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小澤征爾音樂塾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不只歌 更有劇—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京都周日場戲感十足

今日(18日)的京都突然下起了雨,略帶寒意的天氣,也澆不熄前往京都ROHM劇場觀眾們的熱情,當中更有來自蹦藝術的「京都雅遊|魅麗音樂之旅」共26名團員,以及12位從台灣自行前來參加的樂友一起加入,欣賞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的演出。 有了週五首演場的成功表現,其實對這場演出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有時首演成功後,化解緊繃的氣氛,反而會造成下一場的過度放鬆,還好這完全不是今天《女人皆如是》的狀況!可以聽出來不論是樂團或歌手的確有更加放鬆,這樣的感覺反而讓大家進入了一種「自在」的狀態,尤其是三位女性角色:飾演奧迪麗姬的女高音克拉克(Samantha Clarke)、飾演朵拉貝拉的次女高音凱依(Rihab Chaieb),以及飾演黛絲碧娜的女高音弗托莉(Barbara Frittoli),今日完全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加足戲感,這是本週從總彩排到首演都沒感受到的情況。加上三人的聲音狀態一樣維持高標準,除了黛絲碧娜最終在結婚公證人時意外落掉兩句歌詞外,其餘皆是滿分演出,讓觀眾感受到在台上的她們不只是唱「歌」,而是把「劇」的成分發揮到百分百。 這樣的效果相當驚人,不但與之對戲的三個男角也同樣被渲染出更好的回應,更重要的是這齣「劇」終於傳達到觀眾眼裡了——週五場的演出雖然在音樂上堪稱完美,但觀眾對於劇中的情節或笑點鋪陳其實沒什麼反應,原本還認爲是不是導演過度收斂,實際上可能是歌者在經過多次排練及演出後,才終於找到對的表現方式!今天的觀眾反應熱烈,在劇情安排以及動作巧思都有明顯回應,最可愛的情況發生在黛絲碧娜下半場開頭的詠嘆調〈芳齡十五的女子〉(Una donna a quindici anni),由於此曲在最終段前有一個明顯休止,加上前面唱得太精彩,觀眾自然忍不住鼓掌,這時女高音弗托莉用手指稍為示意觀眾停下,然後再邊唱最終段邊離開,讓原本刻意安排好的橋段,卻像是現場即興加唱的感覺,感受到台上台下完全浸淫在莫札特美妙樂音的氛圍裡。 嚴格來說,今天小澤征爾音樂塾樂團並不像週五場那麼「精準」,可以聽得出來有一小部分唱段明顯沒對上歌者,但就如同前面所說,在大家更「自在」的情況下,本場音樂聽起來更加有一體感,也能聽出來首席指揮馬休斯(Diego Matheuz)在不少地方刻意把速度或音量做出更強烈的對比,帶領樂團更朝著「一起做音樂」邁進。相當恭喜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度過了「莫札特歌劇」這個大難關,也十分期待明年的威爾第《茶花女》,又可以帶給大家什麼驚喜。 原文出處

初見全貌—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總彩排之夜

經歷昨日因突發狀況而造就的獨一無二「給兒童的歌劇」後,今日小澤征爾音樂塾進行首演前的最後一次總彩排。由於昨日台上情況讓眾多環節無法發揮,今日以正式卡司的完整總彩排,讓人以高度期待的心情,進入京都ROHM劇場。 在精彩熱鬧的序曲後,正式卡司一開口就立刻感受到世界一線聲樂家的不同,尤其飾演費奧迪麗姬的女高音克拉克(Samantha Clarke)從第一個音就驚艷全場,飾演阿方佐的男低音吉弗雷(Rod Gilfry)也是渾身充滿戲感,越聽下去我就越心生疑惑:即便昨日的替補卡司有身體上的狀況,但不論是2016《蝙蝠》、2017《卡門》或2023《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塾演出中,都沒有出現正式卡司與替補卡司表現有這麼巨大差異的情況,左思右想發現關鍵點:原來全都是莫札特的關係! 學習器樂的人都知道,莫札特一向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作曲家,乍看沒有艱深技巧,但要演奏得純粹寫意不造作,實在是難上加難,這點放在歌劇也是一樣,尤其像《女人皆如是》,全劇的六個角色各有吃重的獨唱與合唱片段,加上很多時候與樂團聲部有緊密的配合與銜接,只要一個沒合拍就會相當明顯——此點要給目前小澤征爾音樂塾的首席指揮馬休斯(Diego Matheuz)很大的掌聲,樂團在他的帶領下相當精準地與歌者配合,尤其幾個加快或漸強段落更是充滿張力,讓全劇的音樂能在有限度的編制下做出很好的起伏,也證明了小澤征爾為何會親自選擇馬休斯做為他在音樂塾的接班人。 同時,要如何讓六人撐起偌大舞台,相當考驗導演尼斯(David Kneuss)的功力,在此先不爆雷,但個人相當喜歡尼斯在一些小細節上的處理,譬如可能某人對某人的動情早在測驗計畫之前就有跡可循,或是阿方佐究竟如何策動這一切,是否缺少了他的煽動,整個故事就不會朝這樣的發展?另外,《女人皆如是》最令當代人詬病的,是劇本結局相當不符合時代潮流,即便無法改動原本的台詞,尼斯也透過角色的動作,轉譯出新的詮釋,給予觀眾新的想像空間。很快地週五就是今年小澤征爾音樂塾的首演,到底火力全開的正式卡司,到時會帶給大家什麼樣的精彩表現呢?已經感到迫不及待了! 原文出處