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尼古拉一世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圖/攝於尼古拉宮男廁 圖/尼古拉宮外觀 在尼古拉宮晚餐及看俄國的民俗舞蹈。因為不准照相,所以我只照了男廁所及宮殿外觀(照片一、四)後來看到網路上竟有宮殿內照及表演照(照片三、五)。尼古拉宮就是尼古拉一世蓋的。 在宮殿旁不遠的圓環,有尼古拉一世的雕像,故神武威赫矣。可是,他很可能是服毒自殺死的(但未有歷史記載。像同治之是否死於梅毒,及鄭成功是否死於自殘)。那是1855年,合大清的咸豐五年。那年他59歲,即位的第三十年。 在這五年前,道光皇帝旻寧死了,也是在位的第三十年,年58歲,非常相近。 我對帝俄聖彼得堡時代的男性俄皇,一直充滿敬意。但這些男性沙皇命運不佳,幾乎都是猝死。而除了彼得大帝與讓拿破崙慘敗的亞歷山大一世外,都是凶死,非自然死亡。而我覺得,他們大都很努力政事,都有心做好,也都極具良知。也許因無能而政績不佳,但基本上都不是昏庸之主,至少以我的標準而言,都算好皇帝。 尼古拉一世就是一個例子。 帝俄時代最讓人詬病的是農奴制度。在農奴制度下,最相對受益的是貴族。然後,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民主思潮席捲歐洲,帝俄則相對保守。雖然也有少數農民出來反抗,但無法像清朝的太平天國那樣撼動局勢。 反而是一些有良心具新思維的貴族,挺身而出,為農民説話。例如,寫農奴生活「獵人日記」的屠格湼夫,具人道自由主義精神的托爾斯泰。而這兩人都是貴族。而後來有一些貴族軍官甚至為了倡導君主立憲,解放農奴,而「造反有理」,付諸行動的,後來被稱為「十二月黨人」。這就好像滿清的八旗去倡導君主立憲而革命。他們第一次發難,撼動了朝廷,就是1825年12月14日,尼古拉一世登基那天。 喜歡收集兵器的尼古拉一世,在登基第一天,果決動用軍隊,在就位之儀式上,大砲轟響,敉平了革新派軍官的變亂。猶存活的「十二月黨人」則被流放至赤塔。相當於清代的流放寧古塔。試想在道光五年(1825)有八旗弟子因號召君主立憲而起事,而被殺或被流放,我們是不是會很感動?而他們把歐洲生活方式帶到赤塔。從此也為亞洲西伯利亞帶著文化上鉅大影響。 至於尼古拉一世,他在世時,也為農奴制度提出調整,大幅改善農民的生活。然而反對派永遠會認為做得不夠,而讓他覺得心煩。最後,到了1855年,他對土耳其動手,就是克里米亞戰爭。傳統上俄羅斯進攻土耳其都是打勝仗的,但這一次英、法為了遏止俄國勢力的擴張,聯手對付俄國。於是戰事大不利俄方。戰事未結束之際,尼古拉一世突然死了,死因不明。歷史上盛傳的說法是,尼古拉一世為了戰事失利自殺而死。13年前,在東方,驕傲的大清,第一次為「洋夷」所敗,這就是1842的鴉片戰爭。我們能想像道光因而內疚或悔恨自殺嗎? 我們現代讀那時代的文學作品,屠格湼夫、杜斯托也夫斯基、托爾斯泰。還有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心靈都受到震撼。那時俄國不論人民或皇室,似乎都充滿了矛盾、憂鬱與悲愴,而又都是自省、努力與上進。 他的繼任人,亞歷山大二世,廢除了農奴制度,但還是為革命党人(君主立憲派)以炸彈刺殺。 然後最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現在後人都同意他宅心仁厚。他為了國事家事(血友病的小太子),早就心力交瘁。歷史上這樣記載他的退位:(二月革命後),「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五日,尼古拉二世淡定地接受了他的結局,一邊看莎士比亞,一邊簽了退位詔書,將沙皇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皇弟更勝時務,第二天也宣布放棄皇位。於是羅曼諾夫王朝就這樣澈底終結了。」 比起五年前1912年發生在中國大清皇室退位經過,我們對尼古拉能不尊敬嗎?然而,尼古拉二世的遭遇,我們都知道了。1918年7月17日,在被監禁的東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娜城,全家被殺。 看東、西歷史,羅曼諾夫王朝與愛新覺羅王朝的命運,還真令人唏噓啊。爾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國分別對德及對日的奮戰,都令人脫帽致敬。戰後,蘇聯有史達林的大整肅,中國有毛澤東的文革,都何其不幸。 既往矣,如今兩國皆有強人,兩國的人民,也都享受了經濟上空前未有的好生活。但很鉅大的差異是,1991年,USSR 大蘇聯解體了,回歸為俄羅斯。三百年來擴張政策併吞的小國及小民族,都獨立了,雖然都是俄文世界。而在另一邊,強國夢及集權制正夯。兩國人民未來的命運,又會有如何的不同呢? 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天問」。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目前以醫學教授而跨界擔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駐校作家。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陳耀昌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5061817410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