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心燈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能夠見性,要見性,第一步就是要清淨;要清淨,必須要能夠放下,而且是真正地放下;能夠真正放下,才能讓身心真正解脫。所以在還不能真正放下的時候,還有業力的時候,就要趕緊把我們在娑婆世界的每件事都做好。 所謂把每件事都做好,就是平時要養成一個習慣,今天能夠完成的事,就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以後。我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已養成這個習慣,今天的事不會拖到明天,今天的功課一定今天完成。把事情完成以後,這件事情就空了,就不會有心結,心裡不會有壓力,就會很自在。所以當自己不自在的時候,要想想為什麼不自在,找出原因去解決它或完成它,就可以撥雲見日。 心戒三昧淨 心空光明現 所謂清淨,是要了斷我執和法執,了斷「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我相就是「我」什麼都好,「我」什麼都有,等到沒有的時候,就起瞋心、嫉妒心,就會撥弄是非。所以修行人要「身、口、意」三昧清淨,清淨就從這裡開始,尤其守口很重要,雖然我們沒有這個心,可是話一出口就會造業。 身口意清淨以後,慢慢就會有智慧,慢慢就會有靈感。身口意不清淨,表示心亂,心亂永遠不會有靈感,永遠找不到心靈,永遠找不到自性這條路。 世尊說,「所有眾生都具足佛性」,佛性是什麼?「性」是指道路,所謂自性本空,空是虛空,一個空間,共有的道路,要通往自己心靈的道路,一條光明的大道,這條大道就是性。 所以見性(見到自性)不是成佛,只是你找到了這條明路而已,至於你要不要走上這條路,那是你的事,你要走,才能找到自己,才能見證自己的心靈,找到本來的我;如果不走,還在那裡玩耍,連門都不入,那見性了也沒用。 舉例來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發現」就等於見到自性,哥倫布在茫茫大海中發現了一個小點,這個小點就是陸地,於是他把航行目標指向那個陸地,等到登上陸地以後,才知道陸上的境界是什麼樣子。所以「發現」是知識、是智慧,到達目的地、到達彼岸就是境界。 所以我說「智境同輒」,人和車輪一樣,要同步,智慧到哪裡,境界就到哪裡,這樣才一致,才是自己修行來的,不是聽別人告訴你什麼是緣起性空。 當年世尊從雪山下來,全身沒有力氣,後來喝了牧羊女的羊乳,恢復體力以後,就不再回雪山修行了,因為他覺得苦修沒有用,跟隨他出宮的五個隨從以為他不修行了,便離他而去,可是他並不是放棄修行,而是要換另一種方法,因為苦修只是磨練自己,降伏自己的心,這個心就是意念,但降伏意念還是到不了心靈的境界,於是他沿著河,來到一棵菩提樹下禪定,發下大願:「我今天如果不成就,就死在這棵樹下。」 發了這個大願、這個大菩提心以後,他就開悟了,原來眾生都有佛性,如果沒有放下一切,就找不到這條光明的路,這才證到了緣起性空。 世尊是自己證到了緣起性空,但現在的修行人卻是從經典上看來的,或是聽聞法師說法而來的,不是由自己證得,就好比別人把種好的果實拿來給你享用,並不是你自己種的,所以你不知道該怎麼種出這個果實,當然你有錢可以再去買,但萬一有錢也買不到呢? 所以很多修行人都把「果」當成「因」,當成是自己的成就,這是不對的;應該是得到這個「果」以後,要自己去見證、去證明它,所謂證佛之道,就是要見證,把所見、所聞、所看、所講的,去證明它。 所看所想是知識,我們要去證明它,證明以後,便得到真正的智慧,這就是智境同輒,是我們證得的智慧。 明師點心燈 照亮菩提路 再舉一例,牆上的電燈開關只要一開,燈就亮了;一關,燈就滅了,很簡單,但這是別人做好的開關,我們只要去使用它就好了。冷氣也一樣,遙控器一按就開了,再一按就關了,都是別人做好的,是別人花了很多心血的成就,如今讓我們來享受這個成果,這是別人給我們的成果,所以不要認為很簡單,應該去想想,如何才能讓燈發亮。 我再舉個燈泡的例子,這個例子與成佛有關。我們都知道燈泡有個玻璃外殼,殼裡面是真空的,真空裡面有燈心(鎢絲),這個燈泡就好比我們的色身,我們的「心、意、身」,生理(物質)和心理(精神),都是這個玻璃殼;殼裡面的真空就是性、自性;而每個燈泡都是一樣的,就是法性,都通往燈心,這個燈心就是我們的心靈,所以性是心靈之表,這個玻璃殼就是性的表,也是性的體、性的外衣,一層一層的,所以說「性本空(真空)」,見性以後,才開始起修,這時你會有很多智慧。 所以師父一直給大家智慧,讓大家清淨;因為清淨才能見到智慧,才會有靈感,才能看到最究竟。 等到見性以後,就是師父的工作,我讓你發光,就是佛果,讓你成佛;這種光就是佛光。 這是很淺的例子,以後想不開的時候,就去看看燈光,想想自己為什麼還沒成就,是不是讓空氣跑進去了,那當然不會亮;或是師父給你的光被你一把怒火燒掉了,受不起這個功德、這個大福報,要這樣去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