阿富汗總統宣布阿富汗有很多軍人死亡 阿富汗總統Ghani宣布,自從2014年以來,已經有45000名軍人死亡。 9. 巴西發生水壩潰堤 巴西的Brumadinho水壩發生潰堤,至少200人死亡。 10.空中巴士公司認為脫歐的不確定性十分不妥 空中巴士公司發表聲明,認為脫歐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實在是一個恥辱。 11.美國高盛公司警告脫歐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美國高勝公司發表聲明,認為脫歐可能對英國的投資者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12.一位美國富翁以2億4千萬美金購買紐約的一棟豪宅 一位美國富翁Griffin以2億4千萬美金購買了紐約的一棟豪宅,這是美國歷史上最貴的房地產交易。Griffin是靠金融投資賺錢的。 13.一位槍手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家銀行槍殺五人 一位槍手進入佛羅里達州的一家銀行槍殺了五個人,也把很多人成為人質,經過和警察的談判以後投降。警察至今不知為何發生這種事。 14.紐約一位白人至上者在法庭上認罪 有一位紐約的白人至上者在紐約街上胡亂用劍殺死了一位黑人,最近他在法庭上認罪。 15.列支敦士登慶祝建國300年 列支敦士登是一個獨立國家,居民38000人,面積160平方公里,平均國民所得是98432元美金。上週慶祝建國300年,居民舉行盛大慶祝。 16.俄羅斯和日本的貿易逐年增加 俄羅斯去年和日本的貿易增加到200億美金 17.瑞士和伊朗達成交易的機制,以避免美國的制裁 美國對伊朗實行制裁,瑞士和伊朗達成協議,可以避免美國的制裁。 18.美國紐澤西州的機場被無人機騷擾 美國紐澤西州的一個機場兩度發現無人機,也造成相當多的航班停止。 19.一半的歐洲人擔心歐洲的反猶太人情結 歐洲有一半的居民認為歐洲的確有反猶太人情結,而且也都非常擔心。這種現象發生在整個歐洲。 20.Sony將他在歐洲的總部,從英國移到荷蘭 Sony在歐洲的總部一直在倫敦,但現在決定將此總部移到荷蘭,以避免脫歐所造成的影響。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言論自由有一個原則,政府不可以規定什麼是宗教的正信,什麼是觀點的正念,什麼是政治的正統,簡單來說,政府不可自以為正統。 新聞是在傳遞訊息,你信不信,由你決定,現在政府出面決定真假,一是讓新聞發布自我設限,二是恐嚇對立面的新聞發布,三是站在你頭上告訴你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就是自以為正統,跟我不同的成了邪道。 有人認為,新聞亂七八糟,真真假假,難道政府不管一管? 民主社會鼓勵對話,對話可以發掘真相,新聞的真假,是透過更多的對話,讓真相浮現出來,好的政府是讓新聞自由出現,壞的政府是在阻斷新聞的傳遞,至於新聞內容,基本上沒政府什麼事。 蔡英文是總統,是政府首腦,透過行政與情治單位去查假新聞,阻礙了新聞的傳播,自以為思想正統,當然違反了言論自由。 作者為紐奧良大學政治學博士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新聞,只有自由與否的問題,沒有真假的問題。 什麼是真理?地球繞著太陽運轉,叫做真理。人類在中世紀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雖非真理,仍屬事實--站在地球人立場所感受的事實。 相對於客觀性強大的真理,事實僅具有主觀價值,因群體屬性、因時空環境、因情緒感受而改變其價值。因此,一件事情的事實,事實上會以多種面貌呈現。世界上,夠稱得上真理的事很少。而所謂事實,其位階之所以比真理低,因為事實乃依附立場而存在,根據立場而變幻。 舉例,站在警察的立場,小偷偷竊是犯罪事實,警察必須站在執行法律的立場看待偷竊行為。但這名小偷因國家經濟不振,飢寒交迫,不行竊食物必然餓死,從他的立場,事實是政府無能造成他被迫偷竊。 那麼,小偷偷竊與政府無能,兩者俱為事實,偷竊的事實要遭到處罰,造成偷竊事實之政府無能的事實,沒有受到處罰。警察為維護法律,擁有及時處置偷竊事實的權力,飢寒交迫的人民卻需等到幾年後的選舉,才擁有處置政府無能事實的權力。 誰說事實只有一個?事實經常與真相連在一起使用,誰又能說真相只有一個呢? 今年九月發生在彰化的一起事件,一位老婆婆長期被媳婦用塑膠繩套脖子,雙手反綁在陽台,疑似受虐影片PO網,網友狂譙媳婦。 影片傳遞的事實顯示,老婦遭媳婦虐待。經訪查,媳婦稱因婆婆患多重身心障礙,又有自殘頃向,不得已才如此做。訪查獲致的事實顯示,媳婦有制約老婆婆的苦衷。 這則新聞事件沒有後續。誰能確認事實真相於訪查後已獲釐清?誰能保證沒有更進一步的事實真相? 只看到PO網影片的人,用媳婦虐待婆婆的立場看見了屬於他們的事實真相。之後有看到新聞訪查報導的人,則從媳婦有苦衷的立場也看見了屬於他們的另一個事實真相。至於當事人呢?被綁的婆婆會有屬於她的一套事實真相,綁人的媳婦會有屬於她的一套事實真相,媳婦的女兒也會有屬於她的一套事實真相,鄰居也...... 而真正接近上帝觀點的事實真相呢?可能仍舊隱而未宣。 人世間發生的事件,當事人與旁觀者各有表述立場,皆為主觀觀點,差別僅在主觀性強弱,當事人的主觀性當然最強,記者與法官因職業道德,會抑制自己的主觀性,但跟上帝觀點相比,離真正客觀還差得遠。 人,不管什麼人,絕對沒能力扮演上帝的角色。人類解決難以究查事實真相困境的辦法,在實境世界,賦予司法等同上帝視角的權力,以致冤錯假案難以避免。在精神世界,由宗教信仰代理上帝裁斷,對錯是非全歸因於第一義。 只要看同一個事件發生後,不同立場的新聞媒體如何下標題,就能夠明白,事實多容易遭到各取所需,而分辨真相,多麼困難。立場各異的媒體藉由議題設定,報導屬於各自立場的事實,而且各自堅信自己的表述才最接近事實真相。 這種“一個事件,多樣事實”的分歧狀態,是言論自由的表徵,也是新聞自由的一部份。 隱匿在事實背後的事實是:事實絕對是一種複數概念。立場有多少分身,事實就有多少面貌。為了讓所有人盡量遵循相同的價值判斷標準,人類社會讓擁有最終裁判權的人或單位,才擁有事實的定義權,例如政府部門擁有行政裁量權,警察擁有拘留權,法官擁有判決權。在極端狀況下,當最終裁判權裁決出來的事實還是不被接受,人類想出的辦法有兩個--第一個是用獨裁制度遏止對事實的質疑。第二個是請出宗教,用宗教設定的真理,一槌定音。 隱匿在真相背後的真相是:真相雖然有個“真”字,但“相”字是事情呈現的樣子之意,同一件事呈現出來的樣子被不同人理解時,自然有不同的解讀。真相的這個“相”每每遭人類主觀扭曲,真相依舊難逃人看待事情的立場問題,人人心中自有一番真相。一則新聞,從報導者立場披露的真相,並非執政者樂見的真相,這本就正常。真相再怎麼真,畢竟還差真理一大截,只要新聞不是由上帝撰稿報導的,自難做到絕對的真。 為什麼我要說上面這段燒腦的話?我想要提醒大家,面對所謂事實真相,不管你是誰,都得非常謙虛,非常謹慎,非常警惕。因為你認為的事實真相永遠跟你的立場脫不了關係,就算國家執政者站在憲法與法律的立場,從國家立場執行維護事實真相的權力,卻仍然沒有“定義事實”與“定義真相”的任何權力--除非執政者想遂行獨裁,或自比為宗教。 新聞媒體的存在意義,有可能為了爭取組織利益,也有可能為了實現社會公益。無論設立媒體的動機為何,在標榜民主制度的國家,新聞媒體因緣際會,已經自我進化,成為民主制度缺漏的監督者,人民權益的看守者,社會正義的維護者。 新聞媒體之特殊,在於結合商業模式與公益模式,一方面從公益角度報導發生的事件,令消費者獲得瞭解外界運作狀況的資訊。另一方面從商業模式切削發生的事件,琢磨出目標閱聽人偏愛的報導立場,再據以產製既符合事實又契合立場的內容,博取消費者的閱聽忠誠度。 商業模式運轉的結果,的確導致新聞的範疇更加多樣化,例如娛樂新聞中,到底有多少比例符合嚴謹的新聞事件定義?很多娛樂事件是操作出來的假議題,如某藝人為出專輯,唱片公司故意安排她跟同公司男藝人車上約會,讓媒體報導,爭取曝光。但除非你握有唱片公司人為操作的明確證據,否則報導了這則新聞的媒體,因為男女藝人同車的事實真的發生,請問算是報了假新聞嗎? 如果類似這種真假難辨的事件都因不確定其為真而不能報導,難道政府要賦予媒體真相調查權嗎?難道要像福爾摩斯或名偵探柯南才能擔任記者嗎?難道要記者等待深入調查事件結果的幾個月後才報導這則已變成舊聞的新聞嗎?難道新聞媒體內部都要增設真相調查部門來事先審查新聞嗎? 魔術師變魔術,當然是以假亂真,然而,就是有人相信手法厲害的魔術是真的。政府可以藉口魔術作假,會令人誤信為真而禁止魔術表演嗎? 同理,武俠小說引人遐想。雖然明知是虛構,然而還是有人篤信深山有高手隱俠而上山求仙訪聖 ,政府可以藉口武俠作假,會令人脫離現實而禁止拍武俠電影嗎? 拋開娛樂、魔術、武俠,談談新聞報導最核心的五大範疇--政治、國防、經濟、外交、社會這五大項,是政府的核心事務,也是最考驗執政者良知的領域。所謂政府機構,名義上受人民監督,實質上被執政者操控,立意良善的機構很容易變成大逞私慾的機器。這裡說的政府,包括了透過選舉獲得人民委託而足以掌控行政機關的政務官,以及同樣透過選舉代表民意監督行政的立法機關。委託與代議兩種概念,加上政黨政治縱橫捭闔的運作法則,注定了廣義的政府機關存在高度的人謀不臧。 因此,以報導事件為公益職志,或以報導事件為商業利益的新聞媒體,藉由挖掘事件的技術訓練,把政府機關視為最主要的新聞事件礦脈,狂挖猛掘,事所必然。偏偏政府機關就是那麼容易出事--“產出事件”的意思,以致於,在政府機關不斷產出事件的支撐下,新聞媒體有挖掘不完的新聞,足以彰顯委託政治的弊病,足以曝露代議政治的缺陷,並使新聞媒體逐漸成為民主國家的第四權。 我要特別強調,第四權的這個權,必須是特權的權,國家與人民必須讓新聞媒體成為有特權的第四權,容許它憑藉特權與其他三權抗衡。因為相對於其他三權,新聞媒體根本沒有什麼實權可言,像沒有護具可穿的擊劍選手,以肉身上場,跟滿身護具的行政、立法、司法權對抗。 也就是說,第四權的存在並非必然,並非用人民納稅錢供養,其存在乃建築在脆弱的基礎上,在商業模式與公益模式的平衡中求生存,它們會報導真假難分的娛樂新聞,以求閱讀率。會報導駭人聽聞的刑案新聞,以求注目率。但是它們也會報導人謀不臧的政治、國防、經濟、外交、社會這五大項新聞。民主制度能夠興利除弊,廉能多一些,貪腐少一些,新聞媒體有功勞也有苦勞。但這些缺乏自我保護力的媒體,需要受到外界保護,才能避開執政者的惡意對待。 執政者惡意?沒錯。別忘了,不只新聞媒體站在政府的對立面,對執政者虎視眈眈。政府也站在新聞媒體的對立面,對媒體橫眉怒目。兩者的關係越像敵人,第四權越有發揮空間。換個說法,兩者的關係越對立,對人民越有利。 尤有甚者,所有新聞媒體從業者看待政府,理應抱持絕對的懷疑主義。記者理應不相信政府,理應不信任官員。這是媒體天命,亦為媒體天職。 從接受第四權監督的立場,政府機關豈有權力判定何者是假新聞? 我們對假新聞的定義必須極度嚴謹--捏造的事件經過報導,並經公正司法調查證明其虛偽,算假新聞。至於資訊不完整的報導、受錯誤消息來源誤導而做的報導、基於媒體立場而設定議題的報導......不能算假新聞。 是的。為了維護第四權的特權,為了讓第四權保持糾舉揭發政府人謀不臧的特權,錯誤新聞的存在應被視為必要之惡。如果打假新聞的代價是會傷及新聞自由,甚至連假新聞的存在都應該被視為可被容忍之惡。 比起政府假借“打假新聞”之名,行管控新聞之實,忍受假新聞或許該是民主國家的公民素養之一。 更要緊的,無論假新聞最後如何被定義,政府在任何情況下,絕對沒有資格決定何者為假新聞!道理很簡單,政府與媒體既然站在對立面,互為對手,政府怎麼有資格搖身一變,成為對新聞媒體舉紅牌的裁判? 深究之,政府掌握了資訊的絕對不對等權,資訊在手,要封鎖訊息,要餵養資料,要灑出誘餌,要拼湊訊息...,大權在握。政府行政法規再怎麼周延,官員們再怎麼強調自己依法行政,可是玩法、枉法、違法的把戲無日沒有。民主政治教會了我們的一件事:不要相信政治人物。 政府已經掌握太多權力,官員已經一再證明他們不可信任。關於假新聞,怎麼樣也不行由政府定義!不能由政府認定!不可由政府定罪! 如果政府堅持要打假新聞,那就先讓比賽公平點。先百分之百全盤公開政府一切決策過程,並且無條件開放全部資訊,統統以透明完整的型式提供新聞媒體檢視選取。政府站在拳擊擂台的一角,媒體站在另一角,讓媒體能夠在政府提供的完美資訊環境中挖掘事件,寫出新聞。以此為前提,我就贊成政府打假新聞。 跟新聞這個詞連動的永遠是自由二字。追求新聞自由,無止境。評議新聞真假,須慎重。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本文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記者林可妮報導】看多了越來越囉嗦的新聞報導標題嗎?資深媒體人梁君棣指出,以前的新聞記者被訓練要能精準下標題,越短越好,在她印象中,最精簡的標題甚至只用了「胡適死了」四個字,就清楚交代了新聞內容:曾經擔任中研院院長的胡適過世。 梁君棣說,中央通訊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在網路時代對於新聞的報導內容與標題都仍然必須遵循一定的高標準。很多媒體在網路時代開始使用「騙標」,也就是為了要吸引點擊,所以在標題上偶爾出現誇大不實的情況,不過中央社仍然必須謹守專業規範,雖然現在的標題字數最多可以到22個字,網路編輯人員使用的標題也開始活潑,但是依然力求反映事實。 梁君棣說,中央社是在民國13年成立,現在已經轉時才型,立法成為國家通訊社。海外新聞是中央社的優勢之一,有將近30名海外記者,有些特派記者,也有特約記者,雖然人數看起來不少,不過分散到全世界其實也不算多,例如日本最近天災不斷,但是中央社在日本只有一位記者,辛苦的情況可以想見。 梁君棣在中央通訊社服務已經20多年,服務過新聞部與業務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博士班」賴祥蔚教授邀請梁君棣分享,精采呈現了中央社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博士班」是台灣傳播學界唯一強調創作導向的博士班。
圖/莊伯仲教授對網路媒體非常有研究 【記者黃琮賀報導】數位時代造就網路平台增生,不但每個人都能有個人社群平台,更能藉此對時事發表個人意見,許多經營者也在內容上發揮獨特創意,讓平台成為具影響性的自媒體,且這股潮流也影響著傳統媒體的經營模式,開始擴及網路平台經營,而眾多平台百家爭鳴的局勢不禁也讓人開始思考,除了資訊內容及平台介面的包裝外,在網路媒體的經營上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莊伯仲認為,過往要出版紙媒或是經營電視媒體都有著高門檻的限制,但是網路媒體則跳脫現有的規範,讓大家都能共襄盛舉參與其中,個人能在平台上發表對事件的看法,也能傳遞及分享資訊內容,缺少了經營成本及高門檻的限制成為網路平台經營的一大利器,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利性及低門檻的有利條件卻也成為它的隱憂。 「門檻低自然吸引大家來參與,但是相對的,它的競爭就會越來越激烈,想要走出一片天,是難上加難,況且,現在的新聞產業為求快速,越來越少採訪報導,也因為怕獨漏新聞,各家網路媒體都會複製資訊內容,改個排版及用字遣詞就趕著上架,但這並非長遠經營之道,有效深耕於自己網站特有的主題,做出品質及特色,腳步才能站的穩。」 莊伯仲以半島電視台為例,他說對於阿拉伯世界的相關報導,大眾第一個會想到半島電視台的新聞資訊,這是因為半島電視媒體已經變成這一方面的報導權威,在內容上及品質上是其他媒體平台無法比擬的,穩固了對於阿拉伯世界好奇的收視群外,它也有機會擴散至其他受眾。 如何能兼顧專業品質及深度報導,莊伯仲認為,學者專家與網路媒體平台的合作模式能結合傳播學理與實務操作,有效執行媒體平台的經營策略。 數位時代下網路資訊的隱憂 然而網路媒體的便利性及快速傳佈特質讓各式各樣的資訊類型流竄於網路世界,其中不乏參雜許多假新聞及資訊內容,如何做好資訊內容的把關成為世界各國努力思考的方向,對此莊伯仲除了提出看法外也反問到,「知不知道什麼是標題黨?」 「現今媒體為了增加更多點擊率,在標題上常常會下的很聳動,但是點進去看之後才會發現這跟內文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例如,之前有新聞在標題上寫下令人充滿遐想的文字敘述,伸手不見五指的的颱風夜,鬼祟的父親進到女兒房間....類似這樣的標題,點進去後才知道父親只是想拿放在房間的手電筒而已,聳動的標題在現今屢見不鮮。」 莊伯仲認為,點擊率對於媒體平台來說是重要的數據依據來源,然而就長久經營以及對於社會大眾的貢獻度來說卻沒有實質幫助,新聞內容破碎瑣碎化已成為常態,更甚者,媒體平台為求搶先報導常常有未經查證的假消息、假新聞散佈其中,影響社會大眾,如何做好把關,莊伯仲認為大眾除了更加做好媒體識讀外,媒體的自律與社會相關團體的他律也是現階段因應數位世代問題的方法。 「兒少福利聯盟等相關的NGO團體與社會大眾對於媒體的期待會形成一股他律的力量有效制衡媒體不當的內容傳佈,而媒體自我的社會角色也必須堅守好專業意理,自我審視內容,以符合媒體的社會角色。」 莊伯仲認為,教育層面也需要針對於網路媒介的形式,從傳統的新聞意理及傳播理論發展符合現代的理論觀點,以及拓展媒體識讀教育來對應現在的媒體環境,他提到媒體的形式日新月異,但是討論的重點應該放在資訊內容的傳佈是否符合真實及大眾利益,傳播形式不是問題,內容才是大眾需要時時注意。 「你以為網路還只是青年族群特定使用的媒介嗎?過去曾有新聞事件是網友上網批評一間律師事務所,這間律師事務所不堪其擾,決定告這些網友毀謗,後來出庭時才發現,許多網友都不是年輕族群,網路時代來臨,網友不再是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小屁孩,而是我們,是廣大的社會大眾。」 網路資訊的影響性不再只是青年,而是影響著社會大眾每一個人,它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鑑於此,莊伯仲期許i-Media愛傳媒等網路平台能為社會帶來清新的力量,讓文教及藝文資訊紓解現今為人詬病的嗜血內容,傳播好的資訊內容給予社會大眾。
【記者賴御文報導】全美第5大報《紐約每日新聞》,23日驚傳大幅裁員,全公司只剩下40人,相較於全盛時期擁有250多名員工,對比強烈。 《紐約每日新聞》創刊已經99年,曾經獲得11座普立茲獎,最近一次獲獎是在2017年,在正要邁向100年之際傳出大裁員消息,震驚各界。 裁員消息傳出之後紐約州長古莫和紐約市長白思豪都表達關切,認為大規模裁員恐怕會衝擊公眾利益,紐約州長古莫更說這是一場災難。《紐約時報》也說這將讓那些腐敗的政治人物鬆一口氣;但窮苦百姓、低層勞工則會將喪失發聲管道。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在接受中廣新聞網張柏仲主播訪問時指出,《紐約每日新聞》的困境,也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媒體界的共同挑戰,尤其是在網路時代,閱聽眾漸漸不看傳統媒體,而許多網路新聞媒體登場之後,新聞抄襲嚴重,這也進一步影響的傳統媒體的生存,因為當什麼專題、什麼新聞都可以隨便抄襲,就沒有媒體願意進行深度報導,於是也不必高薪聘請具有專業的記者,然後就會進一步惡化新聞媒體的處境。 身兼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的賴祥蔚教授分析指出,雖然包括美國州長古莫都認為這是一場危害公共利益的災難,卻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畢竟總不可能要求媒體老闆賠錢來維護公共利益。賴祥蔚教授指出,高明的政治人物應該提出政策來維護新聞媒體的生存,例如歐洲有國家就透過補貼新聞媒體來維護其生存,但是在補貼的同時要怎麼避免政治干預,也是一大課題。 賴祥蔚教授也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現在的智慧財產權法律沒有保護新聞報導,這是錯誤的法律規定,助長了新聞抄襲的不當競爭風氣,應該要立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