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張作霖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曹若梅/張作霖死亡事件探秘

「報告大帥,京奉鐵路沿線駐紮了眾多的日本關東軍,這幾天戒備森嚴,氣氛詭譎,我們還要如期啟程嗎?或是改乘汽車?」張作霖的幕僚面色凝重,張作霖也沉思不語。這時是民國17年6月,蔣中正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勢如破竹,張作霖不願意困守在北京,勢必得返回老家東三省,繼續當他的『東北王』。 「坐汽車要顛簸數日,實在辛苦,沿途僻靜也不安全。咱們不管日本人了,還是搭火車走吧!」張作霖終於下了決定,但是心裡忐忑,把出發的日期一改再改,還故佈疑陣讓家眷先行,自己再秘密上車;不過,這一切布局都沒能逃過日本人的監控,大帥的專車於6月4日清晨行經皇姑屯三洞橋時,120公斤的炸藥轟然爆炸,黑煙直衝雲霄高達200公尺,三節車廂當場炸翻,張作霖被火速抬回大帥府醫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日本關東軍立刻在事發現場進行調查,找到兩名已經罹難的可疑份子,一個人手上拿著蘇聯製造的手榴彈,一個人口袋裡放著國民革命軍的信箋。但是,中外媒體爭相報導,這兩個人並非兇手,只是日本人安排的替死鬼,因為,30大袋的炸藥,兩個人怎麼可能搬得動呢?而且,關東軍還在周圍埋伏了刺刀隊,防止大帥死裡逃生,務必要將張作霖置於死地。 張作霖真的被炸死了嗎?慘案發生之後,大帥府裡醫護人員忙進忙出,對外宣布:「大帥傷勢嚴重,正在全力搶救。」這個訊息讓日本人迷惑不已,不斷的派人前來表示關切,只見大帥躺在臥室的床上一如往昔,頭臉都纏滿了紗布,張家人各個神色緊張,卻未見哀戚之色。 數日之後,大帥的幾房妻妾還打扮的花枝招展,神態自若的陪著日本友人喝茶聊天。「大帥的情況日趨穩定,感謝各位關心啊!」「哦!是這樣嗎?大帥還不能起身吧?」日本人不免懷疑。「暫時不能;不過,他已經可以睜開眼睛了,神智也很清楚。」這時門鈴聲響起,原來是眼鏡行的師傅來了。 「您來的正好,大帥頭上纏了幾層紗布,原來的眼鏡架不合適了,得麻煩師傅調整一下,大帥還想看看公文呢!」於是,張家人招呼著師傅進入大帥臥室。日本人仔細的端詳這一切,相信張作霖真的在進行療養,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帥在事發當晚就已經傷重不治,氣絕身亡,得年53歲! 張府之所以大費周章的隱瞞,就是怕日本人趁機出兵,侵占東北三省,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可是台灣的數十倍之大呢!張家人秘密安排大帥的長子張學良火速趕回老家,等到局勢穩定了,才在6月21日發布大帥的死訊,確實讓日本人措手不及。『少帥』張學良接掌了父親的百萬雄兵、武器工廠、金融以及教育體系,給了日本人當頭棒喝,終究還是被張作霖給耍弄了。 日本軍國主義在20世紀初期興起時,已經把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東北,當作是既定的目標。『東北王』張作霖的聲勢如日中天,日本人既想與之合作,又擔心他不肯乖乖就範,雙方爾虞我詐的周旋了二十多年。 「大帥,這是關東軍對東北的開發計畫,請您過目。」「密密麻麻的一大篇我看不懂,你們都知道,我只讀過三個月私塾,大字不識得幾個,現在別來煩我!」「是是…,我們修改精簡些再來請示大帥。」日本人勉為其難的陪著笑臉。日本人前腳剛走,張作霖立刻正色說道:「這批人不安好心,想打東北的主意,我們是寸土不讓,絕對不能令其得逞。」 可是,日本軍閥的勢力強勁,張作霖並不願正面衝突,只能虛以尾蛇,當日本又提出『新滿蒙五路條約』時,張作霖確實深覺棘手。「你們說說看,這該怎麼辦?」「大帥,這五條鐵路一旦建成,日本人就完全掌控了東北,我們豈能輕易答允?」「大帥,日本人步步進逼,糾纏不休,您也得罪不得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可說是一籌莫展,張作霖只好下令,擇日再約日方談判。 「你們這五條鐵路牽涉到奉天(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省份的主權,現在是民主共和的時代,不是我一個人說了就算,你們得徵求這三省議會的同意才行。」張作霖的說法頗為合理,日本人看到大帥在條約上批了一個『閱』字,也十分欣喜的點頭同意;可是,等到他們東奔西跑的尋求支持時,才發現又上了大帥的當,各省互相推託、延誤,公文是四處傳遞卻一事無成,日本人怒不可遏,又回頭找張作霖理論:「大帥,您不是簽字同意動工了嗎?」「誰跟你說我同意了?我寫的是『閱』字,意思是知道這件事了,你們懂不懂中文啊!」日本人被罵的是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氣急敗壞的拂袖而去。 沒想到就是這個『閱』字引來殺機。「張作霖完全不聽使喚,我們必須再扶植一個可受掌控的傀儡取而代之。」日本人處心積慮要除掉張作霖,終於引發了『皇姑屯事件』。但是,正如張家公布張作霖生前所做的分析,清末民初的東北形勢複雜,張作霖的崛起確實得到日本襄助,他由一個地方保安隊隊長,周旋在日本、俄國、清廷、民初的各個派系軍閥中,逐步發展成為勢力最強的軍閥,這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張作霖認為自己跟日方的往來是與狼共舞,處處是危機,他雖然與虎謀皮,卻沒有為虎作倀。他經常告訴家人:「我總以國家民族為重,對日本沒有絲毫退讓。」張作霖傳奇性的一生,在皇姑屯事件中劃上句點,也留給後人許多探秘的空間。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