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性別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巴黎奧運】女子拳擊奪金 凱利夫賽後回應:我生來就是女生

陷入性別爭議的阿爾及利亞女子拳擊選手凱利夫(Imane Khelif)(9日)在巴黎奧運拳擊金牌戰中以5比0完勝中國大陸對手楊柳,壓倒性勝利勇奪女子拳擊66公斤級金牌,讓她的新粉絲陷入瘋狂。凱利夫賽後表示,自己生來就是女人。銅牌是由泰國選手蘇萬納彭(Janjaem Suwannapheng)與台灣「抗癌女拳王」陳念琴拿下。 在2022年世界錦標賽(World Championships)奪下銀牌的凱利夫與台灣女拳擊手林郁婷因捲入性別風波而成巴黎奧運關注焦點。這場風暴不僅占據各大媒體版面,也是社群媒體平台熱議話題。 路透社報導,凱利夫獲得裁判一致判決勝出,是首位贏得奧運拳擊金牌的阿爾及利亞女子,也是自索爾塔尼登(Hocine Soltani)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奪金以來,首位贏得金牌的阿爾及利亞拳擊手。女子拳擊自2012年倫敦奧運起納入奧運。25歲的阿爾及利亞拳擊選手凱利夫擊敗中國選手楊柳,奪得奧運女子拳擊66公斤級金牌,接受現場觀眾歡呼。 25歲的凱利夫說:「這是我的夢想。8年了,我的夢想。我是奧運冠軍、金牌得主。我非常開心。8年了,我辦到了。」「努力了8年,不眠不休。練了8年,真的好累。現在我是奧運冠軍。我好高興。我想要感謝所有前來支持我的人。謝謝大家、阿爾及利亞、還有巴黎的所有人。」凱利夫還說:「這面金牌就是針對我猛烈攻擊的最佳回應」。 回應性別爭議時,凱利夫在記者會上說:「我是女人,跟任何女人都一樣。我生來就是女性,也一直以女性身分過日子,但成功的路上總是有敵人,他們見不得我成功」。楊柳則說:「我替她感到開心。我尊重每一個人,(在拳擊方面)我甚至會向她學習。」 國際拳總IBA與國際奧會IOC的鬧劇讓雙方都顯得很難看,IOC坦承自1999年以來就沒有做性別檢測,只看運動員的護照性別。IBA聲稱凱利夫性別生化檢測未過,卻沒有提出是使用哪一種檢測方式,也沒有拿出可信的檢測結果證據,被IOC斥為空穴來風。無論如何,IBA已經管不到奧運,凱利夫這面金牌是有效的。 阿爾及利亞拳擊女將凱利夫(Imane Khelif)復仇成功,金牌戰5比0擊敗大陸女將楊柳,勇奪女子66公斤級金牌。 比賽現場湧入大量阿爾及利亞觀眾,凱利夫說:「我很高興實現夢想了。」凱利夫開場就以強力的鐵拳逼退楊柳,讓楊柳陷於被動,凱利夫被擊中了也像沒事一樣,楊柳無法發揮技巧,5位裁判在全部3個回合都一致判定凱利夫優勢,也就是碾壓獲勝。 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再次重申,「這不是包容性問題,是一個正義問題,女性有權參加女子競賽,而這兩個人都是女性。」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IOC主席巴赫於當地時間9日的記者會中,再次力挺凱利夫和林郁婷的參賽權,「這不是包容性問題,這從來沒在這一切中發揮作用,這是一個正義問題,女性必須被允許參加女子競賽,而這兩個人都是女性」。 巴赫指出,XX或XY是男性和女性間的明顯區別,並不像那些文化戰爭中的有心人士想描繪得那樣容易,「這在科學上已不再正確,因此這兩位是女性,她們有權參加女子競賽,這與包容性沒有任何關係。」IOC證實,凱利夫和林郁婷都遵守了參賽規定。當記者問及,IOC是否重新考慮性別問題時,巴赫表示,「如果有人向我們提出一個科學上可靠的系統來區分男女時,我們會是第一個採用的人。」 巴赫強調,「不可能只是看著一個人就說『這不是女人』,或者成為一個具有高度政治利益組織利用來毀謗運動的犧牲品。」 巴赫也說,2028年洛杉磯奧運是否還有拳擊賽事,將於明年上半年作出決定,「若沒有可靠的夥伴,IOC就不會在洛杉磯奧運安排拳擊比賽」。

簡秀枝/性別、權力與科技議題台灣館登場!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9日傍晚,隆重開幕。藝術家鄭淑麗新作品《3X3X6》,在性別、權力、數位的議題中,把異質多樣化的台灣當代藝術能量釋放,讓世界看見台灣。5月24日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實施日子,此時此刻在威尼斯雙年展熱季中,這個直搗性別問題核心的展覽,倍添意涵。台北副市長蔡炳坤千里迢迢飛抵威尼斯,代表柯文哲市長,表達對藝術家、議題與台灣館的關切與祝福。文化部次長丁曉菁、台北文化局長蔡宗雄、駐義大利代表處李新穎公使⋯都親自出席開幕。國際策展人、藝術家、收藏家,冠蓋雲集、熱鬧登場。被稱為數位游牧者(digital nomad)的鄭淑麗,知道威尼斯台灣館所在地普里奇歐尼宮,前身是威尼斯監獄,自16世紀至1922年都是監獄使用,她以最接地氣的方式,以《3X3X6》為作品主題,因為3X3X6正是西方囚禁「性犯罪」和「恐怖分子」的標準化監獄建築結構,3X3平方公尺大小,24小時由6個攝影機監視。鄭淑麗審查歷史資料,揀選10件因性別或性歧視而被監禁的主題案例,採用跨龐克科幻、酷兒和反殖民想像去駭入性史,並同時駭入當代監控科技。當然,鄭淑麗透過這個展覧,也提出她的大哉問,「究竟科技是帶來解放,還是消滅自我?」饒富意義,引人深思。冷調龐克髮型、黝黑眼線,鄭淑麗一身潮裝,她中英文雙聲帶發言,表達觀察現代社會問題的嚴肅性,凸顯、也墊高台灣在國際藝術展演舞台的參與及貢獻成就。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形容鄭淑麗是最不像藝術家的藝術家,更推崇鄭淑麗是全球網路藝術的先驅,完整的國際經驗與豐沛的創作網絡,更是台灣館成立20年來,推舉單一藝術家參展以來的第一位女性藝術家,彌足珍貴。而威尼斯台灣館,是非常重要的國際藝術平台,成軍20年來,結交的國際友誼,展現台灣當代藝術能量,功不可沒。截至5月9日止,台灣館已吸引逾千名藝術圈具影響力之專業人士、知名評論、學者及國際頂尖藝術家齊聚參與,包括英國蛇形藝廊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法國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館長艾瑪.拉維涅(Emma Lavigne)、美國紐約Performa雙年展創辦人羅絲莉.戈爾德伯格(RoseLee Goldberg)、日本森美術館主席森佳子(Mori Yoshiko)及館長南條史生(Nanjo Fumio)、知名藝術藏家烏利.希客(Uli Sigg)、美國亞洲協會博物館現當代藝術策展人雲翠蘭(Michelle Yun)、韓國光州雙年展基金會主席金宣廷(KimSun-Jung)、香港M+美術館資深策展人皮力、印尼馬來世界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亞倫.西托(Aaron Seeto)、本屆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林宏璋、2016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馬汀.圭納德林(Martin Guinard-Terrin)、藝術家謝素梅(Sumei Tse)、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等,以及泰德美術館、澳洲4A亞洲當代藝術中心參訪團。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覽將持續展出至今年11月24日,在長達半年的展覽期間,台灣館展出作品的精密設備維護將由HTC旗下推廣VR藝術的VIVE Arts贊助。在展覽閉幕後,北美館將舉辦返臺座談會,邀請館方展覽團隊、以及本屆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所贊助「藝術行政人才培育計畫」實習生與談,分享海外辦展交流的精采見聞。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