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政和八閩鳥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政和八閩鳥改寫鳥類演化史 時間向前推進2000萬年

新華社微博報導,大陸科研團隊近期在位於福建的「政和動物群」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鳥類化石「政和八閩鳥」。不僅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鳥類之一,也是唯一的侏羅紀鳥類。 據推測,「政和八閩鳥」的體形接近今天的鳳頭鸚鵡,體重約100多克,生活在類似湖邊沼澤的環境。「政和八閩鳥」首次揭示了現代鳥類的身體構型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將以尾綜骨為代表的鳥類重要特徵的出現時間向前推進了近2000萬年,改寫鳥類演化的歷史。 上述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聯合開展,相關成果2月13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封面新聞指出,中國古生物學領域的新發現,這消息讓全球鳥類學家等等了160年!學界普遍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160年前,古生物學家們在德國索倫霍芬(Solnhofen Limestone)的侏羅紀(Jurassic)地層,發現了「始祖鳥」化石。整整160年間,人類還沒有在其他地區的地層中發現侏羅紀鳥類的化石。 2月13日,《自然(Natur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敏團隊(以下稱「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福建省政和動物群發現侏羅紀鳥類化石的研究成果。 該項成果報道了全球最古老的鳥類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確切的侏羅紀鳥類,揭示了現代鳥類的體型結構在侏羅紀晚期(距今1.5億年)就已經出現,該研究將以尾綜骨為代表的重要特徵的出現時間向史前推進兩千萬年,這項成果很可能會改寫鳥類演化歷史。 2023年11月,福建「政和動物群」中兩件不完整的爬行動物化石的發現,是「政和八閩鳥」問世的開端。對於當時的情形,王敏回憶,其中一塊化石僅有部分肩帶骨骼從圍岩中顯露出來,經過對那塊化石長達一年的室內修復和研究分析,研究團隊確定了該化石屬於鳥類。 據悉,「政和八閩鳥」的發現首次揭示了現代鳥類的體型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將鳥類起源時間推進到中侏羅世晚期(距今1.72億年–1.64億年),改寫了鳥類演化的歷史。化石雖然並不完整,但是它保存了很多重要的訊息,其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具有愈合的尾綜骨,這是構成現代鳥類體型的基石。尾骨縮短是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中最徹底的形態變化之一,在鳥類進化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過去的近160年間,人們所熟知的侏羅紀鳥類只有發現於德國晚侏羅世的始祖鳥。但其在進化樹上的分類位置受到質疑,部分研究認為始祖鳥屬於恐爪龍類,而非鳥類。從體型上看,始祖鳥仍然具有和恐龍一樣的長尾骨,與現代鳥類大相徑庭。 王敏表示,基於簡約法和貝葉斯法的系統發育分析均支持「政和八閩鳥」的鳥類分類位置。在進化樹上,是僅次於始祖鳥而最早分化的鳥類支系。如果說始祖鳥的鳥類歸屬有疑問的話,「政和八閩鳥」是目前最確切的且唯一的侏羅紀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