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年輕人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年輕人花錢買時間 大陸「上門經濟」打開發展空間

懶得煮飯卻有客人要來家裡吃飯?想做美甲又不想出門?貓狗該洗澡了,又嫌麻煩?關於這些問題,只要有錢,自然有人可以代勞。大陸的「上門經濟」(台稱到府服務)正在趁機興起。 據陸媒《瀟湘晨報》報導,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一些年輕人對時間和效率的需求越來越高。「上門經濟」逐漸成為都市年輕人的新選擇。 從「上門美甲」到「上門餵養」,服務不僅簡化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也為服務業創造新的職業機遇。 《瀟湘晨報》以一位在長沙工作的劉姓年輕女性白領為例,「以前為了做美甲,得擠出周末的時間去美甲店排隊,但現在網上只需要確定好款式,線上和美甲師溝通好,她就會按時上門服務。」既節省了時間,又避免了外出的麻煩,她對此非常滿意。 除了個人服務之外,「上門經濟」還服務到了家庭日常生活中。針對養寵物人士推出的「上門餵養、美容、陪貓玩、代人溜狗」等多項服務,就解決了許多寵物主人因為出遊、返鄉、出差而無法照顧愛寵的問題。 「上門經濟」在大陸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艾瑞咨詢數據,中國家庭服務領域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約為909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到2.12兆元。 「上門經濟」對有需求的人十分便利,同時服務業打開了發展空間。從事上門餵養寵物工作的蕭女士表示:「上門餵養不僅可以讓我滿足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還能賺取收入,興趣與賺錢雙贏」。 另外,「上門經濟」受歡迎,也促使一些傳統行業開始轉型。如一些傳統美容院、寵物店、飯店等,紛紛推出了上門服務項目,以適應市場變化。 隨著消費者對服務品質要求提高,越來越多的服務業開始注重品牌的建設和口碑。在社群網站上,不少上門服務者會推出自我推薦影片來分享工作心得和服務成果,一步步找出濳在的顧客群。

貓狗失寵?中韓年輕人開始流行養「寵物石頭」了

據《半島都市報》報導最近,一篇《如何收養一隻寵物石頭》的分享在社群網站吸引了超4萬人按讚。 養寵物石頭不僅開銷低,還能陪伴和防身。這種新風潮在國大陸、韓國的社群網站搜索「寵物石頭」可以發現,網友上傳了各種各樣「長眼睛」的石頭,模樣十分有趣。 這些「寵物石」可以穿戴衣物和飾品,甚至有專門的表情貼畫來表達心情。這些石頭有些在度假,有些在過節,有些是電腦邊上的工作搭子,還有一些與其它手辦組成了一大家子,擁有精緻的房間。看似無厘頭的方式,卻讓網友有著療癒又放鬆的感覺。 網友分享他養石頭的故事,我說我在養石頭,我爸問我:「那這個石頭在它的世界裡代表了什麼?我答:「什麼代表了什麼,我就養它啊,寵物。」我爸沉默一會兒,然後說:「哇,太顛覆我的認知了」。 養石頭?養石頭!我找到最適合我的寵物了!還有網友養「芒狗」,給芒果核做髮型;養石頭,給它洗澡、擦護膚乳;養樹枝,養牛油果核……。 年輕人這些「新型寵物」他們有自已的一套道理。因為,「石頭不用餵,也不會死,擺在精緻的籠子裡面,雖然不會出聲,但是也省事」。

大陸年輕人旅遊目標變了 博物館反成「打卡」熱點

大陸「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多地博物館「一票難求」。今年的暑假裡,最熱鬧的不是商場,反而是博物館,有網友開玩笑說:「不在博物館,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越來越多的人把博物館當做必去的「打卡點」。 據中新網報導,在貴州省博物館入口處,進館人群排成長隊,許多年輕人推著行李箱進館;展館內人頭攢動,有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父母,有打扮時髦的情侶,還有牽著老人的孩童。 「博物館近期日均接待觀眾數量1.5萬人次,其中60%為外地遊客。」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說,貴州天氣涼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避暑旅遊,逛博物館的遊客大幅增加,為此暑期每周六閉館時間延長至21時。 大陸文博熱方興未艾,很多博物館打破「周一閉館」的國際慣例,有的開啟夜遊模式或延時下班。「博物館的熱度,至少在這幾年裡沒有問題。」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龔良說,年輕遊客已成為博物館遊的主力軍,現在南京博物院進館人群中70%是年輕人。 博物館暑期晉升旅遊「頂流」項目後,深圳、重慶、杭州等地博物館取消預約機制,如深圳博物館自7月22日起實行免預約入館,觀眾到館後通過安檢即可入館參觀,無需提前預約。 「中國博物館事業發的熱度背後,我們更需要關心的一個問題,怎麼能夠讓中小博物館也火起來。」龔良說,中國還有很多博物館,其中不乏有特色和個性的中小博物館。 據統計,2023年中國新增備案博物館268家,博物館總數達6833家。一邊是遊人如織的熱門博物館,一邊是無人問津的小眾博物,如何讓博物館從「冷熱不均」到「百花齊放」? 龔良認為,要讓中小博物館也有好的原創展覽以及文創產品,「可以依託大館和文創公司,大家一起來進行合作,一起把展覽、文創產品、教育活動做好。」

麥當勞漢堡、大薯和飲料518元 通膨困擾美國年輕人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高中教師凱文·羅伯茲回憶,幾年前他花10美元(下同)就能從「五兄弟」漢堡店(Five Guys)買到一個培根芝士漢堡、一份薯條和一杯飲料。而如今,當他再走進這家快餐連鎖店時,單是漢堡加薯條(不含飲料)的價格就比之前的兩倍。 羅伯茲表示,他現在把吃快餐「當作一種難得的享受」,「快餐價格上漲,成了我在家做飯的最大理由」。像羅伯茲一樣失去「快餐自由」的美國薪水族大有人在。也有美國民眾抱怨麥當勞太貴,男子只買漢堡、大薯和飲料就花費16.1美元(約518元台幣)。 《紐約郵報》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揭示美國麥當勞門店產品價格在過去10年的飆升程度,令人觸目驚心。曾經人人吃得起的快餐對普通美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但因為頑固的通貨膨漲,意義已經變味。 以麥當勞經典單品雙層吉事漢堡為例,2014年的平均價格為1.19美元,現在卻賣到3.19美元,漲價幅度高達168%。其他單品也都在漲,奧利奧麥旋風冰淇淋比10年前漲價88%;中號薯條漲價138%;最離譜的是麥香雞漢堡,10年內價格漲了近兩倍(199%)。 麥當勞的漲價,只是通漲問題反映在美國眾多快餐品牌上的一個案例。美國理財網站「財經熱點」的研究發現,「大力水手」(Popeyes)、「塔可貝爾」(Taco Bell)、「小辣椒」(Chipotle)、「吉米·約翰」(Jimmy John’s)、Subway等很多美式快餐連鎖品牌的產品價格也都漲了不少。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 2014年至2024年間,「大力水手」「吉米·約翰」和Subway的產品價格分別上漲了86%、62%和39%。 對於美國一些知名快餐連鎖店來說,低收入顧客的流失意味銷售疲軟,可能導致利潤顯著下降。和快餐店一樣,曾經價廉物美的休閒餐廳也因為顧客漸少而感受到了陣陣涼意。咨詢公司「收入管理解決方案」發布民調結果顯示,年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美國人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減少了快餐消費。約有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減少去快餐店和休閒餐廳的次數。 新冠疫情暴發後,為了挽救因自身抗疫不力和政策失誤造成的經濟頹勢,美國倚仗美元霸權大肆「印錢」「撒錢」,將通膨推高到40年不遇的峰值。「吃飯問題」困擾美國年輕人,相比之下,收入有限的年輕人受通漲影響更深。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與咨詢公司「代際實驗室」日前聯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54%)美國年輕人表示,吃飯成本是他們最大的財務負擔。 調查發現,過去幾年包括外賣餐食在內的食品價格在美國普遍出現大幅上漲,而年輕的打工者往往收入較少,食品費用等必要支出在他們的總體預算中會佔據更大的份額。同樣在持續上漲的房租相比,人在平日更容易感受到食品價格的上漲。 事實上,「食品通膨率」已經超過了整體通漲率,過去四年,食品價格上漲了25%,而所有商品的價格平均漲幅為21%。 美國廣播公司最新進行的民調顯示,在離今年總統大選還剩不到半年之際,「漲價」仍然是美國選民擔心的首要問題,多達85%的受訪者擔心通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