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教育訓練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員工的教育訓練究竟是投資還是浪費?

圖/圖片取自freepik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企業真正走出家族經營模式,是在科技產業崛起後(嚴格說約在90年代),動輒數百人的經濟規模,已無法再用傳統方式運營。 當時外商公司在台的辦公室也都有300~400人,大型跨國公司都有良好的管理,體制和文化,提供員工密集的教育訓練。 「管理」這樣的觀念在當時經營者的眼裡並不重要,公司只要能夠賺錢就好,員工上課會影響工作的執行,況且還得花錢請老師上課。他們不清楚「管理」到底對於企業可以發揮什麼樣的文化底蘊? 90年代之後,企業提供教育訓練給員工很盛行,可惜十年下來大多數成效不彰。 十年似乎可以看作是企業的一個學習曲線,經營者往往成本導向,認為錢花下去了就會收割。金融海嘯之後,企業為了cost down,第一個砍的就是管理課程的教育訓練,他們覺得以前花的錢都丟到水裡去了。 但是,認真跟參加課程的主管們交談時,會發現一些失敗的端倪,管理貴在實踐。 學員上完課之後回到real life,發現行不通,因為老闆還是認為用他的方法比較對,常常最需要上管理課的人是實際握有經營權力的人,如果他不願意改變,任何創新和改革還沒開花就立即枯萎了!企業上課為了省錢,將初中高階主管的課程分開規劃,一整套的管理理論被切得四分五裂。 能不能夠被員工吸收,真的就得看個人的造化,聰明反應快的回到real life,從自己部門開始實踐。也有企業直接送幾個主管回學校念企管碩士,但是書本的理論都很死,教學老師可能本身沒有足夠商業經歷,親身走過商場的兵荒馬亂,理論就真的只是條條框框罷了!有的企業辦一次管理課程,就像找醫生抓藥方,要求課後員工能夠立即解決問題,課前再三叮嚀老師要得到那些果效?真的讓人啼笑皆非。 管理課程到底可以給企業帶來那些影響: 一、管理是一套管理理論,如果可能最好每個階層主管都要上完一整套的理論。 常說:赤腳醫生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學生進入醫學院之後從解剖屍體開始,七年之後才能畢業,理論和臨床融會貫通之後,頭痛的問題他知道從一個整體的脈絡開始觀察和治療,管理也是一樣。 二、「管理」是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理論,主管在工作崗位進行改革或創新,心中需要有一些優異的概念,幫助他的推理思考能力,在企業面臨難題或危機時,可以抽絲剝繭找出原因,展現良好決斷力。 三、同樣是“黃豆”,可以做出豆漿、豆腐、豆渣餅、醬油、豆皮和豆乾,各式各樣不同的豆製品。 「管理理論」就是主管心中的“黃豆”, 他要能夠嫻熟地使用管理理論,帶領企業大膽地探索,進行體制創新。 四、 管理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學習他人的長處,同時又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公司逐步形成自身的發展模式。 五、企業花錢聘請員工就是來解決問題的,只有員工能夠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解決結構性深層次問題的能力,主管們需要拿出管理智慧而非管理技巧。 六、企業經營背後的理念(哲學思維),加上管理智慧,才能夠精準落實管理形式(做法、制度、安排) 秦始皇在形式上(百國之合)統一了中國,十七年之後就亡於漢,當時秦始皇施行法家之治,法家嚴苛緊張。 有鑑於此漢朝初年,儒家之外也尊黃老之術不斷探索,到漢武帝時獨尊中庸溫和的儒家,漢朝在觀念上取得統一,帶來幾百年的長治久安。 哲學思維與管理智慧就是企業的大腦,企業想要永續經營,落實良好的凝聚力與文化,需要投資教育訓練,培養員工管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