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意空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開悟的人生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第一步,從名色脈輪開始。因為修行是要回到原點,所以要反方向修行,從七識、六識、五識……往回修,然後歸零。所謂歸零,是到第八意識阿賴耶識;修行要修到阿賴耶識,才到靈性,然後再從靈性修到「一」,歸於「一」。當修到「一」時,就是成佛了。 佛經上說:「一即一切」,這個「一」就是盤古開天所畫的「一」。當年這一筆畫下去以後,所有的靈性都下來了,所以說「一即一切」。 萬法歸於一 一即一切法 既然是「一即一切」,那麼「一切即一」就是再回歸到「一」,也就是萬法歸一。所以修行是這樣修的;可是有些人光會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卻完全不懂其中的含義。 輪迴是以順時鐘方向行進,所以修行要以反時鐘方向來修,要一直往回追到過去。名色脈輪是生命的源頭,是我們在母胎中,生命起始的地方,也就是先天。所謂先天,就是過去,所以我們要從名色脈輪開始修,從這個生命起始的地方回去。 我教禪定,第一個教的就是名色脈輪,在專注名色脈輪時,要從專注、到相應、到感覺,最後入定。 名色脈輪就是臍輪,位於肚臍後方再深入進去。如果名色脈輪做得好,胎息也會做得好。所謂胎息,就是入定時的呼吸。禪定的時候,要從胸腔呼吸轉為腹部呼吸,再從腹部呼吸轉為胎息,進入胎息後,還要更深入到全身呼吸。此時,全身的毛細孔都會張開,不用再依賴鼻子呼吸。 當然在這之前,必須要把前面的步驟都練得很純熟,否則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胎息,或是做到全身呼吸、毛細孔呼吸,一定要經過不斷地練習。 特別要注意的是,進入胎息後,就不要再去管呼吸,尤其入定後,不要又忽然想起:「我有沒有呼吸」,那會瞬間出定。因為入定的時候,可能自己並沒有感覺,但還是很清醒,和睡覺不一樣。 如何才能入定?首先,要讓第六意識淨空,也就是沒有妄念,要把現在意識空掉。其次,還要讓更深層、記得很牢固、比較久遠的記載意識也空掉;也就是把潛意識、佛家說的末那識,通通空掉。如果能把這些意識全部淨空,才是真正做到「意空」。 從這裡可知,如何讓身體達到「空」的境界、進入空相?就是不要執著「我」這個人。如果執著於「我」,所有的「貪瞋癡慢疑」都會顯現,但如果不執著,就不會有我執和法執。人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因為我執和法執。 開悟三法印 佛道在其中 修行要先開悟,開悟什麼呢?在佛學上,有所謂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這三法印就是讓修行人開悟的。 第一個法印「諸行無常」,諸行是指人生中的一切變化,這些變化都是無常的,比方今天早上看到某人,也許下午就突然發生不幸、往生了,這就是無常。由此可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到一百歲,死亡隨時會找上門,所以才說「諸行無常」。 第二個法印「諸法無我」,意思是說,當無常來臨時,世間的一切都不是你的,大家要有這種開悟。也許現在的你很有錢、很有地位,或是愛情很甜蜜、親情很幸福,但無常到來時,一切都不存在。所以,從人生的最終點來看,每個人都一樣,什麼也沒有,包括身體。唯一還存在的就是靈性,因為靈性是永生的,所以我們要修行成就,也就是第三個法印「寂靜涅槃」。這三法印,是要讓大家開悟,同時也是修行的重點。 才智本天生 自性原同體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分為「聖、賢、才、智、平、庸、愚、劣」八個層次,我們在用人時,最好先要了解對方的層次,像「聖、賢、才」,是指很能幹的人;「智」是有專業才幹的人;「平」是一般的平凡人;「庸」是比平凡再差一點的人;「愚」是比較笨的人;最差的是「劣」,這種人的劣根性最不好,絕對不能用,說得嚴重一點,這種人就是社會敗類,很難調教,大家在任用人才時,要特別注意。 此外,交朋友也最好是結交和自己一樣的人,或是比自己更好的人,不要比自己還差。比方說,我們都是比較平凡的人,所以希望能結交「平」以上的朋友,等到能力足夠了,再去照顧比我們差的人,或是去改變他們。 可是在我的心裡,和宗教的觀點一樣,都是抱持「有教無類」的態度,因為我看的是自性,並不是看個人好壞,而每個人的自性都是一樣平等、一樣清淨,所以就算有劣根性,我也讓他入門。可是入門以後,要能夠有所改變,否則還是會離開。 當年,世尊在弘法時,如果遇到不聽話或調皮搗蛋的弟子,就請他離開,不讓他聽聞佛法。後來我開始弘法時,因為是普化因緣,所以接受任何人入門,希望大家都能從修行那天開始,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進而成為一個有氣質、人格完美的人。甚至透過修行,一方面增加自己在修行方面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因為開啟了智慧,能夠從「平」的層次提升到「智」,甚至到「才」,成為很有才幹的人。 比方說,你負責管理一間道場,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能幹,不管是接引、推廣、發展組織或安排義工等,都做得很好,不但可以讓道場的新人愈來愈多、組織愈來愈壯大,同時對這些新入門的人,也能夠改變他們,建立正確的修行觀。 其實修行和一個人的人品、氣質一樣,愈往上提升,就要愈謙卑、愈有禮貌,像稻穗一樣,果實結得愈飽滿,就彎得愈低。由此可知,修行絕不能傲慢,否則魔性便立刻上身。因為魔性會在傲慢的時候趁虛而入,如果此時你又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就會讓那些跟隨你的人,或是以後你所教的人,都變成魔子魔孫,也就是魔的眷屬,這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