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展覽
已找到 14 則相關結果
台灣女演員米凱莉個展「愛從心出發 米凱莉愛的個展」,即起在台北101開幕,展覽將持續至9月13日。此次展覽為期兩周,共展出米凱莉22幅充滿童趣風格及療癒感的色彩繽紛畫作。 米凱莉表示,此次展覽主題「愛從心出發」旨在表達她對家人的深厚愛意。她透露,此次展覽的靈感源自她對兒子的愛,而父親也期望能看到自己的個展。但疫情讓原計劃被迫中斷。疫情後,父親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今年已不幸離世。米凱莉希望透過這次展覽向父親表達:「我終於做到了!」 婚後,米凱莉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在繪畫上,她的作品主要以昆蟲、動物和花草為題材,充滿深刻的寓意。她的兒子自3歲起便與母親一起學畫,展現出相當的天賦。米凱莉透露,兒子非常喜歡昆蟲,常用書本研究昆蟲的構造,因此在繪畫時常表現得非常細膩。 在婚後,米凱莉選擇低調生活,將重心轉向藝術創作。她的畫風以大自然為主題,色彩大膽而瑰麗,風格獨特。她的作品曾在北京、重慶和成都展出,受到了眾多畫迷的喜愛,並被中國大陸列為當代新生代藝術家。 除了藝術創作外,米凱莉在演藝圈也有著不俗的表現,曾參演過如2006年電影《天亮以後不分手》、2012年電視劇《愛啊哎呀我願意》以及《你有上大學嗎? 》《雙響炮》…等作品。
部分畫作需要一些歷史或文化基礎較能理解,有些畫家、雕塑家的藝術創作則較需要有先行條件。這些時候,先閱讀展覽上的解說,有助於提升對展品的理解。 【文/鍾宜龍】相信多數人都有這種感覺:走進美術館,好像瞎子摸象,什麼都看不懂。對於「藝術」總是抱持著一種莫名的距離感,有些畫作怎麼看,就是看不懂它在表現什麼。 實際上,在「欣賞」藝術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有既定的認知,這些認知通常比較趨近於社會常用的邏輯,不論是視覺或是聽覺。但是藝術本身未必是跟常態社會有直接牽連的。看看以下五點,你就能知道該如何「了解藝術」了! 閱讀展覽序言: 通常中、大型的展覽,在觀展之前都會有直條DM可以拿取(服務台、售票口等等),這些DM上面,會寫出當前展覽的作者,以及展覽簡介。別小看展覽簡介,其實展覽簡介在觀展過程中,佔據了很重要的角色。這類型的小介紹,通常包括了作者思考、理念、還有創作邏輯等等,看完之後,通常就能夠明白作者的創作意圖了。 小小休息,清空腦袋: 說到清空腦袋,其實沒有想像中來得困難;為了專心沈浸在展覽裡面,你需要不受外界打擾、並且感受展場的舒適。通常美術館的環境都是相對安靜的,比如台北市立美術館、奇美博物館都是很好的空間,在這些空間裡面,嘗試沈澱自己,把腦袋清空吧。 作品大於簡介: 觀賞的時候,可以認真也可以很放鬆。但如果你並沒有非要上歷史或哲學課的話,可以先觀賞作品本身的繪畫內容,不要太快讀文字。繪畫內容在一幅作品中始終還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已經閱讀過展覽介紹,那多數情況下,你都能套用同樣的邏輯來理解作品。 認識作者: 許多畫作通常會藏有某些特色,例如畫家愛用的色調,或者經常使用某種構圖、人物的四肢偏細長或者粗壯等等;這些都是很容易辨認出作者的元素;但如果想要更深入認識這些創作,也可以選擇先認識作者,不論是作者發表的作品理念,又或者作者在Facebook上的閒話家常,其實都是認識作者以及作品的一種方法。 轉換思考: 這跟「清空腦袋」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可能更困難一些。如果你看的是畫作或者雕塑,那你一定要有一個觀念,人像未必要像人、風景未必要和煦美麗。有時候,欣賞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發揮你的想像力,或許更能讓作品活過來喔! 較為魔幻、虛構的作品,著重在作者體現的創意及自由想像,用較輕鬆的心情欣賞,帶入個人理解也別有一番趣味。 由於現代創作媒材更為多元,藝術展覽也越來越區分為許多類型,觀賞展覽也未必要有精確的理解。畢竟,藝術創作本身,比起傳達,有更多的成分是觀賞者自身的理解,而這些理解同時也是創作的重點,一個吸引人的作品,會被更大量的解釋,也會因為被解釋而成為觀賞者的內涵。在觀展時,除了四處瀏覽,也別忘了抓緊要點,可以更有效深入展覽內涵喔!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新疆樓蘭博物館幾年前曾經與台北歷史博物館合作,將珍貴館藏飄洋過海送來台灣展覽。 歷史博物館經常是國外特展的展出場地,除非手頭的事情忙到過了展出日期,否則一定會去看展覽,新疆的展出還沒有開始就蠻期待,因為想到新疆立刻就會想到高中時讀的歷史地理,腦海裡就是大隊的駱駝商旅橫跨沙漠的景象,果然展出時參觀的人潮極為踴躍。 進場之前完全沒有任何概念可能會看到什麼樣的文物,這樣也好驚喜會更多,果然進去之後有了很不一樣的觀展經驗。 之前許多歐洲文物展大多是繪畫(油畫居多),剛開始摸索看畫展時,頂多的視覺經驗是色彩,稍微懂一點時看畫的主題與個人風格,更懂一點時就會看他的構圖以及當時畫家所處的社會與時代,還有畫家創作此畫時的年齡(生命成熟或面臨改變時會超越之前的風格)。 但是新疆文物展帶給我的是震撼與對人類文明的深深地尊敬,樓蘭女這具3800年前的乾屍,自然是最吸睛之處,我駐足良久,難以相信這位女士已有3800年歷史,頭髮與面龐還在,旁邊還擺放了幾個樓蘭當時墓葬用的船型棺木,當時他們已懂得如何保存屍體,船型剛好裹住屍身,外面用一個剛剝下的牛皮把整個船包住,由於牛皮有氣孔,時間久了皮乾凅之後整張皮緊緊裹住棺木,再加上羅布泊乾旱,才得以保存至今。 接著是他們的服飾與靴子,衣服樣式以今日來看毫不遜色於當今的流行服飾,色彩鮮豔好看(如果你想到這是3800年之前的衣服),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編織與染色手法,顏色依舊完整只略為陳舊(自己的舊衣服還沒有這麼好呢!)。 還有就是他們的鞋子與靴子,靴子跟今日的時尚款沒有太大差別,平底鞋的製作可能考量到沙漠地表的風沙,整個鞋頭與鞋後跟都比較高,兩款鞋子的手工尤為精巧,平底鞋好像是用粗麻編織的,看起來好像一雙時尚精緻希臘或羅馬的夏日涼鞋。 這些都是生活的證據,他們根據居住的地理環境與資源,憑著經驗與智慧極大化的創造了文明,好精彩! 每個展廳中間的玻璃櫃置放了與漢族來往的條約,還有他們生活裡的租約,銀錢來往的借據等等。 新疆與中亞文明接近,如果未來想要體驗「絲綢之路」的旅遊,中亞五國計劃推出「絲路簽證」吸引更多外國遊客。 此外,五國還準備形成地區一體化合作,促進貿易與解決共同的問題。 不久之前中亞各國還在沿著共同邊境挖壕埋雷。 現在他們計劃建立一個歐洲式的免簽旅行區。 推出前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絲路簽證」是一項長期的抱負,這些國家最近才對自己的公民開放邊境,並開通直達交通線路。烏茲別克斯坦從今年2月開始向45個國家的公民提供入境30天免簽待遇。 以中亞的標準來看,這個舉動意義非凡。中亞是一個保守的地區,以拖沓的改革和緩慢的發展速度而聞名。 在數十年的相互猜疑和拒絕相互貿易後,中亞各國在過去兩年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接觸與合作,以及攜手解決共同問題的意願。 這些共同的問題包括:安全問題,例如,南邊阿富汗飽受戰亂,本地區國民加入恐怖組織,以及諸如水資源的獲得等環境問題。通過吉爾吉斯斯坦將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與中國的鐵路連接起來,將可以從中國南京經由烏茲別克斯坦,直通德國杜伊斯堡。 它將讓中亞重新活躍起來,這裡曾經是連接歐洲和遠東的絲綢之路的樞紐,中亞將重現昔日的輝煌。
2019年康橋國際學校新店秀岡校區師生美展於5/4(六)上午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六樓熱鬧開幕展出,今年以《熱情揚藝 Meraki》為主題,MERAKI 是希臘文,用來描述用靈魂、創意及愛,一心一意從事著某件事,而這個字完全代表了這次展覽的創作者們在創作時的態度。為期7天的展覽,將展出高達170件7~12年級的學生及師長作品,展出內容不僅創作媒材多元,創意發想更是令人驚豔。悠揚的樂聲,搭配著變化多樣的創作作品,這一場美展很不一樣。開幕典禮上,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校長徐文淞表示,多年來康橋一直支持著孩子的每個夢想,在藝術領域上也給予極大的支持與舞台,不論你喜歡美術、音樂還是舞蹈都能有很棒的學習與展現。而在康橋強勁的藝文團隊及藝文老師的協助下,康橋的孩子在藝文領域都有很棒的發展,歷年來都有多位同學申請上很棒的國內外藝術大學,如New School-Parsons School of Design、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等。長時間的籌備,作品反覆地一再檢視,為的就是能呈現出最好的一面,這次的作品大多為同學們在校內「一人一才藝」各類才藝課程的成果,包含水墨畫、攝影、素描、繪畫等,非常豐富多元。而老師們的作品也不遑多讓,各種主題的畫作、攝影、書法…讓這場展覽更加豐富。從作品上可看出,康橋學生發揮心中想法、突破自我,找到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作品,讓自己擁有更多元化的風格,不再侷限內心的感受。2019康橋師生美展展現出校內師生充足的創作能量與無限創意,每個作品都有不一樣的故事與靈魂,康橋期望透過各式舞台的提供,讓熱愛藝術創作的孩子,天賦不被埋沒,興趣得以發展,夢想可以實現,5/4~5/10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期望大家共襄盛舉,給學生的熱情與創作一個正向的鼓勵。
日本近年掀起臺灣熱,但除了珍珠奶茶和小籠包,臺灣其實還有更多常民文化值得深入探索。今年文化部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等單位以民俗與日常為主題的虛實跨界數位體驗,出擊日本網路文化祭典「2019 NICONICO超會議」,該會議今年於4月27日隆重開幕,文化部打造「超臺灣」館,讓日本民眾跨越地域疆界,體驗臺灣在地文化。「NICONICO超會議」是由日本規模最大的影片社群網站「NICONICO」所主辦的實體活動,今年已邁入第8年,每年吸引約15萬人參與,網路直播觀覽人數超過500萬人,展覽主題包含日本傳統、電玩、動漫、音樂、舞蹈、角色扮演、料理、鐵道、政治等,為日本網路文化的大熔爐,亦是先進展示技術發表的重要場域。文化部表示,今年「超臺灣」館設置「超機車」、「超廟會」二大展區。臺北橋最有名的景象,是上下班尖峰時段的「機車瀑布」。2016年曾獲日本外務省第九屆國際漫畫賞優秀賞的李隆杰,在〈愛在機車之海〉漫畫中描繪機車引進臺灣的百年歷史,以及都會中機車陣穿梭的壯觀畫面,本次「超機車」展區以宏碁最新推出的微軟混合實境頭戴式顯示器Acer OJO 500,搭配實體機車裝置與環境特效,讓民眾化身騎士,360度陷入臺灣的「機車瀑布」奇景。「超廟會」展區則重現漫畫《神之鄉》中的桃園大溪關公誕辰遶境慶典,結合生祥樂隊重新編曲及演奏的〔風入松〕、〔火神咒〕等北管曲牌,以及動作偵測技術,推出廟會體感音樂遊戲。民眾穿上大仙尪仔布偶,踩著廟會僮仔的步伐,親身體驗臺灣傳統祭典陣頭表演的趣味!除了二大展區外,亦在舞台展現「超廟會」活動,由臺灣陣頭表演代表團體「九天民俗技藝團」與臺灣人氣角色扮演玩家Ely,攜手呈現最具臺灣特色的「官將首」和「電音三太子」演出,表演者以鮮明臉譜與服飾、生動的身段姿態,交融著傳統文化與次文化風格,再結合擴增實境(AR),展現氣勢磅礴的聲光效果,讓網路直播與現場觀眾欣賞令人驚豔的臺灣文化之美。此外,臺灣VTuber先驅「虎妮好朋友」及歌手「空」(KON),也在舞台區合體開講「臺日大不同」,例如中文漢字與日文漢字同形而意義不相通產生的誤會、日本人來來台最夯的拜月老求姻緣及擲茭、臺灣機車文化、珍珠奶茶等,來自二次元的角色將與民眾現場真實互動,帶出最道地的臺灣。文化部指出,該部近年來與中研院合作,推動本土漫畫月刊《CCC(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創作集》,讓文史工作者、漫畫創作者共同開發題材,將臺灣歷史、民俗、生態等題材,轉譯臺灣文化資產,並嘗試各種形式的跨域共創,打造一源多用的臺漫IP創新發展;而此次在「超臺灣」館現場也將展售《CCC創作集》系列漫畫單行本日文版,以及臺灣創作者授權日本發行之出版品、紀念品,以及由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授權日本Hobby JAPAN出版的《臺北歷史地圖散步》日文版等。為了加強優質臺灣作品輸出,文化部也針對外國出版社,提供授權費及翻譯費的補助,並建置「Books From Taiwan」網站,提供出版品部分章節英語試譯等資訊,鼓勵小說、非小說及圖文等臺灣原創作品之翻譯出版。「NICONICO超會議」為日本網路文化的大熔爐,亦是先進展示技術發表的重要場域。「超臺灣」館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創作內容,以新媒體助攻,讓臺灣的特有民俗與日常綻放新光彩,與日本展開軟實力文化交流,「超臺灣」的二天展出全時段皆在「NICONICO」進行網路直播,兩日觀賞人數超過4萬人次。
趙春翔四月展覧在即,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先作熱身操。惜才愛藝的尊彩畫廊余彥良與陳菁瑩夫婦,連續4年帶著趙春翔作品到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展出,對延續趙春翔市場熱度,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尊彩畫廊,在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中,加大展場面績,又精選的趙春翔4幅作品參展。其中,1幅是70年代受到立體派幾何觀念啓發下的實驗創作,變型大嘴鳥,交曡成趣;另3幅完全是80年代中、晚期,年逾七旬的趙春翔,感受油盡燈枯的生命垂暮,他勤於改畫,投注更多生活覺知、宗教感悟。例如,加注各種螢光飾點、幾合圖案或彩燭,既是呈現內心糾結纏綿,也是藝術實驗與實踐中,對於空間的探尋,更是宇宙之愛的蛻變與回歸。 亮彩圓圈圈也好,幽微燭光也罷,對於走過大時代顛沛流離,忍受長年妻離子散、客次他鄕的孤獨靈魂,飄泊,是命中註定的語彙,而追尋生命價值與藝術榮光,他永遠是孜矻奮鬥,不留後路的生命寫照。 究竟人死,如油盡?如燈枯?還是沒完沒了?賭畫思故人,倍讓人揪心⋯⋯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台北市立美術館精彩特展「于彭:行者‧天上‧人間」,從于彭2014年過世之後開始籌備迄今已近五年。除了家屬收藏的作品之外,于彭散落在外的作品不僅數量眾多,風格與媒材也多樣,見證了他傳奇的一生。世人皆以為于彭以水墨見長。事實上,經由他的早期素描與粉彩作品足以說明其水墨所貴之處,在於能夠從西方的素描線條,成功的轉化成中晚期精彩的筆墨。 因此,「于彭:行者‧天上‧人間」精選了他的素描、水彩、油畫、版畫、書法、水墨、石雕與陶瓷等,將近170件作品,以主題規劃結合時間軸的概念再現于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貌,闡釋他如何以生命來實踐自己的創作。 其中作品《五個女子》創作於1991年,題材來自於1990年代于彭經常與好友到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名為「五個女子」的酒吧暢飲,也成為當時于彭的創作靈感來源。1993年于彭在漢雅軒個展,就以「五個女子」為名。李安導演的電影《飲食男女》其中片段,也是來自漢雅軒個展「五個女子」的展覽場景。 作者為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理事長、具有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很開心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採訪曾榮泰老師展覽《聽見花開的旋律》,今年花卉系列第三場展覽,呼應台中花博花卉主題。以大度山紅土為質地肌理,描繪花卉之微觀局部,從微觀至宏觀,從一朵花照見三千大千世界。 這一次展覽包括老師多幅新作,畫面的留白變多了,感覺也更流動透明,老師說是他的心境遞變,也是自己的心靈獨白。這三年花卉系列不自覺反映了生命階段結婚生子,豐富美好,傳遞了生命的熱情與溫度,對於台灣土地的熱愛,回憶是溫暖濕潤的,在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上。老師對於花卉之敘事語言是一種濃厚鮮明感官的符號,透過觸覺、視覺與聽覺,直接衝擊迎面而來的春天氣息,濃烈欲醉。「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這花語讓我想起林徽音的詩。 在台灣這個物種豐富的島嶼,植物花卉之美令人驚嘆,台中市的市花是山櫻花,曾老師多以百合、櫻花及蘭花等為主題,呈現台灣自然及土地獨特之美,幽微之美令人感動。 展覽:《聽見花開的旋律》曾榮泰創作展 地點: 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展期: 2/15~3/17 作者為愛傳媒中部新聞副主任、《台灣藝術印象派》廣播節目主持人、郭雪湖基金會公關、聯合國國際藝評人協會會員、策展人及人間福報《藝術之眼》專欄作家。
懷念有國際大展的幸福滋味⋯⋯ 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舉辦大型國際展覽,已經成為絕響。Facebook 跳出兩年前奧塞美術館藏在台北展出,美麗回憶,令人難忘不已,也百感交集。 若說,台灣逐漸走上「美術館時代」一點也不為過。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從北到南,許多經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設計的各地美術館都將落成,例如,新北美術館、桃園美術館、台中美圖館⋯⋯,加上已落成啟用的台南美術館,可說是台灣軟實力的一大進步。 但台灣喜歡一窩蜂,這些美術館的定位,都大同小異,幾乎都是為本土藝術服務,本土當中,又偏向擁有資源的少數個人或單位,很難雨露均霑。 然而,不家有志一同,以台灣藝術為主要思考,獨缺國際的連結。 換言之,國際的好展覽若想引進國內,幾乎都面臨了「無處可展」的困境。 雖然國人出國觀光,人數成長,大家有了比較多機會,飛到國外美術館去看展覽,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倘若加上昂貴機票、舟車勞頓,時差問題,出國欣賞國際展覽的成本高,仍有人數上的侷限性。對量入為出的普羅大眾,頂多偶爾為之,絕對沒有辦法常態化。 所以,把優質、知名展覧,引進台灣,才是比較大的公約數。 想想看,在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確定無法舉辦國際展覽的漫漫3年(也許更長)
【記者林可妮報導】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野 根 莖」只剩最後兩星期,還沒有看過的民眾可以趁著春節假期前往走走。「野根莖」以植物蔓生連結為形構的方法,客座策展人龔卓軍與國美館助理研究員周郁齡擔任策展人,兩人試圖透過展覽探索藝術社群的組織方式、藝術事件非線性的生成、以及野歷史的星叢匯聚。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在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國立台灣美術館是這幾年重要的藝術景點,除了展覽之外,建築與附近的觀光景點也非常值得走訪。更多I-media話題●惠台措施奏效 兩岸影視合作引起迴響●諸葛四郎穿越時空,力挺臺灣漫畫基地●奧斯卡異色突起,英語片恐失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